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9
1
作者 王桂荣 郭予元 吴孔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皮壁较厚、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数量很少而且毛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通常有 1个或少数几个 ,而锥形感器的表皮壁很薄、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以及锥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的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 Wistar大鼠 6周 ,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大鼠 ,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肺切片中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结果 双氢青蒿素可使肺孢子虫...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 Wistar大鼠 6周 ,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大鼠 ,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肺切片中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结果 双氢青蒿素可使肺孢子虫滋养体胞浆及包囊内出现空泡 ,线粒体肿胀、核膜破裂、内质网肿胀 ,囊内小体溶解破坏等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双氢青蒿素 超微结构 药物疗法
下载PDF
B型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及对寄主植物气味的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林克剑 吴孔明 +1 位作者 张永军 郭予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测了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分布、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触角由柄节、梗节和1~5节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5种感器,即微毛感器...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测了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分布、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触角由柄节、梗节和1~5节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5种感器,即微毛感器、锥形感器、刚毛感器、钟形感器和腔锥感器,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除了微毛感器和刚毛感器的数量较多外,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的数量均较少,分别为6、4和1个。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锥形感器和腔锥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和感觉神经元等结构组成。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烟粉虱雌虫对苘麻、棉花、烟草、黄瓜和甘蓝5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约30%的烟粉虱个体对气味源无反应,50%以上的个体对寄主植物具有显著的行为反应,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率差异显著,从大到小顺序为:黄瓜>苘麻>棉花>烟草>甘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寄主植物 气味
原文传递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I.对肝胰脏和肌肉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2
4
作者 汝少国 李永祺 +1 位作者 姜明 刘晓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0.10mg/L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中毒的肝胰脏细胞内质网严重水肿、扩张、囊泡化,片层结构水肿;线粒体内嵴局部瓦解;肝管微绒毛出现空缺区域及药物中毒的退化结构;脂滴电子... 通过对0.10mg/L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中毒的肝胰脏细胞内质网严重水肿、扩张、囊泡化,片层结构水肿;线粒体内嵴局部瓦解;肝管微绒毛出现空缺区域及药物中毒的退化结构;脂滴电子密度不匀。2.中毒的肌肉细胞肌原纤维萎缩、间隔增大,肌浆网水肿、扩张,部分肌浆网膜破裂,线粒体内嵴膨胀,细胞质中出现中毒坏死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效磷 中国对虾 超微结构 肌肉 毒性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维信 李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克氏原螯虾的大颚器为一对,位于左右大颚的背面,大颚几丁质腱外侧基部。大颚器含丰富的血淋巴管和血窦,大颚器细胞围绕血窦成短束状排列。典型大颚器细胞超微结构最显著的特征:①线粒体和光面内质网广泛分布于胞质中,光面内质网明... 克氏原螯虾的大颚器为一对,位于左右大颚的背面,大颚几丁质腱外侧基部。大颚器含丰富的血淋巴管和血窦,大颚器细胞围绕血窦成短束状排列。典型大颚器细胞超微结构最显著的特征:①线粒体和光面内质网广泛分布于胞质中,光面内质网明显分成小池状和小管状两种类型;②细胞质膜内陷并作不同程度的卷绕;③质膜外侧的基膜增厚,富含微丝。在泡状化的大颚器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几乎消失,线粒体形态变异,胞核中的异染色质沿核膜形成一圈,显示细胞合成能力改变,呈现细胞产物分泌后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大颚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茶多酚对重复+Gz暴露大鼠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8
6
作者 詹皓 董华进 +1 位作者 辛益妹 唐桂香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对重复+10Gz暴露大鼠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三组(n=8):A组(对照组),B组(+10Gz组),C组(... 目的观察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对重复+10Gz暴露大鼠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三组(n=8):A组(对照组),B组(+10Gz组),C组(TP组)。B、C组受重复+10Gz作用(每次峰值30s,G增长率约为0.5G/s,3次/d,间隔+1Gz/min,3d/wk,共4wk),而A组仅受+1Gz作用。C组于+Gz实验前约1h灌胃给予TP(200mg.kg-1),另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测定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的心功能并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复+10Gz暴露使大鼠左室内压峰值(LVSP)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损伤;而TP可显著提高+10Gz应激大鼠的LVSP并使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重复高G作用可致大鼠心功能和结构损伤,其作用机理可能部分与自由基代谢有关;而天然抗氧化剂TP对此具有明显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应激(生理) 心功能 心肌 茶多酚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源鉴定和受侵叶片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安德荣 魏宁生 +2 位作者 慕小倩 项喻 马远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7-72,共6页
