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雷公藤主要抗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文成 谭布珍 +2 位作者 方玉婷 占欣璐 王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我国传统医学成功应用雷公藤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为止,超过46种二萜类化合物,20种新型三萜类化合物,2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鉴定出来。其中环氧化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甲... 我国传统医学成功应用雷公藤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为止,超过46种二萜类化合物,20种新型三萜类化合物,2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鉴定出来。其中环氧化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三萜烯类化合物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甲素衍生物-雷公藤氯内酯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抗癌活性。现针对上述三种成分的抗炎、抗癌作用及机制,以及其在癌症及炎性疾病治疗方面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氯内酯醇 抗癌 抗炎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修饰 被引量:23
2
作者 于德泉 张东明 +1 位作者 王淮滨 梁晓天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30-836,共7页
为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炎免疫化合物,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1)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了九个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初步活性测定显示雷公藤氯内酯(tri-pchlorolide,2)和雷公藤溴内酯醇(tripbromolide,3)的免疫... 为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炎免疫化合物,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1)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了九个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初步活性测定显示雷公藤氯内酯(tri-pchlorolide,2)和雷公藤溴内酯醇(tripbromolide,3)的免疫抑制活性与雷公藤内酯醇近似,但毒性有所降低。其他化合物的活性大大低于雷公藤内酯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酯醇 免疫抑制活性
下载PDF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晓馨 李丰桥 +2 位作者 黄敏 王晓民 韩济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 (T4 )对帕金森病 (PD)大鼠多巴胺 (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 (MFB)制备部分损伤性PD模型 ,应用旋转行为测试行为学改变 ,HPLC 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 ,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 目的 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 (T4 )对帕金森病 (PD)大鼠多巴胺 (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 (MFB)制备部分损伤性PD模型 ,应用旋转行为测试行为学改变 ,HPLC 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 ,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检测DA神经元的存活率 ,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损毁侧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T4 在较低剂量下 (1μg·kg- 1 )能够改善安非他明 (AMPH)诱发的PD大鼠异常旋转行为 ,其损伤侧纹状体DA含量和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存活率均比对照组增加 ,并能抑制脑内TNF α和IL 2的异常升高。结论 免疫抑制剂T4对PD大鼠具有肯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作用的发挥与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氯内酯醇 帕金森病 多巴胺 神经保护 免疫抑制剂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草药雷公藤中的雄性抗生育有效成分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建伟 许烨 钱绍祯 《实用男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经雄性大鼠抗生育试验证明,无毒性剂量的雷公藤提取物可导致不育,停药后恢复;临床试用1/3~1/4常规量的雷公藤提取物可使男病人不育。进行了植化分离和动物筛选,获得了6个雄性抗生育有效环氧二萜类化合物:雷藤甲素、雷藤乙... 经雄性大鼠抗生育试验证明,无毒性剂量的雷公藤提取物可导致不育,停药后恢复;临床试用1/3~1/4常规量的雷公藤提取物可使男病人不育。进行了植化分离和动物筛选,获得了6个雄性抗生育有效环氧二萜类化合物:雷藤甲素、雷藤乙素、雷醇内酯、雷藤氯内酯醇,16-羟雷藤甲素以及T7/T19,均鉴定了结构。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均类似,因而估计为某母物质的植物代谢产物。对雷藤氯内酯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表明其作用部位为晚期精子细胞及附睾精子。几个化合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大剂量(5.5~11.5倍抗生育有效量)时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优选对免疫影响最小的化合物及寻找更佳的类似物,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雷公藤 雄性抗生育 有效成分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ERK通路诱导肺癌A549细胞自噬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伟 王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chlorolide,TP)对肺癌A549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P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吖啶橙染色(AO)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状态;GFP-LC3质粒转染实验观察细胞...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chlorolide,TP)对肺癌A549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P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吖啶橙染色(AO)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状态;GFP-LC3质粒转染实验观察细胞胞质中绿色点状聚集的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及有关的信号通路ER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P可以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TP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48 h后,细胞内酸性滤泡染成亮红色荧光比例增多。GFP-LC3转染实验结果显示在100 nmol/L TP处理后,细胞胞质中出现绿色点状聚集的自噬小体,而正常培养组极少细胞有自噬小体形成;同时转染GFP-control质粒的细胞在100 nmol/L TP处理及正常培养条件下均未观察到点状聚集的自噬小体产生。TP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100 nmol/L TP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p-ERK/ERK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与100 nmol/L TP组相比,TP+3-MA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同时p-ERK/ERK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TP可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这种作用可能与影响ERK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雷公藤甲素 细胞增殖 自噬
