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versus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被引量:15
1
作者 Kang-Mi Pang Mi-Ae Sung +7 位作者 Mohammad S.Alrashdan Sang Bae Yoo Samir Jabaiti Soung-Min Kim Sung-June Kim Myung-Jin Kim Jeong Won Jahng Jong-Ho Le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38-845,共8页
BACKGROU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ppear to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Schwann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Fetal stem cells, like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and umbilical cord (UC) ... BACKGROU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ppear to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Schwann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Fetal stem cells, like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and umbilical cord (UC) stem cell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adult stem cell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UC-derived MSCs (UCMSCs) and UCB-derived MSCs (UCBMSCs) in repair of sciatic nerve defect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laboratory of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Dental Hospital,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09. MATERIALS: UCMSCs were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Dongguk University. UCBMSCs were provided by the Laboratory of Stem Cells and Tumor Biolog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 was purchased from Gibco-BRL, USA. METHODS: Seven-week-old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DMEM, UCBMSCs, and UCMSCs. A 10-mm defect in the left sciatic nerve was constructed in all rats. DMEM (15 μL) containing 1×10^6 UCBMSCs or UCMSCs was injected into the gap between nerve stumps, with the surrounding epineurium as a natural conduit. For the DMEM group, simple DMEM was inject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At 7 weeks after sciatic nerve dissection, dorsal root ganglia neurons were labeled by fluorogold retrograde labeling. At 8 weeks, electrophysiology and histomorphometry were performed. At 2, 4, 6, and 8 weeks after surgery, sciatic nerv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gait analysis. RESULTS: The UCBMSCs group and the UCMSCs group exhibited similar sciatic nerve function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es,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e DMEM group, as measured by gait analysis (P 〈 0.05). Fluorogold retrograde labeling of sciatic nerve revealed that the UCBMSCs group demonstrated a higher number of labeled neuron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xotomy defect stem cells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建红 何学华 +2 位作者 廖金卯 袁勇华 胡沙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29-1036,共8页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结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自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而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结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于造模后8周经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健康对照组不造模,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功能明显受损,且扩张型心肌病实验组受损较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轻;移植的细胞有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恢复,使心肌组织病变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移植 尾静脉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心肌结构 阿霉素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硬化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詹三华 张鲁峰 +3 位作者 姚卫民 杨明辉 宋晓玲 焦红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461-3466,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肝样细胞,移植入体内能行使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目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肝样细胞,移植入体内能行使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目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将2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干细胞量为1×106个。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行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疏松、浊肿,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形成,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肝脏内有大量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红色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肝硬化模型大鼠尾静脉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白蛋白 胆红素 转氨酶 肝功能 四氯化碳 大鼠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勇 杨波 +7 位作者 宋来君 杜英 关方霞 张智峰 孙剑瑞 胡祥 胡平生 李建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观察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浆及脑脊液谷氨酸(Glu)浓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8例ALS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结合腰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UCB-MSCs悬液,行UCB-MSCs移植治疗。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观察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浆及脑脊液谷氨酸(Glu)浓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8例ALS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结合腰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UCB-MSCs悬液,行UCB-MSCs移植治疗。