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被引量:75
1
作者 程晓斌 赵先柱 +1 位作者 张连阳 姚元章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 目的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急救 规范
下载PDF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1
2
作者 陈倩 柴宇霞 +3 位作者 胡琳琳 朱丽娟 裴理辉 吴小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34期4472-447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治疗(MDT)模式护理团队在急性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后救治的82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成立创伤中...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治疗(MDT)模式护理团队在急性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后救治的82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成立创伤中心前收治的5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MDT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专科医生到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医生到诊时间为(16.80±3.57)min,急诊检查时间为(22.36±3.49)min,急诊停留时间为(38.19±8.1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27±5.76)、(45.69±7.75)、(55.49±13.67)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6.3%(79/82),高于对照组的87.3%(4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3/82),低于对照组的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DT模式护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可有效缩短医生到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急诊室 医院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 被引量:46
3
作者 赖晓娟 刘楠 +1 位作者 吴琴江 李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休克指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患者预后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分别为(30.1±3.7)、(2.7±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6±4.2)、(3.8±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097、5.149,P<0.01);观察组痊愈率为73.1%(19/26)、有效率为15.4%(4/26),对照组分别为57.7%(15/26)、23.1%(6/26),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69,P<0.01);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率为65.4%(17/26)、满意率为26.9%(7/26),对照组分别为30.8%(8/26)、53.8%(14/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93,P<0.05)。结论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再行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提高急诊外科的整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原文传递
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洪玉才 张茂 +5 位作者 何小军 徐善祥 王沈华 陆志熊 干建新 徐少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97例.男性72例,女性25例.年龄14~88岁,(41±1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4...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97例.男性72例,女性25例.年龄14~88岁,(41±1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4~38分,(23.2±9.3)分.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受伤12 h内;③直接进入急诊复苏室.排除标准:①2 d内死亡且未行腹部CT扫描或剖腹探查;②经FAST评估后直接手术治疗而未行常规超声检查.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评估方法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由急诊医生应用超声FAST方案进行腹腔及心包评估,部位包括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右隔下及肝肾间隙、右结肠旁沟、左隔下及脾肾间隙、左结肠旁沟、盆腔,根据有无游离液体判断腹腔及心包是否有损伤.同时与常规超声检查、CT扫描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FAST与常规超声耗时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用配对McNemar检验,计算FAST与常规超声的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两者率的比较用Fisher检验.结果 FAST耗时1~6min,(3.18±0.79)min,显著短于常规超声检查(16.63±4.62)min,(t=28.61,P<0.01).97例患者中,FAST阳性者11例,阴性者86例,其中4例为假阴性.与常规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从诊断效能看,以CT及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FASST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95.3%,假阴性率为4.6%,总准确率为95.9%,与常规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经过适当培训,急诊科医生完全可以掌握FAST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腹部损伤及心包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腹部创伤 超声检查 急诊 心包积液 腹腔积液 创伤评估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损伤特点及其救治 被引量:41
5
作者 黄显凯 蒋耀光 +2 位作者 周健 费军 姚元章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损伤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 1月~ 2 0 0 2年6月救治的 12 16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 ,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 ,2 14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损伤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 1月~ 2 0 0 2年6月救治的 12 16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 ,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 ,2 14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量达 10 0 0 0~ 15 0 0 0ml/2 4h以上。手术治疗 1185例 ,10 5 4例行ICU监护及治疗。结果 伤后确诊时间平均 4 .7小时 ,早期漏诊率 7.6 %。损伤脏器依次为 :四肢、腹、胸、头等。休克发生率达 84 .9% ,发生脓毒症 132例 (10 .9% ) ,急性肺损伤及ARDS 387例 (31.8% ) ,MODS 12 5例(10 .3% ) ,应激性溃疡 137例 (11.3% )。 110 7例 (91.0 4 % )治愈 ,10 9例 (8.96 % )死亡。结论 及时控制出血 ,减轻缺血缺氧损害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时准确地手术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手术 复苏
下载PDF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亚卓 赵雪生 +4 位作者 李冰 佟春雨 夏雪莹 张英慧 杨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链式抢救流程在创伤护理中的时效性。方法采用按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抢救操作项目的方法计算流程中所用最短时间的可行性。结果在急救技术娴熟的情况下,“白金时段”可完成患者的生命支持;“黄金时段”可完成高级创伤护理全部内容... 目的探讨链式抢救流程在创伤护理中的时效性。方法采用按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抢救操作项目的方法计算流程中所用最短时间的可行性。结果在急救技术娴熟的情况下,“白金时段”可完成患者的生命支持;“黄金时段”可完成高级创伤护理全部内容。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护理中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护理 链式抢救 时间 流程 急诊管理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周红娣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护理 急救原则 伤情评估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阳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截至2020年2月10日,确诊病例已超过4万例,其中仅湖北省就有近3万例,且尚未看到拐点。鉴于COVID-19肆虐期间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保护参与紧急救治的医护人员,并确保创伤患者救治的时效性,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本文对该专家共识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强调了医护人员安全与患者安全是同等重要的目标,COVID-19疫情期间需要调整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和流程;在救治中应普遍使用兼具COVID-19筛查和创伤精准评估作用的CT扫描,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并重视其影响;提出规范穿戴三级防护用品、手术全过程没有意外暴露的医护人员免除隔离。该专家共识是首部从外科医师角度系统复习、归纳并分析COVID-19进展的文献,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和开展其他各类手术时作为防护和操作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2019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性疾病 严重创伤 紧急手术 共识解读
