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18
1
作者 银晓瑞 梁存柱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炜 刘钟龄 刘小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动态 恢复演替 典型草原
下载PDF
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01
2
作者 潘庆民 白永飞 +1 位作者 韩兴国 杨景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17,共7页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 ,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逐渐降低。氮素对羊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生物量向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 ,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也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内蒙古典型草原 羊草 种群 生物量 密度
下载PDF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3
3
作者 单贵莲 徐柱 +2 位作者 宁发 马玉宝 李临杭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和各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较大改变。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群落盖度与密度增加,到14年达最大,之后降低,高度和产量持续增加,围封25年达最大。草地由星毛委陵菜+冷蒿+克氏针茅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经5年围封,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继续增加,到围封14年达最大,但由于围封14年后形成以羊草为单优势种的群落,物种均匀度及多样性降低。之后,随围封年限的继续延长,群落逐步趋于稳定,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相似性分析证明,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围封样地与未围封对照间的相似性降低,表明围封在改变群落的环境条件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管理方式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综合考虑群落结构、产量及物种多样性,认为14年是较适宜的围封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围封年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花粉组合特征 被引量:77
4
作者 李月丛 许清海 +1 位作者 阳小兰 郑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现代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是推断过去植被演化的基础。对中国草原区 39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草原植被的总体特征。大多数样品中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 5 %。蒿属、藜科是草原区所... 现代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是推断过去植被演化的基础。对中国草原区 39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草原植被的总体特征。大多数样品中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 5 %。蒿属、藜科是草原区所有样品花粉组合中最主要的成分 ,两者在花粉组合中所占比例多大于 5 0 % ,且人类活动越强或气候越干旱 ,蒿属、藜科花粉所占百分比越高。花粉组合不能反映群落结构特征 ,如建群种、结构、盖度等的差异在花粉组合中表现不出来。即使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 ,禾本科花粉所占比例也多低于 10 %。花粉浓度在草原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中意义不明确。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 ,无倾向性对应分析 (DCA)分析表明 ,典型草原区样品在第一排序轴的排序值多高于 0 ,荒漠草原区样品的排序值小于 0 ;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 2 5 %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大于 2 ,当蒿藜占花粉总数的 5 0 %以上时 ,蒿藜比值大于 2。荒漠草原区藜科花粉含量多高于 2 5 % ,蒿藜比值多为 0 .5~ 2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多为 1~ 2。蒿属花粉属超代表性 ,但在蒿类建群的群落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原区 群落类型 花粉组合 无倾向性对应分析 聚类分析 化石花粉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5
5
作者 单贵莲 徐柱 +1 位作者 宁发 焦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0,共8页
针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4-9月)围封收获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 针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4-9月)围封收获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恢复措施后群落地上现存量、盖度、密度、根系生物量、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紧实度及>0.25 mm的粗颗粒含量显著降低,群落结构优化,土壤环境改善,植被与土壤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系统,退化草地正向演替。2)草地在围封恢复过程中若连续多年刈割利用,容易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群落盖度与密度下降,草群矮化,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草地发生2次逆行演替。3)季节性围封的管理方式既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也能达到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的目的。季节性围封在我国牧区是可行方法之一,但适宜的围封季节及围封后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长季围封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许清海 李月丛 +1 位作者 阳小兰 郑振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建立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是利用地层沉积物中的花粉记录恢复古植被、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中国北方草原区39个表土花粉研究表明,蒿属、藜科是草原区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花粉组合以蒿属花粉为主,禾本... 建立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是利用地层沉积物中的花粉记录恢复古植被、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中国北方草原区39个表土花粉研究表明,蒿属、藜科是草原区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花粉组合以蒿属花粉为主,禾本科花粉多低于10%。禾本科花粉的低代表性可能与其分蘖繁殖、花粉产量低有关。草原区表土花粉浓度与植被盖度相关不明显。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25%,荒漠草原区一般高于25%。DCA分析表明,草原区针叶树、莎草科、石竹科花粉代表较湿润的环境,蒿、藜科、锦鸡儿、柽柳、白刺花粉代表较干燥的环境,阔叶树、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蓼科、豆科、唇形科(百里香)、虎榛子+榛、蔷薇科花粉代表的环境介于前两组之间。DCA分析用于草原区花粉组合研究具有较好的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分析 群落类型 花粉组合 环境指示意义 典型草原区 荒漠草原区 DCA分析 禾本科 花粉记录 基础工作 气候研究 表土花粉 中国北方 主要成分 草原群落 分蘖繁殖 植被盖度 花粉浓度 组合研究 古植被 沉积物 藜科 建群种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区生物量模型——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65
