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迁 孙兆瑞 +5 位作者 王蒙蒙 胡俊贤 廖浩宇 任艺 张炜 聂时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32例中重度TBI患者,3个月后随访...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32例中重度TBI患者,3个月后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分≤GOS评分≤5分,n=102)和预后不良组(1分≤GOS评分≤3分,n=13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等,入院24 h内的CT征象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评估Rotterdam CT评分和GCS评分与中重度TBI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otterdam CT评分和GCS评分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Rotterdam CT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Z=-8.825、-6.021,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602,P<0.01),GCS评分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423,P<0.01);Rotterdam CT评分、GCS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39(95%CI 0.786~0.884)、0.735(95%CI 0.673~0.791)及0.861(95%CI 0.809~0.902),Rotterdam CT评分联合GCS评分预测预后能力高于两者单独预测能力(P<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Rotterdam CT评分及GCS评分高低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早期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Rotterdam CT评分与低水平的GCS评分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terdam CT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用穴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郭新荣 王瑞辉 +2 位作者 李娜 吴涛 赵锦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颅脑损伤腧穴选取的规律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现代文献研究。将纳入的2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设计提取表、统计腧穴出现的频数,对其...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颅脑损伤腧穴选取的规律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现代文献研究。将纳入的2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设计提取表、统计腧穴出现的频数,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5篇文献涉及腧穴83个,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百会(68%)、人中(60%)、内关(48%)、印堂(44%)、合谷(36%)和足三里(32%);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但使用频率较高经脉依次为督脉、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结论针灸治疗TBI最常选用腧穴为百会、人中、内关、印堂等;多在督脉及阳明经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针灸 用穴规律
下载PDF
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静杰 杨柳 +3 位作者 陈立嘉 赵军 张颢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7期644-647,共4页
地震后脑外伤是自然灾害危及生命、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在脑外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详细评价外伤后所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本文针对脑外伤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情况,大体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康... 地震后脑外伤是自然灾害危及生命、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在脑外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详细评价外伤后所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本文针对脑外伤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情况,大体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康复和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脑外伤 早期康复 护理
下载PDF
针灸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梁慧英 游国清 +1 位作者 廖琳 黄营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TBI)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有5例患者提前出院中途退出,最终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2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予认知训练与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对颅脑外伤(TBI)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有5例患者提前出院中途退出,最终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2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予认知训练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膈俞、丰隆,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TBI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1两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显著(均P<0.05),除外即刻记忆力项目评分外,观察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2两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除命名子项目评分外,观察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单纯认知训练、针灸配合认知训练均能提高MMSE和MoCA得分,改善TBI所致的认知障碍,但针灸配合认知训练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认知障碍 针灸 认知训练 MMSE MOCA
原文传递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脑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博 田建平 +6 位作者 张赛 郭义 涂悦 衣泰龙 郭永明 周丹 程世翔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刺络放血疗法在TBI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应用电子控制性脑...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刺络放血疗法在TBI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建立小鼠TBI模型,干预组于创伤后即刻给予双侧"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放血1次,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但不打击致伤。应用激光散斑微循环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创伤前、创伤后即刻、1、2、12、24、48、72h的脑微循环灌注量(rCBF),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创伤后24h脑含水量,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评价创伤后2、12、24、48、72h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结果:①在创伤后2h,模型组与干预组mNSS评分均>7分,提示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创伤后12~72hmNS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1),但干预组mNSS评分在创伤后2~24h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CBF在创伤后即刻显著下降(P<0.01),且创伤后1~72h模型组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1);创伤后1~2h,干预组rCBF开始上升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创伤后12~48h,两组rCBF上升趋于平缓,直至创伤后72h,模型组rCBF下降而干预组持续上升且高于模型组(P<0.01)。③创伤后24h,模型组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脑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脑微循环障碍,提高微循环灌注量,减轻继发性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放血疗法 手十二井穴刺络 脑微循环障碍 脑水肿
原文传递
