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森林群落乔灌草叶片和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4
1
作者 姜沛沛 曹扬 陈云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研究陕西省121个森林群落中乔叶、灌叶、草叶和凋落物4个层次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分析了各层次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乔叶C、N含量最高,草叶P含量最高,凋落物C、N、P含量均最低.乔叶、灌叶、草叶和凋落物的... 研究陕西省121个森林群落中乔叶、灌叶、草叶和凋落物4个层次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变异性,分析了各层次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乔叶C、N含量最高,草叶P含量最高,凋落物C、N、P含量均最低.乔叶、灌叶、草叶和凋落物的C∶N∶P分别为439.4∶14.2∶1、599.2∶13.5∶1、416.5∶13.3∶1、504.8∶15.5∶1,乔叶、灌叶、草叶N∶P值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凋落物N∶P值差异显著,表明不同生活型活体植物叶片的N∶P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N含量相比,C和P含量在各层次间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C、N、P含量及其比值在草叶与乔叶之间较在灌叶与乔叶之间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凋落物与乔叶和草叶之间C、N、P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灌叶只在P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灌叶N、P含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草叶N、P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海拔对叶片和凋落物C、N、P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较小,只有乔叶N∶P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各地理因子对草叶的影响大小表现为经度>纬度>海拔,对乔叶、灌叶和凋落物的影响大小表现为纬度>经度>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凋落物层 叶片 地理因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树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胜 付伟 +5 位作者 平琴 何兴元 陈玮 吴娴 苏丽丽 黄彦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66-3272,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以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升高等为主的各种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和报道。树木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物质循环载体,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但对影响的...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以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升高等为主的各种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和报道。树木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物质循环载体,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但对影响的结果和机制仍存有不少争议。另外,目前非常缺乏气候变化对树木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性报道,即便有一些相关进展报道也比较零散,局限于很小的某一领域。因此,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在树木凋落物研究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如气候变暖、干旱、大气CO_2和臭氧浓度升高以及氮沉降等5个方面对树木凋落物质量及其分解的影响,就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合归纳;同时,也对未来有关研究做了简要的展望,以期为完善我国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凋落物研究以及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有关生态学理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凋落物 森林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特性与有机碳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金龙 吴志祥 +2 位作者 杨川 管利民 赖华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8-705,共8页
通过网袋法,研究一年内6 a、12 a、20 a、28 a共4组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及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分解趋势,经1 a的分解,4组林龄组橡胶凋落叶残留率分别为28.33%、30.53%、3... 通过网袋法,研究一年内6 a、12 a、20 a、28 a共4组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及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分解趋势,经1 a的分解,4组林龄组橡胶凋落叶残留率分别为28.33%、30.53%、31.59%和33.89%。(2)不同林龄橡胶凋落物叶分解系数为1.376 2~1.608 8,平均值为1.498 2,大小顺序为6 a〉12 a〉18 a〉28 a,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43、0.45、0.47、0.50 a和1.86、1.96、2.03、2.18 a。(3)林龄显著影响橡胶凋落物叶初始N含量、P含量、木质素/N比、C/P比与木质素/P比,但对C含量、木质素含量及C/N比影响不明显。(4)初始C/N比极显著影响橡胶凋落物叶分解速率,而初始P含量对凋落物分解影响不显著(5)4组林龄组橡胶凋落物叶有机碳浓度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研究结束时,4组林龄橡胶凋落物叶有机碳分别释放了77.58%、79.41%、75.89%和75.02%,其动态变化过程显著符合一元多项式模型,决定系数(R2)在0.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不同林龄 凋落物 分解速率 有机碳
下载PDF
秦岭林区主要乔、灌木种类能量背景值测定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得祥 雷瑞德 +1 位作者 尚廉斌 刘雪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秦岭林区11种乔木树种各器官、21种灌木的地上、地下部分及4种林分类型地被物的总干重热值测定表明:针叶树各器官的热值普遍高于阔叶树,尤以树干最为明显。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较大,硬阔叶树各器官中树干热值最高,而... 对秦岭林区11种乔木树种各器官、21种灌木的地上、地下部分及4种林分类型地被物的总干重热值测定表明:针叶树各器官的热值普遍高于阔叶树,尤以树干最为明显。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较大,硬阔叶树各器官中树干热值最高,而软阔叶树则以皮和枝条热值最高。灌木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不同种间地下部分差异小于地上部分,同属种间热值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乔木 灌木 地被物 秦岭林区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川西次生灌丛和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文静 祁凯斌 +3 位作者 黄俊胜 杨婷惠 包维楷 庞学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为评价不同树种造林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以落叶阔叶灌丛为对照,比较研究川西亚高山造林恢复28年后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土壤有机质(SOM... 