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对照组(非神经系统疾病组)和治疗组不同治疗时间血浆和脑脊液中Glu的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3周、3个月血浆、脑脊液Glu浓度降低(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与3个月相比,治疗组血浆、脑脊液Glu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降低ALS患者血浆、脑脊液中Glu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质干细胞 肌萎缩侧索硬化 谷氨酸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慧 郑晓梅(指导) +2 位作者 夏晓 孙玉锦 徐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VCBMSCs组,术后1、3、7、14 d分别进行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术后14 d进行...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VCBMSCs组,术后1、3、7、14 d分别进行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术后14 d进行脑组织海马区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人UCBMSC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另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UCBMSCs组与UCBMSCs+GSK2141795组(Akt1/2/3抗体抑制剂),术后14 d分别进行脑组织海马部位的Tunel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造模后,脑损伤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与海马神经元损伤、IL-6水平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降低(P<0.05);UCBMSCs移植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与海马神经元损伤(P<0.05),IL-6水平降低(P<0.05),TGF-β1水平升高(P<0.05)。大鼠脑海马区可见移植的UCBMSCs,同时可见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损伤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及p-Akt、Bax、IL-6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Bcl-2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UCBMSCs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及p-Akt、Bax、IL-6蛋白表达低于损伤组(P<0.05),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5);抑制剂组部分抑制了UCBMSCs的作用。结论:人UCBMSC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廖金卯 胡小宣 李灼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5005-5011,共7页
背景: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可行性及机制有待深入探讨。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 背景: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可行性及机制有待深入探讨。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注射1mLBrdU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5×106个),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PBS;以经门静脉移植1mL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细胞移植后4周,取大鼠尾静脉血及肝脏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 细胞移植后4周,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而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炎性坏死、脂肪变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定植,但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移植组大鼠肝组织表达人源性细胞角蛋白18和白蛋白mRNA,而模型组未见。可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在肝硬化大鼠肝内归巢定植并向肝样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 脐血间充质 干细胞移植 定植 归巢 分化 血清白蛋白 纤维化 肝功能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经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汉华 田树凤 +2 位作者 谢丽春 陈运彬 马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86-3391,共6页
背景:动物实验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移植途径包括经静脉、动脉、腰穿、脑立体定向移植和侧脑室移植多种,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通过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和... 背景:动物实验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移植途径包括经静脉、动脉、腰穿、脑立体定向移植和侧脑室移植多种,均存在不足。目的:探讨通过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取90只7 d龄SD大鼠(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模型组采用结扎切断左颈总动脉联合缺氧仓的方法中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实验组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同时鼻腔滴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模后3 d取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建模后14,29 d,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记忆、学习能力,14d水迷宫实验完成后行脑组织TUNEL染色。动物实验经深圳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2016-121)。结果与结论:①尼氏染色:模型组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均不规则,尼氏小体数量少;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规则,尼氏小体数量较多;②TUNEL染色:建模后3,14 d,模型组凋亡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P <0.05),实验组凋亡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 <0.05);③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组脑组织中可见绿色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于损伤侧海马及大脑皮质区域,非损伤侧脑组织偶可见绿色标记细胞,未见绿色荧光与GFAP或NSE染色双阳性细胞;④实验组建模后14,29 d的平均逃逸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P <0.05);⑤结果表明:经鼻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记忆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鼻腔给药 水迷宫实验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华强 张荣环 +3 位作者 杜玲 李东升 袁雅红 刘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极其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瘫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定期采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Fu...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极其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瘫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定期采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移植术后6月25例脑瘫患儿中有22例患者主观上运动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客观上25例患者GFMF与BSS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月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副作用。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治疗 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月 刘欣伟 +3 位作者 向杜磊 赵根 李涵 金文铭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UC-MSCs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4例。