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双蜡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8,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bigibbusBorchsenius(同翅目 :蚧科 )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 ,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bigibbusBorchsenius(同翅目 :蚧科 )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 ,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稍硬而脆的玻璃状干蜡壳 ,蜡壳具有均匀纵脊和横层。幼期和雄性蜡壳小 ,船形 ,周缘带有蜡角 ,中央隆起。雌成虫蜡壳大 ,元宝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密集 ,峰型尖锐 ,种的特征明显。用红外光谱特征推断蜡泌物的主要基团和化学构成在GC MS检测中得到印证。用甲酯化和非甲酯化两种处理方法检测证明 ,该虫蜡泌物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从C1 4~C4 0 ,大部分为偶数个 ,特别是碳链长度在C30 ~C4 0 的酯类化合物种类多 ,比例大。还将该蚧虫蜡泌物的特征与蚧科内近缘的蜡蚧属种类及瘤坚大球蚧、朝鲜毛球蚧、背刺毡蜡蚧、白蜡虫等作了对比 ,阐述了蜡泌物在蚧虫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蚧科 云南双蜡蚧 蜡泌物 超微结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朝鲜毛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9-333,T001-T00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是薄蜡片构成 ,表面呈鱼鳞状凹凸。低龄期若虫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雌成虫的十分相似 ,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相同的 ,雄虫和低龄若虫及雌成虫蜡壳萃取物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型基本一致 ,但在 12 40 7cm- 1 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特征峰 ,这充分说明 3种蜡泌物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结构一致 ,只是雄虫分泌物与另二者比较具有特征官能团 ,从而 ,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区别出雄虫。此外 ,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可以知道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毛球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瘤坚大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5,T001-T002,共10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 ,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 ,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 ,最后蜡质堆积形...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 ,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 ,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 ,最后蜡质堆积形成龟背状蜡壳。蜡壳的各个板块与体壁上突起的腺孔分布区位置相对应。雄虫蜡壳与低龄期若虫蜡壳质地相同。雌成虫分泌的蜡质为长而卷曲的空心蜡丝。雌成虫背面和腹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基团和成分是相同的。尽管雄虫蜡壳与雌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 ,但存在的官能团有明显差别 ,主要表现在雄虫蜡泌物光谱图上 1736 3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而雌虫只有一个 ;在振动频率 12 4 2 0cm-1~ 110 6 6cm-1出现 3个C—O键振动峰 ,而雌虫的是一系列锯齿状长碳链—C—C—C—骨架振动峰。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推测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可能主要是由长链烃、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某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坚大球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林木害虫
下载PDF
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7-848,共12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Fabricius)和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Fabricius)和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蜡壳为星芒状,虫体周缘的蜡芒均为2大节,与其2个龄期发育相对应,每一个大节又分为若干小节。同时,虫体背面中央蜡质堆积成帽状,也分为均匀的多层。由此说明泌蜡过程具有节律性。虫体周缘与蜡芒对应的突起区上分布着密集的刻点状腺孔,每一个腺孔分泌1根蜡丝,这在以往玻片标本中是观察不到的。雌性第3龄幼虫和成虫期,虫体分泌“湿蜡”,形成龟背状蜡壳,泌蜡腺孔主要为三格腺和四格腺。在肛突区发现了密集的泌蜡腺孔,排列为纵条纹状。从角蜡蚧蜡泌物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从直接测试(未经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而从日本龟蜡蚧则分别检测到10个组分和25个组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脂肪醇、酯类、醛类以及杂环、多环或大环状化合物。对它们可能的生物生态学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蚧科 角蜡蚧 日本龟蜡蚧 蜡泌物 超微结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柳杉毛虫成虫触角的超微形态与性别差异
5
作者 梁运 周友军 +4 位作者 吴红敏 陈登建 吴淑梅 张珠河 梁光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9-745,共7页
【目的】探究柳杉毛虫成虫雌雄个体触角超微形态及性别差异,为研究柳杉毛虫不同寄主的搜索、定位能力以及化学感知机制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初羽化雌雄成虫的触角普通形态以及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目的】探究柳杉毛虫成虫雌雄个体触角超微形态及性别差异,为研究柳杉毛虫不同寄主的搜索、定位能力以及化学感知机制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初羽化雌雄成虫的触角普通形态以及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柳杉毛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均为黄褐色,雄蛾羽毛状,雌蛾短栉齿状;雌雄成虫共有6类13种感器,包括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3种、栓锥形感器3种、腔锥形感器2种、B?hm氏鬃毛2种。成虫触角感器具有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为锥形感器为雌蛾触角特有,毛形感器Ⅱ型为雄蛾触角特有;此外,雄蛾触角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较整齐,在长度、数量上与雌蛾差异显著(P<0.05),通常6~8根排成一排,中间间隔处散布1~2根毛形感器Ⅱ型,而雌成虫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则无规律。【结论】柳杉毛虫雌雄成虫触角在普通形态上大体相似,但在侧枝的长度以及宽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多数感器在类型、结构与数量上相同,但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分别是雌雄成虫各自特有的感器,并在感器类型及数量上具有显著差异,可能在其寄主与配偶定位、产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毛虫 触角感器 超微形态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AFM)在细菌生物被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闪闪 黄巧云 蔡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9-1410,共12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一项重要的表面可视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皮牛级力灵敏度、免标记、可在溶液环境下工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被膜的研究。