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研究进展 被引量:119
1
作者 董姝 刘平 孙明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51-555,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脏系统中一类最为普遍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NAFLD发病的隐匿性,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二次打击"学说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一致认可。现就NA...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脏系统中一类最为普遍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NAFLD发病的隐匿性,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二次打击"学说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一致认可。现就NAFLD发病机制与"二次打击"相关的细胞因子、代谢以及免疫方面等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二次打击
下载PDF
从“二次打击”学说探讨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周雨 张智伟 王京奇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根据中医药理论,围绕"二次打击"学说综述了中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减少氧化应激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可通过干预"二次打击"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二次打击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stinal lymphatic circulation blockage in two-hit rats 被引量:29
3
作者 Chun-Yu Niu Ji-Cheng Li +2 位作者 Zi-Gang Zhao Jing Zhang Xue-Hui S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6期5805-5812,共8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locking intestinal lymphatic circulation in two-hit rats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stinal lymphatic circulation in two-hit.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hree g...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locking intestinal lymphatic circulation in two-hit rats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stinal lymphatic circulation in two-hit.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hree groups: mesenteric lymph duct ligation group, non- ligation group and sham group. Mesenteric lymph was diverted by ligation of mesenteric lymph duct, and the two-h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hemorrhag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All rats were sampled for serum pre-experiment and 24 h post- experiment. The organs including kidney, liver, lung and heart were collected for pathomorphologic observation and biochemical investigation. The nitric oxide (NO),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ere determined in serum and tissue homogenate. RESULTS: Pathomorphology study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s of kidney, lung, liver and heart tissues were normal in sham group; congestion,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in non-ligation group; but only mild lesions in ligation group. After two-hits, the contents of AST, ALT, BUN, Cr and LDH-1 in the serum of non-ligation group and lig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pre-experiment group and sham group, but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ligation group. The contents of NO2-/NO3-, NOS, iNOS and MDA in the serum of non- lig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re-experiment and sham group, but S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se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lig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sham group, but NO2-/NO3-, iNOS and MDA in lig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ligation group. CONCLUSION: Ligation of mesenteric lymph duct could improve the disturbance of organic function and morphologic damage in two-hit rats; the lymphatic mechanism in two-hit should be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hit Mesenteric lymph duct LIGATION ORGANS Humoral factor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抗二次打击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9
4
作者 于振香 刘喜春 赵雪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02-2406,共5页
目的:通过失血性休克复合脂多糖(LPS)二次打击建立稳定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研究人参二醇组皂苷(PDS)的抗损伤作用。方法:40只成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二次打击模型组(HL)、地塞米松(Dex)预治疗组(HLD)和人参二醇组皂苷预治疗... 目的:通过失血性休克复合脂多糖(LPS)二次打击建立稳定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研究人参二醇组皂苷(PDS)的抗损伤作用。方法:40只成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二次打击模型组(HL)、地塞米松(Dex)预治疗组(HLD)和人参二醇组皂苷预治疗组(HLP)。观察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BP)的变化及肺脏病理学改变,通过血清酶学检测分析各主要脏器功能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血清炎症介质TNF-α和IL-6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LPS二次打击造成了大鼠MABP明显下降,血清酶学指标AST、ALT、ALP、LDH、CK水平升高,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增高;肺组织结构出现破坏,出现明显炎症反应。与HL比较,HLD及HLP二次打击1 h后MABP逐渐回升,血清酶学指标及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肺间质炎症明显减轻。