UC-MSCs组患者...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UC-MSCs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4例。UC-MSCs组患者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UC-MSCs治疗,安慰剂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WOMAC、Lysholm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注射UC-MSCs后的软骨缺损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6、12个月,UC-MSCs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患者的WOMAC、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UC-MSCs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UC-MSCs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血液学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郑媛媛 +4 位作者 陈义柱 赵静 李建有 吴明远 孙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4094-4100,共7页
背景:人类脐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体内外具有分化成为造血、上皮、内皮、神经等多种组织的能力,因此脐血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能。目的:综述脐血干细胞治疗各种非血液学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以"umbilical cord... 背景:人类脐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体内外具有分化成为造血、上皮、内皮、神经等多种组织的能力,因此脐血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能。目的:综述脐血干细胞治疗各种非血液学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以"umbilical cord stem cells,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mbilical cord blood"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等外文数据库,以"脐血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等关键词检索CNKI等中文数据库从2001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纳入符合标准的6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脐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涉及到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且多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相信随着脐血生物学和免疫特性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深入,脐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必将更为广阔,成为更多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非血液学疾病 循环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下载PDF
激活态雪旺细胞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先虎 冯世庆 +7 位作者 刘燊 郝岩 魏志坚 林伟 樊保佑 任一鸣 史桂东 陈家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局部联合移植后脊髓损伤局部神经标志物的变化,探讨ASCs与HUCBMSCs联合移植在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前期实验方法获得ASCs及H... 目的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ASCs)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局部联合移植后脊髓损伤局部神经标志物的变化,探讨ASCs与HUCBMSCs联合移植在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前期实验方法获得ASCs及HUCBMSCs,并制作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注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ASCs移植组;HUCBMSCs移植组;ASCs与HUCBMSCs联合移植组。分别将DMEM、ASCs、HUCBMSCs以及ASCs+HUCBMSCs移植入对应组的脊髓损伤部位。术后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对大鼠的后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于脊髓损伤后1、2、3、4周取脊髓损伤中心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2周后,从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进行10%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标记。标记2周后处死大鼠,将损伤段脊髓取出作5 μm快速冰冻切片后,进行BDA显影、苏木素-伊红(HE)染色,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stern blot及FQ-PCR结果显示NF-200及MBP表达量在各组均有升高,但以联合移植组最高(损伤后4周NF-200:4.581±0.588,MBP:3.922±0.259);损伤后8周,共移植组大鼠的BBB评分[(16.800 0±0.223 0)分]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00)。BDA顺行示踪标记显示共移植组较ASCs移植组和HUCBMSCs移植组有较多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而空白对照组几乎未见再生神经纤维穿越。HE染色显示细胞共移植组损伤空洞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00)。结论ASCs联合HUC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促进更多的HUC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激活态雪旺细胞 脊髓损伤 神经修复 分化 联合移植
原文传递
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勇 郭杨 +2 位作者 鲁俊山 黄桂成 王建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增殖及形态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时效。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干预后UCB-MSCs的形态学变化;取第3代UCB-MSCs,随机分为8组,给予不同浓度补肾中药血清及BMP-...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增殖及形态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时效。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干预后UCB-MSCs的形态学变化;取第3代UCB-MSCs,随机分为8组,给予不同浓度补肾中药血清及BMP-2条件培养基培养,分别于诱导后1 d、3 d、5 d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UCB-MSCs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增多且逐渐变长,2周时多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传代培养3 d即达到70%~80%融合,以梭形为主,符合干细胞的生长特征;干预后第3、5 d,5%、10%中药+BMP-2组和BMP-2组均能够促进UCB-MSCs增值(P〈0.05),且5%中药+BMP-2组优于BMP-2组(P=0.041),增殖高峰出现在干预后第3 d;经条件培养3 d后,各组细胞均可见由长梭形变成立方形或多角形,尤以5%中药联合BMP-2组及BMP-2组较为明显。结论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可协同促进体外培养UCB-MSCs增殖,增殖效应与干预时间和中药血清浓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补肾中药 BMP-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3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孔龙 段志胜 +1 位作者 徐勉 柯亭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6期1-3,共3页
