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包婷雯 左明丽 +3 位作者 王敏 王怡 姚政 林鹏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114-3118,共5页
目的:观察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醋酸泼尼松组(10 mg/kg)及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0、30 g/kg)与麻花秦艽地下部... 目的:观察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72只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醋酸泼尼松组(10 mg/kg)及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0、30 g/kg)与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0、30 g/kg),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6次;末次给药40 min后于小鼠右耳廓正反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05 mL)以建立耳肿胀模型,考察各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并计算耳肿胀抑制率。分组同上;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5次;末次给药40 min后于小鼠右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9%氯化钠溶液(0.05 mL)以建立足肿胀模型,考察各组小鼠的足肿胀度,并计算足肿胀抑制率。无菌条件下将灭菌棉球植于小鼠鼠蹊部皮下以建立肉芽肿模型;分组同上,建模24 h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次;末次给药24 h后剥离棉球,考察各组小鼠的肉芽肿胀度,并计算肉芽肿胀抑制率。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等体积0.5%CMC-Na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5%CMC-Na溶液)、醋酸泼尼松组(7 mg/kg)及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7、21 g/kg)与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7、21 g/kg),每组12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次;灌胃给药4次后于大鼠右后足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 mL)以建立关节炎模型;建模18 h后,考察各组大鼠的足肿胀度,并计算足肿胀抑制率,建模20 d后进行大鼠全身关节病变评分,末次给药24 h后称定大鼠胸腺、脾、肾上腺质量和体质量并计算相应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组、麻花秦艽地上部位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67.12%、27.39%、19.86%、54.79%;麻花秦艽地下部位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1),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地上部位 地下部位 醇提物 抗炎作用
下载PDF
甘松地上和地下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耿晓萍 石晋丽 +1 位作者 刘勇 肖培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甘松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首次对甘松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提取并从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 目的研究甘松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首次对甘松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提取并从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2%;地下部位挥发油鉴定出36个,占总挥发油的88.02%。两者共有成分20个,分别占总挥发油的57.69%和85.06%。甘松地上与地下部分挥发油主要成分均含有水菖蒲烯、β-马里烯、α-古芸烯、马兜铃烯、广藿香醇、[1R-(1α.,4a.β.,8a.α.)]-十氢-1,4a-二甲基-7-(1-异亚丙基)-1-萘酚;喇叭烯氧化物(Ⅱ)仅存在于地下部位,且含量仅次于水菖蒲烯。结论甘松地上和地下部位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种类和含量上略有差异。实验结果为甘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挥发油 GC-MS
原文传递
香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地紫色土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萍 夏振尧 +4 位作者 高峰 胡欢 张千恒 杨悦舒 肖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5-112,共8页
紫色土坡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着三峡工程的运行安全。植物篱是三峡库区坡地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然而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坡面侵蚀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该研究通过设置2个坡度(15... 紫色土坡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着三峡工程的运行安全。植物篱是三峡库区坡地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然而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坡面侵蚀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该研究通过设置2个坡度(15°和25°)、2个降雨强度(60和120mm/h)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各试验条件下初始产流时间、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篱、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75.59%、29.45%、46.13%,是对应的平均减流效益的4.79、4.60、4.92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延缓初始产流时间、减流和减沙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8.28%和51.72%、62.25%和37.75%、60.44%和39.56%,表明植物篱对减沙作用更明显,且地上部分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大于其地下部分。以上结果加深了香根草植物篱对坡地侵蚀过程影响的理解,可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植物篱 三峡库区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减流减沙效益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及其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3 位作者 马长华 孙敏宾 阎永红 刘长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 目的 :探索野生乌拉尔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特点及其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为揭示甘草酸的积累规律以及科学利用和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单株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的解析调查以及不同器官、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粗度药材的甘草酸含量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野生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分布格局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一株完整的甘草地下部分由种子根、不定根、水平地下茎和垂直地下茎以及吸收根组成 ;2年生以下水平地下茎的甘草酸含量较低 ;直径 0 .5cm以下的不定根甘草酸含量较低 ;水平地下茎和不定根与垂直地下茎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水平地下茎与不定根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甘草以水平地下茎为纽带 ,将不定根、垂直地下茎和吸收根连接成 1个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 ;其器官类型、生长年龄、根系粗度以及生长部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甘草酸含量的积累 ,不定根和垂直地下茎的分布格局影响着水平茎中甘草酸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长分布格局 甘草酸 含量测定 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性繁殖
