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卫东 张继强 +4 位作者 张燕 尹晓丽 张海峰 刘磊 常保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雷公藤多苷组及...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雷公藤多苷组及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组,每组各8只,8周后分别测定血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酸酐(S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IL-6、CRP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肾MMP-9和TIMP-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UN、UAE及IL-6、CRP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组ALB、BUN、UAE及IL-6、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组下降更显著。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MMP-9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TIMP-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MMP-9表达增加(P<0.01),而TIMP-1表达减少(P<0.01),其中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组变化更明显。结论MMP-9和TIMP-1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进展,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减少IL-6、CRP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调节MMP-9和TIMP-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基质沉积来发挥其肾保护作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干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剂-1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损害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燕 张继强 +3 位作者 陈卫东 金国玺 尹晓丽 常保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51-2555,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虫草菌丝体)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足细胞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DN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上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雷公藤多苷组及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组(联合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虫草菌丝体)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足细胞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DN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上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雷公藤多苷组及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组(联合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3个月后血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及24 h尿蛋白定量(UTP)、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足细胞数及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雷公藤多苷组和联合组患者血24h UTP、尿NG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中联合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Cys C、CRP、24h UTP、尿NGAL、尿足细胞数及PCX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雷公藤多苷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BUN、CRP、24h UTP、尿足细胞数及PCX表达量有明显下降。相关分析显示,CRP与足细胞数及PCX表达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2、0.689),PCX表达量与尿NGAL、Cys 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0.413)。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百令胶囊可通过减少足细胞损害更好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DN) 雷公藤多苷 百令胶囊 足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大鼠CTGF异常表达及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俏 杜勤 雷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异常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肾病缬沙坦干预组(VAL组)和雷公藤多甙干预组(TG组)。DN组、VAL组和TG组大...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异常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肾病缬沙坦干预组(VAL组)和雷公藤多甙干预组(TG组)。DN组、VAL组和TG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于实验2、4、8、12周后分别处死大鼠,测定大鼠体质量、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RT-PCR检测肾脏CTGF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UAER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肾脏CTGFmRNA表达增加(P<0.01)。VAL组和TG组除血糖外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DN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VAL组与TG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对DN模型的干预效果相似,两者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肾脏CTGF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大鼠 缬沙坦 雷公藤多甙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继强 张燕 +4 位作者 尹晓丽 杨萍 张海峰 郭亚玲 陈卫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1,160,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TG)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肾病(DN)组、小剂量TG干预(TG1)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TG)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肾病(DN)组、小剂量TG干预(TG1)组及双倍剂量TG干预(TG2)组,8周后分别测定大鼠体重、血糖、血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24h尿白蛋白定量(UTP);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TGF、MCP-1及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分别检测CTGF、MCP-1蛋白及核酸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Alb、BUN、SCr和UTP升高(P<0.05);与DN组相比,TG干预组Alb及UTP均明显好转(P<0.01),其中TG2组更明显;DN组肾组织ED-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NC组(P<0.01),而TG1与TG2组较DN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TG2组较明显。DN组肾组织CTGF、MCP-1蛋白及核酸表达显著增多(P<0.01),TG1及TG2组较DN组表达均明显减少,其中TG2组下降更明显。结论:MCP-1及CTGF可能参与DN发病及进展,TG可能通过下调其表达及减少巨噬细胞浸润起到肾脏保护作用,不同剂量TG对DN的干预效果不同,双倍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大鼠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罗育武 李嘉彦 +5 位作者 黄振明 黄茂芳 林路洋 张三泉 杨艳 朱慧兰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18-220,22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经雷公藤多甙(TG)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占总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的变化,初步探讨TG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斑贴试验确证镍为主要过敏原的ACD患者,随机纳入T...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经雷公藤多甙(TG)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占总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的变化,初步探讨TG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斑贴试验确证镍为主要过敏原的ACD患者,随机纳入TG试验组52例和外用润肤霜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Treg的百分比,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G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reg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患者症状有效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提高ACD患者外周血Treg的百分比,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英 刘永丽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 目的:探讨分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和细胞因子(IL-1、IL-4、IL-10、TNF-α)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RF、VEFG、致炎因子IL-1、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抑炎因子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致炎因子,升高抑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风胶囊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雷公藤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鸿彦 赵达亚 孙玲娣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中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分布及表达规律。方法: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低剂量组B(雷公藤20mg/(kg·d))以及高剂量组C(雷公藤40mg/(kg·d))一次性灌胃,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 目的:探讨雷公藤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中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分布及表达规律。方法: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低剂量组B(雷公藤20mg/(kg·d))以及高剂量组C(雷公藤40mg/(kg·d))一次性灌胃,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给药后6、12、24、36、48小时各取10只大鼠剖腹取肾,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HSP70在肾皮质肾小球周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分布增加,其表达量在给药后6h已经升高,12h达到高峰,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同一时相点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HSP70的表达量高(P<0.01)。结论:中药雷公藤一次性大剂量给药即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在损伤的早期HSP70的表达亦显著增加,提示肾毒性药物早期即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大鼠 肾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