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趋向分化作用,可分化为胰岛B细胞,在治疗T1DM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1DM,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例T1DM患者,年龄分别16岁、20岁、28岁。体质量指数分别是22.3、21.5、2... 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趋向分化作用,可分化为胰岛B细胞,在治疗T1DM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1DM,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例T1DM患者,年龄分别16岁、20岁、28岁。体质量指数分别是22.3、21.5、21.6。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我院介入室行为介入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入胰背动脉。术后随访其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患者胰岛素需要量较前下降30%~50%,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从9.85%~13.26%下降到6.7%~7.8%,糖尿病酮症随访期间未发生。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的一种是治疗T1DM的新途径,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特有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DM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疗效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若冰 廉秋芳 +3 位作者 王显利 任珂宇 褚超 吴朝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Dahl大鼠,采用皮下注射辣椒辣素构建盐敏感性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盐组、高盐组及UCMSCs移植组,每组20只...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Dahl大鼠,采用皮下注射辣椒辣素构建盐敏感性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盐组、高盐组及UCMSCs移植组,每组20只。正盐组给予0.3%氯化钠饮食,高盐组给予8%氯化钠饮食,UCMSCs移植组予8%氯化钠饮食。8周之后,UCMSCs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UCMSCs 1 ml(3×106个/ml PKH-26标记的UCMSCs),连续治疗3 d。实验2周末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心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进行Van Gieson(VG)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算胶原容积积分(CVF);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UCMSCs在心肌组织中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正盐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有序,心肌间质无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瘢痕形成;高盐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同时伴有明显的纤维化重构;与高盐组相比较,UCMSCs移植组尽管有炎性细胞浸润但心肌细胞排列有序,且无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心肌的纤维化重构较轻。(2)与正盐组相比,高盐组大鼠的LVEF和FS显著降低(P均<0.05),其左心指数明显上升(P<0.05)。与高盐组相比,UCMSCs移植干预之后大鼠的LVEF和FS明显的提高(P均<0.05),而左心指数降低(P<0.05)。(3)心脏CVF正盐组最低,UCMSCs移植组次之,而高盐组最高,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仅在UCMSCs移植组的实验大鼠心肌组织中可见较多的PKH-26标记的UCMSCs。(5)正盐组、高盐组、UCMSCs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28.2±6.3)%、(12.7±2.6)%,与高盐组比较,UCMSCs移植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UCMSCs移植能减轻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纤维化,减少胶原沉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大鼠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性高血压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大鼠 心肌纤维化 细胞凋亡 胶原容积积分
原文传递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5
作者 范金金 丁立 +6 位作者 张跃亮 陈俊 张贝 李雪清 佟旭 王云甫 艾志兵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89-1297,共9页
目的探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周细胞表达和神经功能变... 目的探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周细胞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组、干细胞+抑制剂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剩余各组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1 mL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有2×106个hUCBMSCs的PBS,干细胞+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2×106个hUCBMSCs的PBS及腹腔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0.03 mg/100 g),LY294002每天给药1次,直至处死。术后1、3、7、14 d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术后7、14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正常神经元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阳性周细胞的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p-Akt及Akt的表达。结果术后7 d,4组各项指标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55.42±4.75)个vs.(8.50±1.64)个,P<0.001]和p-Akt/Akt(1.00±0.00 vs.0.47±0.06,P=0.002)均降低,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08±0.29)个vs.(13.67±2.47)个,P<0.001]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大鼠的mNSS评分[(6.33±0.71)分vs.(4.78±0.98)分,P<0.001]和脑梗死率(32.66%±1.76%vs.14.60%±0.52%,P<0.001)均降低,正常神经元细胞数[(8.50±1.64)个vs.(23.17±1.77)个,P<0.001]、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3.67±2.47)个vs.(28.50±3.19)个,P<0.001]和p-Akt/Akt(0.47±0.06 vs.0.83±0.18,P=0.017)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PI3K/AKT信号通路 周细胞
下载PDF
UC-B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
16
作者 郑鑫 吴玉玲 +3 位作者 陈志涵 陈琅 魏旭华 陈义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7-434,共8页
目的探究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来源的外泌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UC-BSCs来源的外泌体处理SLE来源的PBMC,通过qRT-PCR分析不同处... 目的探究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来源的外泌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UC-BSCs来源的外泌体处理SLE来源的PBMC,通过qRT-PCR分析不同处理后细胞中相应因子的mRNA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含量,通过体外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miR-19b与KLF13的靶向结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人群,SLE患者来源的PBMC细胞中Th17亚群比例升高,同时Treg亚群比例降低,miR-19b水平明显降低且与KLF13水平负相关;体外实验显示,UC-BSC来源的外泌体处理可以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UC-BSC来源的外泌体能提高miR-19b水平进而靶向抑制KLF13表达。结论在SLE患者中,miR-19b与KLF13表达失调,而UC-BSC外泌体可以调节SLE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和炎症因子表达,这一过程可能与miR-19b/KLF13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外泌体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万里 邓冏睿 +5 位作者 黄积雄 赵洁敏 周伟 雷泽洪 黄炎明 黄艳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2-49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剂量、同等剂量不同移植次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6组:A组于气管内注入0.1 ml生理盐水;B、C、D、E、F组于气管内注入5 mg/kg博来霉素0.1 ml。建模...