下载PDF
新疆杨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莎莎 张毓涛 +4 位作者 李吉玫 芦建江 李翔 王千军 王晓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为准确评估新疆杨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阿克苏扎木台试验林场选取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法,在幼龄、中龄、成熟3个龄级样地内选取6株新疆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分析不同土壤深度中... 【目的】为准确评估新疆杨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阿克苏扎木台试验林场选取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法,在幼龄、中龄、成熟3个龄级样地内选取6株新疆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分析不同土壤深度中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结果】新疆杨人工林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06.6 t/hm2,地上部分占84.8%,地下部分占15.2%,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基本保持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一规律,其中树干生物量占据地上生物量的主导地位(占55.2%);地下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其生物量约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0%以上。【结论】新疆杨林分生物量与林龄密切相关,随着林龄的增大,林分生物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人工林 生物量 林龄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下载PDF
绞股蓝地下部位总皂苷化学成分分析及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滕菲 李祥溦 +4 位作者 李敏 范冬冬 朱晶晶 高慧敏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022-5031,共10页
该实验利用UPLC-Q-TOF-MS~E技术分析绞股蓝不同部位的皂苷成分,共鉴定46种皂苷成分,其中地下部位的皂苷种类比地上部位多26种,且多为三糖皂苷;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绞股蓝地下部位总皂苷的降脂活性,为绞股蓝地下部位... 该实验利用UPLC-Q-TOF-MS~E技术分析绞股蓝不同部位的皂苷成分,共鉴定46种皂苷成分,其中地下部位的皂苷种类比地上部位多26种,且多为三糖皂苷;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绞股蓝地下部位总皂苷的降脂活性,为绞股蓝地下部位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9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上总皂苷组,地下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6周,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判定造模是否成功。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观察状态,测定体质量、肝比重、TC、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总胆汁酸、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从结果看,地上部位总皂苷、地下部位总皂苷中、高剂量连续给药可治疗肝细胞脂肪变性,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LDL-C、ALT、AST、总胆红素、MDA、PPAR-γ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且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地下部位的绞股蓝总皂苷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的药理作用,这为绞股蓝地下部位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地下部位 总皂苷 降脂
原文传递
不同基质配比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珺 陈青 +1 位作者 王军 林位夫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不同配比的水藓泥炭与椰糠为育苗基质,结合橡胶树小筒苗的育苗装置及悬空培养方法开展了籽苗芽接小筒苗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及叶片养分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轻简化的橡胶树小筒苗培育基质。结果表明:水藓泥炭与椰糠比例为1∶1... 采用不同配比的水藓泥炭与椰糠为育苗基质,结合橡胶树小筒苗的育苗装置及悬空培养方法开展了籽苗芽接小筒苗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及叶片养分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轻简化的橡胶树小筒苗培育基质。结果表明:水藓泥炭与椰糠比例为1∶1时基质速效养分较高,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较多,出圃率较高;由于受育苗容器空间的限制,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对橡胶树小筒苗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影响不明显;水藓泥炭与椰糠混配的基质对橡胶树小筒苗的叶片养分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不同基质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各方面生长的影响,建议优选水藓泥炭与椰糠按1∶1混配为橡胶树籽苗芽接小筒苗的育苗基质,也可根据生产成本进行不同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基质 橡胶树 小筒苗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叶片养分
原文传递
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宪忠 沈正泽 +2 位作者 袁文霄 黄英如 丁家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81-2986,共6页
目的:比较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差异,为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0只ICR小鼠平行分为4批,每批60只,雌雄各半。各批小鼠均按体质量及性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芪地上、地下部分低、... 目的:比较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差异,为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0只ICR小鼠平行分为4批,每批60只,雌雄各半。各批小鼠均按体质量及性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芪地上、地下部分低、高剂量组(均为3、6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生理盐水,黄芪组小鼠灌胃相应浓度的药物,灌胃体积均10 m L/kg,每日1次,连续给药30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自给药第24天起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d),连续注射3 d,建立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炎症因子[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半数溶血值,测定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吞噬指数、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以左右两耳的质量差反映)和溶血空斑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吞噬指数、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均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水平、左右耳片质量差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各给药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与黄芪地下部分组比较,黄芪地上部分同剂量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黄芪地上、低下部分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地上部分的作用优于地下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免疫力 药效学
下载PDF
北细辛苗在不同生长阶段与成熟期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陆亚男 田晓清 +4 位作者 周晓云 乔玉宝 唐莹莹 马丽艳 樊成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165,共7页