早期电针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劼 王雪玲 +3 位作者 资刘 杨朝华 李惠萍 李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评价电针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促醒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内关及水沟穴,疏密波,频率10 Hz/50 Hz,电... 目的:评价电针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促醒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内关及水沟穴,疏密波,频率10 Hz/50 Hz,电流强度0.1~5 mA,电针30 min后再留针6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14 d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GOS分级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意识恢复,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意识状态 电针疗法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脑外伤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小年 赵春禹 +3 位作者 崔利华 赵军 张皓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7期648-651,共4页
脑外伤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脑外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脑外伤常见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种类、发生机制、预防和康复治疗手段,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缓解脑外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 脑外伤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脑外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脑外伤常见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种类、发生机制、预防和康复治疗手段,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缓解脑外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脑外伤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并发症 继发障碍 康复
下载PDF
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凤欣 张东云 +1 位作者 府伟灵 张阳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4期638-641,661,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最常见的后天脑损伤,大约43%的TBI幸存者也伴随慢性残疾,其致死、致残率高。TBI可因直接打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机制诱发神经元死亡。如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TBI...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最常见的后天脑损伤,大约43%的TBI幸存者也伴随慢性残疾,其致死、致残率高。TBI可因直接打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机制诱发神经元死亡。如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TBI,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诊断TBI主要依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颅脑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但近年来,随着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和液体活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TBI损伤生物标志物逐渐走向临床,为TBI的早期诊断、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TBI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物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损伤早期就可出现在血清和脑脊液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往往比影像学检查更具优势,深入研究TBI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弥补传统诊断方式的不足,为TBI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线索。本文对部分比较有前景的TBI相关生物标志物-常规生化标志物、脑组织损伤类标志物、继发性损伤效应标志物、神经病变人群易感基因、游离核酸等新兴分子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TBI实验室精准诊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寻找适用于临床的TB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发相关临床实验室诊断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生物标志物 分子诊断 实验室诊断
原文传递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价高压氧治疗对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佳玉 苏清岩 +5 位作者 彭慧平 王晓阳 甘剑 周苏键 卢晓欣 谭春山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46-353,358,共9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观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对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的作...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观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对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TBI后EF障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BO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EF康复训练,HB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HBOT压力0.2 MPa,105 min/次,1次/d,5 d/周,共20次。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应用画钟测验、中文版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相似性评分测验EF,同时采用rs-fMRI技术结合ReHo、ALFF分析方法,观察HBOT对TBI患者的大脑各区域代谢活动的强度、局部脑区神经元细胞同步性以及协调性改变情况,分析影像学数据与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2组间比较,HBO组Stroop-A耗时、Stroop-C耗时与正确阅读数及干扰效应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后,2组TBI患者共同脑区在顶上小叶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BO组差异脑区顶上小叶与干扰时间呈正相关(P<0.05)。HBO组差异脑区额中回与卡片A的正确阅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EF康复训练、HBO联合EF康复训练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TBI患者的EF;HBO联合EF康复训练对改善TBI患者的EF效果更好;HBOT改善TBI患者EF可能是通过调节额中回、顶上小叶脑区的自发活动及局部一致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创伤性颅脑损伤 执行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顶上小叶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欣 李敏 +5 位作者 胡亚卓 韩志涛 张红红 尚爱加 高德伟 周定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n=5)空白对照组、伤后30min、1h、2h、6h、12h、24h、48h、72h和5d组。以Mar...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n=5)空白对照组、伤后30min、1h、2h、6h、12h、24h、48h、72h和5d组。以Marmarou’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h、72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伤后30min~1h、48~72h期间大脑皮层区脑红蛋白表达的上调均伴随着Bax/Bcl-2比值上升趋势减缓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创伤应激及伤后继发缺血、缺氧性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在颅脑创伤的超早期(<3h)、急性期(<72h)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神经元 凋亡 颅脑创伤
下载PDF
