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蔡德陵 张淑芳 张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7-295,共9页
在简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测定方法之后 ,对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领域中关于系统的碳源、能量流动、营养结构、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及系统稳定性变化的应用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并对稳定碳、氮同位素在赤潮研究、环境污染治理。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稳定氮同位素 生态系统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环境污染 赤潮
下载PDF
草原沙化与恢复中昆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贺达汉 长有德 +5 位作者 田真 杨云飞 杨顺堂 柳永玺 李玉平 马世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了探讨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昆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变化 ,在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利用随机和定点抽样法对上述二过程中不同地段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和人工固沙区... 为了探讨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昆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变化 ,在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利用随机和定点抽样法对上述二过程中不同地段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和人工固沙区植被演替时间的延长 ,昆虫群落组成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呈现为负向和正向增加的变化趋势 ,但表现在群落组成结构、演替时间与方向上并不完全一致。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 ,群落中天敌昆虫比率明显下降。在两个演替过程中 ,昆虫群落稳定性表现出下降趋势 ,但群落优势种的组成和不稳定机制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源沙化 人工固沙 昆虫群落组成 营养结构 多样性与稳定性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牟文雅 贾艺凡 +4 位作者 陈小云 刘满强 周可新 李俊生 陈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7-886,共10页
通过大田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4连续两年试验期间,蠡玉35玉米秸秆还田(CR)与不还田对照处理(CK)共鉴定到土壤线虫36个属(CR 36个属,CK 30个属);其中,植食... 通过大田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4连续两年试验期间,蠡玉35玉米秸秆还田(CR)与不还田对照处理(CK)共鉴定到土壤线虫36个属(CR 36个属,CK 30个属);其中,植食性线虫12个属(CR 12属,CK 10属),食细菌线虫15个属(CR 15属,CK 14属),食真菌线虫5个属(CR 5属,CK4属),捕/杂食线虫4个属(CR 4属,CK 2属)。秸秆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处理相比,植食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的相对丰度降低,而食细菌线虫和杂/捕食线虫的相对丰度提高,且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达42.95%。此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线虫总数高于不还田对照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而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增加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幅高达16.3%—125.6%。与不还田处理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属类丰富度(S)和线虫通路指数(NCR),但对群落均匀度(J)、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总成熟指数(∑MI)的影响不显著。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线虫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数量动态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天然存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蔡德陵 张淑芳 张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34-440,共7页
简要介绍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领域中关于系统的碳源、能量流动、营养结构、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对系统稳定性变化的应用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并对稳定碳、氮同位素在赤潮研究、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动力学建模及有机分子化... 简要介绍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领域中关于系统的碳源、能量流动、营养结构、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对系统稳定性变化的应用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并对稳定碳、氮同位素在赤潮研究、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动力学建模及有机分子化合物系列示踪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生态系统 生态动力学 环境污染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海州湾海洋牧场食物网基础及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斌 李云凯 +1 位作者 张虎 张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92-2298,共7页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春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采集的中小型生物消费者,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螺类和双壳类等与其潜在碳源样品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碳源贡献率,并对2014年夏季生物学样品与2015年...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春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采集的中小型生物消费者,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螺类和双壳类等与其潜在碳源样品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碳源贡献率,并对2014年夏季生物学样品与2015年春季样品比较,分析食物网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根据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绘制二维双标图,计算出6种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2015年春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为-18.9‰^-17.1‰,3种潜在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物(SOM)]的δ^(13)C值范围为-18.1‰^-23.4‰,根据模型计算得出浮游植物对消费者的平均碳源贡献最大,为80.8%,其余依次为SOM和POM,分别为10.8%和8.4%.2014年夏季生物样品与2015年春季样品的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6种量化指标表明群落营养结构存在季节性差异,2014年夏季的δ^(13)C比值范围(CR)、总面积(TA)、平均最邻近距离(NND)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大于2015年春季,δ^(15)N比值范围(NR)和平均离心距离(CD)无明显变化,夏季群落营养结构冗余度小于春季,且食源多样性水平高于春季,存在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海州湾 食物网基础 营养结构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生态重组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友金 易秋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生态重组本质上就是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来调整人类的活动,这无疑影响着为21世纪设计的思路和工程内容。技术创新群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即“营养结构”和“形态结构”进行生态重组,... 生态重组本质上就是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来调整人类的活动,这无疑影响着为21世纪设计的思路和工程内容。技术创新群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即“营养结构”和“形态结构”进行生态重组,并构建一个理想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模式,以实现整个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物料流动的封闭循环,从而变技术创新种群间的有害关系为有利关系,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营养结构 形态结构 生态重组 生态学
