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锁兰 魏璐雪 +1 位作者 王动 高从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836-840,共5页
自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果皮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香柑内酯(bergamten),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Ⅲ为茵芋碱(skimmianine),Ⅳ为N-甲基-2-庚基-4-啉酮(N-methyl-2-heptyl-4-quinolone... 自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果皮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香柑内酯(bergamten),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Ⅲ为茵芋碱(skimmianine),Ⅳ为N-甲基-2-庚基-4-啉酮(N-methyl-2-heptyl-4-quinolone)。Ⅱ,Ⅲ,Ⅳ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Ⅳ是从植物中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花椒碱(scllinifoline),结晶Ⅴ的结构待定。青花椒碱经药理试验,表明有选择性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茵芋碱 中药
下载PDF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杜冬生 秦艳 +1 位作者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07-2012,共6页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binernoid A(1)、(2R,6R,9R)-2,9-二羟基-4-巨豆烯-3-酮(2)、3S,5R-二羟基-6R,7-巨豆二烯-9-酮(3)、去氢催吐萝芙醇(4)、布卢姆醇A(5)、布卢姆醇B(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1α,2α,3β-三羟基齐墩-12-烯-28-酸(9)、2α,19α-二羟基乌苏酸(10)、3α-羟基木栓烷-2-酮(11)、7-oxopetrosterol(12)、3β-羟基-豆甾-5-烯-7-酮(13)、丁香脂素(14)、落叶松脂醇(15)、瑞香新素(16)、伞形花内酯(17)、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8)、对羟基苯丙酸(19)、对羟基苯甲醛(20)、对甲氧基苯甲醛(21)、对甲氧基苯甲酸(22)和5-羟甲基糠醛(23)。结论除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去氢催吐萝芙醇 布卢姆醇A 落叶松脂醇 瑞香新素 伞形花内酯
原文传递
桑白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郑兆广 王汝上 +4 位作者 汤丹 何宝 顾斐 段婷婷 朱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99-400,403,共3页
从桑白皮(Cortex Mori)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diphenylmethane-bis(methyl)carbamates,1),东莨菪内酯(seopoletin,2),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从桑白皮(Cortex Mori)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diphenylmethane-bis(methyl)carbamates,1),东莨菪内酯(seopoletin,2),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3),3,4,5-三甲氧基苯酚(3,4,5-trimethoxyphenol,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4-hydroxy ethyl-benzoate,5)。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东莨菪内酯 伞形花内酯 3 4 5-三甲氧基苯酚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下载PDF
Umbelliferone ameliorates renal func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through regulating inflammation and TLR/NF-κB pathway 被引量:19
4
作者 WANG Han-Qing WANG Sha-Sha +2 位作者 Chiufai Kuok WANG Qi CHENG Xiao-L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46-354,共9页
Diabetic nephropathy(DN) is a leading cause of renal failure, contributing to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diabetic patients. Umbelliferae(Umb) has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to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in diabetes.... Diabetic nephropathy(DN) is a leading cause of renal failure, contributing to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diabetic patients. Umbelliferae(Umb) has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to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in diabetes. However, the action and mechanism of Umb in DN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Umb in a streptozotocin(STZ)-induced DN rat model and explore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DN rats were treated with Umb(20, 40 mg·kg^(-1)) or irbesartan(15 mg·kg^(-1)) for 4 weeks. Levels of serum glucose, insulin, blood uric acid, creatinine, triglycerides(TG) and total cholesterol(TC) were measured by commercial assay kits,respectivel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cluding IL-6, IL-1β and TNF-α in the kidney were also evaluated. Alterations in the expression of podocin, CD2 AP and TLR/NF-κB were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Umb reduced renal injury in DN rat model, as evidenced by the decrease in blood glucose, 24 h urinary protein, serum creatinine,and blood uric acid. Umb also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 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related molecular markers podocin and CD2AP. Moreover, Umb inhibited TLR2, TLR4, MyD88 expressions, NF-κB activation and considerably reduced levels of other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molecules(TNF-α, IL-6, IL-1β).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Umb improved renal function through regulating inflammation and TLR/NF-κB pathway,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efficacy of Umb in D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nephropathy umbelliferone STREPTOZOTOCIN INFLAMMATION TLR/NF-κB pathway
