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用户互补聚合响应与热能传输延时的综合能源园区运营商两阶段短期优化调度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业琰 彭思成 +4 位作者 廖清芬 杨铮 刘涤尘 邹宏亮 李进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63,共12页
发展冷/热/电/气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率的有效手段,综合能源园区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典型代表,研究其调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综合能源园区系统供给侧、需求侧和传输侧的模型:在需求侧,通过分析用... 发展冷/热/电/气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率的有效手段,综合能源园区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典型代表,研究其调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综合能源园区系统供给侧、需求侧和传输侧的模型:在需求侧,通过分析用户内部能量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用户互补聚合响应策略;在传输侧,建立了环形热网的传输延时模型,以提高园区运营商收益和风电就地消纳率为目标,利用用户互补聚合响应与热能传输延时优势互补,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短期优化调度策略。对所提策略在6节点电网和5节点热网耦合系统算例中进行了多场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热能传输延时能够实现供需两侧高效配合并在日内调度中更充分地发挥用户互补聚合响应作用;日前优化调度和日内优化调度策略相配合的两阶段优化调度策略可同时提高运营商收益和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综合能源园区 优化调度 用户互补聚合响应 传输延时 虚拟储能 两阶段优化
下载PDF
自适应熄弧时刻的单相重合闸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索南加乐 梁振锋 宋国兵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1,共5页
由于二次电弧熄灭时间的不确定,导致采用固定重合闸时间的传统重合闸性能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熄弧时刻的单相重合闸新方案。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两侧故障相断路器跳开,该方案对故障点电弧是否熄灭进行持续循环判断,... 由于二次电弧熄灭时间的不确定,导致采用固定重合闸时间的传统重合闸性能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熄弧时刻的单相重合闸新方案。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两侧故障相断路器跳开,该方案对故障点电弧是否熄灭进行持续循环判断,以确定是否开放重合闸。若电弧已熄灭,则立即开放重合闸重合。若判断结果为电弧尚未熄灭,则继续判别。直至系统允许非全相运行的最长时限,若电弧仍未熄灭,则跳开非故障相断路器。新方案在故障后电弧以较短时间熄灭时,缩短了重合闸时间,改善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电弧经较长时间熄灭时,增加了成功重合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输电线路 二次电弧 重合闸时间
下载PDF
面向C-RAN的传输承载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余征然 《邮电设计技术》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结合C-RAN的网络架构和技术特点,提出并分析了面向C-RAN的几种传输承载方式,希望对今后C-RAN的建设起到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C-RAN 传输承载方式 网络架构 带宽 时延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丛爽 魏子翔 《微计算机信息》 2004年第1期12-13,20,共3页
在介绍目前国际上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网络远程控制体系的结构组成,分析了控制与观测过程中网络不确定性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状态空间的描述方法与基于S域输入输出模型以及相应的时延补偿策略。
关键词 远程控制 计算机网络 网络控制 传输时延 互联网 时延补偿 状态空间描述
下载PDF
5G传输网络承载方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丽莉 姚军 《电信科学》 2019年第7期145-151,共7页
5G时代3类典型场景的业务需求对承载网络在容量、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无线网和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提出了网络切片、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等要求。首先分析5G的承载需求,重点考虑5G的3类典型业务场景、无线和核心网... 5G时代3类典型场景的业务需求对承载网络在容量、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无线网和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提出了网络切片、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等要求。首先分析5G的承载需求,重点考虑5G的3类典型业务场景、无线和核心网的架构变化;然后结合现网100GE PTN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围绕容量、时延等维度完成需求与网络现状的对标;最后提出了网络回传、机房配套的演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传输 容量 时延
下载PDF
光纤隔离变换器在高压充电电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石一 杨小卫 +1 位作者 高迎慧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22-1426,共5页