目的:研究北细辛苗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集生长1周和2周的北细辛苗以及生长3个月的北细辛植株,均分成地上(茎、叶)与地下部分(根),采用HPLC-TOF-MS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以细辛脂素作为指标成分进... 目的:研究北细辛苗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集生长1周和2周的北细辛苗以及生长3个月的北细辛植株,均分成地上(茎、叶)与地下部分(根),采用HPLC-TOF-MS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以细辛脂素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鉴别。结果:从北细辛地下部分共鉴定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α-细辛醚(1),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2),9-methoxyaristolactamⅣ(3),细辛脂素(4),caulesnarinside(6)和chalcononaringenin 2’,4’-di-O-β-Dglucopyranoside(7),峰面积数值表明其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从北细辛地上部分共鉴定出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2),caulesauroneside(5),caulesnarinside(6)或chalcononaringenin 2’,4’-di-O-β-Dglucopyranoside(7)和peonidin 3-caffeoylgentiobioside(8)。仅在生长3个月的北细辛地下部分鉴定出了细辛脂素,其质量分数155.4μg·g^(-1)。结论:北细辛地上与地下部分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与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北细辛苗的不同生长阶段,相同部位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基本呈现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细辛 种苗 生长阶段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次生代谢产物 细辛脂素
原文传递
19份芜菁种质资源地下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睿 赵孟良 +2 位作者 孙世英 田丰 任延靖 《青海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高原特色作物芜菁种质资源地下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19份芜菁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地下部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探究高原特色作物芜菁种质资源地下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19份芜菁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地下部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芜菁种质资源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重和块根长度与其他数量性状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质量性状中纵切面形状与其他质量性状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得出,Tur-5的最高为0.77;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肉质根基部形态和入土部分比例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值为0.521,入土部分比例和根毛数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其值为-0.74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15个主成分中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84%,代表了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遗传距离为5处可将19份芜菁资源分为4类。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芜菁种质资源3份,其中Tur-9、Tur-11今后可用于观赏芜菁品种的选育材料,Tur-2可用于青贮饲料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地下部 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静金 夏泉 +2 位作者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37-138,1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三七地下部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正强 代春艳 +5 位作者 崔秀明 高明菊 杨晓艳 王承潇 曲媛 杨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为探明三七地下部营养成分特征,对19个三七主要种植地的三七地下部(主根、剪口、筋条)灰分、水分、醇溶性浸出物、粗脂肪、蛋白质、多糖、淀粉、粗纤维8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七粗脂肪的变异... 为探明三七地下部营养成分特征,对19个三七主要种植地的三七地下部(主根、剪口、筋条)灰分、水分、醇溶性浸出物、粗脂肪、蛋白质、多糖、淀粉、粗纤维8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七粗脂肪的变异幅度最大,灰分、水分、醇溶性浸出物、蛋白质、淀粉变异范围小;以平方欧氏距离7作为分类标准,可根据地下部营养成分含量将19个三七产地分为3类,第一类属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地区,第二类属营养成分含量一般地区,第三类属营养成分含量少地区.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文山、丘北、广南、麻栗坡、西畴的三七地下部营养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地下部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叶穗香茶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雯 田新雁 +1 位作者 肖朝江 姜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研究叶穗香荼菜(1sodon phyllostachys)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材料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羟基-8,11... 目的研究叶穗香荼菜(1sodon phyllostachys)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材料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羟基-8,11,13-三烯-桃柘-19.酸(1)、4.羟基桂皮醛(2)、泡桐素(3)、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4)、7α-羟基谷甾醇(5)、豆甾醇(6)、(E)-2,5-二羟基桂皮酸(7)、松柏醛(8)、2.[N-(2-羟基二十二碳酰基)-亚氨基]-二十烷-12-烯-1,3,4-三醇(9)、桦木醇(10)、7a-羟基豆甾醇(11)、熊果酸(12)、胡萝卜苷(13)和齐墩果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叶穗香茶菜地下部分获得,1~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穗香茶菜 地下部分 13-羟基-8 11 13-三烯-桃柘-19-酸 4-羟基桂皮醛 泡桐素 5 4^+-二羟基-6 7 3’-三甲氧基黄酮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双参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祖珍 陈雅凤 王福生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对药用植物双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双参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双参地下部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4个三萜类成分,分... 目的:对药用植物双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双参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双参地下部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4个三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3β,28-二羟基-乌苏烷(1)、3β,23-二羟基-12-烯-28-酸(2)、α-香树精(3)和3β-羟基-24-降-乌苏-4(23),12-二烯-28-酸(4)。结论:这4个三萜类成分首次从该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 地下部分 三萜类成分
下载PDF
不同部位独一味的NMR代谢组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正 毛庆 +2 位作者 江生 范刚 张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7-570,共4页