为评价不同树种造林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以落叶阔叶灌丛为对照,比较研究川西亚高山造林恢复28年后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土壤有机质(SOM)、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全氮(TN)、全磷(TP)、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含量,结合林地凋落物贮量及细根生物量等参数,试图揭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差异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工造林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与落叶灌丛林地相比,除连香树样地TP密度及2015年10-20 cm的SOM、TN密度外,落叶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华山松样地的可溶性有机质(DOC、DON)外,油松及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地力的退化趋势更甚于落叶人工林样地,其土壤有机质含量、TN、TP密度、可溶性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人工林间土壤养分的差异性与不同树种的凋落物、细根、土壤容重及涵水能力差异化有关.综上所述,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导致小气候恶化、凋落物分解缓慢是造成土壤养分循环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选择有利于养分循环的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环境条件,可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人工林 树种 土壤养分 凋落物 细根
原文传递
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中易分解和难分解植物残体含量及比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其晟 任宏刚 刘建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物质,凋落物中易分解植物残体(DPM)和难分解植物残体(RPM)含量及比值是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英国洛桑试验站建立的土壤碳模型(Roth C)把DPM/RPM值作为一个重要输入参...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物质,凋落物中易分解植物残体(DPM)和难分解植物残体(RPM)含量及比值是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英国洛桑试验站建立的土壤碳模型(Roth C)把DPM/RPM值作为一个重要输入参数模拟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DPM/RPM的值与森林类型等有关,为了探明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的DPM、RPM含量及其比值,采用硫酸水解法对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的DPM/RPM值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主要森林凋落物DPM/RPM的比值范围为0.45~1.22,其中白桦(Betulaplatyphylla)林的比值最高(1.2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i)林的最低(0.45),其平均值为0.792;不同森林类型排列顺序为白桦林>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华北落叶松林;2)不同类型森林凋落物中易分解植物残体DPM所占比例在31%~55%之间,其中阔叶林的DPM值平均为49.3%,大于针叶林的35.3%,从一个侧面证明阔叶林凋落物更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周转的时间要长于阔叶树植物。这一结果将为今后利用Roth C模型进行秦岭林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易分解有机物 难分解有机物
下载PDF
森林乔木冠层雨水再分配特征及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9
7
作者 宗桦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5,共8页
森林乔木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意义,有助于定量评价不同区域、尺度、类型的森林冠层雨水利用效率,可为深入研究森林冠层变化对区域水分循环的调节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从森林冠层雨水截留、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 森林乔木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意义,有助于定量评价不同区域、尺度、类型的森林冠层雨水利用效率,可为深入研究森林冠层变化对区域水分循环的调节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从森林冠层雨水截留、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下凋落物截留4个方面评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森林乔木冠层影响雨水再分配的研究最新进展。研究认为,由于森林冠层雨水再分配的生态机理仍未明晰,因此建立精确度高的截留模型仍将作为此类研究的重难点之一;引入激光雷达技术获得森林冠层三维结构,以及多角度、多通道的多种传感器观测垂直空间多层次的森林冠层雨水再利用规律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林冠雨水截留研究缺乏其与区域水文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将林冠雨水再分配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区域水文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将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乔木 冠层截留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凋落物截留
原文传递
土壤菲污染对两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慧 徐胜 +2 位作者 陈玮 何兴元 曾妍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7-1631,共5页
采用培养皿中的种子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城市绿化草种——多年生黑麦草和三叶草在不同多环芳烃菲污染浓度梯度和不同土壤改良方式下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菲污染对2个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采用培养皿中的种子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城市绿化草种——多年生黑麦草和三叶草在不同多环芳烃菲污染浓度梯度和不同土壤改良方式下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菲污染对2个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差异;除了低浓度胁迫下黑麦草处理外,所有处理的萌发指标大都随着菲胁迫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污染土壤的几种改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草种的萌发及其幼苗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和树木凋落物复合的改良作用效果要好于二者单独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菲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树木凋落物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龙眼果树凋落物和凋落叶N、P、K含量季节变化动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发林 黄炎和 +1 位作者 蔡志发 谢晋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对11年生龙眼成年树与4年生龙眼幼年树的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养分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树和幼年树的年凋落量分别为42 996g·株-1和 3 683g·株-1;成年树在8月有单一凋落高峰,而幼年树有3个凋落高峰,... 