AFM不仅可以在近生理环境下对生物被膜表面超微形貌进行可视化表征,同...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一项重要的表面可视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皮牛级力灵敏度、免标记、可在溶液环境下工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被膜的研究。AFM不仅可以在近生理环境下对生物被膜表面超微形貌进行可视化表征,同时还可以通过纳米压痕对生物被膜的机械特性(弹性和粘性)进行定量测量,利用AFM单细胞和单分子力谱技术可以获得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细胞-基底以及细胞-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生物被膜的实时原位系统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本文简述了AFM的基本操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AFM用于生物被膜表面超微结构成像、机械特性测量以及相互作用力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AFM在生物被膜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细菌生物被膜 超微形貌 机械特性 相互作用力
原文传递
柑橘真棉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红外光谱与化学成分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郑乐怡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93,共13页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柑橘真棉蚧Eupulvinaria citricola(Kuwana)(半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红外光谱和卵囊蜡质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发现:该蚧雌虫背面腺体分泌湿蜡,在体表面形成溥的半...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柑橘真棉蚧Eupulvinaria citricola(Kuwana)(半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红外光谱和卵囊蜡质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发现:该蚧雌虫背面腺体分泌湿蜡,在体表面形成溥的半透明蜡壳,背面蜡壳分为6个小区,表面由湿蜡凝结成片状和蜡块状构造。雌成虫产卵期由腹面多格腺分泌丝状蜡结成卵囊。雄若虫也分泌湿蜡,雄蛹的蜡茧薄,表面有浅的凹凸花纹。用雌成虫卵囊、背面蜡壳和雄茧的蜡质作红外光谱分析。它们的谱图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吸收峰群分为5个区域:2900cm^-1附近的3个强吸收峰组成的峰群是〉CH2和-CH,的特征吸收峰;1800cm^-1~1500cm^-1之间的吸收峰群是羰基(〉C=O)和C=C键的伸缩振动:1500cm^-1,1400cm^-1区域是〉CH2和-CH3基团的吸收峰:1400cm^-1-1000cm^-1之间为饱和碳链-C~C-C-骨架振动。730cm^-1附近为环状化合物的基团吸收峰群。由此确定它们的组成都是长碳链结构的脂肪酸、脂肪醇、烃类、酯类或带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区别在第2、3、4区吸收峰的形式、强度和数量,反映出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雌成虫卵囊蜡质甲酯化后GC,MS检测出7个组分(表1),全部为长链脂肪酸。未经甲酯化的蜡质检测出4类16个组分(表2),可分为长链烃、酸、醇、酯。第一类为饱和长链烃,5个组分,占总组分的38.38%;第二类是长链脂肪酸。包括直链饱和酸和不饱和酸共6个组分,占31.59%:第三类是直链饱和醇,占2.87%:第四类是酯类化合物,4个组分,占总组分的2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柑橘真棉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红外光谱特征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_(2/0)—Ag_(14))及鼠一鼠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系的超微形态观察
8
作者 宋继志 祝纪山 +1 位作者 金立强 叶银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7-11,共5页
不分泌型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光镜下难以区别其形态特征。但在电镜下,两种细胞系的细胞大小。胞浆内分泌细胞器的形态及数量均有明显差别:杂交瘤细胞的胞体明显增大,胞浆更为丰富,粗面内质网池扩张明显,... 不分泌型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光镜下难以区别其形态特征。但在电镜下,两种细胞系的细胞大小。胞浆内分泌细胞器的形态及数量均有明显差别:杂交瘤细胞的胞体明显增大,胞浆更为丰富,粗面内质网池扩张明显,高尔基区分泌小泡的数量明显增加,线粒体增大增多,暗细胞数量增加等。这些变化暗示,杂交瘤细胞系的分泌细胞器更为发达,分泌力增强。不分泌型的亲本细胞已转变成了分泌旺盛的细胞。但仅从形态上鉴别分泌物的性质较为困难。必须进一步结合免疫电镜技术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形态 小鼠骨髓瘤 杂交瘤
下载PDF
山西杉苞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郑乐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11,i002,共7页
The ultra_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xes secreted by the scale insect Physokermes shanxiensis (Homoptera: Coccidae) was research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frared abso... The ultra_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xes secreted by the scale insect Physokermes shanxiensis (Homoptera: Coccidae) was research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IR)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insect secreted wet wax in its nymph stage. The wet wax coagulated into translucent wax covering on the body surface. However, the female adult secreted its wax secretion with white color and long thread form. According to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characteristic of the waxes, it can be known that the both waxes either from male nymph or female adult were composed by a series of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long carbon chain compounds. But the two waxes have different in the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kind and numbers that composed the compound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absorption peaks numbers and forms which appeared in the two infrared spectra from the wave number 1 800 cm -1 to 1 000 cm -1 . Through detected with GC/MS, 14 compounds with carbon atom number form C 13 to C 32 were obtained form the wax of the male scale insect. These compounds included 5 saturated higher fatty acids, 1 unsaturated higher fatty acid, 1 saturated higher fatty alcohol, 1 unsaturated higher fatty alcohol, 1 unsaturated ester, 1 saturated aldehyde, and 4 saturated alkan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超微形态 蜡泌物 山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