下载PDF
连作年限对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钟爽 何应对 +4 位作者 韩丽娜 周兆禧 马蔚红 曾会才 金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4-611,共8页
为研究连作对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l a、3 a、5 a、7a、10 a和15 a)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 为研究连作对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l a、3 a、5 a、7a、10 a和15 a)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连作年限地块共发现土壤线虫属45个。苗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15 a除外);营养生长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抽蕾期随连作年限增加线虫总数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食真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整个生长季,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先增加后降低。苗期、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捕食/杂食线虫数量逐渐降低。苗期和抽蕾期的线虫总数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苗期的食真菌线虫数量和营养生长期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生长时期。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抽蕾期和成熟期。苗期随连作年限增加,优势度指数(λ)先增加后降低,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逐渐增加,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通路指数(NCR)逐渐降低;营养生长期随连作年限增加,λ先增加后降低,NCR和PPI逐渐增加,H、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和WI逐渐降低;抽蕾期随连作年限增加,λ先增加后降低,NCR和PPI逐渐增加,H和WI逐渐降低;成熟期随连作年限增加,H和MI逐渐降低,PPI逐渐增加。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随生长时间推移,H逐渐增加,λ逐渐降低,苗期和营养生长期的MI低于抽蕾期和成熟期,苗期和成熟期的WI低于营养生长期和抽蕾期。本研究显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可有效反映连作蕉园土壤的健康状况,土壤线虫可作为土壤中重要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园 连作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纪炜炜 李圣法 +2 位作者 陈雪忠 阮雯 周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4-500,共7页
依据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生态位的方法分析该海域内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根据δ^(13)C-δ^(15)N的二维坐标计算了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 依据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生态位的方法分析该海域内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根据δ^(13)C-δ^(15)N的二维坐标计算了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的δ^(13)C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δ^(15)N值无显著差异(P>0.05);稳定同位素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游泳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与2009年夏季相比,2010年春季的δ^(15)N比值范围(NR)、δ^(13)C比值范围(CR)、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均有所升高,而最邻近距离平均值(NND)、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值相对持平或略有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差异与群落内食源多样性水平和营养冗余程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游泳动物 营养结构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北京小型湖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淑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1987年间逐月调查分析了北京6个小型湖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指示种、优势种、种类、数量、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分析,前3个湖相当于中营养湖泊,后3个湖相当于中-富营养湖泊。梨形环稜螺(Bellamya pu... 1987年间逐月调查分析了北京6个小型湖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指示种、优势种、种类、数量、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分析,前3个湖相当于中营养湖泊,后3个湖相当于中-富营养湖泊。梨形环稜螺(Bellamya purificata)和粗腹摇蚊幼虫(Pelopia sp.)可作为北京6个小湖环境质量的指标生物,前者指示水质较好,后者指示水质较差。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H′)与湖水BOD、COD、TP、TN含量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用该指数并参考指示生物特征评价此类型浅水小湖营养状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江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2 位作者 赵峰 宋超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ECOPATH模型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特征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线虫多样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谌亚 杨万勤 +5 位作者 吴福忠 杨帆 蓝丽英 刘育伟 郭彩虹 谭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60-3368,共9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线虫多样性,于2015年7月以该地区岷江冷杉原始林、混交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的方法分离土壤线虫,研究了3个海拔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线虫37...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线虫多样性,于2015年7月以该地区岷江冷杉原始林、混交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的方法分离土壤线虫,研究了3个海拔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线虫37950条,隶属于20科27属,平均为4217条·100 g^(-1)干土,原始林以丝尾垫刃属为优势属,混交林和次生林以丝尾垫刃属和拟盘旋属为优势属,且优势属个体数量受林型的影响显著.原始林和次生林的优势营养类群为食真菌线虫,混交林则为食细菌线虫.土壤线虫c-p(colonizer-persister)类群c-p 1、c-p 2、c-p 3和c-p 4数量分别占总数的6.1%、51.1%、30.0%和12.7%.3个海拔森林土壤线虫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总成熟度指数(∑MI)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线虫通路指数(NCR)在混交林高于0.5,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低于0.5.林型显著影响了土壤线虫成熟度和NCR指数,但林型、土层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川西亚高山/高山不同森林土壤线虫的组成、营养结构和能流通道存在明显差异,为深入理解土壤线虫在该区森林土壤生态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群落结构 亚高山/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基于Ecopath模型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玮 王俊杰 +2 位作者 左平 李瑶 邹欣庆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8-539,共12页