对11年生龙眼成年树与4年生龙眼幼年树的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养分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树和幼年树的年凋落量分别为42 996g·株-1和 3 683g·株-1;成年树在8月有单一凋落高峰,而幼年树有3个凋落高峰,且分别出现在每年的3、6和8月份;凋落叶P含量季节变化小于N、K;成年树凋落叶N、P含量变化大于幼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凋落物中N、P、K年贮量分别为867.704g和35.027g,3种养分中年贮量的大小顺序为K>P>N;成年树和幼年树叶片凋落前N、P、K因迁移而导致落叶的N、P、K含量比成熟叶低,但3种元素间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龙眼 果树 凋落物 凋落叶 N P K 含量 季节 变化动态
下载PDF
开窗补植银木对柏木低效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宇 何瑞 +4 位作者 尹海锋 郭茂金 李贤伟 范川 刘思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0-598,共9页
川中丘陵区柏木纯林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减退、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等问题,已成为亟待改善的低产低效林分。通过开窗补植银木进行乡土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以柏木纯林和银木林窗区域林分的植物-凋落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 川中丘陵区柏木纯林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减退、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等问题,已成为亟待改善的低产低效林分。通过开窗补植银木进行乡土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以柏木纯林和银木林窗区域林分的植物-凋落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N、P元素含量及比值,讨论阔叶树种引入后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柏木叶片C∶N在12月份为132.79,而在次年的4月下降到了84.91,银木叶片年均C∶N为52.6,低的C∶N体现出银木在幼龄阶段快速生长的特点。(2)柏木与银木叶片N∶P分别为10.77,10.64都明显处于N限制的阈值以下,生长过程主要受到了N元素的限制。(3)林窗中银木凋落物N含量高于柏木,C∶N、N∶P小于柏木,土壤与"植物-凋落物"间的相关性增加。因此,阔叶树种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分解的相对速率,触发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低效林 银木 凋落物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橡胶凋落叶分解的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龙 吴志祥 +2 位作者 杨川 管利民 赖华英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9,共7页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对深入了解凋落物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橡胶凋落叶在不同环境分解过程中的的微生物特征,通过原位网袋法,研究了橡胶凋落物叶在不同调控措施下300和240 d内的分解过程。结果如下:(1)橡胶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对深入了解凋落物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橡胶凋落叶在不同环境分解过程中的的微生物特征,通过原位网袋法,研究了橡胶凋落物叶在不同调控措施下300和240 d内的分解过程。结果如下:(1)橡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凋落物残留率及分解环境密切相关,随时间推移,地上组微生物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地下组微生物数量呈单峰递减趋势。(2)总体来说,整个分解期内,0.07 mm孔径网袋内微生物数量要高于1.00 mm孔径网袋;非肥坑中微生物数量高于肥坑;地下组微生物数量高于地上组。整个分解过程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最后为真菌。(3)相关系分析表明,地上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与分解速率和残留率呈显著相关性,真菌数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分解速率和残留率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细菌、真菌是地上组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参与者。地下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各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残留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与分解速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凋落物输入是地下微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凋落物的分解则更大程度的依赖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环境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微生物 凋落叶 不同环境
下载PDF
栽杉保阔法对杉木林凋落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福升 孙多 +3 位作者 叶镜中 赵修协 张剑峰 罗甘昔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14,共5页
1985 年春用栽杉保阔法和传统育林法,在江西省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营造杉木试验林,研究不同育林法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10 a 的观测初步取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增加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采用凋落物层形态... 1985 年春用栽杉保阔法和传统育林法,在江西省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营造杉木试验林,研究不同育林法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10 a 的观测初步取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增加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采用凋落物层形态调查和室内堆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两种不同林分凋落物层性状和分解速率。分析表明,在营林过程中,栽杉保阔法保留了林地上萌生和侵入的阔叶树种,其凋落物层中增加了阔叶成分,林地凋落物的结构、性状和分解速率,均优于传统育林法,且凋落物层的酸度有所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略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栽杉保阔 传统育林法 凋落物 分解速率
下载PDF
