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路基线性加载沉降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王晓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4,共4页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沉降值与最终沉降相对不变,用它们进行基础全程沉降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Weibull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最后对路基沉降模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孔压滞后 固结度 S形曲线 最终沉降 拐点
下载PDF
Verhulst模型在预测软基路堤沉降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方强 涂帆 贾永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122-3126,共5页
通过分析软基路堤沉降和Verhulst模型的特征发现,软基路堤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Verhulst模型曲线相似。根据泉州安吉路软基试验段路堤沉降观测值,采用Verhulst模型对其进行沉降预测,尽管施工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时间... 通过分析软基路堤沉降和Verhulst模型的特征发现,软基路堤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Verhulst模型曲线相似。根据泉州安吉路软基试验段路堤沉降观测值,采用Verhulst模型对其进行沉降预测,尽管施工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二者逐步接近,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最终沉降的预测。Verhulst模型能有效削弱原始数据中不规则数据随机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对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观测历时对预测值的影响以及最终沉降量的推算等问题进行探讨。高压缩性软基上的路堤,至少需要4~6个月填土放置期的观测数据,才能得到较准确的最终沉降预测值。路堤最终沉降可以通过考虑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及观测历时的影响这两个系数,对预测值进行修正,所归纳的系数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VERHULST模型 预测值 最终沉降
下载PDF
利用R.Usher模型估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尚勇 侍倩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6,共3页
指数曲线法和双曲线法是人们最常用的推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但是前者推算的结果常常偏小,后者推算的结果又经常偏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R Usher模型推算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准确... 指数曲线法和双曲线法是人们最常用的推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但是前者推算的结果常常偏小,后者推算的结果又经常偏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R Usher模型推算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比前两种方法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R.Usher模型 最终沉降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物软基沉降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尹珺 樊琨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最终沉降的预测新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在较短的实测资料情况下,可获得较小误差的最终沉降量,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软基 最终沉降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预测地基沉降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建国 李新生 +2 位作者 李军伟 赵金辉 陈金云 《土工基础》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提出用Logistic曲线拟合建筑物实测沉降—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地基沉降量的方法 ,并给出了最终沉降量的预测计算公式。选用实例进行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果。
关键词 地基沉降 最终沉降量 拟合 预测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成斌 张能钦 +1 位作者 谢文苹 周兆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竹节桩")是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管桩")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桩型。文章介绍了竹节桩的构造和接桩技术,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竹节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竹节桩")是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管桩")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桩型。文章介绍了竹节桩的构造和接桩技术,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竹节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竹节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与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简称"方桩")相比,均能提高20%左右,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比管桩提高60%以上。竹节桩由于设置了环向、纵向凸肋,改变了桩-土接触方式和桩身粗糙度,有利于桩侧摩阻力的充分发挥。在荷载水平较低时,桩顶位移曲线近似为直线,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土体中形成一个直径与环向凸肋大小相当的圆筒形剪切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 静载试验 极限承载力 沉降 上拔位移
下载PDF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
7
作者 凌同华 余彬 +1 位作者 黄阜 肖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为研究节段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拼装管廊节段与土体纵向三维模型,对管廊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进行模拟,分析管廊扭转承插式接头应力分布规律,得到管廊承插式接头扭矩随横向差异沉降变化... 为研究节段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扭转力学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拼装管廊节段与土体纵向三维模型,对管廊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进行模拟,分析管廊扭转承插式接头应力分布规律,得到管廊承插式接头扭矩随横向差异沉降变化规律及管廊横向极限差异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管廊节段正向扭转与反向扭转沉降量相同时,承插式接头应力、最大主应力与切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管廊扭转接头插口端侧壁应力较大,接头顶底板中间与腋角处应力较小,接头最大主应力集中在承口端侧壁距顶板外侧1 m处与插口端顶底板,接头切应力在顶底板中间与侧壁中间最小,向两侧逐渐增大至腋角处切应力最大。管廊承插式接头横向极限差异沉降为1.2 mm,管廊插口端极限扭矩与采用箱型截面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工程实际中可采用箱型截面对管廊插口端抗扭设计。研究结果为预制拼装管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承插式接头 扭转变形 接头力学性能 极限沉降
