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如意 韦新良 刘姗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3-240,共8页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的综合地位指数越大,说明林分的立地质量越好;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分综合地位指数差异较大,说明林分密度对立地质量的影响较大,林分密度越大的林分,林分立地质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密度(组) 树种(组) 导向曲线
下载PDF
基于承灾体的中国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艳梅 王静爱 +2 位作者 雷勇鸿 周洪建 夏梦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6,共5页
利用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林地面积资料,采用面积权重及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省域森林火险划分为 五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县域森林火险划分为四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 危险和重度危... 利用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林地面积资料,采用面积权重及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省域森林火险划分为 五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重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县域森林火险划分为四级,即: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 危险和重度危险.结果表明:黑龙江、内蒙古、陕西3省区为我国森林火灾重点防火区,其中黑龙江最重;我国12.2%的县 域处在重度危险等级中,61.5%的县域处在中、高度危险等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火灾 危险性评价 可燃物 树种 自然资源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公益林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伟 潘永柱 +1 位作者 徐肇友 张丽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探讨区域尺度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优势树种(组)的固碳能力,可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百山祖国家公园保存了我国东南沿海最为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但百山祖公园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特征还不清楚。本... 探讨区域尺度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优势树种(组)的固碳能力,可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百山祖国家公园保存了我国东南沿海最为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但百山祖公园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特征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公益林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基于浙江省各优势树种(组)的相容性生物量方程,研究了不同优势树种(组)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百山祖国家公园公益林乔木层的平均碳密度为58.12 t·hm^(-2),碳储量为2088250.4 t;在优势树种(组)中,黄山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碳密度分别为65.36、60.64和67.27 t·hm^(-2),而软阔叶林和竹林的碳密度仅为29.23和16.12 t·hm^(-2);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17. 42%、16.10%、19.41%、39. 10%和7. 97%;就碳密度分布特征而言,庆元县的碳密度为62. 16t·hm-2,比龙泉市和景宁县的碳密度高7.02%和125.87%;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中部和西南部较高,而东部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在百山祖公国家公园中,中幼林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3.52%,在生态系统保护措施中应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公益林 优势树种(组) 碳密度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不同立地类型组杉木适宜伴生树种的模糊选择 被引量:25
4
作者 林思祖 刘玉宝 +1 位作者 王大友 黄世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根据生态种组原理 ,应用 Fuzzy聚类方法从 4种不同立地类型组的杉木天然混交林中 61种杉木潜在伴生树种中选择杉木适宜伴生树种 ,结果如下 ,中山阳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7种 ;中山阴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8种 ;低山阳坡组有 8种 ;低山阴坡组有 ... 根据生态种组原理 ,应用 Fuzzy聚类方法从 4种不同立地类型组的杉木天然混交林中 61种杉木潜在伴生树种中选择杉木适宜伴生树种 ,结果如下 ,中山阳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7种 ;中山阴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8种 ;低山阳坡组有 8种 ;低山阴坡组有 1 3种 ;不同立地类型组中 ,杉木适宜伴生种除个别种之外 ,绝大多数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伴生树种 生态种组 立地类型组 模糊选择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阳 陈远 +4 位作者 廖小锋 谢刚 张蓝月 金桃 董艳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131-134,共4页
本文以2011年和2017年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11-2017年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 本文以2011年和2017年的森林调查成果化数据为基础,依据不同优势树种组,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组成结构、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11-2017年林地面积增加了654.08 hm^2;森林优势树种数量从16种增加至30种;景观面积(CA)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1286.33 hm^2;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的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增加了471.80 hm^2;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指数(AW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分形指数(AWMPF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景观斑块边缘密度(ED)最大值均为阔叶混交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的平均最小距离(ENN)减少。2011-2017年研究区的主要优势树种组阔叶混交树种组得以保护,这与人为干扰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优势树种组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志 甘世书 郭韦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26-29,34,共5页
基于广东省仁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从地类和优势树种组两个景观级别,分析了县域内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有林地为景区的主要景观要素,其中以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等面积比重较大,且分布较为集中... 基于广东省仁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从地类和优势树种组两个景观级别,分析了县域内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有林地为景区的主要景观要素,其中以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等面积比重较大,且分布较为集中;优势景观要素具较高的空间连接性;景区整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保持着较好的生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森林景观格局 土地类型 优势树种组
下载PDF
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典型林分生态效益动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瑶瑶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2,共7页
基于吉林省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其他林业监测点,采用野外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参照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典型林分2000~2015年生态... 基于吉林省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其他林业监测点,采用野外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参照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典型林分2000~2015年生态效益选取4项功能9个指标从物质量和价值量方面评估,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调节水量增加31.93亿t,固碳和释氧物质量增加230.27万t和531.77万t,提供负氧离子物质量增加159.21×1023个,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增加量7 504.19×1023万kg、678.46×1023万kg、1 939.59×1023万kg,吸滞TSP增加284.61亿kg,吸收PM10物质量增加354.53亿kg,PM2.5增加84.6亿kg。(2)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量771.65亿元,价值增量次序是:生物多样性保育(275.87亿元)>涵养水源(255.8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125.65亿元)>固碳释氧(114.30亿元)。(3)吉林省天保工程不同林分,物质增量和价值增量均是阔叶混交林(572.6亿元)>针阔混交林(155.96亿元)>针叶混交林(25.54亿元)。天保工程实施后,吉林省天然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净化大气环境增加88.57%的价值量,涵养水源次之,对该区天然林生态效益影响最大。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典型林分生态效益为吉林省生态GDP核算提供依据,天保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旨在增加吉林省优质资源总量并且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提供精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生态效益 优势树种组 吉林省
原文传递
溆浦县不同类型人工公益林种群结构演替规律初探
8
作者 刘石峰 刘燕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文根据溆浦县6个人工公益林样地的监测数据,计算了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及不同优势树种组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检验了不同类型人工公益林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及6个样地乔木层各指数是否存在显... 本文根据溆浦县6个人工公益林样地的监测数据,计算了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及不同优势树种组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检验了不同类型人工公益林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及6个样地乔木层各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6个样地乔木层总株数为708株,分属19科32属,重要值排名前5的依次为杉木、马尾松、白背叶、盐肤木、油茶;丰富度指数关系为Ⅲ组>Ⅰ组>Ⅳ组>Ⅱ组>Ⅵ组>Ⅴ组;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情况基本一致,为Ⅳ组>Ⅴ组>Ⅵ组>Ⅱ组>Ⅰ组>Ⅲ组;丰富度指数(S)与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相关性不显著,Simpson指数(D)与均匀度指数(J)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乔木层平均冠幅差异显著,平均胸径及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公益林 优势树种组 乔木层 重要值 生物多样性 溆浦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