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sPn震相确定甘肃岷县M>4.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娅玲 蔡一川 苏金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震中距 走时差
下载PDF
基于sPn震相计算黑龙江地区近震震源深度
2
作者 刘长生 马艳丽 +2 位作者 姜锦华 益西拉姆 段莉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35-41,共7页
采用黑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基于sPn震相,计算2005-2021年黑龙江省区域内发生的11次M≥4.0近震的震源深度。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可精确识别单台震中距在3°-7°范围内的地震记录波形的sPn震相。计算多台站震源深度,... 采用黑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基于sPn震相,计算2005-2021年黑龙江省区域内发生的11次M≥4.0近震的震源深度。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可精确识别单台震中距在3°-7°范围内的地震记录波形的sPn震相。计算多台站震源深度,发现其平均值与黑龙江地震台网采用HypoSat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基本一致,仅3个地震的误差较大。分析认为,采用sPn震相方法测定黑龙江地区近震的震源深度准确度较高,可为日常跟踪分析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地震台网 SPN震相 走时差 震源深度
下载PDF
甘青交界地区sPn震相研究及其震源深度计算
3
作者 赵燕杰 张超美 +1 位作者 李玮杰 张敏 《高原地震》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通过对甘青交界地区3个M≥4.5级地震震相的分析,认为在震级M≥4.0级,震中距300km^800 km的甘青交界地区地震,青海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Pn平均到时差方法计算2013年2月12日的青海海西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 通过对甘青交界地区3个M≥4.5级地震震相的分析,认为在震级M≥4.0级,震中距300km^800 km的甘青交界地区地震,青海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Pn平均到时差方法计算2013年2月12日的青海海西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4.3 km、9月20日青海门源5.1级地震震源深度9.9 km;2014年10月25日甘肃碌曲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2 km。为了验证上述计算结果,用CAP法反演上述3个地震矩心深度,误差比国家地震台网给出的震源深度均小于5km。进一步说明sPn-Pn平均到时差在甘青走时模型下,只要能识别出sPn震相,就能快速准确算出震源深度且震源深度误差较小,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走时差 震源深度
下载PDF
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郝美仙 宋晓燕 +1 位作者 徐岩 翟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2期18-24,共7页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CAP波形反演法、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CAP波形反演法、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8.5—11 km,表明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震相 CAP波形反演 sPn与Pn震相走时差 震源深度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探究重庆荣昌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5
作者 汪建 李光科 +1 位作者 杨亚运 张巡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负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其绝对值较大),表明地壳介质波速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P波走时差 地壳介质变化 荣昌地区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重庆武隆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建 杨亚运 马伟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498-504,共7页
选取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107次M_(L)≥1.5地震波形和观测报告资料,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进行相关计算,识别出12组同时被3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武隆地区重复地震位置做... 选取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武隆地区107次M_(L)≥1.5地震波形和观测报告资料,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进行相关计算,识别出12组同时被3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武隆地区重复地震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所选台站记录地震P波走时差变化,结果显示:在2017年武隆M_(S)5.0地震前4年,武隆、仙女山、涪陵地震台记录到P波走时差均存在长期的负异常变化,持续时间长达339天,共出现18次负值,表明该时段地壳介质速度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P波走时差 武隆地区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P波走时差观测地壳介质的微动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致伟 程万正 +1 位作者 吴朋 周龙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72,共16页
基于研究区域地震震相到时资料及地震波数据,给出了两个局部地区地壳介质微动态变化的实例。一个是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域,即A区;另一个是三岔口地区,即B区,该区域为活动断裂交汇部位,未发生过大地震,但近年来中小地震频繁。分析A... 基于研究区域地震震相到时资料及地震波数据,给出了两个局部地区地壳介质微动态变化的实例。一个是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域,即A区;另一个是三岔口地区,即B区,该区域为活动断裂交汇部位,未发生过大地震,但近年来中小地震频繁。分析A区后发现,在汶川8.0级地震前,部分台站观测的地壳介质微动态出现了中短期异常,震源区正东及北东方向波速升高,反映出地壳介质受到显著挤压而处于硬化阶段;震源区西南方向的波速则比较稳定。分析B区后发现,可能受到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部分台站给出的计算结果在地震前后发生了变化,显示出不同方位地壳介质承压状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精定位 P波走时 地壳介质 射线追踪
下载PDF
利用濮阳地震集中区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观测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
8
作者 李霞 周龙泉 +2 位作者 张志慧 山长仑 李亚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45-48,共4页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壳介质承压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地震 濮阳地震集中区 地壳介质 P波走时差 射线追踪
下载PDF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nstraints from interstation Pn travel time difference tomography 被引量:18
9
作者 LI ZhiWei HAO TianYao XU Y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6期1691-1699,共9页