下载PDF
推算最终沉降中工后次固结沉降比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吉福 《工程勘察》 CSCD 2012年第9期13-16,21,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后沉降,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三点法、双曲线法、星野法等最终沉降推算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与工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三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含的工...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后沉降,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三点法、双曲线法、星野法等最终沉降推算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与工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三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含的工后次固结沉降较少,采用双曲线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括约23%~52%的工后次固结沉降,采用星野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基本包含了绝大部分工后次固结沉降。故建议采用三点法和双曲线法推算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并预测工后沉降时还应考虑工后次固结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沉降 工后次固结沉降 时间比
下载PDF
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鞠兴华 赵丽娅 杨晓华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4,109,共5页
针对渭蒲高速公路饱和黄土地基用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加固路段,采用埋设沉降杯法进行了长期的现场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了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随上部荷载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实体工程中复合地基的各项参数,对其沉降... 针对渭蒲高速公路饱和黄土地基用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加固路段,采用埋设沉降杯法进行了长期的现场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了复合地基的沉降量、沉降速率随上部荷载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实体工程中复合地基的各项参数,对其沉降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对比三种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分析方法得出:柔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理论计算因受桩体刺入下卧层长度、桩侧摩阻力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同理论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实际意义不大;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具有相似性,但是忽略了实际工程中次固结沉降对饱和黄土地基沉降的影响,故数值分析值偏小;针对饱和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可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数值分析的规律结合起来,对复合地基的最终沉降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 水泥粉煤灰搅拌桩 沉降监测 最终沉降量
下载PDF
穿堤隧道工程中允许极限沉降位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戚蓝 王志浩 老西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109,113,共4页
近年来穿堤隧道工程普遍采用顶管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堤防沉降变形甚至导致破坏。现以天津市电力隧道穿越某河河堤的工程为例,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等各种因素,用试算法得到隧道的极限收缩率,并通过定义隧道... 近年来穿堤隧道工程普遍采用顶管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堤防沉降变形甚至导致破坏。现以天津市电力隧道穿越某河河堤的工程为例,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等各种因素,用试算法得到隧道的极限收缩率,并通过定义隧道收缩来模拟地层损失,以得出河道及其护岸结构所能允许的垂直位移极限值和对应的地面最大沉降值,为工程的后续沉降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堤隧道 极限沉降 有限元 PLAXIS
下载PDF
穿堤管道工程抗浮埋深及其极限沉降位移算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彭生 邵欣 +2 位作者 章环境 刘丽 王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7-1180,共4页
穿堤管道工程可能出现抗浮破坏和堤防沉降变形,如何确立其抗浮埋深与极限沉降是设计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以某穿堤管道工程为例,综合考虑上覆土层强度、河道行洪冲刷、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基于有限元的优化算法求得更加合乎工... 穿堤管道工程可能出现抗浮破坏和堤防沉降变形,如何确立其抗浮埋深与极限沉降是设计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以某穿堤管道工程为例,综合考虑上覆土层强度、河道行洪冲刷、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基于有限元的优化算法求得更加合乎工程实际情况的抗浮埋深,并综合考虑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等各种因素,试算求得管道极限收缩率来模拟地层损失,最终得出结构所允许的垂直位移极限沉降值,为工程设计、后续沉降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埋深 极限沉降 有限元优化算法 穿堤管道
下载PDF
孤立墩抛石基床极限承载力
12
作者 刘建起 陈宝珠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采用半原型和模型试验分析了孤立墩抛石基床的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给出了基床极限承载力值.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抛石基床 孤立墩 重力式码头
下载PDF
单桩载荷试验曲线的一种实用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安宁 《土工基础》 2010年第5期82-84,共3页
藉助简单的荷载传递原理,通过对单桩垂直静载试验曲线数据的拟合,在定义桩的破坏标准基础上,建立了它们二者的耦合关系,从而可对试桩曲线所蕴含的工程特性作出一种解读,并以实例加以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 单桩 静载试验 极限荷载 沉降
下载PDF
双曲线法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讨论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俊龙 《岩土工程技术》 2001年第4期204-207,216,共5页
利用 4 9根试桩完整资料的数据 ,采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并与实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了沉降控制法及折减系数法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适用范围、预测精度等问题。
