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62
1
作者 吴卫平 楼列名 +2 位作者 史永振 李振华 顾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32.5岁。骨折部位:T_(11) 2例,T_(12) 9例,L_1 11例,L_2 2例。按ASI...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32.5岁。骨折部位:T_(11) 2例,T_(12) 9例,L_1 11例,L_2 2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13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4度:Ⅰ度3例,Ⅱ度9例,Ⅲ度10例,Ⅳ度2例。手术方法:骨折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经椎弓根置入螺钉后,按固定区的正常矢状面形态将棒预弯;旋转预弯棒,利用中间螺钉作为支点,将骨折椎向前推顶,纠正伤椎后突畸形及水平移位;上、下椎弓根钉撑开,行后外侧植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34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3.6%,水平移位恢复至正常的0.6%,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6.5°恢复至术后的3.1°。椎管面积由术前的44.6%增加至术后的92.1%。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及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器械 骨折同定术
原文传递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方 陈仲强 +2 位作者 刘忠军 田耘 姬洪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陈旧骨折12例,新鲜骨折16例。21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24例为多节段骨折。根据AO骨折分类:B型12例,C型1...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陈旧骨折12例,新鲜骨折16例。21例合并多发创伤或多发骨折,24例为多节段骨折。根据AO骨折分类:B型12例,C型16例。手术治疗包括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13例(新鲜),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12例(陈旧10例,新鲜2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陈旧2例,新鲜1例)。结果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5个月。其中12例术前FrankelA级者无1例改善,非A级者4例有一级改善,4例无变化,无内固定失败。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脊髓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东来 唐天驷 +4 位作者 黄士中 杨惠林 刘锦波 卫旭 韦敏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为经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年C3~C7段干燥颈椎标本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的宽... 目的:为经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年C3~C7段干燥颈椎标本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的宽度可以接受3.0~4.5mm的螺钉,进钉深度在25mm,进钉方向与上终板平行,并且在C3~C6与矢状线的夹角约为40°~45°;C7为30°~40°。进钉点定位:C3~C6位于颈椎侧块背面的中上1/4水平平分线与中外1/4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7位于侧块中垂线与中上1/4水平平分线的交点偏上处。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合理设计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椎弓根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三维形态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 被引量:26
4
作者 卢畅 杨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利用影像学检查和VAS评分随访。结果:17例患者均获6~33个月随访,随...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利用影像学检查和VAS评分随访。结果:17例患者均获6~33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患者伤椎前方高度丢失不超过2mm。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钱定军 《现代医学》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按照Frankel分级法,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植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肖斌 李健 +1 位作者 蔡厚洪 林绍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_(11)~L_(3))标本,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6);各组标本采用Panjabi落锤实验制作L_(1)椎... 目的 探讨经后路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_(11)~L_(3))标本,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6);各组标本采用Panjabi落锤实验制作L_(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后,采用脊柱通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分别行跨骨折椎体固定(A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单侧伤椎固定(B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双侧伤椎固定(C组)。于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及固定状态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方向伤椎上、下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采用MTS-858型生物材料试验机测定300 N载荷下标本抵抗轴向变形能力,计算轴向刚度。结果A、B、C组标本在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及轴向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标本具有可比性。固定状态下,B、C组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均小于A组(P〈0.05),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轴向刚度显著大于A组(P〈0.05),B组小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钉能提高脊柱稳定性,且单侧与双侧植钉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 单侧植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脊柱骨折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程 宋西正 +6 位作者 晏怡果 彭文 胡文凯 李学林 欧阳智华 陈洋 王文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8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本院自行研制的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伤椎植骨术。比较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 目的:评价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8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本院自行研制的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伤椎植骨术。比较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面积比。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2.50min,平均失血量为18.39mL,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46±1.14)分,术后1周2~4分,平均为(2.71±0.76)分,末次随访0~2分,平均(0.68±0.72)分。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由术前的平均37.08%±6.14%减少至7.61%±1.82%,末次随访为8.28%±1.95%;伤椎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平均29.43%±5.73%减少至17.79%±6.77%,末次随访为9.56%±4.17%.术后随访患者椎管面积持续恢复,椎体高度有所丢失但较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初步临床疗效满意,通过严格把握适应症,慎重选择患者,该术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非相邻型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外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by Transpedicular Fixation, Debridement, and Combined Interbody and Posterior Fusion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被引量:12
8
作者 冉兵 谢远龙 +1 位作者 严磊 蔡林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4期541-547,共7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thoracic or 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whose l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thoracic or 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whose lesions were confined to adjacent segm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treated.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 impairment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of nerve functio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by measurement of spinal deformity using Cobb angle and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to 27 months. They had significantly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JOA score, ODI and ASIA classification scores. The kyphotic ang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cted and maintained at the final follow-up. Bone fusion was achieved within 4–12 months. It was concluded that on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via a posterior-only approach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tuberculosis bone graft transpedicular fixation POSTERIOR KYPHOSIS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锦春 何斌 鞠冀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相邻型)10例,Ⅱ型(非相邻型)8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各2例,C级5例,D级9例。18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椎板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MSF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爱清 施建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经骨折椎椎弓应力螺钉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骨折椎加用应力螺钉固定22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3...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经骨折椎椎弓应力螺钉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骨折椎加用应力螺钉固定22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38.2岁(21~73岁)。所有患者外伤均不超过1周,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在施行后路常规撑开和恢复腰椎前凸的同时在骨折椎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于撑开应力方向的腹侧加压,以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3个月。