下载PDF
雷藤氯内酯醇的半合成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结构改造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鹏程 吕燮余 王莉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通过HCl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的12-C进行选择性亲核进攻,将雷公藤植物中分离获得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结构,改造为具有强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的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并通... 通过HCl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的12-C进行选择性亲核进攻,将雷公藤植物中分离获得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结构,改造为具有强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的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并通过二维NMR谱和选择性远程DFPT等图谱分析,归属了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和表雷公藤内酯醇(epitriptolide)NMR谱的全部碳和氢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藤氯内酯醇
下载PDF
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药理效应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晓东 陈晓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79-1185,共7页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随着免疫炎症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随着免疫炎症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抗炎和免疫调节也成为延缓这些疾病病程的重要策略。新近研究发现,雷公藤提取物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伸展,促使受损的脑功能恢复,从而延缓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进展。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提取物的药理效应与其抑制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炎性毒性、抗氧化、调节神经钙通道、调节T细胞功能及其神经营养作用有关。分子水平的研究显示,对NF-κB信号的抑制是雷公藤提取物主要的靶点。因而,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炎症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氯内酯醇 (5R)-5-羟雷公藤内酯醇 神经免疫 神经炎症 神经变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tripchlorolide on the epididymides and testes of rats 被引量:10
8
作者 Zuo-Peng WANG Zhi-Ping GU +4 位作者 Lin CAO Yang XU Gen-Di YOU Bai-Yong MAO Shao-Zhen QIAN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Aim: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antifertility effects of tripchorolide, a derivative of triptolide produced at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in male rats and to investigate its sites and p... Aim: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antifertility effects of tripchorolide, a derivative of triptolide produced at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in male rats and to investigate its site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Methods: In male rats, tripchlorolide was given by oral garage at a dose of 50 ug.kg~(-l).d~(-1) for 5 weeks, fertility wasassessed by mating tests,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light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epididymides and testes werealso performed. Results: Administration of tripchlorolide at 50 ugg.kg~(-l)-d~(-1) for 3 weeks did not influence the fertilityof male rats, but 5-week treatment rendered the rats infertile. The density and motility of spermatozoa collected fromcauda epididymide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epididymal weights, as well as the L-carnitine concentration and α-glucosidase content in the epididymal fluid were decreas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α-glucosidase andacid phosphatase (ACP) in caput epididymal homogenate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experimental rats. Obvious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epididymal spermatozoa, mainly including head and tail separation or acrosomecurving. Sloughed spermatids were found in the seminifeous and epididymal tubules. In tesficular homogenates,tripchlorolide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C_4 (LDH-C_4) and hyaluronidase activities. No apparentles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seminiferous and epididymal epithelium. Conclusion: At the dose level employed,tripchloroli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ertility in male rats and the primary sites of action may be spermatids and tes-ticular and epididymal spermatozoa. (Asian J Androl 1999 Sep ; 1: 121 - 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chlorolide EPIDIDYMIS TESTIS carmitine glucosidases lactate dehydrogenase HYALURONIDASE
下载PDF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龙飞 汪晓军 +1 位作者 许国英 李智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487,501,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β类淀粉蛋白(Aβ)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β类淀粉蛋白(Aβ)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结果:Aβ组大鼠较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而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T4组大鼠较Aβ组第2天~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Aβ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T4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较Aβ组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氯内酯醇可以抑制Aβ所致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氯内酯醇 阿尔茨海默病 β-类淀粉蛋白 小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雷藤氯内酯醇对大鼠抗生育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作鹏 曹霖 +2 位作者 游根娣 陆荣发 顾芝萍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0-202,共3页