利用生物接种、血清学反应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大田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源进行了鉴定。利用超薄切片系统研究了玉米受MDMV侵染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在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卷叶状、束状、圆柱状内含体和简单的囊泡到高度卷曲的... 利用生物接种、血清学反应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大田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源进行了鉴定。利用超薄切片系统研究了玉米受MDMV侵染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在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卷叶状、束状、圆柱状内含体和简单的囊泡到高度卷曲的膜系统。受侵细胞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胞间连丝,a型为正常胞间连丝,b型的胞间连丝伸出指状突起,这可能是细胞限制病毒在寄主体内运转的一种结构。壁旁体的出现与寄主细胞壁加厚及封闭胞间连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叶病 超微结构 植物 病毒
下载PDF
Inactivation of Cryptosporidium by ozone and cell ultrastructures 被引量:11
8
作者 Zhilin Ran Shaofeng Li +3 位作者 Junli Huang Yixing Yuan Chongwei Cui Craig Denver Willia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954-1959,共6页
The fluorescence staining metho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zone (O3) inactivating Cryptosporidium in water and cell ultrastructures varia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mec... The fluorescence staining metho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zone (O3) inactivating Cryptosporidium in water and cell ultrastructures varia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mechanism of inactivation preliminari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3 had a stronger inactivating capabilit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O3 was above 3.0 mg/L and the contact time was up to 7 min, a significant inactivating effect could be achieved. The turbidity on inactivation effects was also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artificial water. With increases in turbidity, the inactivating effect decreased. Inactivation rate improved with a temperature increase from 5 to 25℃, but decreased beyond this. The inactivating capability of O3 was found to be stronger under acidic than that under alkalic condition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reaction system was increase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ryptosporidium and organics with O3 probably took place, thereby reducing the inactivation rate. In addition, the cellular morphology of Cryptosporidium varied with different contact times. At zero contact time, cells were rotundity and sphericity, at 60 sec they became folded, underwent emboly, and burst at 480 sec, the cell membrane of Cryptosporidium shrinked and collapsed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INACTIVATION CRYPTOSPORIDIUM ultrastructures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志芬 刘景辉 +4 位作者 付晓峰 赵宝平 李立军 刘俊青 杨海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6-1223,共8页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对照)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表皮细胞皱褶,气孔关闭或微张,叶肉细胞内细胞器形状规则,结构清晰。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表皮细胞饱满,气孔开启度较大,叶绿体形状变圆,近球状,线粒体外被膜膨胀,但结构未见明显损伤;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干瘪,气孔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关闭,气孔器下陷。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绿体和线粒体受到的损伤较大,叶绿体内基粒、基质类囊体降解,出现较大的空腔;线粒体外被膜断裂,内含物流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叶绿体之间出现嵌合现象。因此,干旱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增幅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降低而上升,但在细胞超微结构上也出现抗性反应,表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叶片 气孔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召云 郅军锐 +3 位作者 周玉锋 孟泽洪 张骏 杨广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茶棍蓟马若虫、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种虫态的茶棍蓟马触角上共存在9种感器:B?hm氏鬃毛(BB)、钟形感器(SCa)、锥形乳头状感器(BMS)、刺形感器(SCh)、锥形感器(SB)、腔锥形感...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茶棍蓟马若虫、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种虫态的茶棍蓟马触角上共存在9种感器:B?hm氏鬃毛(BB)、钟形感器(SCa)、锥形乳头状感器(BMS)、刺形感器(SCh)、锥形感器(SB)、腔锥形感器(SCo)、腔形感器(SCav)、耳形感器(SA)和特殊结构感器(US)。其中,刺形感器分3种亚型,锥形感器分4种亚型。若虫、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在触角上的种类和分布有较大的差异,雌虫上具8种感器,无锥形乳头状感器;雄虫上着生7种,缺少锥形乳头状感器和腔形感器;若虫上感器种类有8种,无耳形感器,独具锥形乳头状感器;蛹的感器类型及数量最少,只有2种,即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华沙鳅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春涛 朱成科 +1 位作者 王志坚 蒲德永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沙鳅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顶壁和底壁黏膜层均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食道前段黏膜上皮为鳞状复层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着少量的味蕾和棒状细胞.