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5
1
作者 宋娜 王凤新 +1 位作者 杨晨飞 杨开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8-105,共8页
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西北旱区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马铃薯适宜的水氮用量,以求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2个土壤湿润比水平:40%(P1)和70%(P2),5个施... 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西北旱区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马铃薯适宜的水氮用量,以求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2个土壤湿润比水平:40%(P1)和70%(P2),5个施氮水平:90(N1)、135(N2)、180(N3)、225(N4)、270kg/hm2(N5),共10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分条件下,马铃薯块茎质量、块茎淀粉含量、块茎维生素C含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块茎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相同氮肥条件下,湿润比P2处理的马铃薯块茎质量、块茎淀粉含量、块茎维生素C含量、块茎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湿润比P1,湿润比P2处理的耗水量比湿润比处理P1高11%,湿润比P2处理的产量比湿润比处理P1高5%,但是湿润比P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湿润比P2处理高5.4%。其中,P2N3处理的马铃薯单株块茎质量、块茎维生素C含量表现最好,P1N5处理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含量最高,P2N2处理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产量表现最优,产量最高为54187kg/hm2,P1N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86kg/m3。P2N3处理的马铃薯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是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水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灌溉 膜下滴灌 水氮耦合 马铃薯 块茎品质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1
2
作者 张朝春 江荣风 +1 位作者 张福锁 王兴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279-283,共5页
试验分别在甘肃省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河北省沽源县3个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在基地常规N、P2O5、K2O肥施用量分别为300、345、375kg/hm2的基础上,研究改变磷、钾、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块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 试验分别在甘肃省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河北省沽源县3个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在基地常规N、P2O5、K2O肥施用量分别为300、345、375kg/hm2的基础上,研究改变磷、钾、氮肥用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块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从N300、P2O5345、K2O375kg/hm2降低到180、180、225kg/hm2,对植株干物质累积量没有显著影响,3个基地都呈相同的趋势;3个基地不同处理的块茎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用量和比例为180-180-225的施肥处理,其经济效益较高。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磷肥,当施用磷肥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且主要存在于表层土壤(0 ̄20cm),这说明缺磷土壤通过施用磷肥,可提高土壤有效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推荐施肥 产量 氮磷钾肥 块茎产量 营养状况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速效磷含量 内蒙古自治区 钾肥用量
下载PDF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及其生物效应 被引量:81
3
作者 孟品品 刘星 +5 位作者 邱慧珍 张文明 张春红 王蒂 张俊莲 沈其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79-3086,共8页
连作障碍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减轻连作障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随着... 连作障碍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减轻连作障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真菌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增加,连作1~5年处理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别比对照(轮作)增加了38.5%、38.5%、30.8%、46.2%和76.9%,说明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的个体数明显增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各处理间真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越来越低.通过真菌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土传病害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球毛壳菌作为一种生防菌,连作5年时数量明显减少.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种群过渡成为优势种群,根际微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作用于根系,使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下降,最终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 PCR-DGGE 真菌种群结构 根系生理活性 块茎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娜娜 张学军 +1 位作者 秦亚兵 许强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2,16,共3页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案,对"大西洋"马铃薯的水、氮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水方式下氮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案,对"大西洋"马铃薯的水、氮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水方式下氮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其产量、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表现最好,分别为:46216 4kg/hm2、87 56%和17 71%;在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溉方式下,马铃薯在低氮水平就能达到高产优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滴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茎产量 商品薯率 淀粉含量 施氮量 滴灌量
下载PDF
