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被引量:118
1
作者 罗照华 莫宣学 +4 位作者 卢欣祥 陈必河 柯珊 侯增谦 江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83,共19页
文中介绍并发展了科尔任斯基等有关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结合当今地质学领域的一些基本事实,以及混沌边界成矿理论和小岩体成大矿的原因分析,力图完整地阐述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并从地球动力学的视角来讨论成矿作用的基本问题... 文中介绍并发展了科尔任斯基等有关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结合当今地质学领域的一些基本事实,以及混沌边界成矿理论和小岩体成大矿的原因分析,力图完整地阐述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并从地球动力学的视角来讨论成矿作用的基本问题。大多数矿区的岩石遭受过强烈蚀变,暗示成矿作用伴随着大规模流体活动。然而,地质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岩浆中流体的含量有限、小岩体常常与大型矿床有关、围岩中的流体由于高温岩浆的热压力而不能进入岩浆体中,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的独立流体系统。前人的实验还表明,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溶解度随压力快速增加。因此,成矿作用的前提条件是:(1)存在大量的深部流体和流体中高的金属浓度;(2)岩浆系统和成矿流体系统是两个独立的地质系统,它们具有类似的起源;(3)巨量金属堆积有赖于深部含矿流体的快速上升,岩浆体是含矿流体上升的有利通道,流体是岩浆快速上升侵位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岩浆系统和成矿流体系统往往具有同时活动的特点,这两个地质系统常常叠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火成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成矿现象。根据这个理论,成矿作用的规模和位置取决于:(1)岩浆系统与流体系统的体积比,(2)含矿流体的上升速度,(3)金属堆积的边界条件,(4)岩浆系统与流体系统分离的程度。因此,快速上升侵位的岩浆有利于形成斑岩型矿床,较慢速侵位的岩浆可以形成夕卡岩型甚至远程低温热液型矿床,多数情况下是这三类矿床的复杂组合。冈底斯带曲水岩体中含铜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观察有助于理解成矿物质的来源、迁移和集聚成矿,是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一个缩影。将暗色微粒包体展现的成矿现象与藏东玉龙等斑岩铜矿相比,发现二者具有很好的类比性。可见,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火成岩 溶解度 物理化学边界层
下载PDF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被引量:89
2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4 位作者 郭少丰 孙静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69-2678,共10页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体系 透岩浆流体 物理化学边界层 小岩体 熔浆-流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被引量:55
3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4 位作者 王秉璋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汪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共12页
造山带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之后往往有一期区域性脉岩产出,被称为岩基后岩墙群。这类脉岩具有近同时形成、宽成分谱系和小体积的特点。根据太行山、燕山、东昆仑山、天山等造山带的观察,这类脉岩可以划分成煌斑岩质、玄武质、闪长质(... 造山带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之后往往有一期区域性脉岩产出,被称为岩基后岩墙群。这类脉岩具有近同时形成、宽成分谱系和小体积的特点。根据太行山、燕山、东昆仑山、天山等造山带的观察,这类脉岩可以划分成煌斑岩质、玄武质、闪长质(安山质)、花岗闪长质(英安质)和花岗质(流纹质)等5组。前人大多偏重于研究其中基性部分,因而常常将其与大陆裂解相关基性岩墙群混为一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虽然同组脉岩不同样品之间可能存在演化关系,不同脉岩组之间很难相互演化。结合近年来有关岩浆过程速率的研究成果,推测这些脉岩是原生或近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这意味着区域地温曲线在不同深度同时穿过所有相应原岩的固相线。基于岩浆起源热体制和区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分析,笔者曾经指出,这样的岩浆产生条件要求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因此,这类岩墙群的形成是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产物,可以用来标定造山过程的结束,因而称其为造山后脉岩组合。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这类脉岩组合分布非常普遍,是地球上业已发现的三类区域性岩墙群之一。尽管如此,基于热传递速率的分析,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形成还应当伴随大规模流体活动。由于深部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强烈依赖于压力,新的岩石成因模型意味着造山后脉岩组合与成矿作用相伴生。野外检验表明,可以基于露头观察识别成矿流体的通道和成矿元素大规模堆积的场所。因此,造山后脉岩组合不仅可以用来标定区域造山过程结束的时间,也是区域找矿预测的有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岩墙群 热体制 岩石圈拆沉作用 成矿作用 透岩浆流体
下载PDF
成矿侵入体的岩石学标志 被引量:46