目的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藏药独一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独一味加入CD3OD后超声提取,将1H-NMR测定的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PLS-DA法分析。结果数据分析表明独一味地下部分的代谢产物中葡萄糖、蔗糖、果... 目的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藏药独一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独一味加入CD3OD后超声提取,将1H-NMR测定的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PLS-DA法分析。结果数据分析表明独一味地下部分的代谢产物中葡萄糖、蔗糖、果糖的含有量高于地上部分,而脂肪酸低于地上部分。结论独一味的PCA载荷图中部分的信号仍然难以归属,须进一步结合MS图谱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NMR 独一味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飞 刘友儿 +4 位作者 赵志冬 陈泣 杨明 舒积成 许汉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研究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牛... 目的:研究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牛至药材"地下部分"(根)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其中10个为首次报道。结论:牛至药材"地下部位"(根)中除含有"地上部分"同类的抗菌成分外,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不能被完全忽略,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挥发油 地下部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RP-HPLC法的藏药麻花艽不同部位异荭草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聂颖杰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341-7342,共2页
[目的]建立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不同部位中异荭草素的RP-HPLC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ODS柱(4.6mm×250.0mm,5μm),以40%甲醇-水溶液(含0.02%磷酸)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目的]建立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不同部位中异荭草素的RP-HPLC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ODS柱(4.6mm×250.0mm,5μm),以40%甲醇-水溶液(含0.02%磷酸)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异荭草素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899~0.539.0μg,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9.7%,RSD为0.49%。[结论]方法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地上部位 地下部位 RP-HPLC
下载PDF
淡黄香茶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颖志 赵明早 +4 位作者 徐伟 李金强 肖朝江 刘子琦 姜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0-63,共4页
目的:对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a地下部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树脂等多种柱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同... 目的:对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a地下部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MCI树脂等多种柱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同时,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法等对样品的抗氧化、抗疟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从淡黄香茶菜地下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苯醌(1),迷迭香酸甲酯(2),2α-羟基齐墩果酸(3),1-甲氧基-α-D-葡萄糖(4),1-甲氧基-β-D-葡萄糖(5),蔗糖(6),腺花香茶菜苷C(7),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8),(2'R)-1-O-甘油基-6-O-α-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9);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同时对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也表现出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4.2±2.7),(163.9±7.5)mg·L^(-1)。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显示出一定的抗疟及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为淡黄香茶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黄香茶菜 地下部分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抗疟活性
原文传递
镉、铅和铬胁迫在甘蔗伸长期的积累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刀静梅 王思媱 +7 位作者 邓军 高欣欣 李复琴 张跃彬 马娟 樊仙 李如丹 杨绍林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 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时,8月份,镉(Cd)地上部为44.750mg/kg,地下部的为299.250 mg/kg;铅(Pb)地上部为96.250 mg/kg,地下部339.250 mg/kg;铬(Cr)地上部为94.325 mg/kg,地下部为4 148.750 mg/kg;9月份,Cd地上部为94.000 mg/kg,地下部为803.500mg/kg;Pb地上部为199.500 mg/kg,地下部为686.500 mg/kg;Cr地上部为138.625 mg/kg,地下部为10 282.750 mg/kg。由此可看出甘蔗的Cd、Pb、Cr在地下部富集量大,地上部富集量小,它们的转运系数都小于1 (转运系数=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地下部重金属含量),故甘蔗可在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样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对这些重金属土壤慢慢进行生物修复。另外,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甘蔗可用于绿色能源——乙醇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镉、铅和铬胁迫 地上部 地下部 积累
下载PDF
香根草植物篱地上-地下部分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20
作者 郭萍 夏振尧 +5 位作者 张伦 向瑞 张文琪 朱志恩 肖海 杨悦舒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4,共13页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 植物篱能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进而影响其携带的氮素流失,但植物篱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设置1个降雨强度(60mm/h)、2个坡度(15°和25°)和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植物篱和仅有植物篱根系),开展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及其携带的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全氮(TN)含量与流失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篱可以减少坡面侵蚀量和径流量的产生,坡面土壤氮素主要以泥沙为载体而流失;植物篱可以降低坡面径流携带的氮素含量却增加了侵蚀泥沙中氮素含量,并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径流和泥沙所携带氮素流失量;植物篱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共同发挥作用减少坡面氮素流失量,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减少坡面NO-3-N、NH+4-N、TN流失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56.03%、44.12%和55.88%、46.91%和53.09%.以上结果加深了香根草植物篱对坡耕地氮素流失影响机理的理解,可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物篱 氮素流失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