结论:大鼠失血复合内毒素注射可成功建立稳定的急性肺损伤模型。与地塞米松作用相似,PDS可升高二次打击大鼠MABP,逆转血清酶水平变化并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抗失血及LPS导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二次打击 脂多糖类 人参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两次打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国强 汪良 陈彦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 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两次打击”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模型。方法 在失血性休克的“首次打击”后 ,用不同剂量的内毒素作为“第 2次打击”制作大鼠SIRS模型。 6h后 ,分析症状体征、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的变化... 目的 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两次打击”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模型。方法 在失血性休克的“首次打击”后 ,用不同剂量的内毒素作为“第 2次打击”制作大鼠SIRS模型。 6h后 ,分析症状体征、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的变化、脏器功能及病理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清TNF -α含量的变化。结果  (1)实验组术后体温下降 ,呼吸加快 ,白细胞计数和PaO2 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 <0 .0 5或 <0 .0 1) ;(2 )心、肝、肾功能指标明显增高 (P <0 .0 5或 <0 .0 1) ;(3)血清TNF -α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 ;(4)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多脏器炎性改变。结论 该模型为目前较理想的研究SIRS的动物模型 ,对SIRS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大鼠 疾病模型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脏器功能 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肠淋巴途径在二次打击致大鼠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耕 侯亚利 +3 位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张玉平 张静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5只,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致肠淋巴液断流。在手术创伤后24h,选取固定...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5只,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致肠淋巴液断流。在手术创伤后24h,选取固定位置,制备10%肾组织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ATPase活性、TNF-α、IL-6含量,观察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大鼠肾匀浆MPO、TNF-α、IL-6显著高于假手术组,ATPase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大鼠肾匀浆MPO、TNF-α、IL-6显著低于未结扎组,ATPase活性显著高于未结扎组(P<0.01,P<0.05);且结扎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未结扎组轻微。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减轻失血-LPS致大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降低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提升细胞膜ATPase活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管 结扎术 二次打击 肾衰竭 炎症介质ATPase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双双 林春水 +3 位作者 古妙宁 陈冬婷 宗士兰 陈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二次打击组(S组)、二次打击组(M组)和PHC1mg/kg组(PHC1组)、2mg/kg组(PHC2组)、3mg/kg组(PHC3组)。取动脉血2ml测定血...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二次打击组(S组)、二次打击组(M组)和PHC1mg/kg组(PHC1组)、2mg/kg组(PHC2组)、3mg/kg组(PHC3组)。取动脉血2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粘附分子-1(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HE染色观察肾的病理改变。结果 PHC1、PHC2、PHC3组与M组相比,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明显降低,肾组织ICAM-1和NF-κB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PHC2、PHC3组比较,PHC1组血清TNF-α、IL-1、IL-8、Cr、BUN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PHC1、PHC2、PHC3组肾小管损伤均比M组轻。结论 PHC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血清TNF-α、IL-1、IL-8、Cr、BUN及ICAM-1、NF-κB在肾脏表达,减轻肾功能和肾小管的损伤程度,以1mg/kg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二次打击 肾保护
下载PDF
肠淋巴途径在失血-脂多糖二次打击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2 位作者 张玉平 杜舒婷 张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干预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未结扎组、结扎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动物模型,结扎组于失血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以阻断肠淋巴...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干预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未结扎组、结扎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动物模型,结扎组于失血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以阻断肠淋巴液回流。创伤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ATP酶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制备心肌病理切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hax蛋白表达。结果未结扎组大鼠心肌MPO[(0.23±0.08)U/g]、TNF-α[(9.99±2.74)μg/g]、IL-6[(31.57±12.71)μg/g]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MPO:(O.12±0.03)U/g、TNF-α:(4.17±1.35)μg/g、IL-6:(17.86±5.17)μg/g,均P〈0.01],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结扎组大鼠心肌MPO[(0.13±0.03)U/g]、TNF-α[(5.57±1.65)μg/g]、IL-6[(23.24±5.95)弘g/g]均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或P〈0.01),ATP酶活性显著高于未结扎组。未结扎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2.7±6.9)%]、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104.5±11.4)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凋亡率:(3.8±1.2)%,bax蛋白:142.1±10.9]和结扎组[凋亡率:(8.4±2.8)%,bax蛋白:128.4±9.6],bcl-2蛋白表达(196.4±19.3)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32.2±12.3)和结扎组(165.1±11.6,均P〈0.01)。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通过降低炎症介质TNF-α、IL-6水平,提高bcl-2蛋白表达和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从而干预失血-LPS致大鼠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管 结扎术 心肌损伤 二次打击 炎症介质 凋亡