4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2 位作者 许俊玉 刘翠 李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47-2254,共8页
侵入体的含矿性是资源勘查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确定含矿性的宏观标志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因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岩石学研究主要关注含少量水体系或干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却主要与流体有关,所取得的岩... 侵入体的含矿性是资源勘查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确定含矿性的宏观标志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因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岩石学研究主要关注含少量水体系或干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却主要与流体有关,所取得的岩石学认识常常不适应矿区的地质实际。本文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分析了熔浆-流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可能影响,指出在大量流体参与的情况下,成岩过程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并留下显著的岩石学标志。流体的增减可以导致岩浆密度和黏度的巨大变化,也导致熔浆固相线温度和首晶区矿物相类型和共结成分的变化,因而侵入岩结构构造特征可反映流体参与成岩过程的程度,并指示侵入体的成矿潜力。熔浆与流体的分离导致岩浆黏度增加和快速固结,达到临界值后必然圈闭部分含矿流体于颗粒之间和内部,因而含有造矿矿物的共结结构和浸染状构造确定性地指示了含矿流体通道的位置。多晶体岩浆的流变学特征与多斑斑状结构在矿区的广泛出现是一对线性系统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用含矿流体的突然大规模注入来解释。据此,可以认为多斑斑状是大部分成矿金属仍保留在侵入体内的可靠标志。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另外几个辅助性标志,可用于综合分析侵入体的含矿潜力。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大量流体参与的成岩过程是一种非线性过程,可以产生一系列特殊的结构构造,对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找矿标志 透岩浆流体 非线性过程 高位侵入体
下载PDF
超级喷发(超级侵入)后成矿作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罗照华 周久龙 +2 位作者 黑慧欣 刘翠 苏尚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31-3154,共24页
本文仿照超级喷发的概念定义了超级侵入,并将超级火山对应于大型岩基。文章聚焦于这样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紧接着超级喷发和超级侵入之后?为此,首先探讨了峨嵋山地幔柱系统的活动规律。尽管少数学者对玄武质岩浆大... 本文仿照超级喷发的概念定义了超级侵入,并将超级火山对应于大型岩基。文章聚焦于这样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紧接着超级喷发和超级侵入之后?为此,首先探讨了峨嵋山地幔柱系统的活动规律。尽管少数学者对玄武质岩浆大规模喷出之前的千米级地壳隆升提出了质疑,峨嵋山火山岩系第一旋回底部玄武岩直接覆盖在喀斯特之上的新观察支持千米级隆升的认识。这表明,峨嵋山地幔柱快速上涌之初期,岩石圈子系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作出伸展响应,尽管局部已经发生了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因此,岩浆通道形成之后,首先喷出了巨厚层玄武岩,并且后者裹挟了部分长英质岩浆。此后,岩浆喷发的规模振荡性减小,直至消失和地表沉降。斜长石巨斑玄武岩和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与基质间的不平衡表明这些晶体属于循环晶,暗示岩浆曾经在深部岩浆房滞留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将导致岩石圈受热膨胀和再次隆升以及岩浆的冻结。因此,下一阶段岩浆活动的开始要求有一个冻结岩浆房的活化机制。依据野外地质学和岩相学观察,文章详细描述了流体活化机制,并强调了提出这种机制的必要性。虽然多数作者偏好升温活化机制,流体活化机制对长英质和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都是必需的。进而,结合地幔名义无水矿物的H2O丰度及其对岩浆产生过程的贡献,提出岩浆产量与减压速率正相关而与流体产量反相关的观点。尽管水流体可以有效降低地幔橄榄岩的固相线温度从而有可能提高岩浆产量,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依然含有未分解的角闪石和云母且名义无水矿物依然含有较多的H2O,表明快速减压条件下含水暗色矿物的分解反应和名义无水矿物的脱水作用都是低效的。将这种认识与峨嵋山地幔柱系统的振荡性运动结合在一起,结合成矿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基后成矿作用 熔体-流体强相互作用 透岩浆流体 岩浆型铁矿 峨嵋山地幔柱 四川攀枝花
下载PDF
大庙铁矿田——危机矿山还是潜在超大型铁矿基地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静 罗照华 +7 位作者 张长厚 郭少丰 李健 杜维河 王德忠 潘颖 周久龙 李旭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笔者主要基于野外观察认为大庙铁矿田具有巨大的找矿勘探远景,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资源基地。新的证据不支持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各组成单元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的认识,也不支持大庙式铁矿的矿浆成因说。斜长岩至少比苏长岩多经历了... 笔者主要基于野外观察认为大庙铁矿田具有巨大的找矿勘探远景,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资源基地。新的证据不支持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各组成单元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的认识,也不支持大庙式铁矿的矿浆成因说。斜长岩至少比苏长岩多经历了两次构造变形,表明后者是在斜长岩冷却固结之后侵位的。大庙式铁矿的形成与苏长质岩浆密切相关,但含矿物质不是来自于苏长质岩浆的分异作用,而是同时侵位的透岩浆流体。含矿岩浆-流体混合物在地壳深部的排气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在苏长岩中的富集,也导致了浅部脉状矿体上磷下铁的特点,主要矿体隐藏在斜长岩之下的苏长岩中。因此,大庙铁矿田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庙 铁矿 透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构造变形 斜长岩 苏长岩