亚热带常见造林树种对土壤细菌及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亚军 王丽燕 +4 位作者 谭云燕 冷鹏 王建青 许敬华 施秀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1,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人工林常见造林树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马尾松、米老排、枫香、冬青、火力楠、麻栎和光皮桦7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不同树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构成... 为揭示亚热带人工林常见造林树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马尾松、米老排、枫香、冬青、火力楠、麻栎和光皮桦7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不同树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构成以及微生物功能群基因丰度。结果表明: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亚热带造林树种的优势细菌门,不同树种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土壤C/N、凋落物氮和凋落物C/N是影响土壤细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造林树种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和完全氨氧化菌amoA基因丰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完全氨氧化菌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只有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氨氧化古菌在亚热带酸性森林土壤自养硝化作用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氮是不同树种影响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对树种的响应比细菌群落结构更加敏感,未来应从微生物功能群角度深入探究不同造林树种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土壤细菌群落 微生物功能群 氨氧化微生物 凋落物氮
原文传递
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积累与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天峰 冯汉华 徐期瑚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89-91,共3页
本文通过对5年生、8年生、14年生的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活地被物层、枯枝落叶层的养分积累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元素的积累总量也在增加,且各层次中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大量元素的... 本文通过对5年生、8年生、14年生的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活地被物层、枯枝落叶层的养分积累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元素的积累总量也在增加,且各层次中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N>Ca>K>Mg>P;各种微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Fe>Mn>Zn>Cu>Pb>N 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层 活地被物层 枯枝落叶层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养分积累
下载PDF
修剪对茶树修剪凋落物水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留刚 孙君 +1 位作者 张文锦 陈芝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95-1801,共7页
【目的】分析修剪强度对茶树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为茶园凋落物水文服务功能的定量化研究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年生黄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计算3种不同... 【目的】分析修剪强度对茶树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为茶园凋落物水文服务功能的定量化研究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4年生黄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量、计算3种不同修剪强度(0~20、0~15和0~7 cm)凋落物的生物量、持水、失水特性,并将其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3种不同修剪强度下茶树枝叶凋落物的生物量为1.75~2.49 t/ha。修剪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排序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重度和中度修剪处理(2.89和2.83 t/ha)的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轻度修剪处理(1.86 t/ha)(P<0.05);但重度、中度与轻度修剪最大失水量表现为中度修剪(0.84 t/ha)>重度修剪(0.73 t/ha)>轻度修剪(0.67 t/ha)。修剪凋落物吸水速率在0.5 h内最高,表明其具有短时间内迅速拦截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形成的作用;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失水量、失水率与浸水时间(t)的最佳拟合方程为W=a+blnt;吸水速率、失水速率与时间(t)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V=atb。【结论】茶园成龄后,中度和重度修剪下枝叶凋落物的持水量差别不明显,但均高于轻度修剪,表明中度或重度修剪可提高茶园生态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凋落物 持水特性 失水特性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overstorey attributes for understorey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European forests 被引量:3
16
作者 Dries Landuyt Evy Ampoorter +6 位作者 Cristina CBastias Raquel Benavides Sandra Müller Michael Scherer-Lorenzen Fernando Valladares Safaa Wasof Kris Verheyen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591-601,共11页
Background:In contrast with the negligible contribution of the forest understorey to the total aboveground phytobiomass of a forest,its share in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may be more important.Whet... Background:In contrast with the negligible contribution of the forest understorey to the total aboveground phytobiomass of a forest,its share in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may be more important.Whether and how this functional role of the understorey differs across forest types and depends upon overstorey characteristics remains to be investigated.Methods:We sampled 209 plots of the FunDivEUROPE Exploratory Platform,a network of study plots covering local gradients of tree diversity spread over six contrasting forest types in Europe.