7
作者 李素英 李晓兵 +1 位作者 莺歌 符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数(VI)差异性,分别选取了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AS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RSR(简化比率植被指数)5种植被指数,与同期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面实测地上生物量做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及3种非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而言,地上生物量与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均呈现出显著相关,但地上生物量与后4种植被指数是正相关,与RVI为负相关;利用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监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充分说明利用植被指数检测典型草原生物量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NDVI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大于其它4类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说明NDVI_生物量模型优于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模型,其模拟地表生物量的效果好;对于TM影像来说,植被生物量的线性模型与3种非线性模型(三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对数模型)都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效果,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三次多项式生物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再次是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对数模型。通过NDVI_生物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锡林浩特草原的生物量,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这与研究区的地形、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典型草原 地上生物量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8
作者 董晓玉 傅华 +3 位作者 李旭东 牛得草 郭丁 李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氮、磷贮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9和0.936(FG),0.990,0.891和0.936(GG);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间各部分碳、氮、磷贮量差异均由各自生物量差异引起。围封草地植物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立枯物、凋落物的量,以及碳、氮、磷贮量一般高于放牧样地(P<0.05)。地上活体氮、磷贮量在其生物量最大时最高(7月),此时围封草地地上活体氮、磷贮量(1.291 8,0.083 7g/m2)显著低于放牧草地(1.529 7,0.100 2 g/m2)(P<0.05)。放牧草地主要通过地上幼嫩器官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的增加来获得较大氮磷贮量,并以此提高草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植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呼格吉勒图 杨劼 +1 位作者 宝音陶格涛 包青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围封27年(E27)、7年(E7)、1年割1次(M)和中度放牧(G)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27年... 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围封27年(E27)、7年(E7)、1年割1次(M)和中度放牧(G)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仍显著高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样地,但围封27年样地与中度放牧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相对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可以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1年割1次和中度放牧样地退化指示植物糙隐子草重要值显著高于围封样地,草原群落呈退化趋势;围封7年样地的地上现存量为454.06 g/m2,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说明围封7年可显著提高草原生产力,但围封时间过长将不利于其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干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陈芙蓉 程积民 +4 位作者 刘伟 朱仁斌 杨晓梅 赵新宇 苏纪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56-2866,共11页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典型草原 干扰类型 群落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克氏针茅群落的种间关联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11
作者 刘珏宏 高慧 +3 位作者 张丽红 陈丽萍 赵念席 高玉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6-1024,共9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处于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区,但部分地区有戈壁针茅(Stipa gobica)等荒漠成分侵入,并与大针茅(S.grandis)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共同形成斑块状格局分布,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中优势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2×2列联...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处于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区,但部分地区有戈壁针茅(Stipa gobica)等荒漠成分侵入,并与大针茅(S.grandis)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共同形成斑块状格局分布,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中优势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针茅+克氏针茅群落的大针茅斑块、克氏针茅斑块和戈壁针茅斑块中的24种主要植物的种间联结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主要成分总体上种间联结呈无关联,种间关联松散;2)3种针茅斑块的种间关联分析,验证了由于干扰、竞争、土壤环境与植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斑块分布格局,此结果为种对正、负关联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3)同一种对的联结性质(正关联或负关联)或关联程度因斑块不同而发生改变,根据24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可将它们划分为3大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检验 种间关联 斑块格局 针茅群落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56
12