下载PDF
利用宽谱系岩墙群进行勘查靶区预测的初步尝试:以南阿拉套山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罗照华 陈必河 +2 位作者 江秀敏 王章棋 王永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49-1965,共1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WSDS)进行内生金属矿床勘查靶区预测的新方法。南阿拉套山出露有一套由二叠纪煌斑岩质、玄武质、安山质、英安质和流纹质岩墙(脉)组成的岩墙群,可称为宽谱系岩墙群。该岩墙群侵位于花岗质岩基及其围岩中...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WSDS)进行内生金属矿床勘查靶区预测的新方法。南阿拉套山出露有一套由二叠纪煌斑岩质、玄武质、安山质、英安质和流纹质岩墙(脉)组成的岩墙群,可称为宽谱系岩墙群。该岩墙群侵位于花岗质岩基及其围岩中,是区内最晚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下特征暗示岩墙群的形成伴随着大规模含矿流体活动:(1)许多岩墙岩石具有气孔状构造,且含有大量含水暗色矿物;(2)部分岩墙岩石具有多斑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3)部分岩墙岩石含有浸染状硫化物;(4)各类岩墙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和成矿元素分配型式;(5)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具有相似的成矿元素分配形式。因此,宽谱系岩墙群及其围岩经受过含矿流体的浸润和改造,可作为确定性找矿标志。岩墙群的空间展布形式同时受区域性裂隙系统和局部性裂隙系统控制,可以解释为岩墙同时侵位于先存裂隙和自生长裂隙中。因此,宽谱系岩墙群是熔体-流体流快速侵位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成矿潜力。岩墙的空间展布形式可能暗示了含矿流体的运移方式,因而可以用来预测成矿金属大规模堆积的可能位置:(1)流体在运移路径上与碳酸盐岩相遇的部位;(2)流体在运移路径上与块状少裂隙火成岩体相遇的部位;(3)流体运移路径上适度破碎的断裂交汇部位;(4)流体在运移路径上与高渗透率地层相遇的部位;(5)岩墙密集区的小岩体。据此,可在南阿拉套山划出为六个勘查靶区(A、夏尔敖腊靶区,B、米尔其克岩体靶区,C、勒根乌苏-科克塔舒根乌苏靶区,D、阿尔夏提靶区,E、布图哈马尔西南岩体靶区,F、诺尔特靶区),涵盖了区域矿产调查发现的20个矿点(床)中的8个。如果将预测靶区的范围稍微扩大,则可以涵盖15个矿点(床)。据此,可以认为利用宽谱系岩墙群进行成矿预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谱系岩墙群 靶区预测 透岩浆流体 内生金属矿床 阿拉套山 新疆
下载PDF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简介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照华 高飞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4-257,276,共5页
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在内生金属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可以用透岩浆流体作用将这些研究进展整合在一起,称为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与传统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同,岩浆与含矿流体被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质体系,它们的耦合... 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在内生金属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可以用透岩浆流体作用将这些研究进展整合在一起,称为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与传统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同,岩浆与含矿流体被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质体系,它们的耦合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迁移,解耦导致成矿作用。该理论更注重成矿预测的宏观标志,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快速预测。本文的目的是以与高位火成岩相关的成矿作用为例,简要介绍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岩浆流体 内生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高位火成岩 成矿体系
下载PDF
拉拉铁铜矿床成因:来自隐爆角砾岩结构定量化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9
9