雷藤氯内酯醇(T4)每天50 μg/kg 灌胃5 周,可致雄性大鼠不育。给药大鼠附睾尾部的精子密度和活动力显著下降,附睾液中的肉毒碱和α糖苷酶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在附睾头部的匀浆上清液中α糖苷酶以及酸性磷酸酶... 雷藤氯内酯醇(T4)每天50 μg/kg 灌胃5 周,可致雄性大鼠不育。给药大鼠附睾尾部的精子密度和活动力显著下降,附睾液中的肉毒碱和α糖苷酶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在附睾头部的匀浆上清液中α糖苷酶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没有变化。给药大鼠的附睾精子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头尾分离和顶体弯曲。在附睾管腔可见脱落的精子细胞,T4 对睾丸的LDHC4 和透明质酸酶没有明显影响。组织学观察显示曲细精管和和附睾上皮损伤轻微。结果表明T4 对大鼠具有明显雄性抗生育作用,精子细胞和附睾精子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藤氯内酯醇(T4) 大鼠 抗生育作用 附睾 睾丸
原文传递
雷公藤氯内酯醇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减轻寡聚态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明 朱元贵 +3 位作者 潘晓东 林楠 张静 陈晓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3-859,共7页
本研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角度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T4)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寡聚态Aβ1-42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凋亡,选择T4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 本研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角度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T4)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寡聚态Aβ1-42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凋亡,选择T4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和抑制剂Dkk1处理神经元,分别通过MTT法、TUNEL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神经元存活力、细胞凋亡以及β-catenin和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寡聚态Aβ1-42可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T4可显著提高寡聚态Aβ1-42作用后的皮层神经元生存率,减少神经元凋亡;T4可选择性降低细胞内β-catenin的磷酸化程度,稳定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同时减少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水平。结果表明,T4可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抗Aβ1-42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雷公藤氯内酯醇 细胞凋亡 AΒ1-42 WNT β-catenin
原文传递
雷藤氯内酯醇对雄性猕猴的抗生育药效及可复性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光 车敏 +5 位作者 郑云忠 黄以兰 刘琼珊 陈旋武 李志雄 王训立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观察了雷公藤单体雷藤氯内酯醇 (T4)对雄性猕猴的抗生育作用及其可逆性。 1 2只性成熟雄性猴等分 4组 ,口服 T4剂量分别为 5 0、2 5、1 0、0μg· (kg· d) - 1,每周 6次 ,连续8周。 3个剂量组猕猴分别于给药第 8、7、5周其射... 观察了雷公藤单体雷藤氯内酯醇 (T4)对雄性猕猴的抗生育作用及其可逆性。 1 2只性成熟雄性猴等分 4组 ,口服 T4剂量分别为 5 0、2 5、1 0、0μg· (kg· d) - 1,每周 6次 ,连续8周。 3个剂量组猕猴分别于给药第 8、7、5周其射出精液达到死精、无精、或严重寡精 (<1× 1 0 6 / ml)。射出精子最先出现的改变是颈体弯曲、继之头尾分离、但头部形态基本正常。给药期间各受试猴自发射精频率、电刺激射精反应、精液量、睾丸容积、血清睾酮水平及精浆果糖浓度等与对照组相比 ,没有显著差异。精浆肉毒碱浓度有变化但不甚规律。 3个剂量组猕猴分别于停药后 1 0、8、4周其射出精子密度和活率恢复到药前水平。交配试验亦证实各受试猴已恢复使雌猴受孕的能力。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藤氯内酯醇 雄性猕猴 抗生育作用 可逆性 药效
下载PDF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龙飞 阮志芳 +2 位作者 李智文 许国英 陆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Aβ组大鼠较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 目的研究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Aβ组大鼠较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而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T4组大鼠较Aβ组第2~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3组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T4可以有效安全地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氯内酯醇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β-类淀粉蛋白
下载PDF
HPLC定量分析制剂中雷公藤氯内酯醇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东明 于德泉 何丽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638-640,共3页
雷公藤氯内酯醇(T_4)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但含量很低,因此进行了以雷公藤内酯醇(To)为原料合成T_4的研究。T_4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且毒性低于雷公藤内酯醇,有希望开发成新药在临床应用。为了控制T_4制剂的质量,本... 雷公藤氯内酯醇(T_4)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但含量很低,因此进行了以雷公藤内酯醇(To)为原料合成T_4的研究。T_4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且毒性低于雷公藤内酯醇,有希望开发成新药在临床应用。为了控制T_4制剂的质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T_4的条件,结果以甲醇-水(1:1)作流动相,能满意地分离和测定T_4的含量,最小检测量为10 ng,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氯内酯 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雷藤氯内酯醇与棉酚雄性抗生育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惟三 邓燕春 +1 位作者 黄玉苓 薛杜普 《男性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雷藤氯内酯醇(T_4)系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具雄性抗生育作用的单体。棉酚为我国首创男用节育药,但存在少数服药者出现低血钾及停药后精子产生不可恢复现象,影响推广使用。本研究对T_4和棉酚的雄性抗生育作用及毒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_4... 雷藤氯内酯醇(T_4)系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具雄性抗生育作用的单体。棉酚为我国首创男用节育药,但存在少数服药者出现低血钾及停药后精子产生不可恢复现象,影响推广使用。本研究对T_4和棉酚的雄性抗生育作用及毒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_4作用环节较理想,主要作用在附睾精子,引起精子头尾大量分离,对睾丸曲细精管影响较小。