构建了包括20个功能组的西南黄海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 Model)。分析结果表明:各功能组营养级的范围在1. 000~4. 509之间,鸟类、鱼类、头足类等主要高营养级生物的营养级范围为3. 417~4. 509。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食物网的... 构建了包括20个功能组的西南黄海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 Model)。分析结果表明:各功能组营养级的范围在1. 000~4. 509之间,鸟类、鱼类、头足类等主要高营养级生物的营养级范围为3. 417~4. 509。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食物网的低营养级部分,在7个系统整合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沿食物链逐级降低,各营养级生物的消耗量和产出量也急剧减少。从第I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间的逐级转换效率分别为11. 33%、13. 16%、15. 50%、14. 67%、13. 61%和15. 68%,系统平均转化效率为13. 22%;来源于碎屑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3. 35%,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化效率为13. 14%。在总能流中,直接来自碎屑的占43%,来自初级生产者的占57%,说明系统的能流通道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导。混合营养评价显示,系统生产者碎屑与浮游植物对其他多数功能群有积极影响,蟹类、鲽形目、水母、大型底栖和浮游生物中同类竞争的消极影响尤为明显。西南黄海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比值为2. 541,Finn’s循环指数和Finn’s循环路径长度分别为3. 983、2. 444。通过模型输出的系统生态参数分析,当前西南黄海生态系统仍处于不成熟的、不稳定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ECOPATH模型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西南黄海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于佳 刘佳睿 +5 位作者 王利 吴志旭 虞佐名 刘明亮 韩轶才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为探索千岛湖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根据2016年千岛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综合分析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营养级结构和生态系统总体特征。2016年千岛湖Ecopath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有... 为探索千岛湖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根据2016年千岛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综合分析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营养级结构和生态系统总体特征。2016年千岛湖Ecopath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3.41,牧食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占系统总能量的56%。系统杂食指数(SOI)、联结指数(CI)、Finn循环指数分别为0.13,0.26和5.15%。千岛湖与其他湖泊和水库比较,其生态系统的各功能组的聚合度较高,联结程度较为紧密,物质再循环比例较高,系统较为成熟。但千岛湖的系统总流量较低为24698.27 t/(km^(2)·a),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6.51,表明系统总体规模较小且仍处于发展阶段。根据千岛湖生态系统历年变化趋势分析:千岛湖生态系统的总体规模有变大趋势,稳定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强,但营养交互关系变弱,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仍较低。同时,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转化效率较低,食物网趋于简单,应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ECOPATH模型 营养级结构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特征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孟磊 陈作志 +3 位作者 许友伟 张魁 袁伟 徐姗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2-470,共9页
根据2015—2016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分析了现阶段该海湾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能量流动过程和生态系统总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共由2... 根据2015—2016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分析了现阶段该海湾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能量流动过程和生态系统总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共由21个功能组组成,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383,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为2.023,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主;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占系统能量来源的59%。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系统能量主要分布在6个营养级,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6.22%,来自碎屑的转化效率为15.76%,系统平均转化效率16.35%。胶州湾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18,系统处于不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胶州湾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特征
原文传递
东海中北部游泳动物稳定碳氮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纪炜炜 陈雪忠 +3 位作者 姜亚洲 刘勇 胡芬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2009年夏季东海中北部23种游泳动物的类群差异、种间和种内变异。结果显示,东海北部游泳动物种间C、N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δ15N值范围为6.9‰~13.4‰,1δ3C值为-20.7‰^-14.7‰。其中虾类生物1δ3C平均值为(-...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2009年夏季东海中北部23种游泳动物的类群差异、种间和种内变异。结果显示,东海北部游泳动物种间C、N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δ15N值范围为6.9‰~13.4‰,1δ3C值为-20.7‰^-14.7‰。其中虾类生物1δ3C平均值为(-17.06±1.43)‰,δ15N平均值为(10.26±0.84)‰;头足类生物1δ3C平均值为(-16.54±0.97)‰,δ15N平均值为(11.68±0.62)‰;小型鱼类δ13C平均值为(-16.27±0.84)‰,δ15N平均值为(10.36±1.25)‰;大中型鱼类δ13C平均值为(-16.89±1.32)‰,δ15N平均值为(11.25±1.0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类群的稳定C、N同位素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内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线性回归表明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戴氏赤虾(M etapenaeopsisdalei)、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小黄鱼(Larim ichthys polyacti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6种游泳动物体长和1δ3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脊腹褐虾、小黄鱼、银鲳(Pampusargenteu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4种动物1δ5N值随体长增加发生显著变化。此外,1δ5N值与种间大小格局也具有显著相关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游泳动物生态位重叠现象明显,种类摄食特化程度不高,营养结构正趋向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粒径谱 营养结构
下载PDF