食道后段...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沙鳅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做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顶壁和底壁黏膜层均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食道前段黏膜上皮为鳞状复层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着少量的味蕾和棒状细胞.食道后段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细胞表面微绒毛发达,管腔面PAS反应呈阳性.食道腺丰富,食道肌肉比较发达,为内纵外环.胃呈"V"形,可分为贲门部、胃体和幽门部.黏膜为典型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表面极度粗糙,微绒毛非常发达.上皮细胞管腔面PAS反应呈强阳性.胃腺发达.肌肉层很发达,贲门部肌肉为内纵外环,胃体和幽门部为内环外纵,其间有大量斜肌.肠黏膜皱褶发达,黏膜表面平滑.在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杯状黏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增多.黏膜上皮肠腔面PAS反应呈阴性,大部分杯状黏液细胞PAS反应呈阳性.肌肉层为内环外纵.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沙鳅 消化道 组织学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湖南三种野生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润唐 魏文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为了给湖南葡萄的品种改良提供可以利用的本地野生品种资源 ,对湖南省境内广泛分布的 3种野生葡萄资源毛葡萄、刺葡萄和华东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毛葡萄、刺葡萄花粉形态和花粉表面特征相似 ... 为了给湖南葡萄的品种改良提供可以利用的本地野生品种资源 ,对湖南省境内广泛分布的 3种野生葡萄资源毛葡萄、刺葡萄和华东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毛葡萄、刺葡萄花粉形态和花粉表面特征相似 ,由此推断二者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 生物学特性 花粉 超微结构 品种改良
下载PDF
牛肉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靳红果 彭增起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99,共5页
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MgCl2、NaCl和pH值对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0.01mol/L MgCl2-0.6mol/L NaCl-pH值7.0条件下牛背最长肌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保水性最好,为92.25%,破断应力最高,为... 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MgCl2、NaCl和pH值对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0.01mol/L MgCl2-0.6mol/L NaCl-pH值7.0条件下牛背最长肌盐溶蛋白质热诱导凝胶保水性最好,为92.25%,破断应力最高,为14.00kPa。NaCl浓度和pH值对凝胶保水性和凝胶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MgCl2仅对凝胶破断应力影响较大。凝胶的超微结构分析表明,保水性高的凝胶的网络结构比较致密,大量的微细孔洞均匀分布。保水性低的凝胶的网络结构中线条多呈束状、结构粗糙、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保水性 凝胶强度 超微结构 牛肉
下载PDF
22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树旭 赵轼轩 +7 位作者 王颖 崔雯 李承文 陈玉梅 竺晓凡 秘营昌 茹永新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采集22例AMKL患者骨髓,分离有核细胞,一部分用于制备普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AMKL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另一部分用于制备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细胞组化电镜标本,分...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采集22例AMKL患者骨髓,分离有核细胞,一部分用于制备普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AMKL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另一部分用于制备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细胞组化电镜标本,分析AMKL患者巨核细胞PPO阳性反应。同时结合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结果。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巨核细胞为主,核圆,胞质含少量微管、膜性囊腔及微小致密颗粒,无分界膜和表面连接管道系统等特征性结构,致密颗粒和α颗粒少;5例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大小不等,除Ⅰ期巨核细胞外,同时含有大量Ⅱ、Ⅲ期巨核细胞。22例患者巨核细胞PPO阳性率0~80%。22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CD41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多见。结论大部分AMK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以Ⅰ期巨核细胞为主,少数患者除Ⅰ期巨核细胞外还伴有大量Ⅱ、Ⅲ期巨核细胞;PPO阳性反应差别明显;巨核细胞CD41免疫组化染色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核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原始巨核细胞 急性 超微结构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异质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呼格吉乐图 苏布达 +4 位作者 王志 杜山 赵治国 李云章 许乐仁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840-844,共5页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分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CTMC)和黏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MMC)两大类。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即肥大细胞在不同种属或同一种种属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一种...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分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CTMC)和黏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MMC)两大类。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即肥大细胞在不同种属或同一种种属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一种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着形态学、分布、颗粒化学成分、染色特性及超微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近些年,人们围绕着肥大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异质性的机制认识尚不清楚。深入的讨论、研究与比较仍然很必要。现对肥大细胞的亚群、形态与分布、着染性与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等的异质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亚群 异质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康顺之 刘进辉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2-85,共4页