关键词 双曲线法 极限承载力 沉降控制法 折减系数法 单桩
下载PDF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宰金珉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14,共14页
提出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 ,包括简化应力调整法、压缩区域分解法和应力与沉降分解法 ,并给出了两个工程实例。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的沉降计算方法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沉降量区间。
关键词 复合桩基 最终应力法 应力 降分解法
下载PDF
砂-砾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模型试验与极限支护压力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洋 王韦颐 杜春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06-2214,共9页
砂–砾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时支护力过小极易导致开挖面前方土体发生主动破坏,造成地表沉降。定义砂–砾复合地层􀟪(盾构开挖面内粉细砂高度与盾构机刀盘直径的比值),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对极限支护力、地表沉降和开挖面失... 砂–砾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时支护力过小极易导致开挖面前方土体发生主动破坏,造成地表沉降。定义砂–砾复合地层􀟪(盾构开挖面内粉细砂高度与盾构机刀盘直径的比值),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对极限支护力、地表沉降和开挖面失稳扰动范围的影响;基于模型试验和筒仓理论,建立了适用于砂–砾复合地层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将􀟪引入模型中并推导出其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开挖面支护力的减小,开挖面发生主动破坏时侧向土压力–支护力曲线表现出不敏感阶段、快速下降阶段、缓慢下降阶段、稳定阶段4个阶段的规律;②破坏时􀟪越大,越不利于地表沉降控制;③与传统模型相比较,通过试验得知破坏面近似为折线,更贴合砂–砾复合地层的变形破坏模式;④极限支护力随着􀟪的增大呈近似线性的函数关系增长,覆土深度较大时,应充分重视σ对极限支护力带来的影响;⑤埋地层中,覆土深度对极限支护力的影响更加明显,需引起重视。研究结果对确定砂–砾复合地层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复合地层 盾构 模型试验 极限支护压力 地表沉降规律
下载PDF
考虑时效性的静压桩荷载–沉降关系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林 李镜培 +1 位作者 孙德安 张凌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7-2334,共8页
考虑天然饱和黏土地层的原位力学特性,采用圆孔扩张模型考虑沉桩效应,结合太沙基一维径向固结理论推导了桩周土再固结过程中土体强度和剪切模量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基加载过程中桩侧土体的剪切变形特性,采用指数函数型荷载传递... 考虑天然饱和黏土地层的原位力学特性,采用圆孔扩张模型考虑沉桩效应,结合太沙基一维径向固结理论推导了桩周土再固结过程中土体强度和剪切模量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桩基加载过程中桩侧土体的剪切变形特性,采用指数函数型荷载传递曲线分别建立了静压桩的桩侧和桩端荷载传递模型,提出了考虑时效性的静压桩荷载–沉降关系理论预测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对本文解答进行验证,研究了沉桩结束后静压桩荷载–沉降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静压桩沉桩后不同历时的荷载传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沉桩结束后静压桩承载特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桩侧承载特性的提高;特定休止期后的静载试验结果与静压桩真实承载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桩周土体力学特性的改变结合静载试验合理确定静压桩的承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桩效应 时效性 荷载传递 刚度 极限承载力 荷载–沉降
下载PDF
地面不均匀沉降下埋地管道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威 黄淳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0-377,共8页
地面不均匀沉降会使埋地管道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也是埋地管道遭受破坏而引发各类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4种不同管材的管道建立了管道‒土体一体化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分析。对于钢管和PE管所代表的整体式管道主要分析其管... 地面不均匀沉降会使埋地管道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也是埋地管道遭受破坏而引发各类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4种不同管材的管道建立了管道‒土体一体化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分析。对于钢管和PE管所代表的整体式管道主要分析其管道应力和应变响应,而对于球墨铸铁管和灰口铸铁管所代表的承插式管道主要分析其接口变形情况。探究了不同类型管道的抗沉降能力,得出了每种管道达到极限状态下的地面沉降位移,并研究了管径和土体沉降区域长度与地面极限沉降位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沉降 钢管 PE管 球墨铸铁管 灰口铸铁管 极限沉降位移
下载PDF
桩基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祥秋 杨林德 高文华 《地下空间》 CSCD 2003年第1期33-35,44,共4页
利用BP神经网络较强的高次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功能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现场实测资料建模 ,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静载荷试验成果的学习与预测检验 ,证明其预... 利用BP神经网络较强的高次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功能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现场实测资料建模 ,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静载荷试验成果的学习与预测检验 ,证明其预测精度良好、适用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极限承载力 沉降量 神经网络预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海底管道的沉降量计算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红伟 闫澍旺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方法,建立了软黏土地基土体上海底管道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当地基处于极限状态时,基础作用于地基的全部荷载应该等于该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推导出海底管道沉降量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试验结... 根据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方法,建立了软黏土地基土体上海底管道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当地基处于极限状态时,基础作用于地基的全部荷载应该等于该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推导出海底管道沉降量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证实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极限承载力 沉降量 滑移线法 极限分析 近海油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