作者 于文佳 罗照华 +4 位作者 刘永顺 孙君一 李重 王峥 唐泽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5-941,共17页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地层中,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一些学者陆续发现拉拉铁铜矿床中有Au、REE、Mo等金属的富集,因而将其归属为IOCG矿...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地层中,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一些学者陆续发现拉拉铁铜矿床中有Au、REE、Mo等金属的富集,因而将其归属为IOCG矿床。但是,对该区出露的隐爆角砾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缺乏详细报道,因而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的判断尚显依据不足。作者对拉拉铁铜矿床的小露天采坑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观察和剖面测量,发现采坑内出露的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角砾主要来自下伏河口群的细碧-角斑岩建造,呈棱角状-次圆状,由热液物质胶结,且胶结物中见有矿化现象。定量化结构分析表明,隐爆角砾岩中的角砾具有机械破碎成因的特点,其分形特征与火山碎屑岩类似,定向程度和圆度明显不同于断层角砾岩。对角斑岩和隐爆角砾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来自角斑岩中的锆石晶体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产生了1720±11Ma的锆石U-Pb年龄;而来自隐爆角砾岩的锆石晶体展示了较显著的后期热液改造特征。岩相学观察表明,细碧岩和角斑岩在成矿作用之前经受过强烈构造变形,表现为岩石的片理化,而沿片理面充填的含矿细脉则没有任何变形的迹象。据此可以得出结论:(1)拉拉铁铜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细碧-角斑岩建造,不支持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观点;(2)矿区内产有与成矿作用紧密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后者被认为是IOCG型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前人报道的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以及本文提供的新证据支持该矿床为IOCG型矿床的认识。其成矿过程为成矿流体在流体库中膨胀后并由下部上侵,下部流体遇薄弱带侵入成矿,上部流体在密闭空间内形成超压进而发生爆破,并侵入细碧岩的片理中成矿,这种成因过程类似于透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铁铜矿床 隐爆角砾岩 锆石U-PB 流体超压 透岩浆流体
下载PDF
安徽繁昌地区桃冲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广利 王核 +3 位作者 刘建平 王彪 吴玉峰 黄朝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95,共14页
安徽繁昌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桃冲铁矿为代表的磁铁矿型铁矿床。对桃冲矿区分布的岩浆岩、围岩与赋矿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三者稀土含量及其配分模式存在差异,桃冲铁矿夕... 安徽繁昌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桃冲铁矿为代表的磁铁矿型铁矿床。对桃冲矿区分布的岩浆岩、围岩与赋矿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三者稀土含量及其配分模式存在差异,桃冲铁矿夕卡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呈右倾过渡型配分模式,具明显Eu正异常。通过对桃冲铁矿床内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探针分析,桃冲铁矿体中发育有熔融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4种类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高盐度、富水特征,富含Na+、Ca2+、Mg2+、K+、Cl-、SO24-离子。结合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探讨成矿流体及演化,认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为深部富铁夕卡岩矿浆,侵位过程中受构造环境影响,因温压条件的迅速改变含矿流体与夕卡岩浆发生解耦作用,于构造薄弱部位贯入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 矿床成因 透岩浆作用 桃冲铁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为什么火成岩地球化学需要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证据约束?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照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26-343,共18页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有关火成岩数值岩石学或化学岩石学的论文。但这不但没有导致科学问题的减少,反而出现了更多难以理解的难题。导致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认识缺乏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以及研究人员对火成岩理论研究进展的...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有关火成岩数值岩石学或化学岩石学的论文。但这不但没有导致科学问题的减少,反而出现了更多难以理解的难题。导致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认识缺乏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以及研究人员对火成岩理论研究进展的不关心。岩浆型矿床的成因是一个典型实例。