原文传递
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二次打击肺损伤时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永勇 高巨 +1 位作者 徐少群 招伟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内毒素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时肺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HS组,每组12只。HS组建立未控制HS+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并按失血前期90min、...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内毒素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时肺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HS组,每组12只。HS组建立未控制HS+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并按失血前期90min、复苏期60min、观察期210min进行实验。监测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动脉血气。活杀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TGF-B1的蛋白及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HS组MAP自院前期60min后明显降低,血乳酸(Lac)明显升高,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HCO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降低。剩余碱(BE)负值增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W/D比值明显升高(P均〈0.01);HS组肺组织TGF-B1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间质炎性细胞、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和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TGF-B1 mRNA和smad2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上调(P均〈0.01)。结论二次打击大鼠TGF-B1/smad2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HS后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B 二次打击
原文传递
从脾论治脂肪肝 被引量:5
10
作者 司晓雪 白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30-32,共3页
脂肪肝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由Day与James于1998年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较多,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致脾运不及,聚湿生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浊气血相搏结,留于胁下,久之则成此病,病机复... 脂肪肝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由Day与James于1998年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较多,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致脾运不及,聚湿生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浊气血相搏结,留于胁下,久之则成此病,病机复杂。脾虚为本,痰湿为标,宜从脾论治,常用中药如柴胡、枳实、苍术等均有良好疗效,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对疾病治疗亦有积极作用;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新陈代谢,消耗机体热能并利用过剩营养物质,达到去脂保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胁痛 脾虚 从脾论治 二次打击 食疗 运动疗法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脏“二次打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伟军 王倩 王鹏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危重感染、缺血、缺氧等因素会对肝脏等腹腔脏器直接造成严重的病理创伤,即为肝脏第一次打击,在机体内造成了全身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易发环境,“第二次打击”即是在单核及巨噬细胞激活阶段的二次创伤,此时的任何不利因素或额外刺... 危重感染、缺血、缺氧等因素会对肝脏等腹腔脏器直接造成严重的病理创伤,即为肝脏第一次打击,在机体内造成了全身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易发环境,“第二次打击”即是在单核及巨噬细胞激活阶段的二次创伤,此时的任何不利因素或额外刺激都会启动促炎因子的链式反应。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由于肠道机械、免疫、内分泌、生物屏障的破坏等因素,肝脏受到“二次打击”的序惯性损伤。早期肠内营养(EEN)不仅符合生理,而且可能通过减轻创伤应激反应程度、阻止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肝循环、胃肠道激素分泌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等机制减轻二次打击的危害,进而保护肝功能。EEN的正确使用改变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模式,但其应用时间、营养液的配比等具体问题还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二次打击 肝脏 危重症
原文传递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二次打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1 位作者 张静 薄爱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4-72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二次打击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和假手术组。用右侧颈动脉放血及致伤后6h腹腔注射LPS 4mg/kg复制失血/LPS二次打... 目的探讨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二次打击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和假手术组。用右侧颈动脉放血及致伤后6h腹腔注射LPS 4mg/kg复制失血/LPS二次打击动物模型,结扎组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致肠淋巴液断流。在手术创伤后24h,选取同一部位肾组织制备病理切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链酶素-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二次打击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未结扎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结扎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结扎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结扎组(P均〈0.01)。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减轻失血/LPS导致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降低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二次打击