作者 邵新庆 石永红 +2 位作者 韩建国 王赟文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6-571,共6页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是土壤表层0~5cm;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增加极显著(P〈0.01),全磷和速效磷增加较为显著(0.01〈P〈0.05),同时,土壤养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典型草原群落去除放牧践踏的干扰后,土壤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恢复6年和10年的0~5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7和1.25g/cm^3,显著低于恢复初期的土壤容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恢复 围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5
13
作者 王立新 刘钟龄 +4 位作者 刘华民 王炜 梁存柱 乔江 中越信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4-550,共7页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分析放牧压力和围封保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检验了CVOR综合指数的可行性,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个综合、简单、准确、宜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 模型 放牧
下载PDF
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对氮磷添加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49
14
作者 白雪 程军回 +2 位作者 郑淑霞 詹书侠 白永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利用性N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易受其他元素如磷(P)的限制。然而,目前关于N、P养分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组织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该...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利用性N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易受其他元素如磷(P)的限制。然而,目前关于N、P养分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组织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以内蒙古典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2011–2012年)的N和P养分添加实验,研究建群种羊草的生理生态性状、种群生物量和群落初级生产力对N、P添加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羊草草原不同组织水平对N、P添加的响应不同。群落水平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不同降水年份均受N和P元素的共同限制,N、P共同添加显著提高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物种水平上,N、P添加对羊草种群生物量和密度,以及相对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羊草能够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个体水平上,在正常降水年份(2011年),羊草生长主要受N素限制,而在湿润年份(2012年),降水增加使得羊草生长没有受到明显的养分限制。羊草通过增加比叶面积、叶片大小和叶片N含量,提高整体光合能力,以促进个体生长。总之,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净初级生产力受N、P元素共同限制,作为建群种的羊草,其对N、P添加的响应因组织水平而异,也受年际间降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羊草 形态性状 氮磷添加 组织水平 生理性状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主要牧草植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分布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1 位作者 段淳清 李德新 《中国草地》 CSCD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上于植物停止生长的秋季测定了11种牧草植株不同器官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均贮藏营养物质,但根系(包括地下茎)和茎基部(根颈、分蘖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碳水化合...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上于植物停止生长的秋季测定了11种牧草植株不同器官内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均贮藏营养物质,但根系(包括地下茎)和茎基部(根颈、分蘖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根据试验结果,作者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牧草 碳水化合物 分布部位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侯琼 乌兰巴特尔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对了解草原退化原因、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近4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趋势和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对了解草原退化原因、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近4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趋势和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得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相似;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温度通过影响蒸发而间接影响土壤湿度,蒸降差是分析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直观指标。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在降水增加不明显的条件下,加速了土壤干旱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水分 典型草原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对长期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杨浩 白永飞 +1 位作者 李永宏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7,共9页
该文比较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放牧演替系列经过20a(1985~2005年)放牧,利用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两个放牧演替系列上15个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探讨长期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针... 该文比较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放牧演替系列经过20a(1985~2005年)放牧,利用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两个放牧演替系列上15个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探讨长期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针茅(Stipa grand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群落仍以大针茅群系为主,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群落消失;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羊草和冷蒿不再是建群种,被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大针茅、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所替代。综合两个牧压梯度系列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过度放牧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群落的退化进程,但退化草原具有较高的恢复弹性,控制放牧使部分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一植物群落时间变化,或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的位移程度主要取决于放牧史和利用强度。过去20a中,特别是2003年以来草原管理政策的改变并没有导致该区域草地的整体退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过度放牧 演替 聚类分析 地上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下载PDF