基于此,分析了地球化学数据多解性的原因,介绍了岩浆系统的一般性质,并以四川攀西地区白马铁钛氧化物矿床为例,讨论了利用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证据约束地球化学数据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1)全岩成分本质上不包含成因信息,相容元素的丰度可以表达岩石的潜在相组成,而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则可以表达岩石经历过的流体过程,因而数值岩石学只有得到严格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才具有真实地质意义;(2)大型岩浆型矿床的形成同样需要巨量的含矿流体,透岩浆流体成矿模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白马铁钛氧化物矿床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岩石学 岩浆成矿系统 火成岩地球化学 透岩浆流体 铁钛氧化物矿床 四川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家琪式斑岩型Cu-Mo矿床中花岗闪长岩的斜长石晶体群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照华 郭晶 +2 位作者 黑慧欣 王秉璋 王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8,371,共15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接受火成岩由多种晶体群组成的新概念。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家琪式斑岩型Cu-Mo矿床中花岗闪长岩为例,试图阐明火成岩晶体群的涵义及其研究方法和意义。显微镜观察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斜长石按其结晶习性可划分为5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接受火成岩由多种晶体群组成的新概念。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家琪式斑岩型Cu-Mo矿床中花岗闪长岩为例,试图阐明火成岩晶体群的涵义及其研究方法和意义。显微镜观察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斜长石按其结晶习性可划分为5种不同类型,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证实了这一观察,并揭示了它们的生长过程。电子探针剖面分析揭示了横跨晶体切面的化学变化,进一步表明这些晶体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属于不同的晶体群。基于平衡热力学原理,推测晶体群来自5个不同的岩浆子系统,暗示形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为多重岩浆房系统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且混合岩浆经历了快速固结过程。这些认识对于探讨斑岩型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晶体群 成因矿物学 斑岩型矿床 透岩浆流体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Minimum critical thickness of dike for ore-bearing fluid injection:A new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Shihu gold deposit,Hebei Province,North China 被引量:6
13
作者 Dedong Li Yuwang Wang +4 位作者 Jingbin Wang Zhaohua Luo Jiulong Zhou Zongfeng Yang Cui Li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5期717-728,共12页
According to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by transmagmatic fluid (TMF), one magmatic intrusion is a channel of ore-bearing fluids, but not their source.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use TMF's ability for injection into ... According to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by transmagmatic fluid (TMF), one magmatic intrusion is a channel of ore-bearing fluids, but not their source.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use TMF's ability for injection into and for escaping t^om the magmatic intrusion to evaluate its ore-forming potential. As the ore-bearing fluids cannot effectively inject into the magmatic intrusion when the magma fully crystal- lized, the cooling time and rates viscosity varied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minimum critical thickness of the intrusion. One 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oling time for three representative dik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granite porphyry, quartz diorite and diabase) in the Shihu gold deposit. It also estimated the rates viscosity varied in these time interval. We took the thickness of dik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ooling time -- thickness curve and the rates viscosity varied versus thick- ness curve as the minimum critical thickness. For the ore-bearing fluids effectively injecting into the magma, the minimum critical thicknesses for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dikes are 33.45 m for granite porphyry, 8.22 m for quartz diorite and 1.02 m for diabase, indicating that ore-bearing dikes must be thicker than each value.