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建伟 杨东军 +1 位作者 陈旭义 梁海乾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BI)模型,假手术组只钻孔露骨,不予液压打击。治疗组术后给予...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采用Feeney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BI)模型,假手术组只钻孔露骨,不予液压打击。治疗组术后给予奥拉西坦10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21 d。术后第1、4、7、14、21天对三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5~19 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大鼠每日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内搜索时间及经过目标平台位置次数。结果:术后7,14,21 d,治疗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16,17,18,19 d,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内搜索时间及经过目标平台位置次数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减轻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损伤程度,增强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空间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 Morris水迷宫测试
下载PDF
早期预后良好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爱平 江涛 +2 位作者 刘伦波 黄其军 杜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预后良好的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早期预后良好的因素,分析患者早期神经恢复的时间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且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为4分(中... 目的评价早期预后良好的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早期预后良好的因素,分析患者早期神经恢复的时间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且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为4分(中度残疾组,n=90)或5分(恢复良好组,n=82)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中度残疾组患者与恢复良好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选取未纳入本研究但同期终止生命维持治疗的24例重度TBI患者(终止生命维持治疗组,n=24),比较终止生命维持治疗组患者和预后良好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为4~5分,n=172)]的临床资料,评价终止生命维持治疗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根据早期神经恢复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0~7 d组(n=114)、8~14 d组(n=22)、15~30 d组(n=20)与30~180 d组(n=16),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影响患者早期神经恢复时间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患者治疗6个月GOS评分与出院、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28.8±11.3)岁,致伤原因主要为汽车撞伤(58.1%,100/172)。与中度残疾组比较,恢复良好组患者入院GCS评分显著提高(t=2.480,P=0.014),入院时瞳孔不等发生率显著降低(χ^2=6.073,P=0.014),ICU住院时间(t=3.563,P<0.001)和总住院时间(t=4.989,P<0.001)显著降低。与有良好预后的重度TBI患者(n=172)比较,终止生命维持治疗(n=24)重度TBI患者GCS评分显著降低(t=7.386,P<0.001),双侧瞳孔不反射发生率显著提高(χ^2=8.131,P=0.004),入院马歇尔CT分级Ⅵ级的患者比例显著提高(χ^2=9.102,P=0.003)。大多数(66.3%,114/172)患者在伤后1周内能够完成指令动作,其中第1天恢复率最高(26.7%,46/172)。患者发病6个月时的GOS评分分别与发病1个月时的GOS评分(r=0.336,P<0.001)及3个月时的GOS评分(r=0.562,P<0.001)显著相关。结论重度TBI患者治疗2周后,仍有20.9%的患者能够完成指令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tbi) 早期神经恢复 生命维持治疗
下载PDF
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悦 宋灏哲 +4 位作者 陈佳树 梁雨婷 赵安琪 王沐榕 李力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2-306,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外力导致的大脑的损伤,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创伤首位的疾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是其严重合并症之一,也是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凝血功能紊乱...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外力导致的大脑的损伤,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创伤首位的疾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是其严重合并症之一,也是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凝血功能紊乱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颅脑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年龄是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老年颅脑创伤患者更易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一旦发生,其病情往往较非老年患者更严重,预后更差。因此,研究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性及各凝血指标对PHI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参考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综述老年患者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凝血 老年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伍建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21-525,共5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T和普通MRI检查常表现为临床症状重与影像学表现轻或阴性等非匹配现象,从而发生误诊和误治等问题。目前,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CT和普通MRI检查常表现为临床症状重与影像学表现轻或阴性等非匹配现象,从而发生误诊和误治等问题。目前,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已较成熟地应用于大多数脑疾病诊断中,Fmri可更加敏感、早期和准确地评估与诊断TBI,这将在临床的精准诊断、有效治疗与改善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静息态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晓华 喻森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0期1315-1316,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患者75例(A组)的预后,并与同期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B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患者75例(A组)的预后,并与同期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B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比B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 康复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 黄廷钦 +4 位作者 马旭东 宋锦宁 赵君杰 席红娜 王睿智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0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及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住院时间>14天的103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ICS诊断标准,将纳入的重型TBI患者分成43例PICS组和60例非PICS组。通过收集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可能影响重型TBI患者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型TBI患者中PICS组年龄、并发ARDS及机械通气的比例、住院天数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P<0.05);PICS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PIC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ARDS、机械通气、CD4^+/CD8^+比值降低是影响重型TBI患者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重型TBI患者诊治中,高龄、并发ARDS、机械通气、CD4^+/CD8^+比值下降是其并发PICS的高危风险因素,早期干预上述危险因素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降钙素原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海 黎世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降钙素原(PCT)预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73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5)。