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水管网中AOC、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丽花 周鸿 +1 位作者 张晓健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共3页
以西南L市的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 ,以可同化有机碳 (AOC)、三卤甲烷 (THMs)、卤乙酸 (HAAs)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不同季节给水管网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卤甲烷在管网中只受余氯的影响 ,其含量一般随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卤乙酸... 以西南L市的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 ,以可同化有机碳 (AOC)、三卤甲烷 (THMs)、卤乙酸 (HAAs)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不同季节给水管网中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卤甲烷在管网中只受余氯的影响 ,其含量一般随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卤乙酸和AOC在管网中的变化受余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其含量一般随管网延伸而先增加后减少 ,温度越高则下降越快。温度和余氯是管网中控制消毒副产物和AOC浓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三卤甲烷 卤乙酸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南方某市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超标风险评估 被引量:22
2
作者 蔡广强 张金凤 +3 位作者 刘丽君 卢小艳 张金松 黄河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国南方某市4个主要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和三氯乙醛(CH)等三类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超标风险水平分级条件下,对各类DBPs进行风险评估;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国南方某市4个主要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和三氯乙醛(CH)等三类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超标风险水平分级条件下,对各类DBPs进行风险评估;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4个主要水厂的DBPs的超标综合风险予以评价。结果表明,THMs和HAAs两类DBPs的超标风险相对较低,基本处于无风险或三级风险状态,而CH具有相对较高的超标风险;三类DBPs的超标风险整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高温季节(5月—10月)相对较高。此外,4个主要水厂DBPs超标风险综合评价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A、B、D和C,但均处于较低水平,该市饮用水DBPs综合超标风险水平较低。通过以上评价,明确了该市饮用水DBPs整体风险水平及重点控制指标,对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三卤甲烷 卤乙酸 三氯乙醛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组合氯化消毒工艺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38-2542,共5页
比较4种单独使用氯或组合氯化消毒工艺在较长管网停留时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4种工艺为单独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清水池游离氯消毒后转氯胺的先氯后氨消毒、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结果表明,游离氯消毒工艺在管... 比较4种单独使用氯或组合氯化消毒工艺在较长管网停留时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4种工艺为单独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清水池游离氯消毒后转氯胺的先氯后氨消毒、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结果表明,游离氯消毒工艺在管网停留时间长时,卤代消毒副产物会持续大量的生成,而一氯胺消毒工艺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量很低.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先氯后氨消毒工艺与游离氯消毒相比,可以降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了9.6%,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42%.但是先氯后氨消毒工艺由于游离氯接触时间约为2 h,卤代消毒副产物已经大量生成.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由于控制了游离氯的接触时间,可以在保障消毒工艺灭活微生物效果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单独游离氯消毒工艺相比降低了48%,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72%.因此,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更好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提高水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氯胺消毒 组合氯化消毒 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 卤乙酸
原文传递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南方河网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涛 陈卫 王磊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7-1401,共5页
以我国南方河网原水中有机物和季节性溴化物(Br-)为对象,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净化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变化及溴酸盐(BrO-3)和消毒副产物(THMs)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原水中Mr在103以下的有机物(DOC)约占总量的80%... 以我国南方河网原水中有机物和季节性溴化物(Br-)为对象,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净化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变化及溴酸盐(BrO-3)和消毒副产物(THMs)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原水中Mr在103以下的有机物(DOC)约占总量的80%,常规工艺主要表现为对Mr>100×103有机物的去除,出水DOC去除率为8%、SUVA(UV254/DOC)值下降14%;臭氧-活性炭工艺主要去除103<Mr<5×103的有机物,但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抑制生物降解作用,出水DOC去除率仅提高至30%、SUVA值下降31%.当臭氧投加量高于2 mg/L时,臭氧氧化出水中BrO-3增加明显,氧化过程原水中Br-浓度升高BrO-3生成量增大;生物活性炭对BrO-3的去除率平均仅为13%,且波动较大.与常规处理相比,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各类THMs均有减少,总量减少40%;但氯量和Br-对溴代副产物影响大,主要为CHBr3生成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物活性炭 分子量 河网水源 溴酸盐 三卤甲烷(thms)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饮用水中三卤甲烷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丽娜 赵贤广 +1 位作者 朱明新 徐炎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1,共5页