下载PDF
中国创伤外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9
作者 都定元 王建柏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近30年来,中国创伤外科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创伤中心的先期引领示范下,创伤救治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构建了创伤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学术交流平台;总结了创伤急救的... 近30年来,中国创伤外科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创伤中心的先期引领示范下,创伤救治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构建了创伤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学术交流平台;总结了创伤急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创伤外科关键理论与核心技术;创伤救治能力,特别是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创伤救治体系尚不完善,总体创伤救治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再增3岁达到79岁,创伤外科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外科 急救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创伤中心对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36
10
作者 谭文甫 何敏 +3 位作者 符勇 李正茂 陶建春 彭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设前(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救治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从患者入院至急诊手术或急诊ICU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分别为[51(47,57)min]、[97(87,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1.8,9.3)d]、[4(2,10)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5.5(15.8,39.0)d]、[21.5(12.8,41.5)d],总住院费用分别为[41259.0(26950,81599)元]、[51872.5(29629,97837)元],以上项目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2.7%(13/102)、24.6%(3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建设能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诊治中心 多处创伤 急诊处理 预后
原文传递
五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在急危重症创伤患者识别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2
11
作者 付逸超 黄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57-58,6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TS)、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circulation,respiration,abdomen,motor and speech,CRAMS)评分、院前分类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和创伤指数(trauma...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TS)、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circulation,respiration,abdomen,motor and speech,CRAMS)评分、院前分类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和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等五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在急危重症创伤患者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五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设计插入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之中,便利抽样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2014年1-6月符合条件的外伤患者共107例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TS、RTS、CRAMS、PHI、TI等五种创伤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74、0.785、0.765、0.818,TI评分在五种评分方法中对急危重伤员的识别性能最好,但灵敏度不高(0.517),易造成预测结果的假阳性。结论院前创伤评分方法用于急诊预检分诊能够帮助急诊护士早期识别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有利于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每种评分均有其局限性,不完全适合急诊分诊,应结合实际工作加以选择和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评价 急诊 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在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双彪 谢钢 +3 位作者 宁晔 尹刚 郑伟华 蒋崇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2年 6月~2 0 0 3年 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 ,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 135例 ,抢救成功 10 7例 ,成功率 79.3% ;死亡 2 ...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2年 6月~2 0 0 3年 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 ,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 135例 ,抢救成功 10 7例 ,成功率 79.3% ;死亡 2 8例 ,死亡率 2 0 .7%。 结论  (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 )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 :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 (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 :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 ;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 ,消除致死致残因素 ;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 ,保护各脏器功能 ,促进机体恢复 ,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中心 多发伤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创伤疼痛对伤后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永圣 张梦 +6 位作者 姚爱明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疼痛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排除年龄<18周岁、严重眼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及其他病情... 目的探讨创伤后疼痛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的患者,排除年龄<18周岁、严重眼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及其他病情危重者,在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VAS评分评估创伤后疼痛,ISS评分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入院24 h内行APACHEⅡ评分评估病情。在伤后1个月,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1年内有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毒品或药物成瘾者,对最终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使用PCL-5量表评估PTSD症状。依据PCL-5评分是否≥38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两组创伤后VAS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伤疼痛程度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64例,PTSD组19例、非PTSD组45例。两组相比,PTSD组入院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06);两组间1个月时VAS评分及1个月VAS变化值(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ISS评分以及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入院时VAS评分与伤后1个月时PCL-5得分呈正相关(r=0.355,P=0.004)。另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VAS评分>8时,对PTSD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3%,P=0.0002)。结论创伤后严重疼痛是PTS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疼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诊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创伤性低体温患者不同复温措施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飒 陈水红 +7 位作者 金静芬 封秀琴 胡雁 方良玉 张玉蓉 章骥韬 郭芝廷 张晶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0-844,共5页
