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68
1
作者 黄应锋 孙冰 +3 位作者 廖绍波 陈勇 陈雷 陆钊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对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共有古树1 482株,隶属于35科63属78种...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对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共有古树1 482株,隶属于35科63属78种,古树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榆科(Ulmaceae)等优势科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f.)、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和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等乡土树种为主;深圳古树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从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结构上看,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00 a,平均树龄为145.2 a;树高主要集中在8.0-16.0 m,平均树高为12.4 m;胸径主要集中在0.5-1.5 m,平均胸径为1.1 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20.0 m,平均冠幅为15.8 m。从空间分布状况看,深圳市古树分布广泛,但不同区域古树的种数和株数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深圳市的中南部和东南部。从生长状况看,生长良好(Ⅰ级)、一般(Ⅱ级)、较差(Ⅲ级)和濒死(Ⅳ级)的古树分别有729、616、100和37株,分别占古树总株数的49.19%、41.57%、6.75%和2.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古树的树高与胸径、树高与冠幅、胸径与冠幅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古树树种丰富度与古树数量和土地性质极显著正相关;古树生长状况与所处环境的近自然程度和树池的有无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龄则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性质是影响古树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古树资源 种类组成 分布区类型 结构特征 生长状况
下载PDF
中国森林凋落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2
作者 凌华 陈光水 陈志勤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森林的凋落量、林分特征及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经纬度、海拔等立地条件数据,分析了中国森林凋落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凋落量与海拔和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245,P=0.002;r=-0.214,P=0.002),与年... 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森林的凋落量、林分特征及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经纬度、海拔等立地条件数据,分析了中国森林凋落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凋落量与海拔和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245,P=0.002;r=-0.214,P=0.002),与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3,P=0.000),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0,P=0.001),与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等无显著相关性;森林类型对凋落量有显著影响(P=0.000),表现为热带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树种组成对凋落量有显著影响(P=0.000),表现为:阔叶树>针阔混交>针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量 森林类型 气候因子 树种组成 林龄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陈红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9,共7页
研究了人为干扰对东莞市大岭山镇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结果表明,风水林树种组成在轻度干扰与中度干扰(P=0.023,A=0.216)、重度干扰间(P=0.045,A=0.226)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间则不... 研究了人为干扰对东莞市大岭山镇风水林群落树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结果表明,风水林树种组成在轻度干扰与中度干扰(P=0.023,A=0.216)、重度干扰间(P=0.045,A=0.226)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124,A=0.148)。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林木胸径和树高随之减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一致呈现出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的格局,与中度干扰假说相符合。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Whittakerβ多样性分别为0.501、0.647和0.889,较好地反映了3个风水林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生境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林 人为干扰 树种组成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佛山市风水林树种组成调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黎建力 方卓林 +2 位作者 陈传国 康敏明 陈红跃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调查了佛山市16个村落的风水林,发现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255种,隶属于88 科189属。多数风水林保存比较完好,但有些地段因土地开发利用,其面积减少,有些地段因受工业污染较严重,使一些树种受害,如米锥等出现死亡现象。该地... 调查了佛山市16个村落的风水林,发现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255种,隶属于88 科189属。多数风水林保存比较完好,但有些地段因土地开发利用,其面积减少,有些地段因受工业污染较严重,使一些树种受害,如米锥等出现死亡现象。该地区的风水林树种组成是经过较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对其研究可为生态公益林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市 风水林 树种组成
下载PDF
阜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110-113,共4页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阜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阳市共有古树名木1 002株,隶属于22科30属38种,古树数量多且种类丰富,根据调查结果,对阜阳市古树...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阜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阳市共有古树名木1 002株,隶属于22科30属38种,古树数量多且种类丰富,根据调查结果,对阜阳市古树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种类组成 结构特征 生长状况 阜阳市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株数比例和材积比例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水松 詹有生 +1 位作者 陈长发 敖向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针对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对林分树种组成结构、数量结构和产量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树种划分为重要速生树种、重要慢生树种和次要树种3类;(2)3类树... 针对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对林分树种组成结构、数量结构和产量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树种划分为重要速生树种、重要慢生树种和次要树种3类;(2)3类树种组成结构和株数比例(N%)随年龄(A)增加呈规律性变化。