大多数自来水厂现仍使用液氯处理作为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致癌性的三卤甲烷,如氯仿、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溴仿。为了对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进行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检测分析。研究... 大多数自来水厂现仍使用液氯处理作为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致癌性的三卤甲烷,如氯仿、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溴仿。为了对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进行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检测分析。研究了搅拌速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盐含量(NaCl质量分数)和pH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优化条件:搅拌速度240r/min,萃取时间15min,萃取温度20℃,NaCl质量分数为20%~30%,pH=6。同时,对分析参数如线性相关性、相对标准偏差、最低检出限及保留时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拟合曲线得出,在三卤甲烷质量浓度为0.05~2.00、2.00~40.00μg/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0.9997、0.9907~0.9971;在三卤甲烷质量浓度为5.00、20.00μg/L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7.6%、1.9%~7.3%,最低检出限为0.005~0.010μg/L;经固相微萃取后,三卤甲烷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最短,在6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卤甲烷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饮用水
下载PDF
3种典型消毒副产物对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吕露 张梦露 +2 位作者 王春明 林惠荣 于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25-2531,共7页
本文研究了消毒副产物对细菌抗生素抗性的作用.分别选取三卤甲烷类(THMs)、卤乙酸类(HAAs)以及醛类消毒副产物中典型物质一氯二溴甲烷(CDBM)、碘乙酸(IAA)和水合三氯乙醛(CH),研究了细菌经消毒副产物染毒之后,对多种抗生素的抗性变化情... 本文研究了消毒副产物对细菌抗生素抗性的作用.分别选取三卤甲烷类(THMs)、卤乙酸类(HAAs)以及醛类消毒副产物中典型物质一氯二溴甲烷(CDBM)、碘乙酸(IAA)和水合三氯乙醛(CH),研究了细菌经消毒副产物染毒之后,对多种抗生素的抗性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种消毒副产物均可以诱导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提高对5种受试抗生素的抗性,提高作用IAA>CH>CDBM.IAA对多重抗性也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野生型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同样能够被DBPs诱导提高,说明DBPs对抗性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DBPs通过氧化胁迫机制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进而提高细菌抗生素抗性.本研究表明饮用水系统中部分细菌抗生素抗性的获得可能与消毒副产物有关;除毒理学风险外,消毒副产物的流行病学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抗生素抗性 基因突变 三卤甲烷 卤乙酸 醛类
原文传递
氯化有机副产物的毒性及去除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 程丽华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7-30,共4页
水中腐殖质是水氯化生成有机卤代物的有效前驱物 ,试验表明有机卤代物对人体十分有害 ,吸附、氧化均可有效地去除卤代有机物 ,氯替代消毒剂的研究与使用是解决此问题的较好方法 .
关键词 腐殖质 有机卤代物 氯化 饮用水消毒
下载PDF
无锡市自来水中三卤甲烷含量及其对成人的致癌风险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伟杰 陈晓峰 +1 位作者 黄春华 丁新良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自来水中三卤甲烷污染情况,评估其对成人的致癌风险。方法于2008-2013年对无锡市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中三卤甲烷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出厂水、末梢水中的三卤甲... 目的了解无锡市自来水中三卤甲烷污染情况,评估其对成人的致癌风险。方法于2008-2013年对无锡市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中三卤甲烷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出厂水、末梢水中的三卤甲烷浓度均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末梢水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出厂水(P<0.05)。四个水厂间三卤甲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中三卤甲烷对成人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46×10-6、3.67×10-5、5.61×10-5,其中一氯二溴甲烷和二氯一溴甲烷的致癌风险较高。结论无锡市自来水中三卤甲烷浓度均低于GB5749-2006标准限值,但是对成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三卤甲烷 致癌风险
原文传递
加氯对不同工艺出水消毒副产物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琳 周圣东 +2 位作者 顾新春 冯婷婷 乔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分析了W市太湖水净化过程中多点加氯后生成的三卤甲烷消毒副产物含量和其中各组分的比例分配情况,发现对于含有较高浓度溴离子的原水而言,消毒不仅会造成溴代消毒副产物绝对值的增加,还会提高其在三卤甲烷中的分配比例,因此溴代消毒副... 分析了W市太湖水净化过程中多点加氯后生成的三卤甲烷消毒副产物含量和其中各组分的比例分配情况,发现对于含有较高浓度溴离子的原水而言,消毒不仅会造成溴代消毒副产物绝对值的增加,还会提高其在三卤甲烷中的分配比例,因此溴代消毒副产物浓度的增加是引起三卤甲烷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开展小试比较液氯和次氯酸钠对以太湖水为原水的水处理消毒效果,得到液氯较次氯酸钠的氧化性更强,投加液氯会促进三氯甲烷的生成,而投加次氯酸钠会造成三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和一氯二溴甲烷浓度的升高。总体而言,投加次氯酸钠生成的三卤甲烷消毒副产物浓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加氯 液氯 次氯酸钠 溴代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 深度处理 常规处理