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ore bodies, and thus they could be applied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and the width of dikes, these critical thicknesses are used to compute critical areas: 0.0003--0.0016 km2 for diabase, 0.014--0.068 km2 for quartz diorite and 0.011-0.034 km2 for granite porphyry. This implies that ore- bearing minor intrusions have varied area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compositi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threshold of exposed thickness and area of the ore-bearing intrusion. These value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re-forming potentials of di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ke swarm Cooling 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Minor intrusion Critical thickness transmagmatic fluid
下载PDF
攀西地区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黑慧欣 罗照华 +4 位作者 程金华 邱一冉 邓俊峰 李解 I.V.Vikentye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47,共15页
尽管镁铁质侵入体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得到了特别关注,但有许多科学问题迄今仍模糊不清。基于新的野外观察和理论分析,文中提出一个复杂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试图整合解释矿床地质学、矿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假定岩浆成矿系统的行为取决于... 尽管镁铁质侵入体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得到了特别关注,但有许多科学问题迄今仍模糊不清。基于新的野外观察和理论分析,文中提出一个复杂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试图整合解释矿床地质学、矿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假定岩浆成矿系统的行为取决于熔体和流体两个子系统的强相互作用,系统演化过程中子系统物理性质的连续改变可以导致多种非线性变化:(1)熔体子系统未发生明显结晶作用之前,含矿流体弥漫式透过熔体向上迁移,产生具有隐性火成层理的致矿侵入体和浸染状整合矿体。在这种条件下,高速运动的含矿流体可以导致岩浆侵入体全岩矿化;较低速上升的含矿流体也可以导致强烈的岩浆分异作用,但岩浆侵入体的边缘部分将没有成矿金属的富集。(2)岩浆侵入体部分固结(如半固结)时,含矿流体只能大规模输入到岩体中心尚未固结的部分,并导致强烈的双扩散对流,产生明显的韵律性层理和整合型块状矿体。(3)岩浆侵入体接近完全固结时,巨大的流体超压或远场应力场可导致板状侵入体沿补给通道方向破裂,含矿流体上升导致了不整合矿体的产生。(4)岩浆侵入体完全固结之后,后续含矿流体只能沿着层状侵入体与底板围岩的接触带迁移,形成新型板状矿体或巢状矿体,甚至夕卡岩型矿体。(5)富氧化物流体之后还可以有富硫化物流体上升,有利于产生硫化物矿体。这种分析大致符合攀西地区的客观实际,因而可以得出结论:(1)岩浆侵入体是否成为致矿侵入体取决于含矿流体的输入,而不是岩浆分异作用;(2)致矿侵入体的分异特征是含矿流体输入的结果,而不是相反;(3)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含矿流体的输入是其行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攀西地区的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包括整合型(包括块状和浸染状两种亚型)、不整合型和夕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侵入体 岩浆铁矿床 成矿系统 透岩浆流体 流体动力学 四川攀枝花
下载PDF
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层状铁矿体的成因:来自矿物结构定量化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解 罗照华 +4 位作者 杨宗锋 李学军 程金华 邱一冉 I.V.Vikentye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岩浆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攀枝花式铁矿赋存于攀枝花大型层状侵入体中,同时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矿床的成因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以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中部岩相带(MZ)为例,采用定量化结... 岩浆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攀枝花式铁矿赋存于攀枝花大型层状侵入体中,同时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矿床的成因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以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中部岩相带(MZ)为例,采用定量化结构分析的方法,结合地质学和岩相学观察结果,试图从攀枝花岩体中部岩相带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的结构角度解释攀枝花式铁矿层状矿体的成因。岩相学观察可见部分样品中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具有明显的溶蚀结构以及角闪石、蛇纹石的增生边,被溶蚀的部分由铁钛氧化物填充,而铁钛氧化物之间发育共结结构。