化肥和生物有机肥配施对鲜食型甘薯块根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段文学 张海燕 +2 位作者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71-1980,共10页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在移栽后50、100和150天,取样分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于成熟期,调查分析块根产量及品质,以及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标。【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两年度移栽后150天甘薯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块根产量以化肥配合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单施生物有机肥次之,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两个年度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显著提高了第二年度块根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相比,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两个年度移栽后100天和150天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品质指标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酶活性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连续进行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促进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的持续积累,获得高产,同时保持较高的块根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是提高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生物有机肥 甘薯 块根产量 块根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施肥对定西地区马铃薯养分吸收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苏小娟 王平 +2 位作者 刘淑英 高小丽 樊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1,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叶片中的N含量均高于茎和块茎,叶片中P含量除淀粉积累期外一直高于地上茎和块茎,而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K含量均表现为地上茎>叶>块茎。与对照(CK)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均能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6%~12.5%,以中量氮磷水平配施钾肥(N2P2K)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1.7t/hm2,而且产量最高的N2P2K处理的千公斤薯块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为2.46:1:4.06。氮磷配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粗蛋白、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 马铃薯 氮磷钾 养分吸收 块茎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油莎豆品种在新疆干旱气候区的产量表现与品质差异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敏 田丽萍 薛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对5个不同来源油莎豆品种在新疆干旱气候区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和品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圆粒品种的适应性最好,产量及含油量较高。尤其是河南圆粒品种,其块茎整齐度最好,便于收获,产量和含油量最高,分别高达... 对5个不同来源油莎豆品种在新疆干旱气候区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和品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圆粒品种的适应性最好,产量及含油量较高。尤其是河南圆粒品种,其块茎整齐度最好,便于收获,产量和含油量最高,分别高达17 513.25kg/hm2、26.79%。小粒品种的茎蘖数和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产量和含油量居中。河南大粒品种的产量和含油量都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综合来看,河南圆粒比较适合在新疆干旱气候区大规模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单粒重 块茎整齐度 茎蘖数 株高 含油量 产量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93-3301,共9页
探明深旋松耕作技术(VRT)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阶段性耗水、个体和群体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可为寻求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旋耕15 cm... 探明深旋松耕作技术(VRT)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阶段性耗水、个体和群体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可为寻求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旋耕15 cm (TT)、深松40cm (DLT)、深旋松耕40 cm (VRT) 3种耕作方式,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商品率、商品产量、纯收益和新增收益等指标,探究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T和DLT相比,VRT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在盛花期和块茎膨大期的耗水,2016和2017年分别较DLT、TT增加了46.7、35.7和27.2、47.3 mm.由于VRT促进马铃薯耗水,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提高,证明它能促进马铃薯个体和群体发育.基于较高的个体和群体生长量,VRT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在2016和2017年较DLT和TT增加了156.8%、47.8%和24.8%、41.0%,WUE相应地提高了92.3%、19.2%和18.9%、26.6%.深旋松耕作使马铃薯商品薯产量显著增加,纯收益和新增纯收益显著提高,在2016和2017年分别达到12631.9、11019.1和29498.3、18245.5元·hm-2.深旋松耕作促进马铃薯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耗水,使马铃薯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导致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并提高了商品薯产量和纯收益,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的耕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深旋松耕 马铃薯 阶段耗水 产量 经济收益
原文传递
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军 李长辉 +5 位作者 刘喜才 张丽娟 张文英 王巍 曹淑敏 王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选用克新 10号和克新 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 ,改善土壤通气性 ,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 ,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 ;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 选用克新 10号和克新 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 ,改善土壤通气性 ,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 ,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 ;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块茎中ATP酶活性。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的运输和分配 ,提高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率 ;极显著地提高了块茎的产量。根据植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分析了ATP、ATP酶和ABA在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运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通气性 马铃薯 产量 生理机制 功能叶片 ATP酶 块茎 脱落酸 ATP