原文传递
MBR处理医院污水后续氯消毒及其消毒副产物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迎雪 顾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针对医院污水中致病微生物的特殊排放要求,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中的预消毒及其后续氯消毒特性.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中MBR具有显著的预消毒作用,对医院污水中的细菌总数和粪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3... 针对医院污水中致病微生物的特殊排放要求,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中的预消毒及其后续氯消毒特性.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中MBR具有显著的预消毒作用,对医院污水中的细菌总数和粪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3.1lg和2.8.4.0lg;对于MBR出水中残留的微生物,采用次氯酸钠进行后续消毒,当接触时间为1h,在有效氯浓度为0.8mg/L时,可检测不出粪大肠杆菌,且放置6h未见再生长,相应的THMs和HAAs分别为16.94μg/L和32.10μg/L;固定接触时间,随着Cl2/DOC值的增加,MBR出水中THMs和HAAs均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r^2分别为0.9415和0.9652),且HAAs的增长速率高于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医院污水 氯化消毒 三卤甲烷 卤代乙酸
下载PDF
紫外线消毒对砂滤水中余氯及三卤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聪 赵敬国 +1 位作者 杨玉龙 赵桃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550,共6页
以嘉兴市某水厂砂滤出水为对象,对经过工业紫外线消毒装置照射后水中余氯的衰减规律以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水中余氯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当紫外线剂量小于540mJ/cm2时,余氯的质量衰... 以嘉兴市某水厂砂滤出水为对象,对经过工业紫外线消毒装置照射后水中余氯的衰减规律以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水中余氯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当紫外线剂量小于540mJ/cm2时,余氯的质量衰减速率较快;当辐照剂量为0和270mJ/cm2时,反应5h后,余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和0.92mg/L,衰减幅度达40%.当紫外线剂量为1 620mJ/cm2时,余氯的质量浓度为0.61mg/L.初始余氯的质量浓度与其衰减速率成负相关关系.有紫外线照射比无紫外照射时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会有增加,水样初始余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和3.75mg/L,紫外线照射剂量为1 620mJ/cm2,反应24h后,三卤甲烷的质量浓度分别是88.48和103.88μg/L,相对无紫外线照射时,分别增加50%和66%.经紫外线照射后,水样中总有机碳值减小.当紫外剂量相同时,相对于低紫外照射强度,高强度下水样中余氯的质量浓度更高,三卤甲烷的质量浓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滤水 紫外线照射 消毒 余氯 衰减 三卤甲烷(thms)
下载PDF
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
12
作者 王蔓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8期82-84,88,共4页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二氯一溴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BDCM)、一氯二溴甲烷(Dibromochloromethane,DBCM)和三溴甲烷(Tribromomethane,TBM)4种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二氯一溴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BDCM)、一氯二溴甲烷(Dibromochloromethane,DBCM)和三溴甲烷(Tribromomethane,TBM)4种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含量的方法。方法:将密封且已加入水样的顶空瓶放入全自动顶空仪中,加热到设定温度,使饮用水中的4种THMs在气液两相中实现动态平衡,气体进入气相色谱仪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TCM、BDCM、DBCM及TBM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598~0.0227μg·L^(-1),回收率在72.3%~119.2%,相对标准偏差为1.7%~3.9%。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卤甲烷(thms) 气相色谱仪 电子捕获检测器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土壤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适宇 仇荣亮 +1 位作者 杨秀虹 林惠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1,共4页
通过提取土壤中各结合态腐殖酸组分 ,研究华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结合态腐殖酸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 ( THMFP) .结果表明 :1稳结态腐殖酸 ( H2 )的 THMFP最大 ,其次是松结态腐殖酸 ( H1 ) ,紧结态腐殖酸 ( H3)的 THMFP最小 ;2各土样... 通过提取土壤中各结合态腐殖酸组分 ,研究华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结合态腐殖酸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 ( THMFP) .结果表明 :1稳结态腐殖酸 ( H2 )的 THMFP最大 ,其次是松结态腐殖酸 ( H1 ) ,紧结态腐殖酸 ( H3)的 THMFP最小 ;2各土样不同结合态腐殖酸中 ,基本上是富里酸 ( FA)的 THMFP大于胡敏酸 ( HA)的 THMFP;3同属铁铝土纲的麻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3者中 ,砖红壤各结合态腐殖酸的 CHCl3生成量最小 ;4水稻土和湿潮土两者各结合态腐殖酸的 CHCl3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结合态腐殖酸 THMFP 土壤监测 样品
下载PDF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rihalomethanes in the presence of bromide during chloramination 被引量:2
14