晶体粒度分布(CSD)显示,被溶蚀的单斜辉石较未溶蚀样品具有更陡的CSD曲线斜率,CSD曲线小颗粒处弯曲程度更大,以及更高的铁矿含量,说明溶蚀作用导致了CSD曲线变得更陡,产生了类似于粗化作用的CSD曲线。晶体空间分布(SDP)显示中部岩相带岩体上部有分选的趋势,而岩体下部则表现出挤压的趋势,说明了岩体上部保留了岩浆结晶过程中的矿物颗粒分选的趋势,而下部由于普遍的溶蚀导致了矿物粒间空隙增大,难以支撑上部的荷载,表现出挤压趋势。造岩矿物溶蚀、富水的角闪石、蛇纹石生长边以及填隙的铁钛氧化物说明有流体存在。在攀枝花岩体中段结晶晚期,富铁流体加入半固结的岩体使得造岩矿物溶蚀,而后填充于空隙,流体逃逸后铁矿物富集沉淀成矿。岩体下部具普遍的溶蚀作用,受荷载富铁流体被挤压逃逸,形成了块状的贫铁岩体;上部流体水平运移,没有受到挤压作用,流体逃逸后保留了铁矿的含量,形成了富集的层状铁矿体。这种层状矿体的成因模型类似于透岩浆流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式铁矿 结构定量化分析 溶蚀作用 透岩浆流体 成矿模型
下载PDF
火成岩中的超临界流体晶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照华 杨宗锋 +2 位作者 苏尚国 刘翠 江秀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6-227,共12页
流行火成岩理论中,岩浆被默认为自然熔体,因而火成岩中的矿物晶体都形成于熔体的结晶作用,可称为熔体晶。许多证据表明,火成岩中也可以含有从超临界流体析出的晶体,被称为超临界流体晶(文中简称为流体晶)。根据三个典型实例分析,流体晶... 流行火成岩理论中,岩浆被默认为自然熔体,因而火成岩中的矿物晶体都形成于熔体的结晶作用,可称为熔体晶。许多证据表明,火成岩中也可以含有从超临界流体析出的晶体,被称为超临界流体晶(文中简称为流体晶)。根据三个典型实例分析,流体晶既可以从超临界流体直接析出,类似于从热液析出晶体的过程;也可以由超临界流体浓缩产生的熔体结晶形成。不管是哪一种晶出方式,流体晶产生的前提都是岩浆达到流体过饱和态;而满足这一前提的基本条件则是透岩浆流体过程和岩浆快速上升。结合前人关于熔体-流体平衡条件的研究进展,以及熔体黏度对挥发分含量和岩浆上升速度对熔体黏度的依赖,发现透岩浆流体过程与岩浆上升过程之间具有耦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阐明岩浆系统行为非线性变化的原因。流体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1)提供一种研究岩浆系统流体条件的新途径;(2)揭示岩浆系统偏离理想态的程度;(3)为反演岩浆系统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约束;(4)为识别致矿侵入体和评估侵入体的找矿潜力提供新的矿物学标志;(5)理解火成岩理论中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如岩浆中挥发分溶解度问题、冻结岩浆的活化问题、岩浆成矿专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晶 透岩浆流体 挥发分 减压卸载 溶解度 熔体
下载PDF
利用宽谱系岩墙群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以新疆南阿拉套山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晶 罗照华 +1 位作者 刘晓 姜会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3-429,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述的裂隙系统。依岩浆上升速率及屏蔽层岩石学结构和力学性质变化,屏蔽层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同成矿裂隙系统,后者往往被成矿期的脉岩充填。由于应力中心的作用力强度大于远离应力中心的部位,自生长裂隙和先存裂隙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控制了含矿流体的运动学特征。因此,可以将岩墙密度和延伸方向数作为定量化指标揭示含矿流体大规模聚集的空间位置,后者也是成矿作用的潜在发生部位。用滑动平均法绘制岩墙分布密度图和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将极密区作为有利找矿靶区,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供的靶区圈定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墙分布密度图 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 定量圈定 滑动平均法 透岩浆流体
下载PDF
成矿地质异常序列: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照华 郭晶 +4 位作者 王秉璋 I.V.Vikentyev 王涛 袁博武 梁文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25,共14页
金属资源勘查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发现与物化探异常相应的地质异常,并由此不断深化,逐步逼近主矿体。为了阐明这种深化过程,本文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提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理论序列和勘查序列两种类型。... 金属资源勘查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发现与物化探异常相应的地质异常,并由此不断深化,逐步逼近主矿体。为了阐明这种深化过程,本文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提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理论序列和勘查序列两种类型。理论序列是成矿系统演化过程中一系列时空有序的成矿作用相关地质过程的记录,可以从成矿系统理论进行推导;勘查序列遵循异常显著性和找矿有效性原则,形成于勘查过程中。勘查序列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理论序列,但必须以理论序列为指导,从而实现快速、经济地阐明勘查目标的资源潜力。理论序列的推导是以某种成矿系统理论为依据,分析成矿系统时空结构中的事件与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构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本文认为成矿系统的演化可以简单归结为含矿流体以岩浆侵入体为起点向远离岩体方向传输。在此过程中,含矿流体与传输路径中的屏蔽介质每发生一次强相互作用,都会留下显著的物质记录。