重要速生树种株数比例与年龄呈线性关系,组成和数量结构较稳定;重要慢生树种株数比例与年龄呈双曲线关系,相关密切;次要树种株数比例与年龄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密切;(3)3类树种材积比例(V%)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与株数比例的变化规律相类似,但相比之下,重要速生树种的材积比例的变化尤为重要,而另2类树种的株数比例的变化更重要些。(4)3类树种材积比例与株数比例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重要速生树种在林分中生产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树种生长类型 株数比例 材积比例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动态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跃华 曹敏 林露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957,共9页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 hm2(hectare)动态监测样地1993年与2007年之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样地中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了每木调查。目前其树种组成的热带分布科、属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4%,具有较高比例的热带植物区系...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 hm2(hectare)动态监测样地1993年与2007年之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样地中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了每木调查。目前其树种组成的热带分布科、属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4%,具有较高比例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在1993年与2007年两次调查之间,树种数量由145种增至179种,仅有1到2个个体的稀有树种所占比例从54%降为51.1%。从森林的垂直结构来看,A、B、C三层的个体死亡率分别为12.8%、12.9%和19.0%,各层树木的增长率分别为-8.5%、-1.4%和44.8%。与此相对应,C层小径级的树木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虽然小径级的树木在种类和数量上比例增大,但个体数量和种类组成相对稳定的A、B层优势树种变化不大,维持了群落结构的稳定性。14 a间,群落中新增加的具有先锋性质的树种不超过5个。1993年时,A、B两层尚有先锋树种存在,2007年已经从A、B两层中退出。因此,从14 a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看,虽然具有树木的死亡和增补,但其物种成分和群落结构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森林动态 树种组成
下载PDF
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枯立木物种组成、大小级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志军 刘福玲 +1 位作者 吴浩 江明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数量特征(如物种组成和大小级)与分布格局的研究是认识这个特殊类群的起点。本文以湖南八大公山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该样地第一次木本植物(DBH≥1 cm)调查数...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数量特征(如物种组成和大小级)与分布格局的研究是认识这个特殊类群的起点。本文以湖南八大公山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该样地第一次木本植物(DBH≥1 cm)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枯立木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分布格局以及生境关联。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枯立木(DBH≥1 cm,高度≥130 cm,完全死亡)8,947株。其中,1 cm≤DBH<5 cm枯立木4,258株(47.59%),5 cm≤DBH<10 cm枯立木2,132株(23.84%),10 cm≤DBH<30 cm枯立木2,377株(26.57%),DBH≥30 cm枯立木180株(2%);平均DBH为8.0 cm,最大DBH为83.5 cm。从分布格局来看,0–50 m的尺度上,样地内枯立木主要呈现聚集分布,但在接近40 m的尺度上,逐渐变为随机分布。利用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MRT)将样地生境分为3类,运用Torus转换比较某类生境中枯立木密度与物种零分布模型中的期望密度,结果显示枯立木在山谷中分布较少,山脊较多,而在山坡生境则呈现随机分布。鉴定到种的枯立木有724株(8.1%),隶属于26科84种;其中,杜鹃花科、壳斗科和樟科枯立木最多。在物种水平上,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枯立木最多;而优势树种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的枯立木并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径级结构 生境关联 树木死亡 物种组成
原文传递
次生黄波罗林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晓峰 李俊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40-146,共7页
本文根据1959年在凉水自然保护区(128°53′E;47°10′N)发现的一片次生黄波罗林的三次复查资料,对林分的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生长和营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证明黄波罗纯林不稳定,伴随着其它阔叶树的侵入,黄波罗成分逐... 本文根据1959年在凉水自然保护区(128°53′E;47°10′N)发现的一片次生黄波罗林的三次复查资料,对林分的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生长和营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证明黄波罗纯林不稳定,伴随着其它阔叶树的侵入,黄波罗成分逐渐下降,由纯林逐步演化为混交林。在群落树种更替过程中黄波罗和山杨等先锋种生长减慢,频度减小,而水曲柳和色木等中庸性硬阀叶树种迅速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林分的优势种。在混交林中,山槐能为其提供充足的N素营养,提高森林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林 种类组成 生长 营养
全文增补中
扬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树种组合的选择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晓春 徐强 +2 位作者 周晓峰 何小弟 范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扬州市建城区园林绿地的树木进行每木调查,按照树种在样方中出现的频度、株数百分比以及树种的健康状况进行加权平均,获得各树种的综合表现,并进行树种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龙柏、女贞、银杏、碧桃、香樟...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扬州市建城区园林绿地的树木进行每木调查,按照树种在样方中出现的频度、株数百分比以及树种的健康状况进行加权平均,获得各树种的综合表现,并进行树种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龙柏、女贞、银杏、碧桃、香樟、垂柳可作为扬州市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而根据树种间的关联性得出的扬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最佳树种组合、4组较佳组合及5组参考组合,与各树种的综合表现评价大体一致,符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且与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相符,可作为扬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树种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关联性 生长指数 树种组合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纯兰 严朝东 +4 位作者 胡秋艳 陈灼康 刘颂颂 张浩 张柱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5期64-72,共9页