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α、β和γ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婧 褚鹏飞 +2 位作者 陈迪马 王明玖 白永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人类活动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型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降水(丰水年份和平水年份)和地形(平地和... 人类活动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型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降水(丰水年份和平水年份)和地形(平地和坡地)条件下,放牧对典型草原不同空间尺度植物多样性(α、β和γ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降水和地形条件及其交互效应对植物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丰水年份的α、β和γ多样性均高于平水年份;降水和地形条件存在交互效应,平水年份坡地系统的α多样性高于平地系统,丰水年份平地系统的α和γ多样性高于坡地系统,而地形对β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影响;(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平地和坡地的α多样性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植物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对放牧的响应及其对α多样性的贡献不同,其中稀有种对α多样性的贡献最大,常见种次之,优势种最小;(3)γ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平地γ多样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坡地γ多样性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4)平地β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坡地并没有明显的规律。该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受降水和地形因素的调控,平地对放牧的缓冲能力强于坡地,干旱会加剧过度放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稀有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确定合理的放牧强度时,应结合降水和地形条件。在平水年份需加强平地系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而在丰水年份需加强坡地系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从而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γ多样性 放牧强度 地形 降水波动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闫玉春 唐海萍 +1 位作者 常瑞英 刘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8-1393,共6页
以围封26 a草地(E26)为对照,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土壤-植物根系系统碳截存的影响.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和根系中的C贮量,E26(7307.59和950.32 g·m^-2)≈连续放牧草地(LG)(7834.01和843.43 g·m^-2... 以围封26 a草地(E26)为对照,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土壤-植物根系系统碳截存的影响.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和根系中的C贮量,E26(7307.59和950.32 g·m^-2)≈连续放牧草地(LG)(7834.01和843.43 g·m^-2)〉开垦35a耕地(LC)(4537.04和277.35 g·m^-2).E26、LG和LC中,0-40 cm土壤贮存的C分别占各自土壤-根系系统C总贮量的88.49%、90.28%和94.24%.长期开垦完全破坏了草地原生的植被-土壤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相对于E26,LC中0-10cm和10-20 cm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1%和39%,0-4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减少了71%;长期开垦导致草地土壤及根系碳截存分别降低了37.9%和70.8%.因此,在草原地区,若将长期开垦的耕地恢复为天然草地,土壤和植物根系将会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放牧对该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放牧样地土壤表层容重显著增加,预示目前放牧压力已达到或接近草地的承载阈值,应及时减小放牧压力以避免草地的进一步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 放牧 围封 典型草原 碳截存
下载PDF
基于NOAA/AVHRR NDVI监测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生长季及变化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宏 李晓兵 余弘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该研究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平滑了1982-1999年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曲线拟合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1982~1999年的每年物候期(返青期、黄枯期)及18年的平均物候期和生长季长度,并对1982~1999年的物候期进行... 该研究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平滑了1982-1999年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曲线拟合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1982~1999年的每年物候期(返青期、黄枯期)及18年的平均物候期和生长季长度,并对1982~1999年的物候期进行了线性拟合,从而分析了物候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2、1986、1992年的返青期处于正常水平,1985、1988、1989、1991年大部分地区的牧草返青期比正常年份有所提前。1984、1990、1993年的黄枯期处于正常水平,大部分年份的黄枯期主要处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90-310d)。2)在整个典型草原,返青期有较大的变异性,而黄枯期变化表现出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西南部较早、中部及东北部较晚的格局,生长季长度的变化格局为西南地区最短,中部地区最长。3)从1982-1999年,不同的地区表现出物候期及生长季长度提前或延迟的变化趋势,返青期大多数地区延迟时间集中在10-20d,提前日期主要集中在10d之内。锡林郭勒盟西南地区的黄枯期提前趋势最大。大部分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变化呈缩短趋势,缩短日期小于10d,少部分地区的生长季延长,延长日期主要集中在0-10d。4)对锡林浩特的物候期研究表明,牧草返青期提前日期小于10d,黄枯期延迟大约14±5d,生长季长度延迟大约15±5d。最后利用野外观测数据对锡林浩特牧草返青期的拟合精度作出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返青期 黄枯期 生长季长度 典型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