The uppermost mantle is the key area for exchange of heat flux and material convection between the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Spatial variations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North China Cr... The uppermost mantle is the key area for exchange of heat flux and material convection between the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Spatial variations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uld inevitably induce the velocity heterogeneity in the uppermost mantle.In this study,we used Pn arrivals from permanent seismic stations in North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to construct a tomographic imag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The tomographic method with Pn travel time difference dat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velocity variation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Pn velocitie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block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This suggests that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different block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ve experienced distinct tectonic evolutions and dynamic processes since the Paleo- zoic.The current uppermost mantle has been imprinted by these tectonic and dynamic processes.Fast Pn velocities are prominent beneath the Bohai Bay Basin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suggesting residuals of the Archean lithospheric mantle.Beneath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Bohai Sea,slow Pn velocities are present in the uppermost mantle,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significant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The newly formed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Yanshan Mountain may be the dominant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slow Pn velocities in this region.Conversely,the ancient lower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already have been delaminated.In the Central Block,significant slow Pn velocities are present in Taihangshan Mountain,which also extends northward to the Yinchuan-Hetao Rif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and Yinshan Orogen.This characteristic probably is a result of hot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long the active tectonic boundary on the margin of the Western Block.The protracted thermal erosion and underplating of hot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may induce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significant slow 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上地幔顶部 断层图像 旅行时间 顶部结构 岩石圈减薄 岩石圈地幔 速度变化
原文传递
CPLD技术在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玉辉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Z期117-119,共3页
研究了多通道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介绍了流量计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实现方法,概述了软件功能和软件流程设计。采用CPLD+AVR单片机实现高精度计时、复杂逻辑控制以及采样控制和多机通讯,以提高流量计测量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 CPLD 时差法 超声波流量计 单片机
下载PDF
天然地震转换波偏移成像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中州 常旭 王红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当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P波通过速度界面时,会产生PP型折射波和PS型折射转换波.本文利用PS转换波与初至P波的到时差,提出一种不需要拾取P波和转换波震相的转换界面偏移成像方法.文中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在正演计算的基础上,采用...  当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P波通过速度界面时,会产生PP型折射波和PS型折射转换波.本文利用PS转换波与初至P波的到时差,提出一种不需要拾取P波和转换波震相的转换界面偏移成像方法.文中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在正演计算的基础上,采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确定转换界面的位置和形态.这一方法的实现将有利于利用天然地震资料研究地球深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型折射转换波 到时差 偏移叠加
下载PDF
利用sPn与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俊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45-48,共4页
对2010年6月22日宁夏永宁M4.9地震震中距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二者的到时差计算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并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近震 震源深度 到时差
下载PDF
用中国资料进一步约束地球最内核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佳维 钮凤林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3-849,共7页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南美的4个地震事件数据,利用穿过内核并在内外核边界反射的PKIIKP波与直接穿过内核的PKIKP波的到时差,研究地球最内核的速度结构。通过比较PKIIKP-PKIKP波的观测到时差与理论到时差,进一步确认地球最内核...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南美的4个地震事件数据,利用穿过内核并在内外核边界反射的PKIIKP波与直接穿过内核的PKIKP波的到时差,研究地球最内核的速度结构。通过比较PKIIKP-PKIKP波的观测到时差与理论到时差,进一步确认地球最内核的慢轴并不是沿着赤道平面,而是与赤道平面呈一定夹角,为地球内核物理性质和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最内核 各向异性 到时差
下载PDF
多层介质中利用sPn与Pn到时差确定震源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瑶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为利用sPn与Pn波的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进一步提高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推导多层介质下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发现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及区域地壳速度模型有关。震源在同一层中,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变,而当... 为利用sPn与Pn波的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进一步提高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推导多层介质下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发现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及区域地壳速度模型有关。震源在同一层中,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变,而当震源位于不同层中时,sPn-Pn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同,并呈分段直线的走时差曲线形态。地壳速度结构纵向越不均匀,多层和单层介质下利用sPn-Pn走时差计算的震源深度误差就越大,走时曲线的各分段直线斜率相差越大;探讨地壳中sPn与Pn波传播路径相同但波速不同的单层地壳速度模型,发现单层介质下波速越大,测定的震源深度越大;对于同一地区相同的地壳分层结构,测得的震源深度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前人给出的中国五个典型块体多层平均地壳模型,给出sPn-Pn走时差与震源深度计算公式速查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Pn震相 走时差 震源深度 多层地壳模型