基于东莞市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对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特征、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共有古树名木3859株,隶属36科68属85种,以豆科Leguminos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樟... 基于东莞市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对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特征、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共有古树名木3859株,隶属36科68属85种,以豆科Leguminos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樟科Lauraceae、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为优势科,科分布具有较强的热带属性;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杧果Mangifera indica、荔枝Litchi chinensis、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和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等为优势种。东莞各域镇均有古树名木分布,尤以松山湖片区数量最多、物种最为丰富。从结构特征看,平均树高为12.34 m,主要集中在10-20 m;平均胸径为1.07 m,主要集中在0.5-1.5 m;平均冠幅13.07 m,且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东莞市 种类组成 结构特征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经营优化途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项文化 雷相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人类活动、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对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多种功能(如固碳增汇、水源涵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主要目的是基于生态系统多功... 人类活动、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将对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系统多种功能(如固碳增汇、水源涵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主要目的是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评价方法,在林分和景观尺度上探讨森林质量提升策略和途径,系统总结和分析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概念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与单个功能(如生产力)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多功能性)的影响及维持机制仍缺乏深入理解。特别是在现实自然条件下,森林群落结构复杂,树种组成的构建呈现非随机性,生物类群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各功能的贡献不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树种组成、林龄、群落结构和环境(气候、土壤)等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解析树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对森林多功能性的影响及维持机制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在景观尺度上,按照森林类型和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割(Spatial segregation),依据分类—分享经营策略(Sparing-sharing strategy),对单功能林和多功能林进行空间格局优化,提升景观整体的多功能性。在林分水平上,针对森林的优先经营目标,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保护性(Protective)森林以近自然过程恢复生物多样性;生产性(Productive)森林通过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生产力;多功能林通过轻度经营增强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生物多样性 树种组成 气候变化 分类-分享策略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林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霍常富 赵晓敏 +2 位作者 鲁旭阳 范继辉 程根伟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8,共6页
林窗模型是一类以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为主要驱动变量对森林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的方法,因其参数易于获得和估计,结构灵活而开放,便于研究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森林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阐述... 林窗模型是一类以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为主要驱动变量对森林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的方法,因其参数易于获得和估计,结构灵活而开放,便于研究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森林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阐述了林窗模型假设及其发展变化,系统总结了林窗模型树木生长方程以及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分析了林窗模型对树木死亡过程和更新过程的模拟方法,指出目前林窗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模型 森林动态 森林演替 树种组成 树木生长
原文传递
合肥市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克福 吴泽民 陈家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组成 树种多样性 城市森林类型 合肥市
下载PDF
川西低山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国庆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共4页
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介于(4... 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介于(4.34±0.75)^(23.41±2.75)g.kg-1,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杉木、巨桉和柏木人工林1 m深度内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79.9±10.0)、(125.9±21.2)、(145.4±22.1)和(157.9±29.2)t.hm-2;柏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增加,柏木—栎针阔混交林和柏木—慈竹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7.9±16.0)和(158.6±15.4)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森林土壤 有机碳密度 树种组成
下载PDF
不同区域典型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闫海冰 马慧晶 +4 位作者 冯帆 梁楠 史婵 杨秀清 韩有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以温带长白山(CBS)、暖温带关帝山(GDS)、亚热带黑石顶(HSD)样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了3个样地共有的3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样地3科树木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存在差异... 以温带长白山(CBS)、暖温带关帝山(GDS)、亚热带黑石顶(HSD)样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了3个样地共有的3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样地3科树木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松科在GDS分布数量较多,呈双峰型径级结构,在CBS和HSD分布数量少,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壳斗科在CBS和GDS分布数量少,分别呈双峰型和偏正态径级结构,在HSD分布数量多,呈倒"J"型径级分布;蔷薇科在GDS分布数量多,呈"L"型径级分布,在CBS和HSD分布相对较少,径级结构分别呈倒"J"型和"L"型分布.3科树木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样地表现也不同,松科的大径级个体在CBS和GDS小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在HSD呈聚集分布,中、小径级在3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壳斗科在CBS以大径级个体为主,呈近似随机分布,在GDS和HSD以中、小径级为主,呈聚集性分布格局;蔷薇科在3个样地均为聚集分布.3科树木的聚集程度均随尺度增加而降低.大径级的壳斗科个体在CBS和HSD与松科呈不相关或小尺度负相关关系,中、小径级的壳斗科在CBS和GDS与松科呈负相关关系,但在HSD与松科表现为正相关;松科与蔷薇科在3个样地均表现为负相关;中、小径级的壳斗科与蔷薇科在CBS和GDS呈正相关关系,但在HSD呈负相关关系.总之,3科树木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径级、尺度而变化且在不同样地内有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树种 组成 分布 科间关联