下载PDF
“二次打击”脓毒症继发肺炎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颖颖 李慧贤 +3 位作者 马帅 邓博 卢建新 丁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05-810,共6页
目的:模拟临床脓毒症继发感染的发病情况,构建“二次打击”动物模型,评价“二次打击”对机体损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1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只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继发肺炎4 d、7 d组,每组15只,用于观... 目的:模拟临床脓毒症继发感染的发病情况,构建“二次打击”动物模型,评价“二次打击”对机体损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1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只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继发肺炎4 d、7 d组,每组15只,用于观察生存情况;另外3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脓毒症1、4、7 d组,脓毒症继发肺炎4 d、7 d组,每组6只,用于指标检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于CLP术后4 d或7 d分别经鼻腔注射肺炎链球菌(含菌量1×1010 cfu/mL)继发肺部感染构建“二次打击”模型。分别于相应时间点以及给菌后1 d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及脾脏组织,进行外周血菌落计数、脾脏细胞计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观察脾脏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单纯脓毒症组同期比较,脓毒症继发肺炎4 d组大鼠存活数明显减少(只:4比11,χ2=6.533,P=0.011),而7 d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9比11,χ2=0.600,P=0.439)。②单纯脓毒症组术后1 d外周血菌落计数、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术后4 d时脾脏免疫细胞计数已明显低于1 d〔树突细胞(DC):(0.69±0.09)%比(0.87±0.31)%, CD4+ T细胞:(21.05±2.89)%比(24.84±4.59)%,CD8+ T细胞:(10.62±1.79)%比(13.40±1.31)%,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Tre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4±0.74)%比(2.87±1.08)%,P<0.05〕;术后7 d血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较1 d明显下降〔ALT(U/L):35.33±11.52比81.00±38.40,AST(U/L):70.33±42.16比156.00±28.11,BUN(mmol/L):5.30±2.27比9.13±4.04,SCr(μmol/L):55.33±10.67比96.67±45.79,均P<0.05〕;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动物模型 “二次打击” 免疫麻痹 "two-hit"
原文传递
烟碱预处理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凌丽 肖雪 +1 位作者 刘安平 谢雪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871-1874,共4页
目的通过复制"两次打击"SIRS大鼠模型,探讨迷走神经切断及烟碱预处理对大鼠SIRS的作用,为临床治疗SIRS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将40只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未予处理;单侧迷走神经切断组:在诱... 目的通过复制"两次打击"SIRS大鼠模型,探讨迷走神经切断及烟碱预处理对大鼠SIRS的作用,为临床治疗SIRS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将40只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未予处理;单侧迷走神经切断组:在诱导SIRS模型前7d,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烟碱预处理组:在诱导SIRS模型前7d,开始每天给予烟碱液5mg.kg-1ip;联合迷走神经切断+烟碱预处理组:在诱导SIRS模型前7d,联合迷走神经切断+烟碱预处理。造模前晚禁食,不禁水,术日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无菌条件采用腹颈正中切口显露右侧颈部迷走神经主干。比较4组大鼠TNF-a、IL-6含量。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能提高炎症反应,烟碱预处理后能降低炎症反应,联合二者处理后炎症反应介于两者之间,且与未行迷走神经切断和烟碱预处理时炎症反应应答能力亦存在差别。结论中枢神经能够通过副交感神经途径调节炎症反应;烟碱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可不依赖于迷走神经的完整性而独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打击 迷走神经切断 烟碱预处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油酸加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青 毛宝龄 +3 位作者 钱桂生 陈正堂 徐剑铖 李琦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8-389,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两次打击后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油酸 (0 2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入 ,伤后 1、4、12和 2 4h静脉给予小剂量内毒素 (LPS ,2mg/kg) ,二次打击 2h后取肺脏 ,测湿重与干重比值 ,行大体、光镜和...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两次打击后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油酸 (0 2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入 ,伤后 1、4、12和 2 4h静脉给予小剂量内毒素 (LPS ,2mg/kg) ,二次打击 2h后取肺脏 ,测湿重与干重比值 ,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油酸致伤 4h加小剂量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肺组织损伤最严重。结论 油酸致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病理学 油酸 内毒素
下载PDF
一对同卵双胞胎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坤银 廖雄宇 +3 位作者 吴若豪 黄科 方建培 周敦华 《新医学》 2017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目的分析罕见的同卵双胞胎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探讨白血病发病原因。方法分析1对同患ALL的同卵双胞胎病例的发病、确诊及治疗过程,并以"同卵双(胞)胎"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monozygotic twin... 目的分析罕见的同卵双胞胎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探讨白血病发病原因。方法分析1对同患ALL的同卵双胞胎病例的发病、确诊及治疗过程,并以"同卵双(胞)胎"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monozygotic twins"及"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相关病例的资料。结果该对同卵双胞胎患儿先后患上ALL,其白血病融合基因均未见异常,但其染色体异常不一致,临床分型也不一致,分别被定为ALL的高危型与中危型,经过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后第33日骨髓均达到完全缓解,且微小残留<0.01%,随访均未见骨髓复发及髓外复发。检索文献收集到5对同卵双胞胎ALL病例,均有基因或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有2例骨髓复发死亡,余下8例随访显示未复发。