为了将高压充电电源的负载地与控制电路地进行电气隔离,使充电电源安全稳定工作,介绍了基于电压/频率,频率/电压转换原理的光纤隔离变换器在高压充电电源的高压测量单元中的运用。论述了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等,并重点分析了... 为了将高压充电电源的负载地与控制电路地进行电气隔离,使充电电源安全稳定工作,介绍了基于电压/频率,频率/电压转换原理的光纤隔离变换器在高压充电电源的高压测量单元中的运用。论述了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等,并重点分析了隔离变换器的传输延时情况;给出了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频压转换的一种方法。实际运行表明:该变换器线性度好,满足最高电压上升率为360V/s的充电电压测量要求。此隔离变换器隔离电压等级高,传输精度高,调试简单,可用于需要高压隔离的中低速控制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隔离 高压充电电源 高压测量 压频转换 频压转换 传输延时
下载PDF
多站点组网的实时遥测数据选定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悠 霍建华 郭世伟 《测控技术》 CSCD 2016年第6期60-63,67,共5页
在大空域远距离的多站点组网的实时遥测监控网络系统中,通过对多个遥测地面站的PCM数据进行同步处理、信号有效性分析、数据传输时延平衡等,实现了实时数据的最佳源选定和融合处理功能,经过实验室仿真和实际飞行试验应用证明,融合效果良... 在大空域远距离的多站点组网的实时遥测监控网络系统中,通过对多个遥测地面站的PCM数据进行同步处理、信号有效性分析、数据传输时延平衡等,实现了实时数据的最佳源选定和融合处理功能,经过实验室仿真和实际飞行试验应用证明,融合效果良好,确保了遥测数据优质、连续、稳定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遥测数据实时融合 传输时延 融合判据 过采样 FIFO
下载PDF
集成电路时间延迟优化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石 唐璞山 +1 位作者 许杞安 章焱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5-657,662,共4页
 基于Elmore模型,优化分析了N级二维CMOS传输门链和N门三维双栅SOIIC的时间延迟,给出了HSPICE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由相同尺寸管子构成的N级二维CMOS门链,当把N级分作每3级为一组并且以缓冲门相间隔时,总时延存在极小值;由宽度尺寸比为...  基于Elmore模型,优化分析了N级二维CMOS传输门链和N门三维双栅SOIIC的时间延迟,给出了HSPICE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由相同尺寸管子构成的N级二维CMOS门链,当把N级分作每3级为一组并且以缓冲门相间隔时,总时延存在极小值;由宽度尺寸比为3的三级不等尺寸管子所构造的传输门链间隔以缓冲门,也存在最小时延;当N门三维双栅SOIIC分为6个器件层时,可获得最小的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ore模型 CMOS 传输门链 三维IC 时间延迟 HSPICE模拟
下载PDF
CAN总线传输延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佟为明 高洪伟 陈培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共3页
本文研究的是CAN总线的传输延时特性,建立了统一的现场总线传输延时模型,给出了通用的传送延时公式及简化的延时公式,总结出了影响传输延时的2个主要方面:阻塞时间和帧时间。本文提出并建立了CAN总线阻塞时间的数学模型,剖析了CAN总线... 本文研究的是CAN总线的传输延时特性,建立了统一的现场总线传输延时模型,给出了通用的传送延时公式及简化的延时公式,总结出了影响传输延时的2个主要方面:阻塞时间和帧时间。本文提出并建立了CAN总线阻塞时间的数学模型,剖析了CAN总线帧时间的组成并计算给出了不同参数下的帧时间。本文的工作对促进CAN总线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传输延时 阻塞时间 帧时间
下载PDF
基于时延数据融合的港口船舶监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泉波 郭亚梅 +1 位作者 汤天浩 文成林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在对现有港口船舶航行监控方法以及导航技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于Kalman滤波的数据融合技术,讨论了利用雷达、GPS以及AIS数据进行港口船舶导航算法和监控策略的设计问题。针对现有的时延平滑估计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的集... 在对现有港口船舶航行监控方法以及导航技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于Kalman滤波的数据融合技术,讨论了利用雷达、GPS以及AIS数据进行港口船舶导航算法和监控策略的设计问题。针对现有的时延平滑估计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时延的集中式预测估计融合算法。新算法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将新算法与现有的时延平滑估计融合算法相集成,提出一种完整的船舶导航和监控策略,计算机仿真算例验证了新算法的优越性,同时显示了新监控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监控 数据融合 异步采样系统 状态 转换 传输时延 船舶
下载PDF
混合组网下采样值传输时延值测量的可信度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华良 郑玉平 +1 位作者 徐建松 李友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2-169,共8页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网络采样、网络跳闸应用中模拟量采样值(SV)传输时延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一种基于报文实现SV数据传输时延实时测量及补偿的方法逐渐被接受,开始应用于智能站"三网共口"和就地...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网络采样、网络跳闸应用中模拟量采样值(SV)传输时延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一种基于报文实现SV数据传输时延实时测量及补偿的方法逐渐被接受,开始应用于智能站"三网共口"和就地化保护专网等场合。文中介绍了混合组网下SV报文传输时延测量方法和实现,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实现传输时延准确测量各个环节的可信度及其影响,并对报文中与SV数据强关联的时延测量值提出了基于总链路时延合理值和总链路时延误差值作为指标组合来进行在线评估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工程阈值的取值方法。最后,文中通过选取就地化保护专网的专项测试分析与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组网 采样值报文 传输时延 可信度指标 可信度评估 工程阈值