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understorey to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we sampled non-lignified aboveground understorey biomass and overstorey leaf litterfall in all plots.Understorey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C,N and P concentrations,overstorey leaf litterfall for C and N concentrations.We additionally quantified a set of overstorey attributes,including species richness,proportion of evergreen species,light availability(representing crown density)and litter quality,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y drive the understorey’s contribution to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Results and conclusions:Overstorey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stocks in litterfall clearly exceed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nderstorey for all forest types,and the share of the understorey was higher in forests at the extremes of the climatic gradient.In most of the investigated forest types,it was mainly light availability that deter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nderstorey to yearly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Overstorey species richness did no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nderstorey to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any of the investigated forest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DivEUROPE Nutrient cycling litter production UNDERSTOREY Overstorey tree species richness Light availability litter quality Proportion evergreen tree species
下载PDF
南亚热带海岸沙地不同树种叶片化学计量学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伟 林捷 +4 位作者 黄石德 黄雍容 聂森 岳新建 叶功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4-2312,共9页
养分贫瘠是南亚热带海岸沙地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以南亚热带海岸沙地5种树种的叶片和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从树种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树种鲜叶与凋落叶养分浓度及重吸... 养分贫瘠是南亚热带海岸沙地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以南亚热带海岸沙地5种树种的叶片和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从树种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树种鲜叶与凋落叶养分浓度及重吸收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树种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与养分含量的关系,以科学评判不同树种对海岸沙地贫瘠立地的适应性,为沿海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岸沙地上5个树种叶片碳含量普遍较高,而氮、磷含量在不同树种间差异较大,且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的平均氮、磷重吸收率变化范围分别为25.0%~54.4%和52.1%~78.1%,其中固氮树种的平均氮重吸收率低于非固氮树种,而其磷重吸收率高于非固氮树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树种受不同的养分限制。尾巨桉在春秋季为氮限制,在夏冬季为磷限制;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在不同季节均为磷限制;湿地松在春季为氮磷共同限制,夏季为氮限制,秋冬季为磷限制;而潺槁木姜子在春季为氮限制,夏季为氮磷共同限制,秋冬季节为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地 树种 叶片 凋落物 化学计量学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对柳杉叶片色素和反射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珊珊 俞飞 +5 位作者 郭慧媛 沈卫东 王俊龙 高荣孚 张汝民 侯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采用盆栽3年生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幼苗研究了酸雨(pH 4.0,Tr1),柳杉凋落物(60 g,Tr2)以及酸雨和柳杉凋落物复合作用(Tr3)对其叶片色素质量分数和反射光谱的影响,并对柳杉叶片色素质量分数与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和反射光谱参... 采用盆栽3年生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幼苗研究了酸雨(pH 4.0,Tr1),柳杉凋落物(60 g,Tr2)以及酸雨和柳杉凋落物复合作用(Tr3)对其叶片色素质量分数和反射光谱的影响,并对柳杉叶片色素质量分数与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和反射光谱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Tr1,Tr2和Tr3处理下,柳杉叶片叶绿素a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1.6%,26.1%和39.1%,说明酸雨增强了凋落物化感作用对柳杉叶绿素a质量分数的抑制作用,加快了其降解速度。②Tr1和Tr2处理均显著减小了光谱参数反射率倒数、改良的归一化差值指数和反射光谱比值指数a等(P<0.05)。Tr3处理的柳杉反射光谱参数均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叶绿素质量分数与柳杉反射和一阶微分光谱呈极显著相关(P<0.01),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是酸雨与凋落物复合作用下柳杉幼苗反射光谱和微分光谱的敏感区域。④反射率倒数、归一化差值指数和蓝边位置等11个反射光谱参数与叶绿素a,叶绿素b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b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反射率倒数、蓝边幅值、蓝边面积、黄边幅值、黄边面积、红边幅值和红边面积与柳杉叶绿素a,叶绿素b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b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或接近0.8,说明酸雨与凋落物作用下柳杉幼苗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可用来估算叶绿素质量分数,并为利用反射光谱监测柳杉胁迫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理学 柳杉 色素 酸雨 凋落物 反射光谱
下载PDF
Microorganism Characteristics in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Rubber Tree Leaves Litter in Hainan Island 被引量:1
19
作者 Jin Long Wu Zhixiang +2 位作者 Yang Chuan Guan Limin Lai Huay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22-28,共7页