原文传递
广东桑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本钦 杨婷婷 +3 位作者 杨文强 王文婧 张晓琦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09-3113,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广东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胞苷(3)、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5)、2-(1′,2′,3′,4′-四羟基丁基)-5-(1″,2″,3″,4″-四羟基丁基)-吡嗪(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9)、菊苣苷(10)、roseoside(11)、植醇(12)、伞形花内酯(13)、3-醛基吲哚(14)、咖啡酸乙酯(15)、蔗糖(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5、6、14、1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多羟基生物碱 Α-葡萄糖苷酶 胞苷 伞形花内酯
原文传递
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根兰 倪永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39-1343,共5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滴加模式对伞形花内酯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经典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滴加模式对伞形花内酯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经典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展,增加了实验数据的信息量;进而应用MCR-ALS对该扩展的荧光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作用过程中浓度变化趋势图,并计算出伞形花内酯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发现伞形花内酯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花内酯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应用2D NMR技术研究羌活苷的结构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秀伟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42,共14页
从传统中药羌活中分离得到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应用1D和脉冲梯度场反相2DNMR检测技术(gCOSY,gNOESY,gHMQC,gHMBC)研究了其结构,鉴定为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命名为羌活苷(Forbesoside).本文对其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对从... 从传统中药羌活中分离得到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应用1D和脉冲梯度场反相2DNMR检测技术(gCOSY,gNOESY,gHMQC,gHMBC)研究了其结构,鉴定为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命名为羌活苷(Forbesoside).本文对其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对从伞形花内酯衍生化为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紫花前胡苷元和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的NMR信号变化规律以及糖残基NMR信号归属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羌活苷 6’-O-(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苷 伞形花内酯 紫花前胡苷元 羌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紫菀中9种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8
作者 万昶宸 刘艳艳 +4 位作者 杨浩天 张巧月 廖曼 张霞 张兰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534-2539,共6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紫菀中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9种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0.05%甲酸)-乙腈(0...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紫菀中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9种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0.05%甲酸)-乙腈(0.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结果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分别在0.970~30.30μg/m L(r=0.998 7)、0.498~15.55μg/m L(r=0.999 6)、0.014~0.438μg/m L(r=0.999 5)、0.022~21.95μg/m L(r=0.998 5)、0.011~1.100μg/m L(r=0.999 5)、0.008~0.247μg/m L(r=0.999 8)、0.194~6.050μg/m L(r=0.999 6)、0.197~6.150μg/m L(r=0.999 5)和1.459~45.609μg/m L(r=0.999 0)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7.43%~103.87%,精密度RSD值为1.95%~3.0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紫菀中9种化学成分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HPLC-MS 山柰酚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异鼠李素 东莨菪内酯 伞形花内酯 阿魏酸 咖啡酸 绿原酸
原文传递
我国特有植物香果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忠武 何关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8期620-625,共6页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为我国特有树种。从其枝干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部分共分得9个结晶性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IR、UV、‘H—NMR.。c—NMR和MS)、颜色反应和衍生物制备,鉴定其中8个分别为蒲公英萜酮(ta raxc rone)、蒲公英...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为我国特有树种。从其枝干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部分共分得9个结晶性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IR、UV、‘H—NMR.。c—NMR和MS)、颜色反应和衍生物制备,鉴定其中8个分别为蒲公英萜酮(ta raxc rone)、蒲公英萜醇(taraxe r01)、乌索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胡萝卜甙(daucosterol)和伞形花内酯-7-β-D-葡萄糖甙(umbelliferone-7-β-D-glucoside、亦称 skimmin)。该植物的化学成分乃首次研究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蒲公英萜酮 东莨菪素
下载PDF