下载PDF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6-165,共10页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旋松耕40cm(VRT)、深松耕40cm(DLT)和传统旋耕15cm(TT)3个处理,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等,计算土壤有效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立式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RT显著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较DLT和TT分别下降了10.8%~25.3%和11.2%~24.8%;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2.3%~23.7%和29.7%~46.6%,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1%~54.4%和38.8%~82.9%,萎蔫贮水量下降了11.0%~49.0%。与TT相比,DLT降低了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萎蔫贮水量,显著提高了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于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特性的优化,VRT在0~40cm土层的有效贮水量显著高于DLT和TT,分别增加了34.3%~136.9%和44.6%~75.2%,DLT较TT在20~40cm土层也有显著增加。较高的土壤有效贮水量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显著提高块茎产量,VRT分别较DLT和TT增产24.8%~156.8%和47.8%~41.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8.9%~92.3%和19.2%~26.6%,干旱年份(2016)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正常降水年份(2017)。因此,立式深旋松耕显著优化了土壤的水分特性,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含量,促进马铃薯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和WUE,这一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是适合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抗旱增产、水分高效的耕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深旋松耕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有效贮水量 马铃薯 块茎产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下载PDF
秸秆带状沟覆垄播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玉章 田慧慧 +5 位作者 李亚伟 柴雨葳 李瑞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4-727,共14页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作 覆膜 秸秆带状沟覆 旱作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钾互作对马铃薯产量、品质与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暹 关佩聪 李宝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四个氮钾处理对马铃薯“金冠”品种植株生长、块茎产量与品质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钾水平相同时,高氮比低氮抑制植株生长与降低块茎产量,尤其是在高钾条件下增氮的减产效应更明显.低氮时增钾明显地促进植株生长与... 本文研究了四个氮钾处理对马铃薯“金冠”品种植株生长、块茎产量与品质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钾水平相同时,高氮比低氮抑制植株生长与降低块茎产量,尤其是在高钾条件下增氮的减产效应更明显.低氮时增钾明显地促进植株生长与提高块茎产量,而高氮时增钾则抑制植株生长与降低块茎产量.处理中,以低氮高钾(N_4K_6)处理的块茎产量、品质与商品率最佳.氮钾互作明显地影响植株对氮、钾吸收,而对磷吸收影响不大.植株的氮、磷含量与块茎产量无显著相关,植株的钾含量与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内N/K比值与块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氮肥 磷肥 钾肥
下载PDF
旱作马铃薯根系拉力与冠层覆盖度对块茎膨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明君 樊民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81,共6页
马铃薯根系和冠层是形成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拉力与冠层覆盖度及块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即根系拉力越大,冠层越旺盛,块茎产量越高。冠层覆盖度与块茎膨大速度及块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的形成随株龄的增加呈曲线上升... 马铃薯根系和冠层是形成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拉力与冠层覆盖度及块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即根系拉力越大,冠层越旺盛,块茎产量越高。冠层覆盖度与块茎膨大速度及块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的形成随株龄的增加呈曲线上升,品种不同上升的程度亦不同。块茎形成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块茎膨大速度从蕾期至成熟均呈直线上升趋势,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根据马铃薯根系拉力和冠层覆盖度的量变数据可预测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也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重要依据。经济性状好、高产抗旱的品种为乌盟851和系薯1号,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紫花白、坝薯10号等品种易感晚疫病,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根系拉力 冠层覆盖度 块茎膨大速度 旱作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郭巧生 程俐陶 刘作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半夏 块茎产量 鸟苷 生物碱
原文传递
典型黑土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珺 刘双全 +5 位作者 仇少君 赵士诚 徐新朋 郭腾飞 张佳佳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0-857,共8页
【目的】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养分不平衡施用问题严重,过量施氮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量基础上,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马铃薯推荐施肥提... 【目的】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养分不平衡施用问题严重,过量施氮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量基础上,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马铃薯推荐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分别在黑龙江克山县不同地块进行2个田间试验,在NE系统推荐施肥量(N180)的基础上,设减施推荐施氮量的50%(N90)、25%(N135)和增施25%(N225)、50%(N270) 4个处理,并以不施氮肥的处理作对照(N0)。测定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结果】017和2018年马铃薯产量均以NE系统推荐的N180处理最高,较N0处理两年平均增产40.4%。N90和N135处理低施氮水平(≤180 kg/hm^2)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也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NE系统推荐的施肥量(180 kg/hm^2)后,继续增施氮肥对产量增加无明显作用。与N0处理相比,两年N180处理的块茎、秸秆和全株氮素吸收量平均增幅分别为49.8%、58.2%和52.0%,磷素吸收量平均增幅为36.3%、52.2%和39.8%,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幅为26.4%、46.8%和31.3%,生产1 t块茎(鲜重)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分别为4.6、1.1和5.8 kg。