作者 Yong-ji ZHANG Ling-ling ZHOU +2 位作者 Guo ZENG Zheng-guo SONG Gui-bai L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606-612,共7页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he TOC/Br- ratio, bromide ion levels, the chlorine to ammonia-N ratio (Cl:N), the monochloramine dose and the chlorine dose on the formation o...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he TOC/Br- ratio, bromide ion levels, the chlorine to ammonia-N ratio (Cl:N), the monochloramine dose and the chlorine dose on the formation of trihalomethanes (THMs) (including chloroform, bromodichloromethane, chlorodibromomethane, and bromoform) from chlor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queous humic acid (HA) solutions. The profile of the chloramine decay was also studied under various bromide ion concentrations. Monochloramine decayed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 and bromide ions. The percentage of chloroform and brominated THM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TOC/Br- ratio. Total THMs (TTHMs) formation increased from 112 to 190 μg/L with the increase concentrations of bromide ions from 0.67 to 6.72 mg/L, but the chlorine-substituted THMs were replaced by bromine-substituted THMs. A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monochloramine dos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Ms for Cl:N ratios of 3:1 and 5:1. These ratios had a distinc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chloroform but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bromodichloromethane or chlorodibromomethane. The presence of bromide ions increased the rate of monochloramine dec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halomethanes (thms) Humic acid (HA) BROMIDE MONOCHLORAMINE
原文传递
O_3-BAC工艺对含溴水体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宏伟 王昊宇 +2 位作者 刘云霞 刘文君 杨少霞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7-612,共6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含溴水体在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前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变化。通过加氯培养测定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生成势。结果表明:进水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后,总三卤甲烷(TTHM)和9种卤乙酸(HAA9... 该文主要研究了含溴水体在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处理前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变化。通过加氯培养测定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生成势。结果表明:进水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后,总三卤甲烷(TTHM)和9种卤乙酸(HAA9)的生成势均降低了20μg/L左右,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主要去除的是一些含氯的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前体物。当原水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Br-时,臭氧化可能会导致含溴消毒副产物(如三溴甲烷、一溴乙酸和二溴乙酸)占总消毒副产物的分配比例升高。同时,研究表明:活性炭对于溴代副产物(Br-DBPs)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低于氯代副产物(ClDBPs),因此在经过Q3-BAC工艺处理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中,溴代产物所占分配比例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 生物活性炭(BAC) 三卤甲烷(thms) 卤乙酸(HAAs)
原文传递
预氧化消毒方式对三卤甲烷控制的生产性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立娇 张怡然 +1 位作者 魏振彦 徐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5-69,76,共6页
以高温高藻期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选择预臭氧—紫外线加单点加氯消毒、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预加氯—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3种不同预氧化消毒方式进行生产性试验,考察3种工况下滤后水、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三卤甲烷(TH... 以高温高藻期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选择预臭氧—紫外线加单点加氯消毒、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预加氯—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3种不同预氧化消毒方式进行生产性试验,考察3种工况下滤后水、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余氯、浊度等相关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控制出厂水和管网水THMs最低的最佳预氧化消毒方式为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在每年7月—9月采用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预加氯—紫外线加单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可用于7月—9月之外的时段,当7月—9月之间在应急情况下必须启动预加氯时,必须采取两点加氯的消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化 三卤甲烷 消毒 紫外线
原文传递
几种模型物质在氯化中形成THMs、HAAs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华嫦 林红军 +3 位作者 丁林贤 王方园 周小玲 陈建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0-1855,共6页