北沙参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苏星 李相坤 +2 位作者 吴弢 张彤 王峥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建立北沙参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用于对北沙参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法卡林二醇、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异欧前胡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0批不同采集地的北沙参商品药材及3批山东莱阳北沙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目的:建立北沙参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用于对北沙参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法卡林二醇、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异欧前胡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0批不同采集地的北沙参商品药材及3批山东莱阳北沙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双波长扫描法,以260 nm为参比波长,300 nm为检测波长,荧光模式进行扫描,得出北沙参的薄层扫描轮廓图。结果:由轮廓扫描图发现13批北沙参药材有8个主要峰,其中4个为法卡林二醇、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异欧前胡素,并且山东莱阳产北沙参中4个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其他10批商品药材。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可行,可用于北沙参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法卡林二醇 东莨菪素 伞形花内酯 异欧前胡素
下载PDF
正交试验结合综合评分法优化苗药了哥王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果 李玮 +5 位作者 何新 吴增光 郑传奇 田小芳 冷安碧 李月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优化了哥王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了哥王的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西瑞香素的含量和浸膏收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以溶剂量、乙醇体积分数、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了哥王的3种提取方法(渗漉法、煎煮法和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 目的:优化了哥王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了哥王的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西瑞香素的含量和浸膏收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以溶剂量、乙醇体积分数、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了哥王的3种提取方法(渗漉法、煎煮法和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提取方法;再用正交试验对最优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提取方法的综合评分排序为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煎煮法,以渗漉法更优。渗漉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渗漉溶剂70%乙醇,溶剂量为14倍药材量,渗漉速度为5m L/(min·kg);验证试验中3次试验的综合评分分别为98.3、99.3、98.8(RSD=0.51%,n=3)。结论:了哥王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选用渗漉法,优选出的渗漉法提取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哥王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伞形花内酯 西瑞香素 渗漉法
下载PDF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魏倩 杨建波 +2 位作者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 目的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正丁基苯酞(1)、3-hydroxy-octa-1,5-dien-7-one(2)、伞形花内酯(3)、pumbinemoidA(4)、crocinervolide(5)、(3R,6R,7E)-3-hydroxy-4,7-megastignadien-9-one(6)、洋川芎内酯G(7)、莨菪亭(8)、(2Z)-3-(3,4-二羟基苯基)-2-丙烯醛(9)、(3S,5R,6S,7E,9e)-5,6-epoxy-3,9-dihydroxy-7-megastigmene(10)、吐叶醇(11)、二氢猕猴桃内酯(12)、7-羟基正丁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A(14)。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和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属 茶芎 5-羟基正丁基苯酞 伞形花内酯 吐叶醇 二氢猕猴桃内酯
原文传递
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雪锋 夏咏梅 +2 位作者 方云 邹鲁 刘玲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运用荧光光谱(FS)及紫外光谱(UV)研究了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 运用荧光光谱(FS)及紫外光谱(UV)研究了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金属离子参与使得KA增大,n仍维持在2左右;伞形花内酯分子能够扦插入BSA分子内部,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参与对伞形花内酯与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间的空间距离r影响不大。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与BSA的作用过程均是一个熵增加和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伞形花内酯与BSA之间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金属离子参与使伞形花内酯与BSA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增强,故ΔH对ΔG的贡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伞形花内酯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苦荞籽粒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峰 孙文文 +2 位作者 张琦 苗芳 周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目的】分析苦荞籽粒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了解苦荞籽粒的次生代谢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法对苦荞籽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以工业乙醇为溶剂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超声辅助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 【目的】分析苦荞籽粒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了解苦荞籽粒的次生代谢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法对苦荞籽粒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以工业乙醇为溶剂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超声辅助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1 H NMR、13 C NMR)的综合分析结果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苦荞籽粒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5个分别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表儿茶素和芦丁。【结论】苦荞籽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化学成分 伞形花内酯 芦丁