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剂量、同等剂量不同移植次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6组:A组于气管内注入0.1 ml生理盐水;B、C、D、E、F组于气管内注入5 mg/kg博来霉素0.1 ml。建模后1 d,A、B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1×10^6,D组经尾静脉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1×10^6,E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 5×10^5,F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 1×10^7。建模后8 d,E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 5×10^5。建模后28 d及42 d处死各组大鼠的一半,分别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测定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羟脯氨酸(HY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B组可见大鼠肺泡结构严重紊乱,大量胶原纤维沉积,B、C、D、E、F、A组肺纤维化评分依次降低[28 d时为(3.00±0.00)、(2.17±0.75)、(1.60±0.89)、(1.33±0.52)、(1.00±0.00)、(0.00±0.00)分,42 d时为(3.00±0.00)、(2.40±0.55)、(1.75±0.96)、(1.50±0.84)、(-)、(0.00±0.00)分],肺组织TGF-β1、HYP、MMP-2/TIMP-1水平依次下降。肺组织TGF-β1、HYP、MMP-2/TIMP-1分别与肺泡炎程度评分、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00)。结论MSCs可延缓肺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水平、改善MMP/TIMP失衡有关,选择UCB-MSCs或分次移植可提高MSCs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炳杰 胡延伟 +1 位作者 赵叶芳 张仕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并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备用,观察CM-Di I荧光标记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去向。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谷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并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备用,观察CM-Di I荧光标记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去向。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肠,损伤组采用TNB(S乙醇稀释)灌肠,在TNBS建模后1 h,谷氨酰胺组于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MSCs移植组于尾静脉输入1×10^(10)/L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10^(10)/L。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各组于再灌注1 h、3 h后检测肠组织含水率;通过RT-PCR、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Bcl-2在谷氨酰胺联合MSCs移植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荧光示踪法观察到移植的MSCs细胞分布于肠粘膜淋巴组织内和腺上皮细胞间,表明MSCs可能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过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IFABP、IL-6的含量变化比较,损伤组血清中IFABP、IL-6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减少,联合组减少更为明显,损伤组血清中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增高,联合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1 h和3 h,损伤组肠组织含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肠组织含水率值均显著降低,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谷氨酰胺 移植 大鼠 肠道损伤
下载PDF
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资兵 孙杰聪 刘田丰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增殖最佳浓度。方法:收集足月健康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脐血富血小板血浆。用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 目的:初步探讨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增殖最佳浓度。方法:收集足月健康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脐血富血小板血浆。用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富血小板血浆联合10%胎牛血清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富血小板血浆中的TGF-β1浓度将实验分为6组:2 000 pg/ml组、1 000pg/ml组、750 pg/ml组、500 pg/ml组、250 pg/ml组、10%胎牛血清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96孔板,连续培养7d,分别在1、3、5、7 d用CCK8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统计分析,选出最佳浓度。结果: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联合10%胎牛血清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呈现不同的增殖速度,500~1 000pg/ml组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组,第5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提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富含血小板血浆 细胞增殖 剂量依赖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宁 陈颖 +2 位作者 朱化超 张梅 贺鹏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90-2695,共6页
背景: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内移植的主流模式,制约其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目前部分移植中心采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的方法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 背景: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内移植的主流模式,制约其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目前部分移植中心采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的方法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同时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已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及肝炎患者损伤肝细胞有促进修复的作用。共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能否预防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例在回输造血干细胞前4-6 h内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对照组17例未联合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两组患者在预处理后1 d、2周及4周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转归。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此试验方案及知情同意书可行,符合伦理原则(批件号:2016伦审临字第(20)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预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生化学指标异常,2周达高峰,4周后趋于正常;②在预处理后1d及2周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两组患者输注造血干细胞及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期间无发热、血压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及溶血等不良反应;④结果表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共回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降低预处理后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药物性肝损害 肝功能 移植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