因此在停药后能迅速恢复生育能力,而棉酚主要作用于曲精细管精母细胞阶段,所以恢复生育较慢,动物增重受阻,毒性较T_4显著。因此对T_4深入研究,可望发展成男用节育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藤氯内酯醇 棉酚 抗生育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intra-S-phase checkpoint in response to tripchlorolide and its effects on DNA replic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YanREN JiaRuiW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DNA replication is tightly regulated during the S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tra-S-phase checkpoint due to DNA damage usually results in arrest of DNA synthesis. However, the molecular detail... DNA replication is tightly regulated during the S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tra-S-phase checkpoint due to DNA damage usually results in arrest of DNA synthesis. However, the molecular details ab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eckpoint and regulation of DNA replication are still unclear.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NA replication and DNA damage checkpoint, a DNA-damage reagent, tripchlorolide, was applied to CHO (Chinese ovary hamster) cells at early- or middle-stages of the S phase. The early-S-phase treatment with TC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S phase and cau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he Chkl checkpoint protein, whereas the middle-S-phase treatment only slightly slowed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S phase.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of DNA replication patterns revealed that replication pattern II was greatly prolonged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the drug during the early-S phase, whereas the late-replication patterns of these cells were hardly detected, suggesting that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tra-S-phase checkpoint inhibits the late-origin firing of DNA replication. We conclude that cell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 phase are differentially sensitive to the DNA-damage reagent,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tra-S phase checkpoint blocks the DNA replication progression in the late stage of S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phase checkpoint DNA replication DNA damage tripchlorolide.
下载PDF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龙飞 许国英 吴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NO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以腹膜腔注射T4作为干预措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硝酸盐/亚硝... 目的:研究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NO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以腹膜腔注射T4作为干预措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结果:Aβ组大鼠海马iNOS表达和NO产生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Aβ+T4组大鼠海马iNOS表达和NO产生较Aβ组减少。结论:T4可以抑制Aβ1-40诱导的iNOS表达和NO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氯内酯醇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β淀粉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及雷藤氯内酯醇生源讨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鹏程 杨长林 张亮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9-31,共3页
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脂肪油进行了分析,鉴定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十一烷酸、鲸蜡酸等12个化合物,以及残留农药P,P′-DDT及其降解产物P,P′-DDD和氯二苯基甲烷,并通过归一化法获得了... 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脂肪油进行了分析,鉴定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十一烷酸、鲸蜡酸等12个化合物,以及残留农药P,P′-DDT及其降解产物P,P′-DDD和氯二苯基甲烷,并通过归一化法获得了各成分在脂肪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同时直接从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了P,P′-DDT,进而讨论了雷公藤中抗炎免疫和雄性抗生育成分——雷藤氯内酯醇的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脂肪油 滴滴涕 雷藤氯内酯醇
下载PDF
雷公藤总甙(T_Ⅱ)中雷藤氯内酯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胜强 余启明 +2 位作者 宋燕玲 盛龙生 安登魁 《中国药师》 CAS 1998年第1期31-32,共2页
建立了雷公藤总甙(T_1)中雷藤氯内酯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μ-Bondapak C_(18)柱和46%甲醇-水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9nm。考察了雷藤氯内酯醇的稳定性,雷藤氯内酯醇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8%~101%之间。
关键词 雷公藤总甙 雷藤氯内酯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大鼠海马背侧注射Aβ_(25-35)后胶质细胞及p38MAPK激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元伟 郑关毅 +4 位作者 陈晓春 张静 黄天文 叶洪 潘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Nissl和TUNEL染色法检测阳性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观察ox-42、GFAP和p-p38MA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4)对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Nissl和TUNEL染色法检测阳性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观察ox-42、GFAP和p-p38MA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T4干预后(7 d),ox-42、GFAP、p-p38MAPK的表达减弱,Nissl阳性神经元增多,TUNEL阳性神经元减少,TNF-α、IL-1β的含量降低。结论 T4保护注射Aβ25-35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p38MAPK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雷公藤氯内酯醇 Β淀粉样肽 磷酸化 P38MAPK 小胶质细胞 星型胶质细胞 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