下载PDF
抱石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丽媛 任灵芝 +5 位作者 王腾华 董昕 万明珠 吴慧妃 梅全喜 高幼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90-2894,共5页
目的对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抱石莲全草... 目的对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抱石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甾酮(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伞形花内酯(4)、滨蒿内酯(5)、秦皮乙素(6)、咖啡酸(7)、绿原酸(8)、原儿茶酸(9)、原儿茶醛(10)、没食子酸(11)、4-羟基苯甲酸甲酯(12)、二十四酸二十二酯(13)、棕榈酸(14)。结论化合物3-5、8、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石莲 大黄素 伞形花内酯 秦皮乙素 绿原酸 原儿茶酸 没食子酸
原文传递
小叶杜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干鹏 罗阳 +3 位作者 李尚秀 杨淬 田倩 左马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研究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杜鹃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杜鹃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4a,6-四甲基-2,8-二羟基-2,3,4,4a,9,9a-1H-六氢二苯并吡喃-5-甲酸甲酯(1)、伞形花内酯(2)、莨菪亭(3)、4′,5,7-三羟基黄烷酮(4)、8-去甲杜鹃素(5)、杜鹃素(6)、槲皮素(7)、芦丁(8)、松树脂醇二甲醚A(9)、对羟基苯甲酸(10)、3,5-二羟基甲苯(11)、齐墩果烷(12)和曲酸(13)。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为六氢二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命名为小叶杜鹃素I;化合物9、11和13为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杜鹃 小叶杜鹃素Ⅰ 伞形花内酯 莨菪亭 杜鹃素 松树脂醇二甲醚A 曲酸
原文传递
瑞香狼毒成分抗惊厥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靳隽 陈正跃 +2 位作者 王永学 邱培勇 张积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9-781,共3页
目的:应用不同溶剂对天然植物瑞香狼毒进行提取,并对不同提取物进行抗惊厥活性的初步实验,探索其治疗癫痫的有效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抗癫痫活性实验,确定何种溶剂提取物抗癫痫活性比较强,并对活性较强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加以... 目的:应用不同溶剂对天然植物瑞香狼毒进行提取,并对不同提取物进行抗惊厥活性的初步实验,探索其治疗癫痫的有效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抗癫痫活性实验,确定何种溶剂提取物抗癫痫活性比较强,并对活性较强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加以分离,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抗惊厥活性物质分别存在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水层提取物中,其中丙酮提取物可使其抗惊厥的潜伏期由对照组的(8.6±1.9)min延长至(21.4±6.7)min;对丙酮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研究,证明抗惊厥活性的有效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其作用可使抗惊厥的潜伏期由对照组的(8.6±1.9)min延长至(18.1±4.3)min。结论:初步实验证明瑞香狼毒具有抗惊厥作用,伞形花内酯是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瑞香狼毒 活性部位 丙酮提取物 伞形花内酯
下载PDF
天山假狼毒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磊岭 马国需 +2 位作者 杨峻山 古丽娜.沙比尔 贾晓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天山假狼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酚(1)、(... 目的研究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天山假狼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酚(1)、(-)-松脂酚(2)、3′-desmethylarctigenin(3)、牛蒡子苷元(4)、pluviatolide(5)、伞形花内酯(6)、4-(3,4-dimethoxybenzyl)-3-(4-hydroxy-3-methoxybenzyl)-tetrahydrofuran-2-ol(7)、daphnogitin(8)、daphnetone(9)、blumenol B(10)、loliolide(11)、对羟基苯乙酮(12)、对羟基苯丙酸(13);其中包括7个木脂素类、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假狼毒 木脂素类 香豆素类 (+)-松脂酚 牛蒡子苷元 伞形花内酯
原文传递
伞型酮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菌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章维华 蒋木庚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59,共6页
2-甲基间二酚或5-甲基间二酚分别与dl-苹果酸或乙酰乙酸乙酯,在浓硫酸催化下,经Peachmann缩合反应得到伞型酮(7-羟基香豆素)类似物5~7.5~7经甲基化得新化合物5a,6a和7a;经Williamson反应,TBAB(四正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了14个新... 2-甲基间二酚或5-甲基间二酚分别与dl-苹果酸或乙酰乙酸乙酯,在浓硫酸催化下,经Peachmann缩合反应得到伞型酮(7-羟基香豆素)类似物5~7.5~7经甲基化得新化合物5a,6a和7a;经Williamson反应,TBAB(四正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了14个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5b~5e,6b~6f,7b~7f.经IR,MS,1HNMR及元素分析对所有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μg/mL浓度下,化合物6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ythora capsici)抑制率达58.5%,化合物7c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抑制率为54.0%,化合物6c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率达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型酮 香豆素 合成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瑞香狼毒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磊 杜娟 +2 位作者 卜春亚 王有年 师光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7,共7页
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 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最高活性流份3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其抑菌中浓度为1.52 mg.mL-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流份3对草莓灰霉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伞形花内酯严重破坏了草莓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伞形花内酯 LC—MS 草莓灰霉病菌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