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的检测 被引量:18
1
作者 谌承志 肖琳玲 +2 位作者 苗丽 陈翠蓉 邓万俊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44-345,34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间期及Tpe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18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29例无心脏病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QTp(自QRS波的起点至正...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间期及Tpe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18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29例无心脏病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QTp(自QRS波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T波的最低点的距离),计算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离散度(最长Tpe与最短Tpe之差)。结果心肌梗死组Tpe较心绞痛组明显延长(139.32±35.54ms vs 113.33±27.13ms;p=0.004)、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39.32±35.54ms vs 95.10±18.35ms;p<0.0001);心肌梗死组Tpe离散度较心绞痛组明显延长(58.00±26.38msvs 38.12±26.49ms;p=O.007)、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58.00±26.38ms比31.42±12.94ms;p<0.0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Tpe及Tpe离散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及Tpe离散度较心绞痛患者及正常者明显延长,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跨壁复极离散 T波峰-末间期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左室壁中层心肌起搏对缺血再灌注犬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2
作者 徐涛 黄颖 +1 位作者 王昊 廖德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研究心室壁中层(M层)起搏对缺血再灌注犬跨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M层起搏技术防治TDR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制作正常犬及缺血再灌注后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 目的研究心室壁中层(M层)起搏对缺血再灌注犬跨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M层起搏技术防治TDR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制作正常犬及缺血再灌注后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及TDR的变化。结果心室内、外膜和M层起搏,心肌各层APD无显著变化(P﹥0.05);在正常状态时,心外膜起搏时,心外膜与M层之间的传导时间(TM-Epi)(24.3±2.4ms)显著长于心内膜起搏(12.0±0.8 ms)或M层起搏(12.6±0.7 ms)时的TM-Epi(P﹤0.05)。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4.9±5.4 ms vs 71.5±6.1 ms,P﹤0.01),与内膜起搏(35.9±5.4 m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后,结果与正常状态时相似。心外膜起搏(32.3±5.8 ms)时,TM-Epi较M层起搏(15.1±2.9ms)或内膜起搏(15.3±2.8 ms)进一步延长(P﹤0.05)。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63.3±13.3 msvs 111.1±17.7 ms,P﹤0.01),与内膜起搏(62.8±13.8 ms)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心外膜起搏相比,M层起搏可有效减小TDR;但与心内膜起搏相比,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跨室壁复极离散 M层起搏 缺血再灌注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跨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若琦 张赢予 +4 位作者 梁亚军 蓝景生 陆克兴 黄照河 潘兴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有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受检者TET前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QT间期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相互关系并且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运动前QT间期在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运动后Tp—T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的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中有VP的运动后Tp—Te改变较其他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心肌TDR增大,当合并VP时,TDR增大更加明显,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TDR) 运动平板试验(TET) 心肌缺血 室性期前收缩(VP) T波峰末间期(Tp—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