因而可以预设每一个屏蔽介质和强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期可能的物质记录,构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勘查工作中可以同时发现一系列成矿地质异常和异常群,所发现的第一个异常也往往不是主矿体异常,其情形要比理论推导复杂得多。因此,勘查过程中要区分直接异常、间接异常和背景异常,并积极地将间接异常转换为直接异常。然后,根据异常分布密度归并异常群,构建勘查序列。可见,资源勘查遵循异常显著性和找矿有效性原则,不宜机械遵循理论序列。但是,勘查工作中需要不断应用理论序列,丰富理论序列,并最终产生新的理论序列,进而明确找矿方向。根据上述方法,将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已发现的成矿地质异常归并为两个勘查序列:(1)岩基产状异常→岩石结构异常→岩基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异常序列 资源勘查 东昆仑 透岩浆流体 岩基后成矿作用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床的透岩浆流体成矿模型——来自马达加斯加扎卡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大天 周永恒 +3 位作者 赵院冬 周久龙 许逢明 邵俭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754,共18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赋存于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的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类矿床的资源勘查造成了困惑。因此,阐明镁铁-超镁铁侵入体中成矿物质大规模聚集的机理依然是矿床学界和勘查学界面临的重要科...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赋存于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中的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类矿床的资源勘查造成了困惑。因此,阐明镁铁-超镁铁侵入体中成矿物质大规模聚集的机理依然是矿床学界和勘查学界面临的重要科学前缘问题。马达加斯加中北部Alaotra湖地区的扎卡岩体是一个赋存有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典型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已探明铁矿石远景资源量8亿t(含333),伴生钛6000万t,伴生钒230万t,为阐明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报道了扎卡岩体的地质学、矿体地质学、岩相学、矿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得出以下认识:(1)扎卡岩体发育韵律性火成层理,为一个典型的镁铁质层状岩体,但伟晶岩可构成独立的侵入单元;(2)矿体主要赋存在层状岩体中,可划分为整合型、不整合型和伟晶岩型等3种不同的类型;(3)辉长岩具有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或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结晶顺序,暗示扎卡岩体为一浅成层状岩体,岩浆侵位深度约3 km;(4)矿石矿物与硅酸盐矿物呈热力学不平衡关系,且与含水暗色矿物平衡共生,暗示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演化晚期的富含挥发分环境;(5)致密块状铁矿石的REE四分组效应也表明成矿过程伴随着富F、Cl等组分的流体活动。据此,本文提出扎卡岩体中钒钛磁铁矿床的形成与透岩浆流体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床 镁铁-超镁铁岩 透岩浆流体 溶解-沉淀机制 马达加斯加扎卡岩体
下载PDF
川西拉拉Fe-Cu矿区含矿镁铁质层状岩席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君一 于文佳 +2 位作者 唐泽勋 李重 罗照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325,共13页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 尽管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成岩和成矿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文中首次报道了在川西拉拉Fe-Cu矿区发现的一种含矿镁铁质岩席,它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拉拉Fe-Cu矿床的成因,以及层状侵入体的组装过程与成矿作用。野外观察表明,该岩席共由9个岩相带组成,相邻岩相带为侵入接触关系,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岩性呈镜像对应。对该岩席上半部分的5个岩相带分别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CSD分析,表明相邻岩相带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参数具有明显区别,揭示该岩席由4、5次岩浆脉动组装而成。各岩相带均具有显微斑状结构,其中1~4岩相带的斑晶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云母和Ti-Fe氧化物,第5岩相带的斑晶为白云母、钾长石和石英。此外,第3岩相带还含有大颗粒单斜辉石斑晶,第4岩相带含有方解石大斑晶。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表明所有岩相带都是挥发分(H2O+CO2)饱和或过饱和岩浆固结的产物,但各岩相带的岩浆具有不同的来源。根据斑晶(循环晶)矿物组合、定量化结构参数和参数变异趋势,推测拉拉岩席之下曾经存在3~5个位于不同深部水平上的岩浆房。这些岩浆房有不同成分的进化岩浆充填,可能富集了相应的成矿金属。当深部含矿流体输入该岩浆系统时,有可能引起骨牌效应,导致各种含矿流体大规模释放。拉拉矿区的这类岩席可能对成矿物质起到了屏蔽作用,使其大规模聚集形成超大型矿床。需要注意的是,拉拉岩席的富矿岩相带侵位时间最晚,类似于攀枝花铁矿。因此,拉拉岩席的成岩成矿模式有可能也适应于攀枝花式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Fe-Cu矿床 层状侵入体 成矿系统 透岩浆流体 定量化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