下载PDF
GSM-R中继传输系统技术规范编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永奇 李闰生 陈建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3-26,47,共5页
研究目的:为实现铁路GSM-R弱电场区的无线覆盖,对需要采用由基站、直放站、干线放大器、漏泄同轴电缆、天馈线等组成的中继传输系统进行论述,同时对GSM-R中继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条件,设备类型、组成、主要技术要求作出规定。研究结论:根... 研究目的:为实现铁路GSM-R弱电场区的无线覆盖,对需要采用由基站、直放站、干线放大器、漏泄同轴电缆、天馈线等组成的中继传输系统进行论述,同时对GSM-R中继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条件,设备类型、组成、主要技术要求作出规定。研究结论:根据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研究提出了系统在工作频段、载干比、时延以及场强覆盖等方面的要求;对系统主要设备的直放站、干线放大器、天馈线和漏泄同轴电缆等规定了具体的技术指标;结合铁路的具体运用实际,对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可靠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为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施工安装、设备维护、质量检验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传输系统 直放站 时延 上行噪声 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5G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方法
13
作者 郝素昌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由于现行方法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场景中应用效果不佳,数据丢包率较高,无法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为此提出基于5G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方法。利用5G技术构建机电系统数据传输模型,以通信时延... 由于现行方法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场景中应用效果不佳,数据丢包率较高,无法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为此提出基于5G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方法。利用5G技术构建机电系统数据传输模型,以通信时延最短和网络拥塞最轻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目标函数求解,得到最优数据传输路径,实现基于5G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数据传输路径优化。经实验证明,本文方法丢包率不超过1%,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传输 路径 时延 拥塞
下载PDF
复杂地形对雷电云地闪观测电磁场传输影响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纪奎秀 张亮 +1 位作者 卜俊伟 郑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4期78-83,共6页
考虑探测原理和地形因素,基于Barrick表面阻抗理论和Wait近似算法等理论,利用不规则起伏地表的雷电电磁场传播模式,结合四川省真实的复杂地形地表数据,以半径r=60km的二维地表为模型,分析复杂地形对雷电电磁波传输的影响。以温江和白玉... 考虑探测原理和地形因素,基于Barrick表面阻抗理论和Wait近似算法等理论,利用不规则起伏地表的雷电电磁场传播模式,结合四川省真实的复杂地形地表数据,以半径r=60km的二维地表为模型,分析复杂地形对雷电电磁波传输的影响。以温江和白玉典型地势为例,分析得出:温江东部平原低海拔区域,雷电电磁波传输路径延长增量的最小值仅为182m,对应的时间延迟增量为0.61μs,温江西部多山高海拔区域,路径延长增量达到最大值,为2290m,对应的时间延迟增量为7.63μs;西部高原的白玉站,此区域地表的路径延长增量都在3000m以上,路径延长增量的最小值也达到3025m,对应的时间延迟增量为10.1μs,路径延长增量达到最大值,为8283m,对应的时间延迟增量为27.6μs。由此可见,在实际雷电探测定位中,必须考虑复杂地形引起的雷电电磁波传输路径增量和相应传输时间增量的影响,才能提高雷电定位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电磁波传输 路径延长增量 时间延迟增量
下载PDF
异构网络链路传输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设 王艳丽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3,共5页
针对传统传输控制系统存在网络吞吐量低、往返时延高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数据快速活肤的异构网络链路传输控制系统。根据异构网络特点设计模块总体框图,并对初始化模块、任务调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图像传输模块展开分析。在传统... 针对传统传输控制系统存在网络吞吐量低、往返时延高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数据快速活肤的异构网络链路传输控制系统。根据异构网络特点设计模块总体框图,并对初始化模块、任务调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图像传输模块展开分析。在传统拥塞避免算法基础上,对快速恢复算法进行优化,由此完成传输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设计可大大提高网络平均吞吐量,降低往返时延值,改善了网络传输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络 链路传输 控制系统 任务调度 时延 吞吐量
下载PDF
一类具有时滞的媒介传染病模型非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娟 何俊杰 王倩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和直接传染的媒介传染病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基本再生数新的表达式,运用不动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模型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