Microorganis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litter decomposition,and the dynamics of microbial activity in litter is of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herefore,the dy... Microorganis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litter decomposition,and the dynamics of microbial activity in litter is of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herefore,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organism in rubber litter de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during 300 and 240 days by mesh bag method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in plantations.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1)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litter residues and decomposition environments.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has been rising firstly and then falling on the ground but directly dropping under the ground by time.(2) Microbial pop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s follows:0.07 mm aperture of mesh bag > 1 mm aperture of mesh bag,non-fertile hole > fertile hole,underground group > ground group. Dur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decomposition,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holed absolute superiority,then actinomycetes,finally fungi.(3)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fungi and microorganism in abovegroun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composition rate,but there was little correlation to actinomycetes. It's suggested that fungi and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rticipants in litter decomposition on the ground. In underground group,the microbia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ry weight of residues,but was not correlated to decomposition rate significantly,which suggested that litter provided food for underground microbes,and litter decomposition was more dependent on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microbes,soil animals and soi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ER tree MICROORGANISM litt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China
下载PDF
Litter cover of the invasive tree <i>Melaleuca quinquenervia</i>influences seedling emergence and survival
20
作者 Min B. Rayamajhi Paul D. Pratt +1 位作者 Philip W. Tipping Ted D. Center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2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Exotic tree Melaleuca quinquenervia (melaleuca) deposits large quantities of slowly decomposing litter biomass that accumulates over time and covers forest floors in its adventive habitats in Florida (USA). Herein, we... Exotic tree Melaleuca quinquenervia (melaleuca) deposits large quantities of slowly decomposing litter biomass that accumulates over time and covers forest floors in its adventive habitats in Florida (USA). Herein, we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melaleuca litter cover, seed addition, and seeding date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survival. Th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y ma-nipulating litter cover and seed inputs of melaleuca and two native species at different dates in two soil types. Litter cover was either removed or left in place in organic and arenaceous soils within melaleuca stands. Each of the three treatment plots were seeded with melaleuca, wax myrtle or sawgrass, while the fourth plot was not seeded and served as the control. Seedlings were counted at 2-wk intervals to determine cumulativ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survival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four times within a year. Soil type did not influence seedling emergence of all three species but influenced survival of wax myrtle. Litter removal increased the emergence of melaleuca, sawgrass, and wax myrtle and increased the survival of melaleuca. Seed addition increased the emergence and survival of sawgrass and wax myrtle but made no difference for melaleuca. Seeding during the periods of high soil moisture content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mergence and survival of melaleuca, wax myrtle, and sawgrass seedlings. These findings are deemed useful in planning active restoration for melaleuca invaded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urbance Exotic tree INVASIVE Plant Leaf litter Melaleuca Quinquenervia SEEDLING Emergence SEEDLING SURVIV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