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
黄昌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9
|
|
2
|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 |
陈应时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6
|
|
3
|
“调式交替”理论之比较研究 |
刘永福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4
|
浅析屏南四平戏的艺术形态 |
林雅荔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2 |
3
|
|
5
|
浙江畲族山歌多调式音乐现象探析 |
蓝天棉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9 |
2
|
|
6
|
省级非物质文化“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及器乐研究 |
陈乾英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1 |
2
|
|
7
|
《声声慢》的外部解读与内部解读 |
杨朴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8
|
四川清音曲牌【背工调】探微 |
刘小琴
|
《音乐探索》
|
2018 |
1
|
|
9
|
西曲在民间的遗存考略——以大调曲的音乐元素分析为例 |
王铮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之传播 |
周来达
|
《音乐探索》
|
2007 |
7
|
|
11
|
蒙古族长调演唱方法新探 |
朝鲁
哈森塔娜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2
|
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 |
俞为民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3
|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
江赟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4
|
[马头调](连板)的艺术特征与曲谱破译 |
板俊荣
张仲樵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5
|
经典曲式与民间曲式思维的有机结合——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末乐章曲式思维新解 |
唐永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6
|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 |
袁东艳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7
|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中的弋阳腔音乐特征浅析 |
黄琼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8
|
《泌园春·雪》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 |
方志彪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9
|
民间小曲“绣荷包调”传播中的共性音乐形态研究——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谱本为例 |
马卓周
|
《民族艺林》
|
2019 |
2
|
|
20
|
浅析阿拉善蒙古族短调旋律形态特点——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的 17首民歌为例 |
王雅楠
朱麟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