目的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多种复温措施在创伤性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Scopus,CINAHL,CBM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创伤性低体温患者... 目的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多种复温措施在创伤性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Scopus,CINAHL,CBM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创伤性低体温患者复温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类实验研究(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用JBI 2008年RCT真实性评价标准及CCT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ADDIS 1.16.7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10项复温措施,共619例患者。结果发现常规毛毯与热空气毯相比,复温后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要结局指标来看,体温恢复效果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42℃的碳纤维加热毯,热空气毯,温液输注联合温毯覆盖;从次要结局指标来看,使用热空气毯及温液输注联合温毯后寒颤发生率低于常规毛毯,使用化学加热垫、持续碳纤维加热毯和羊毛毯的患者心率比普通毛毯使用者低。结论创伤性低体温复温措施中,42℃的碳纤维毯的复温效果最好,但本结论还需更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变化 多处创伤 急诊室 医院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1020例重度创伤早期急诊救治的回顾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欣 李能平 卢小兵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早期急诊救治,降低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早期急诊救治1 020例重度创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重度创伤(ISS≥16分)病例共1 020例,其中男性715例,女性305例。年龄1...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早期急诊救治,降低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早期急诊救治1 020例重度创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重度创伤(ISS≥16分)病例共1 020例,其中男性715例,女性305例。年龄16~92岁,以45岁以下为主,占68.8%。创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67.2%)、坠落伤(17.5%),创伤部位以颅脑外伤(32.8%)居多,老年人脊柱四肢损伤明显升高,但不同年份间受伤者年龄、受伤部位、致伤原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壮年是重度创伤的主要受害者,交通伤是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提高急救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 早期 急诊救治
原文传递
面部外伤的早期美容修复 被引量:25
16
作者 鲁开化 马显杰 +5 位作者 郭树忠 韩岩 卢丙仑 杨力 潘宝华 张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面部外伤的早期修复经验,指导临床相关工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急诊处理并行早期修复的727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7例患者中,经随诊发现:2例感染,2例创缘有血运障碍,3例拆线时伤口有部分... 目的:分析总结面部外伤的早期修复经验,指导临床相关工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急诊处理并行早期修复的727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7例患者中,经随诊发现:2例感染,2例创缘有血运障碍,3例拆线时伤口有部分裂开,4例伤愈后欠平整,11例在近期(1~4个月)内有瘢痕增生、局部潮红、切口线痕高出皮面且较硬。97%患者(70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为减少后续治疗,对面部外伤急诊处理中的早期修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考虑美学要求。主要经验是:早期细致清创至关重要;掌握手术技巧分层对位缝合;选择精细的缝合器械与材料;做好术后各项预防瘢痕增生的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外伤 急诊 早期修复 美容修复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少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接到的120急救电话中,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性严重伤害的2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应用创伤指数评分...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接到的120急救电话中,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性严重伤害的2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应用创伤指数评分法进行检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性检查救治,比较救治两组伤员的成功率与死亡率、救治现场的转运情况及急诊救治情况,并运用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重度伤与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38%和31.25%,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率分别为94.56%和93.33%,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创伤评分能够快速、准确确定伤情,有利于合理分流,指导护理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急诊 护理 院前创伤评分 价值
下载PDF
多发伤急诊救治的一体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宜杰 吴英夏 +1 位作者 申梓玄 赵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多发伤在平时和战时均很常见,其伤情大都很严重,休克发生率高,低血氧严重,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紊乱,治疗难度大,病死率也较高。为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国内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不够系统化,缺乏统一的诊治指南。笔者通过查阅文献,... 多发伤在平时和战时均很常见,其伤情大都很严重,休克发生率高,低血氧严重,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紊乱,治疗难度大,病死率也较高。为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国内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不够系统化,缺乏统一的诊治指南。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的实际情况做出总结,多发伤救治建议采用以急诊创伤中心为主体,多学科联合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快速检查诊断、限制性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及快速康复等一系列救治策略的实施,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模式 损伤控制技术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素文 王小丽 张益香 《中外医疗》 2016年第9期158-160,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急救护理+并... 目的研究并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为(44.72±18.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63±21.47)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P<0.05)。结论给予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诊 护理
下载PDF
创伤超声重点评估在胸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罗小敏 王栋锋 魏捷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从20世纪70年代超声应用于腹部创伤诊断开始,超声检查在创伤急救领域得到不断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的概念。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FAST在胸腹部创伤评... 从20世纪70年代超声应用于腹部创伤诊断开始,超声检查在创伤急救领域得到不断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的概念。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FAST在胸腹部创伤评估方面的应用现状,以促进FAST在我国的应用普及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超声 评估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