结论同卵双胞胎白血病的胎盘内转移假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胎儿造血细胞形成期产生的染色体异常可能是白血病的起始原因,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需第二次打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卵双胞胎 白血病 胎盘内转移假说 二次打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畅 王导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1-613,F0003,共4页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不同程度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探讨RAGE在判断ALI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BALF... 目的 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不同程度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探讨RAGE在判断ALI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BALF和血浆中RAGE相对含量,同时测定PaO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BALF蛋白含量、血浆和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合病理改变评价各组肺损伤程度.结果致伤组均出现肺损伤,高剂量组损伤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两致伤组血浆和BALF中RAGE含量均有所上升(P﹤0.05),且高剂量组BALF中RAGE含量又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血浆中RAGE含量在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I时,BALF和血浆中RAGE水平升高,BALF中RAGE水平升高的程度可反应肺损伤的程度,RAGE可作为ALI/ARDS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急性肺损伤 二次打击
下载PDF
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功 陈绪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B组)、DAMGO组(D组)和DAMGO+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组(DC组)。采用双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6h...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B组)、DAMGO组(D组)和DAMGO+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组(DC组)。采用双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6h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5 mg/kg造模。N组只麻醉不造模,B组造模15min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组注射DAMGO 200 μg/kg,DC组注射CTOP 600 μg/kg,5 min后注射DAMGO200 μg/kg。药物注射6h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并比较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肺功能降低,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炎症反应。与D组比较,B、DC组动脉血PaO2、pH值明显降低;肺组织Smith评分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干湿重比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MDA、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DAMGO CTOP 急性肺损伤 二次打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毅清 李小宝 +2 位作者 杨志星 吴翼南 周敬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34期3782-3784,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失血-内毒素双重打击组(C组)、低剂量氯胺酮组(LK组)、高剂量氯胺酮组(HK组)。在失血性休克"首次打击"基础上,尾静...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失血-内毒素双重打击组(C组)、低剂量氯胺酮组(LK组)、高剂量氯胺酮组(HK组)。在失血性休克"首次打击"基础上,尾静脉注入内毒素2 mg/kg作为"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模型。在液体复苏时S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LK组和HK组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2 mg/kg和10 mg/kg。取肺组织测定肺水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和NF-кB活性,取动脉血测TNF-α、IL-1、IL-8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C组、LK组和HK组肺水含量、MPO和NF-кB活性均增高(P均<0.05);与C组相比,LK组和HK组肺水含量、MPO和NF-кB活性均降低(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组相比,C组、LK组和HK组血清TNF-α、IL-1、IL-8浓度均增高(P均<0.05);与C组相比,LK组和HK组血清TNF-α、IL-1、IL-8浓度均降低(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肺损伤 二次打击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程中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卸来 葛丽英 +1 位作者 冯国和 戚富琴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程进展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IRS模型组和实验对照组。SIRS模型组大鼠以失血+LPS"两次打击"法建立大鼠SIRS模型: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再行颈动脉插管...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程进展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IRS模型组和实验对照组。SIRS模型组大鼠以失血+LPS"两次打击"法建立大鼠SIRS模型: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再行颈动脉插管并连接Medlab系统以检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经腹腔测量体温。生命体征平稳后经颈动脉放血10 ml/kg体重,放血结束后马上腹腔注射内毒素LPS6 mg/kg。于放血结束后、放血结束后30 min、放血结束后60 min、注射LPS 6h后分别记录体温、平均动脉压、脉搏及呼吸频率各一次。实验对照组不予失血+LPS处理,其它实验操作同模型组,并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平稳6.1 h后(相当于模型组给LPS 6h后)两个时间点各测定所需指标一次。结果 (1)实验对照组:体温、平均动脉压、脉搏、呼吸频率在观察期内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2)SIRS模型组:平均体温由麻醉平稳后的36.10℃下降至LPS处理后6 h的32.86℃,平均下降3.19℃;呼吸频率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F=0.194,P=0.940);MAP:当大鼠失血量达10 ml/kg体重时,平均MAP由114.9 mmHg显著下降至61.5 mmHg(P<0.001),但30 min后又显著回升,随后又开始进行性下降,至失血+LPS作用6 h后,平均动脉压降至55.4 mmHg;脉搏:当失血量达10 ml/kg体重时,平均脉搏由344.6次/min显著增快至402.9次/min(P<0.001),但30 min后又略有减慢,随后脉搏又开始进行性加快,至失血+LPS作用6 h后,平均脉搏增快至452.5次/min。结论在失血+LPS"两次打击"所致大鼠SIRS进程中,体温、MAP、脉搏都显示出显著的动态变化,但呼吸频率却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两次打击 生命体征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