N180处理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氮素农学效率和回收率与N90和N135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不超过马铃薯氮素需求条件下,增加氮肥投入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氮素吸收量,NE系统能够指导马铃薯科学施肥,保障马铃薯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施氮量 养分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肖利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利用甘薯品种郑红5号和徐薯18研究了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栽后0~60天)叶片数、叶面积、茎长及其相应的干旱胁迫指数均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减少,薯块的形成和膨大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土... 利用甘薯品种郑红5号和徐薯18研究了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栽后0~60天)叶片数、叶面积、茎长及其相应的干旱胁迫指数均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减少,薯块的形成和膨大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土壤含水率在6%~10%范围内,6~8月各月份进行的干旱处理与对照(全期湿润)相比,其鲜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指数为6月>7月>8月>9月。前期干旱比后期干旱对鲜薯产量影响较重。据此,提出了甘薯旱地栽培应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及水浇地栽培经济用水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旱 生长发育 干旱指数 胁迫指数 薯块产量
下载PDF
深旋松耕改善耕层结构促进马铃薯增产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莉 翟振 +6 位作者 逄博 李玉义 王婧 逄焕成 韦本辉 王庆伟 綦少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了探究深旋松耕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可行性。在山东省胶河地区以常规旋耕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质、马铃薯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旋松耕能打破犁底层,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的容重和穿透阻力... 为了探究深旋松耕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可行性。在山东省胶河地区以常规旋耕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质、马铃薯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旋松耕能打破犁底层,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的容重和穿透阻力,提高0~50 cm土层的贮水量25.67%,促进作物生长,其中马铃薯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26.61%,中、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0.82%、37.13%,进而提高花后光合产物积累量,促进花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使得单块薯重量提高29.82%,马铃薯增产3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旋松耕 土壤容重 穿透阻力 干物质积累 块茎产量
下载PDF
两种不同钾肥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玉影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钾和硫酸钾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块茎产量较对照增加显著。供试两种钾肥对马铃薯淀粉含量有增加作用,但对维生素C含量有降低趋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具有增加大、中薯,降低小薯比例的效果,从而提...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钾和硫酸钾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块茎产量较对照增加显著。供试两种钾肥对马铃薯淀粉含量有增加作用,但对维生素C含量有降低趋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具有增加大、中薯,降低小薯比例的效果,从而提高商品率。在海伦黑土上,每公顷施氯化钾52.5~202.5kg,增产块茎6.8%~17.6%。在富锦黑粘土上,每公顷施等量的氯化钾,增产块茎6.5%~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硫酸钾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土壤紧实度对马铃薯根系、匍匐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玉萍 周晓洁 +3 位作者 卢潇 梁延超 张小微 王润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使用外力压迫砂柱的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分别为0.79 MPa(T1)、0.98 MPa(T2)和1.24 MPa(T3)的基质对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陇薯8号和青薯9号的根系及匍匐茎形态、块茎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紧实度增大,马铃薯根系与... 使用外力压迫砂柱的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分别为0.79 MPa(T1)、0.98 MPa(T2)和1.24 MPa(T3)的基质对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陇薯8号和青薯9号的根系及匍匐茎形态、块茎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土壤紧实度增大,马铃薯根系与地上部干重下降,根冠比升高,根系表面积与总长度减少,而根系平均直径增大;(2)土壤紧实度增大导致匍匐茎的纵向伸长、直径增加,三个品种匍匐茎长度和直径与对照T1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三个品种块茎产量在T2处理下较对照T1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T3处理下的块茎产量较对照相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土壤紧实度增大三个品种的商品率均低于对照T1,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4)块茎干物质与淀粉含量增加,粗蛋白与还原糖含量下降,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紧实土壤不利于马铃薯根系、匍匐茎以及块茎的生长发育,也影响了品质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紧实度 马铃薯 根系 匍匐茎 块茎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硼钼营养对马铃薯鲜薯产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军 李祥东 张殿军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研究了硼 (B)、钼 (Mo)营养 8种处理对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证明 :B、Mo营养与马铃薯鲜薯产量及活性氧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B、Mo营养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当B浓度相同时 ,随着Mo浓度的提高 ,CAT活性与ASA含量也随之提... 研究了硼 (B)、钼 (Mo)营养 8种处理对马铃薯鲜薯产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证明 :B、Mo营养与马铃薯鲜薯产量及活性氧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B、Mo营养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当B浓度相同时 ,随着Mo浓度的提高 ,CAT活性与ASA含量也随之提高 ;当Mo浓度相同时 ,随着B浓度的提高 ,CAT活性与ASA含量也随之提高。适宜的B、Mo配施可提高SOD、POD、NR的活性 ,降低MDA含量与自动氧化速率 ,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 ,提高鲜薯产量。马铃薯鲜薯的生产能力与细胞保护酶 (SOD、POD、NR、CAT)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鲜薯产量 钼营养 活性氧代谢 硼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