关键词 媒介传染 直接传染 时滞 基本再生数 非负解
下载PDF
短波数据传输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叶群 黄国策 +1 位作者 高梅 韩焕举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短波通信是军事作战指挥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短波数据传输时延大、信道容量小,在不采取任何流量控制机制的情况下,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公平性达不到要求。针对此问题,在传输中采用基于时延和公平性约束的流量控制技术,解决了一种服从特... 短波通信是军事作战指挥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短波数据传输时延大、信道容量小,在不采取任何流量控制机制的情况下,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公平性达不到要求。针对此问题,在传输中采用基于时延和公平性约束的流量控制技术,解决了一种服从特殊分布的数据信息的短波传输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短波数据传输时效性和公平性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数据传输 流量控制 时延 公平性
下载PDF
超精密传动系统电机驱动器系统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军委 黄永宣 +1 位作者 王建华 李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7期58-60,62,共4页
文章介绍了基于扭轮摩擦传动机构的超精密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设计并分析了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论述了电机-驱动器系统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测试原理和评估方法。在静态条件下可以直接比较输入和输出数值,在动态条件下应排... 文章介绍了基于扭轮摩擦传动机构的超精密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设计并分析了电机驱动器测试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论述了电机-驱动器系统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测试原理和评估方法。在静态条件下可以直接比较输入和输出数值,在动态条件下应排除时滞影响,分析输出和输入数值的随机偏差。分析了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条件公式,并在所设计的测试系统上对电机驱动器系统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该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优良的结论并测量了电机-驱动器系统的滞后时间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传动 静态性能 动态性能 时滞 测试
下载PDF
具有垂直传染的时滞SEIR流行病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淑利 方彬 《生物数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53-658,共6页
本文建立一类具有垂直传染的时滞SEIR流行病模型,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条件,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的Lyapunov-Lasalle方法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E_0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此时疾病将会消失;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疾病将... 本文建立一类具有垂直传染的时滞SEIR流行病模型,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条件,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的Lyapunov-Lasalle方法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E_0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此时疾病将会消失;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疾病将一致持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传染 时滞 SEIR流行病模型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传感器信号传输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峻 李中秀 +1 位作者 曾晓荣 罗茹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2-397,共6页
分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传感器信号传输的衰减、延时以及易受干扰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立了信号传输系统的简化模型,并按照阻抗匹配原则确定了主要器件参数,防止信号长线缆传输时出现衰减畸变;分析了悬浮系统动态响应允许的传... 分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传感器信号传输的衰减、延时以及易受干扰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立了信号传输系统的简化模型,并按照阻抗匹配原则确定了主要器件参数,防止信号长线缆传输时出现衰减畸变;分析了悬浮系统动态响应允许的传感器信号最大延时,设计并实施了基于振动台的对比测试;针对信号传输电磁环境特点,设计了滤波电路以及屏蔽和接地方案,通过了射频辐射感应抗扰度和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结果表明,悬浮系统动态特性不受信号串行通信延时的影响,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实现准确、及时、可靠的信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列车 悬浮传感器 信号传输 阻抗匹配 延时 电磁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