结果:应力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骨折椎加用应力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可以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器械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与其周围神经结构的解剖学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校佰平 徐荣明 冯建翔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确定颈椎弓根与其周围神经根及硬膜囊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2 0具尸体标本后侧冠状面经椎弓根切开 ,观察测量颈椎弓根与其附近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关系。去除标本后侧的棘突 ,椎板及侧块 ,显露颈椎3~ 7椎弓根之峡部 ,神经根及... 目的 确定颈椎弓根与其周围神经根及硬膜囊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2 0具尸体标本后侧冠状面经椎弓根切开 ,观察测量颈椎弓根与其附近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关系。去除标本后侧的棘突 ,椎板及侧块 ,显露颈椎3~ 7椎弓根之峡部 ,神经根及硬膜囊 ,直接测量椎弓根上下缘及其内侧缘到神经根及硬膜囊之间的距离 ;同时 ,对椎弓根峡部的高度、宽度也予以测量。结果 颈3~ 7椎弓根与其上侧方之神经根及其内侧硬膜囊之间没有间隙。椎弓根与其下方之神经根之间的距离为 1.4~ 1.6mm ,椎弓根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6 .0~ 6 .5mm和 4 .7~ 5 .3mm。男女之间椎弓根的高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其宽度在颈4和颈6也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椎弓根螺钉穿破其上侧皮质及内侧皮质容易导致神经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颈椎 椎弓根 神经根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经椎弓根外固定器的设计和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又佳 郑祖根 +1 位作者 王以进 张占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根据Magerl脊柱外固定支架原理,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经椎弓根外固定器(简称TPEF)。该器械由4枚经椎弓根螺钉和体外配件组成。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显示TPEF设计合理、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不需要再... 根据Magerl脊柱外固定支架原理,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经椎弓根外固定器(简称TPEF)。该器械由4枚经椎弓根螺钉和体外配件组成。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显示TPEF设计合理、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不需要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外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关系的临床解剖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欧阳晓 王景荣 +2 位作者 王培先 王林 周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对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结构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观察,以明确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的解剖关系和解剖数据。方法40例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20例,女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腰椎弓根上缘至且上位神经根下缘的最小距离(the distance ... 目的对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结构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观察,以明确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的解剖关系和解剖数据。方法40例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20例,女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腰椎弓根上缘至且上位神经根下缘的最小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pedicle to the adjacent nerve roots superiorly,DS)、腰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最小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pedicle to the adjacent nerve roots inferiorly,DI)、腰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上位神经根向外的延续部分)内缘的最小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pedicle to the adjacent nerve roots lateral,DL)、腰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结构的最小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pedicle to the duralsac medially or neural structure inside,DM)。结果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关系的解剖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右腰椎弓根DS、DI、DL、DM无侧别差异;男性腰椎弓根DS、DI、DL、DM均大于女性;男性及女性DS>DL>DI>D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椎弓根的内侧区和下侧区毗邻神经结构相较外侧区和上侧区损伤可能性相对更大,植入螺钉时应遵循"宁外勿内,宁上勿下"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尸体 腰椎弓根 椎弓根固定 神经
下载PDF
严重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4 位作者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倪文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严重腰骶段结核 18例。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 L5~S1 2例 ,L4 ~ S1 6例 ,伴有一侧或... 目的 探讨严重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严重腰骶段结核 18例。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 L5~S1 2例 ,L4 ~ S1 6例 ,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 2周以上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2 6 0 min,平均失血量 12 0 0 m L。创口全部愈合。随访 16例 ,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植骨块无滑脱 ,骨性融合时间 6个月 ,无内固定松动 ,无腰痛及功能受限 ,无病灶复发。 1例因术中植骨块嵌入骶管压迫神经致足下垂 ,随访时未见恢复。结论 严重腰骶段结核应手术治疗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疗效确切 ,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腰骶段结核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卫华 朱剑 叶峥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3~58岁,平...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6.0)岁。骨折部位:T11 2例,L21例,T127例,L17例,T12-L1联合伤2例。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均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定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全部I期愈合,且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文斌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为(71.0±7.2)min,(17.2±3.4)d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221.3±21.9)m L和术后引流量(115.3±15.2)mL较对照组更少,伤椎压缩率(3.29±1.12)%和后凸Cobb角(4.49±0.61)°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无明显区别,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相比于跨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更具优势,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荣生 石裕明 +2 位作者 许育东 王伟雄 刘雄业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83-86,10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8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63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跨伤椎固定,n=41)和B组(经伤椎固定,n=41)。术前、术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8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63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跨伤椎固定,n=41)和B组(经伤椎固定,n=41)。术前、术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A、B两组术前VAS、JOA评分,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即刻、术后半年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VAS、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Cobb角、即刻矫正度、半年矫正丢失度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维持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复位效果更突出,术后脊柱矫正度维持效果更好,故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下载PDF
4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明 朱智奇 +3 位作者 谢小青 许思亮 侯伟东 李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28例,包括骨折椎椎...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28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43例。随访13~34个月(平均27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额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伤椎高度:术前、术后比较U>2.58,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额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t>2.807,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骨折 腰椎 胸椎 椎弓根器械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时璋 徐洪海 +2 位作者 常彦海 弓立群 李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9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结果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骨性融合,局部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1例...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9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结果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骨性融合,局部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1例恢复至D级,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联合前后路手术,可确保脊柱局部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但手术创伤及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外科学 腰椎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荣福 陈明 郑常青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月.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4.5%,术后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月.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4.5%,术后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未见有内固定失败现象.结论: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