下载PDF
Stochastic network equilibrium model with reliable travel time confidence level 被引量:1
15
作者 Sun Chao Cheng Lin +2 位作者 Li Dawei Ma Jie Tu Qia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3期330-334,共5页
In order to ensure on-time arrival when travelersmake their trips, the stochastic network assignment modelunder uncertainty of travel time is investigated. First, basedon travelers' route choice behavior, the reliabl... In order to ensure on-time arrival when travelersmake their trips, the stochastic network assignment modelunder uncertainty of travel time is investigated. First, basedon travelers' route choice behavior, the reliable travel timeconfidence level (RTTCL), which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triparrives within the shortest average travel time plus theacceptable travel time difference, is defined. Then, areliability-based user equilibrium (RUE) model, whichhypothesizes that for each OD pair no traveler can improvehis/her RTTCL by unilaterally changing routes, is built.Since the traditional traffic assignment algorithms are notfeasible to solve the RUE model, a quasi method of successiveaverage (QMSA) is developed. Using Nguyen-Dupuis andSioux Falls networks, the model and the algorithm a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MSA algorithm can rapidlyconverge to a high accuracy for solving the proposed RUEmodel, and the RUE model can provide a good response totravelers' behavior in the stochastic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er EQUILIBRIUM RELIABLE travel time acceptabletravel time difference CONFIDENCE level quasi method ofsuccessive AVERAGE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对江苏高邮M4.9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祝青 瞿旻 +1 位作者 卢永 孙业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9-133,共5页
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江苏高邮与宝应交界处发生M4.9地震,该地震是近年来江苏陆地发生的震级最大、影响最大的地震。通过对sPn与Pn地震波走时差方程推导,计算出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km,双差定位计算深度结果为17km,江苏台网编目结果... 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江苏高邮与宝应交界处发生M4.9地震,该地震是近年来江苏陆地发生的震级最大、影响最大的地震。通过对sPn与Pn地震波走时差方程推导,计算出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km,双差定位计算深度结果为17km,江苏台网编目结果为17km,不同定位方法得出的结果均比较接近,分析认为此次主震震源深度在15~17km较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地震 走时差 震源深度 定位结果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临界状态的交通流运营安全评价
17
作者 蒋锐 郭忠印 孔令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5期880-883,共4页
考虑实际交通流中车辆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交通冲突技术机械式假设的不足,提出交通流自适应临界状态概念.构建车速差、减速度差和行程时间差等3个模型,量化交通流运营状态的自适应"能力".以安全车头时距和实际车头时距的... 考虑实际交通流中车辆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交通冲突技术机械式假设的不足,提出交通流自适应临界状态概念.构建车速差、减速度差和行程时间差等3个模型,量化交通流运营状态的自适应"能力".以安全车头时距和实际车头时距的差值,评价实时交通流运营安全性.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临界状态的运营风险与历史事故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临界状态 车速差 减速度差 行程时间差 交通风险
下载PDF
用PS-P走时差方位分布确定转换界面的倾斜状态
18
作者 吴忠良 臧绍先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4-235,共12页
用几何地震学方法研究了转换界面的倾斜状态对PS-P走时差方位分布的影响。以简明的几何处理给出了倾斜界面上的折射和转换及P波入射点和PS波转换点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层间递推关系和射线追踪计算,做出了倾斜Moho面情况下PS_M-P走时差残... 用几何地震学方法研究了转换界面的倾斜状态对PS-P走时差方位分布的影响。以简明的几何处理给出了倾斜界面上的折射和转换及P波入射点和PS波转换点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层间递推关系和射线追踪计算,做出了倾斜Moho面情况下PS_M-P走时差残差方位分布图。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比较,以试错法确走赤峰地震台下方Moho界面走向200°,倾角5°,所得结果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差 转换波 转换界面
下载PDF
用sPn与Pn波走时差测定近震震源深度的方法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登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文推导了sPn与Pn波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方程中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区域地壳模型和震源深度有关。根据该方程,提出用近震震相sPn与Pn的走时差来测定地震深度的简便、准确方法。运用本方法对2008年8月30日和8月31... 本文推导了sPn与Pn波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方程中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区域地壳模型和震源深度有关。根据该方程,提出用近震震相sPn与Pn的走时差来测定地震深度的简便、准确方法。运用本方法对2008年8月30日和8月31日发生在四川省攀枝花和会理交界处的MS6.1、MS5.6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测定,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所测得的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SPN震相 走时差 临界震中距
下载PDF
声波时差与岩石岩性参数关系的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史謌 黄联捷 沈联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06-512,共7页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多元函数的关系。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有效压力P、孔隙度φ、岩石密度ρ_b、渗透率κ对声波时差的影响。在实验室测定18个砂岩样品所得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于每一个样品,拟合出声波时差和有效...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多元函数的关系。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有效压力P、孔隙度φ、岩石密度ρ_b、渗透率κ对声波时差的影响。在实验室测定18个砂岩样品所得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于每一个样品,拟合出声波时差和有效压力的关系式。从这些关系式,可以看出声波时差随有效压力的增大而指数衰减,并且所有的样品均很好地满足这种关系式。对于不同的样品,这些关系式里的系数不同。对所有的样品所测得的岩石岩性参数进行综合,得到了最佳多元函数拟合公式。这个最佳拟合经验关系式描述了有效压力、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密度对声波时差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声波时差 物理参数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