贫、富营养湖泊中苦草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永平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比较了生长于贫营养的大溪水库(江苏)和富营养的太湖梅梁湾苦草的根系形态性状特征和叶片与匍匐茎的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于贫营养状态的大溪水库中的苦草根系形态性状的总根长、表面积、截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和总分叉数等特征... 比较了生长于贫营养的大溪水库(江苏)和富营养的太湖梅梁湾苦草的根系形态性状特征和叶片与匍匐茎的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于贫营养状态的大溪水库中的苦草根系形态性状的总根长、表面积、截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和总分叉数等特征参数都显著高于生长于富营养状态的太湖梅梁湾的苦草.大溪水库的苦草叶片表面光洁,受附着生物影响明显较来源于梅梁湾的苦草小.大溪水库的苦草叶片和匍匐茎解剖结构发育完整,叶片中叶脉明显,细胞圆润,匍匐茎解剖结构由外向内分为表皮层、薄壁组织、大量气室和数个维管束,并且细胞中有大量淀粉体存在.梅梁湾苦草的解剖结果显示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明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深,苦草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对其生存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营养状态 解剖结构 大溪水库 太湖梅梁湾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分析在鸟类食性及营养级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玄 江红星 张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556-5569,共14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stable isotope analysis,SIA)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鸟类生态学领域以来,在研究鸟类食性和营养级结构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该技术在鸟类食源组成和营养级结构方面研究的前期准备、实验流程... 稳定同位素分析(stable isotope analysis,SIA)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鸟类生态学领域以来,在研究鸟类食性和营养级结构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该技术在鸟类食源组成和营养级结构方面研究的前期准备、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研究进展等,重点阐述了其在鸟类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应用。鉴于稳定同位素在生物体内存在分馏现象,从鸟类不同组织和部位对营养级富集因子、转化周期、同位素印记的差异,提出了完善该方法的建议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富集因子 鸟类食性 营养级结构 保护与管理
下载PDF
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华堂 段辛斌 +1 位作者 刘绍平 陈大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110-7118,共9页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随与河口距离而减小,δ15N值与河口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同种鱼类的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除了5月,巫山站点与大昌站点同种鱼类的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不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同种鱼类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同种鱼类组成的鱼类群落同位素量化指标比较发现,巫山站点10月鱼类群落的营养多样性指标及营养位置高于5月群落;大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巫山站相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宁河静水水域存在丰富的饵料导致。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未显示出处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采样时间、鱼类种类的选择和样本量的大小有关。基于各种同位素值量化的生态指标应用于大宁河水域的鱼类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能为大宁河渔业生态调控措施以及渔业生态系统重建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宁河 营养结构 鱼类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宁加佳 杜飞雁 +3 位作者 王雪辉 王亮根 谷阳光 李亚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8-475,共8页
为了解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3年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24种底层鱼类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并计算了基于δ^(13)C—δ^(15)N量化的6个营养结构的群落范围指标。结果显... 为了解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3年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24种底层鱼类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并计算了基于δ^(13)C—δ^(15)N量化的6个营养结构的群落范围指标。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的δ^(13)C值在–20.4‰—–17.0‰之间,均值为(–19.1±0.8)‰;δ^(15)N值的范围为7.9‰—12.2‰,均值为(9.7±1.0)‰。鱼类的营养位置在3.06—4.33之间,平均值为3.58±0.29,表明均以肉食性为主。根据群落范围指标结果分析,鱼类群落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CR和NR)分别为3.4和4.3,表明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层鱼类的初始食源较为单一,营养层次较少;总面积(TA)和到重心的平均距离(CD)分别为5.8和1.0,意味着鱼类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的总程度和平均程度均较低;平均最近相邻距离(NND)及最近相邻距离的标准偏差(SDNND)分别为0.37和0.43,说明研究海域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冗余程度较高,不同种类之间的营养生态位幅宽较小,重叠程度较高。此外,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和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在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该海域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禁止捕捞这些种类,而对一些冗余种类,如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条尾鲱鲤(Upeneus bensasi)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等,可以适度捕捞,以维持底层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完整性,在渔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 营养结构 碳和氮稳定同位素 群落范围指标 底层鱼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黄瓜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雪艳 张亚萍 +4 位作者 许帆 田兴武 刘馨 祁娟霞 李建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6-703,共8页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方法】采集8年、10年、13年和16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方法】采集8年、10年、13年和16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种植年限共观测到土壤线虫属21个,全部为优势属和常见属;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分布依次为10年>16年>13年>8年>1年,线虫总数种植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范围为每100 g干土61~437条;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种植年限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的分布为16年>13年>1年>8年>10年,均匀度指数J为13年>16年>1年>8年>10年,而优势度指数λ的分布则为10年>16年>13年>8年>1年,5种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的NCR指数在0.6~9.8之间,WI分布为1年>8年>13年>16年>10年;线虫成熟指数MI在种植16年的温室土壤中最小,相反PPI/MI值则在种植16年的土壤中最大;丰富度指数SR随种植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10年的最低;线虫区系分布结果显示,除种植10年黄瓜土壤的样点落在第Ⅳ象限外,其余种植年限黄瓜土壤的样点均落在第Ⅰ象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连续种植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健康状况变差,受干扰程度变大,种植10年土壤线虫多样性、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受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