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发展中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三重归因与消解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喜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
城市公共资源在不同群体间的配置失衡,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根据新制度主义的三大范式,构建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分析框架,发现分割型管理制度、政府行为主义及自我认知困境是造成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三重归因。建立统一的... 城市公共资源在不同群体间的配置失衡,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根据新制度主义的三大范式,构建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分析框架,发现分割型管理制度、政府行为主义及自我认知困境是造成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三重归因。建立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官员行为管理及提高农民工身份认同是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消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资源 失衡 三重归因 消解路径
下载PDF
生态良知在个体本位中的存在样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青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体化社会是社会差异化发展的产物,生态良知则是...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体化社会是社会差异化发展的产物,生态良知则是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现代人与自然的差异片面扩大,生态良知在个体本位中的存在样态便呈隐性状态,这是个性张扬的结果。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是生态良知存在的根基,理性地考察个体本位中的生态良知,对于当代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良知 人的三重属性 个体本位 存在样态
下载PDF
三重属性约束的承载力视角下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凯 陆海曙 陆玉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78-1793,共16页
中国结构性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双缺"现象共存,亟需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选取"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重属性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投入变量,构建无需强制性调整环境因素和统计噪音影响的RAM-SFA-... 中国结构性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双缺"现象共存,亟需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选取"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重属性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投入变量,构建无需强制性调整环境因素和统计噪音影响的RAM-SFA-RAM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三重属性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更贴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中国水资源承载力在研究期内具有稳步增长态势,呈现东低西高、北低南高分布格局;(2)环境规制因素对投入变量过剩松弛和产出变量不足松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D经费支出对劳动力投入过剩的松弛始终为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对投入和产出变量松弛的影响呈现窄幅正负波动,植被覆盖率对投入和产出变量松弛均为正向影响;(3)在剔除统计噪音和环境规制影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值有所提升,北方大部分省份有所降低,表明统计噪音和环境规制因素对不同省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因省施策,同时需完善水资源管理监管制度,积极构建水权交易市场促使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承载力 三重属性 幅度调整测度(RAM) 随机前沿分析(SFA)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从人的三重属性看当前我国所有制变革的合理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小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5,共5页
人是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现实统一。制度深刻影响着人的属性 ,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而人又毕竟是制度建立与变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类性、群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公有制 ,人的个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 人是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现实统一。制度深刻影响着人的属性 ,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而人又毕竟是制度建立与变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类性、群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公有制 ,人的个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相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将人的类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属性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 逻辑 历史
原文传递
从人的三重属性看生态自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於清 《创新》 2014年第5期37-39,126,共3页
生态自觉归根到底是人的自觉。人是个体性、群体性和类性的统一,因而生态自觉也具有个体自觉、群体自觉和类自觉多重维度:个体生态自觉表现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群体生态自觉表现为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道路自觉,类生态自觉表现为人类... 生态自觉归根到底是人的自觉。人是个体性、群体性和类性的统一,因而生态自觉也具有个体自觉、群体自觉和类自觉多重维度:个体生态自觉表现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群体生态自觉表现为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道路自觉,类生态自觉表现为人类整体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属性 生态自觉 维度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三重属性的黄河流域用水脱钩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瑞媛 周晓唯 +1 位作者 张扬 王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从水资源三重属性视角,运用脱钩模型评价2006—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脱钩态势,通过因子分解法从6个方面探究用水脱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2013年为转折点,2013—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呈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良好态势;(2)甘肃强脱钩状... 从水资源三重属性视角,运用脱钩模型评价2006—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脱钩态势,通过因子分解法从6个方面探究用水脱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2013年为转折点,2013—2020年黄河流域用水呈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良好态势;(2)甘肃强脱钩状态最稳定,除宁夏外的其他省(区)均具有良好脱钩态势,河南脱钩优化程度最为显著;(3)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进各省(区)用水脱钩的两大关键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抑制各省(区)用水脱钩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利用率过高严重阻碍了宁夏的用水脱钩,流域各省(区)共同面临水资源禀赋差的问题,亟须优化协调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三重属性 用水脱钩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论唐朝茶文化的三重性——基于茶之味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毓玮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唐朝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为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客观背景。本文指出此时茶文化的构成与传播再现了茶之味所蕴含的三重属性:一为外显性特征,茗饮时人们感受茶味的物理属性,体现为从茶中获得的功能价值;二为内隐性特征,品茗实践时赋予茶精神... 唐朝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为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客观背景。本文指出此时茶文化的构成与传播再现了茶之味所蕴含的三重属性:一为外显性特征,茗饮时人们感受茶味的物理属性,体现为从茶中获得的功能价值;二为内隐性特征,品茗实践时赋予茶精神内涵,通过感官感受茶的审美价值,将茶作为媒介,感通人与自然,在品茶中明心见性,此为精神属性;三为社会性,不同的群体发展出了符合各自需求的品茶方式,这就是分群特征及市场规范,折射了大唐时代的民族、阶级、经济发展等社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茶文化 三重属性 外显性 内隐性 社会性
下载PDF
基于人的三重属性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90,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提出了“两个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两个和解”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自然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自然界的真正... 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提出了“两个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两个和解”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自然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个人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人是个体、类、群体三重属性的统一,也是个体利益、类利益、群体利益三重利益的统一。从人的三重属性视角考量“两个和解”思想,就是类与自然的和解和类与个体、类与群体、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自身的和解过程,就是人的三重利益统一的过程。“两个和解”思想的根本是人的问题,揭示了人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三重属性和三重利益在和谐发展中走向统一,实现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两个和解”思想的必然要求和现实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和解 人的三重属性 人的三重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