原文传递
云冷杉天然林乔木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对择伐强度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梦丽 张青 +2 位作者 亢新刚 杨英军 王全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6,共11页
以吉林省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择伐强度(对照0%、弱度择伐20.6%、中度择伐29.9%和重度择伐41.6%)下其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伐后经10年恢复,择伐对原有林分结构影响不... 以吉林省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择伐强度(对照0%、弱度择伐20.6%、中度择伐29.9%和重度择伐41.6%)下其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伐后经10年恢复,择伐对原有林分结构影响不大,其中弱度和中度择伐仍能保持择伐前以冷杉占优势、红松和云杉占亚优势的物种结构,重度择伐使林分结构略有改变,但不明显;相比择伐前,择伐后经10年恢复的样地α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优势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弱度择伐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增加量和优势度指数的减少量均最大,说明弱度择伐有利于改善林分物种多样性状况,使林分物种更为丰富。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弱度择伐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持林分物种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云冷杉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天然林 择伐强度 树种组成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不同类型居住区树种组成结构及其三维空间配置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郄光发 任启文 +2 位作者 李伟 杨颖 王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86-1893,共8页
以北京城区3种不同类型居住区为对象,对其树种组成、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在胸径、树高和树冠等级上的三维空间配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居住区既有相同的核心树种又有各自的特色主导树种,其中,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国... 以北京城区3种不同类型居住区为对象,对其树种组成、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在胸径、树高和树冠等级上的三维空间配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居住区既有相同的核心树种又有各自的特色主导树种,其中,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各类居住区重要值均较高的共同核心树种,而泡桐(Paulewnia fortunei)、雪松(Cedrus deodara)、加杨(Populus canadensis)和银杏(Ginkgo biloba)等高大挺拔树种是单位附属居住区中的重要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枣树(Ziziphus jujube)等传统乡土树种是胡同居住区中的重要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垂柳(Salix babylonica)和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等优良园林景观树种则是混合居住区中的重要树种;从居住区树木三维空间配置结构来看,不同类型居住区树木在水平胸径等级、垂直树高等级和树冠等级结构上的总体分布均表现出向上发展的潜力,整个居住区树木仍处于一个快速生长阶段;从3种类型居住区的比较来看,单位附属居住区的树木密度、树冠覆盖度以及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水平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居住区,其空间绿量相对充实,而胡同居住区由于受土地所限已难以大幅提升绿量水平,但混合居住区内仍有较大的空间绿量增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树种结构 重要树种 三维绿化结构
原文传递
北京市16种树木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差异及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4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1,共8页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Ca、Fe,及少量的Na、Mg、Pb、Ni、Cd和Pd等元素。从颗粒物来源分析,主要含有C、N、O、Na、Mg、Si和Ca等元素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自然界,而Pb、Fe、Ni、Cd和Pd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颗粒物可能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产物。叶表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结果表明,圆柏和油松较其他树种叶片颗粒附着密度大,其余较大的树种依次是栾树、国槐和榆叶梅等。研究结果为揭示树木吸收大气颗粒物的机制及合理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附着密度 粒径分布 元素组成
下载PDF
太岳山森林碳储量随树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超 周志勇 +1 位作者 康峰峰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12-2018,共7页
树种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子。在山西省太岳林区,根据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特征,调查了乔木层、草灌丛和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分析了碳储量随林分类型和树种组成的变化规律。阔叶林有机碳储量为156.58 t C·... 树种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子。在山西省太岳林区,根据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特征,调查了乔木层、草灌丛和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分析了碳储量随林分类型和树种组成的变化规律。阔叶林有机碳储量为156.58 t C·hm-2,针叶林为145.05 t C·hm-2,针阔混交林为128.52 t C·hm-2。辽东栎和油松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与不同层次的有机碳储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辽东栎比重的增加可显著提高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而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却随着油松比重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虽然群落中所有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比例与乔木层碳储量、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间也存在相似关系,但却对土壤层和草灌丛的碳储量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在该地区,辽东栎种群和油松种群在决定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方面,比群落中阔叶树种和所有针叶树种发挥着更大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生物量转换因子 碳储量 树种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