对成年的湖南滨湖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外面被覆一层较厚的被膜,内分皮质部和髓质部.四周为皮质部,呈深黄色,约占肾上腺70%,中央为髓质部,呈灰白色,约占肾上腺30%.H-E染色法将皮质部分为3个小区... 对成年的湖南滨湖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外面被覆一层较厚的被膜,内分皮质部和髓质部.四周为皮质部,呈深黄色,约占肾上腺70%,中央为髓质部,呈灰白色,约占肾上腺30%.H-E染色法将皮质部分为3个小区,即球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球状区薄,细胞染色较深;束状区厚,胞质呈蜂窝状,细胞染色浅;网状区细胞与髓质交界参差不齐,胞核呈退化变性现象,染色较深.髓质部比皮质部染色浅,常分为外区和内区.外区细胞大,呈高柱状,主要由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内区细胞较小,呈立方或多边形,由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散于肾上腺素细胞之间.髓质部还有少数分散的大型交感神经节细胞,且内区比外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肾上腺 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五倍子提取物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静 唐荣银 +1 位作者 王志良 刘斌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提取物对内毒素 (LPS)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Cs)活性及对LPS损伤PDLCs超微结构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3 H -TdR掺入法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五倍子提取物对LPS抑制PDLCs... 目的 :研究五倍子提取物对内毒素 (LPS)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Cs)活性及对LPS损伤PDLCs超微结构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3 H -TdR掺入法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五倍子提取物对LPS抑制PDLCs活性及对LPS损伤PDLCs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LPS在浓度为 10 0mg/L时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加入五倍子提取物后 ,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P <0 .0 5 ) ;LPS (10 0mg/L)对PDLCs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特别是线粒体损伤严重。加入五倍子提取物 (10mg/L)后 ,超微结构损伤减轻 ,细胞器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五倍子提取物对LPS抑制PDLCs活性及对LPS损伤PDLCs超微结构具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内毒素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牙周病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猛 胡泽章 +4 位作者 吕兵 翟一凡 陈浩 于毅 郑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是我国北方小型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天敌昆虫生产及防治害虫应用上具有较大价值。为了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机制,有必要对其触角结构及感器进行超微结构分析...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是我国北方小型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天敌昆虫生产及防治害虫应用上具有较大价值。为了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机制,有必要对其触角结构及感器进行超微结构分析。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东亚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触角的结构和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触角均为线状,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2亚节),随着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触角总长度及各节长度均显著增加,各节直径的增加不显著。东亚小花蝽触角上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各有2种亚型,钟形感器仅在1龄若虫触角上存在,2~5龄若虫及成虫触角上该感器退化消失。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明显多于雌成虫,若虫感器数量比成虫少。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东亚小花蝽触角大小和感器的种类及数量随生长发育而变化,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龚明玉 张力 +1 位作者 杜超 周晓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组大鼠于术前1周分别ip不同剂量的灯盏花素(25,50mg·kg-1.d-1),另2...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组大鼠于术前1周分别ip不同剂量的灯盏花素(25,50mg·kg-1.d-1),另2组给等量生理盐水。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松开结扎线造成再灌注。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P<0.01),且较I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细胞凋亡 心肌 缺血再灌注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受烤烟花叶病病毒侵染后叶中保护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国顺 张彩霞 +3 位作者 王婵娟 王新中 刘清华 李宽伟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研究受侵染程度不同的烤烟花叶病烟株叶中保护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结果表明,病毒伤害烟株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及时清除活性氧,导致活性氧和丙二醛积累,引起质膜伤害,最终导致超微结构破坏,烟株生长受抑制,生物量积累下降。据此认为,烟草花... 研究受侵染程度不同的烤烟花叶病烟株叶中保护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结果表明,病毒伤害烟株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及时清除活性氧,导致活性氧和丙二醛积累,引起质膜伤害,最终导致超微结构破坏,烟株生长受抑制,生物量积累下降。据此认为,烟草花叶病防治,除了防除病源外,还应注意超微结构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花叶病 保护酶活性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