以胃蛋白酶(蛋白质)、谷胱甘肽(氨基酸多肽)、葡萄糖(糖类)作为模型物质代表藻来源有机物,并以Fluka腐殖酸为对照,研究其耗氯量、三卤甲烷(主要是氯仿)、卤乙酸(主要是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种模型物质... 以胃蛋白酶(蛋白质)、谷胱甘肽(氨基酸多肽)、葡萄糖(糖类)作为模型物质代表藻来源有机物,并以Fluka腐殖酸为对照,研究其耗氯量、三卤甲烷(主要是氯仿)、卤乙酸(主要是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种模型物质在氯化后,其余氯在前2h迅速降低,6h后则下降速度渐缓;其中耗氯量最大的是谷胱甘肽(96h:7.1mg.mg-1(以每毫克碳计,下同)),其次是胃蛋白酶(96h:4.2mg.mg-1)、腐殖酸(96h:3.0mg.mg-1),而葡萄糖最小(96h:0.7mg.mg-1).4种模型物质氯仿、DCAA、TCAA的生成速度也是在起初的2h较快,随后渐缓;但从单位碳的产量来看,腐殖酸和胃蛋白酶形成氯仿(96h:15.1~55.2μg.mg-1(以每毫克碳计,下同))、DCAA(96h:15.1~55.2μg.mg-1)、TCAA(96h:15.1~55.2μg.mg-1)均较多,而谷胱甘肽、葡萄糖则相对较少(氯仿-96h:2.5~5.1μg.mg-1;DCAA-96h:0.6~8.0μg.mg-1;TCAA-96h:0.12~3.8μg.mg-1);而从前驱物特性来说,氯仿、TCAA的前驱物具有较高的芳香度(即高的SUV254值),而DCAA前驱物的SUV254相对较低.对于富含蛋白质、多肽、糖类等的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则要格外注意饮用水中DCAA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物质 氯化 三卤甲烷 卤乙酸
原文传递
Ca^(2+)对氯化体系中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静 王林丹 +3 位作者 李征 胡乐 薛文娟 王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0,84,共6页
Ca^(2+)作为天然水体中常见金属离子,参与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为研究氯化消毒过程中Ca^(2+)对10种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情况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富里酸(FA)为底物,重点考察Ca^(2+)浓度和pH对其THMs生成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差分光... Ca^(2+)作为天然水体中常见金属离子,参与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为研究氯化消毒过程中Ca^(2+)对10种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情况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富里酸(FA)为底物,重点考察Ca^(2+)浓度和pH对其THMs生成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差分光谱分析Ca^(2+)和FA的络合情况。实验结果表明,Ca^(2+)通过与FA络合促进NaClO的衰减,THMs生成量随着Ca^(2+)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低浓度的Ca^(2+)对碘代三卤甲烷(I-THMs)、氯代和溴代三卤甲烷(THM;)的促进作用随pH的增大逐渐降低,且Ca^(2+)对I-THMs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THM;进一步提高Ca^(2+)浓度,可明显抑制THMs生成和降低THMs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三卤甲烷(thms) 碘代三卤甲烷(I-thms)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和简单水质指标预测供水系统三卤甲烷的浓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华嫦 陈敏杰 +5 位作者 康家馨 徐昊天 林红军 徐泽琼 孙洪杰 周小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9,共10页
消毒副产物(DBPs)因其潜在的致癌、生殖毒性成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隐患.及时知晓供水系统中DBPs浓度是防控DBPs健康风险的前提.然而目前DBPs仪器监测存在过程繁琐、成本高昂、时间滞后等问题.利用常规水质指标建立高质量的预测模型是重... 消毒副产物(DBPs)因其潜在的致癌、生殖毒性成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隐患.及时知晓供水系统中DBPs浓度是防控DBPs健康风险的前提.然而目前DBPs仪器监测存在过程繁琐、成本高昂、时间滞后等问题.利用常规水质指标建立高质量的预测模型是重要出路.基于此,本研究选择3个简单的水质指标pH、温度、UVA_(254),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建立了供水系统中三卤甲烷(THMs,最常见的DBPs)分布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当隶属函数(MF)分别为“gaussmf”、“gbellmf”、“trapmf”,MF数量分别为3、3、3时,建立的总三卤甲烷(T-THMs)、三氯甲烷(TCM)、一溴二氯甲烷(BDC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中,T-THMs、TCM模型质量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71~0.880,预测误差(MARE)为11%,预测准确率(N_(E<25%))为92%~95%;与T-THMs、TCM相比,BDCM模型的预测效果略差(r=0.775,MARE=16%,N_(E<25%)=83%),但也在可接受范围.与先前建立的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用ANFIS方法建立的系列THMs模型预测误差更小、预测准确度更高.本研究将为DBPs的应用型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系统 消毒副产物(DBPs) 三卤甲烷(thms) 预测模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 水质指标
原文传递
污水厂出水DOM的分级及三卤甲烷生成势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英姿 于炳慧 +1 位作者 尹军 王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寒冷季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天然有机物化学组分分级,探讨各分级组分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间之关系。采集污水厂二级出水,以三种不同树脂把污水厂出水中有机物分离成六类不同组分,其中A水厂含量最高的物质为亲水酸性... 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寒冷季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天然有机物化学组分分级,探讨各分级组分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间之关系。采集污水厂二级出水,以三种不同树脂把污水厂出水中有机物分离成六类不同组分,其中A水厂含量最高的物质为亲水酸性物质(33%)而B水厂的疏水性中性物质含量最多约占总有机物的64%。从总体来看两水厂的疏水性物质含量大于亲水性物质含量,疏水性物质的三卤甲烷生成势也较大,是水体中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质。疏水性有机物质较多,代表受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得知该城市污水主要受民生污染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分级 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 生成潜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