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13,...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降钙素原(PCT)预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73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5)。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13,9分≤GCS≤15分)和重度组(n=60,3分≤GCS≤8分)。比较各组第1、3、5天血清HMGB1及PCT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及PCT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BI患者血清HMGB1及PCT水平与GCS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第1、3、5天血清HMGB1(μg/L:10.12±3.74 vs.6.20±2.45,14.38±4.53 vs.5.13±2.16,19.60±7.25 vs.3.97±1.48)及PCT(ng/mL:1.41±0.72 vs.0.35±0.24,2.38±1.25 vs.0.65±0.37,5.46±2.18 vs.0.57±0.32)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死亡组第1、3、5天血清HMGB1及PC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重度组第1、3、5天血清HMGB1(μg/L:9.70±3.18 vs.6.83±2.60,14.05±3.87 vs.5.60±2.41,17.35±7.40 vs.4.38±1.56)及PCT(ng/mL:1.24±0.68 vs.0.47±0.30,2.05±1.21 vs.0.86±0.42,5.20±1.95 vs.0.74±0.36)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且第1、3、5天重度组血清HMGB1及PC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及PCT两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AUC(0.928,95%CI 0.863~0.97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0%和87.4%。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HMGB1及PCT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60、-0.821,P<0.01)。结论血清HMGB1及PCT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降钙素原(PCT)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山东省颅脑创伤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滕岳 徐凌忠 +5 位作者 辛涛 孙龙 甄延城 李成娟 刘婷婷 李秋燕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颅脑创伤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颅脑创伤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20家医院4832例颅脑创伤病例填写"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对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了解山东省颅脑创伤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颅脑创伤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20家医院4832例颅脑创伤病例填写"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表",对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山东地区颅脑创伤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9852.3元,中位数为5185.4元。住院日、职业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外伤原因、颅脑创伤严重程度、颅脑创伤类型、医院级别、支付方式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论:通过加强院前救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保险监管力度等措施能有效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路径分析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SE、S100β和GFAP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彩萍 姚洪锋 +1 位作者 郭瑜佳 何超 《浙江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化蛋白β(S100 calcifying proteinβ,S100β)、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化蛋白β(S100 calcifying proteinβ,S100β)、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动态监测及其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诸暨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住院诊治的24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情况,将245例患者分为轻度(GCS 13~15分)、中度(GCS 9~12分)、重度(GCS≤8分)三组,其中轻度组118例患者,中度组80例患者,重度组47例患者;采用TBI发生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预后评价,将GOS≤3分者纳入预后不良亚组,GOS>3分者纳入预后良好亚组。其中,轻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106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12例患者;中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57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23例患者;重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21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26例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出院时采集患者的血清,检测其NSE、S100β和GFAP水平。分析245例TBI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NSE、S100β和GFAP水平与GOS的相关性及其预后评估。结果入院时重度组患者血清NSE、S100β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均P<0.001);治疗过程中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S100β和GFAP水平均持续降低,且预后良好亚组患者明显低于预后不良亚组患者(P<0.05)。入院时和出院时患者的NSE、S100β和GFAP水平均与TBI发生6个月后的GOS评分具有相关性,出院时患者S100β和GFAP水平可以作为TBI发生6个月后的GOS评分的危险因素。出院时患者GFAP水平在评估TBI发生6个月后的结局时有着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97,95%CI:0.974~0.999)。结论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判断TBI患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钙化蛋白β 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天才 赵东升 徐恭达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3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每间隔1 0 d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彩超,发现DVT后给予及时治疗。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疾病、卧床时间、性别等各因素的患病...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3 6 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每间隔1 0 d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彩超,发现DVT后给予及时治疗。对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年龄、疾病、卧床时间、性别等各因素的患病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 6 2例患者发现DVT 4 8例,DVT患肢6 3侧,DVT患病率高血压者为1 7.5 0%(2 8/1 6 0),无高血压者9.9 0%(2 0/2 0 2),年龄<6 0岁者1 0.7 1%(3 3/3 0 8),>6 0岁者2 7.7 8%(1 5/5 4),糖尿病者2 5.3 0%(2 1/8 3),无糖尿病者9.6 8%(2 7/2 7 9);瘫痪肢体2 2.9 2%(4 4/1 9 2),未瘫痪肢体3.5 7%(1 9/5 3 2),卧床≤1 0 d时DVT患病率2.2 1%(8/3 6 2),≤2 0 d时7.4 6%(1 7/2 2 8),≤3 0 d时1 2.1 2%(2 4/1 9 8),≤4 0 d时2 4.4 3%(3 2/1 3 1),≤5 0 d时3 9.8 1%(4 3/1 0 8)。结论颅脑损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年龄、血压、血糖、肢体活动度、卧床时间等密切相关,与性别关系不大。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瘫痪肢体、卧床时间>1 0 d等均是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而且卧床时间越长,形成DVT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