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典籍英译:意义、主体和策略 |
霍跃红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58
|
|
2
|
典籍英译应追求忠实对等——以《水树格言》英译为例 |
李正栓
叶红婷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6 |
12
|
|
3
|
典籍英译的意义 |
刘性峰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5 |
4
|
|
4
|
典籍英译批评与译者主体研究——《前赤壁赋》英译两篇对比分析 |
李建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7
|
|
5
|
典籍英译的语篇性探讨——以《岳阳楼记》3个英译文为例 |
胡海峰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6 |
3
|
|
6
|
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思想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
黄中习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1 |
2
|
|
7
|
典籍英译中的语境重构策略探讨——以辜鸿铭英译《论语》为例 |
朱芳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8
|
悖论中前行: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反思 |
许雷
朱乐红
|
《教育文化论坛》
|
2009 |
1
|
|
9
|
从《墨子·兼爱(下)》三种译本分析看典籍英译 |
吴丹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0
|
典籍英译中的边缘化译者研究 |
何影
|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14 |
0 |
|
11
|
21世纪初中国典籍英译小议 |
李正栓
杨丽华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5
|
|
12
|
从一首唐诗的英译谈起 |
张传彪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3
|
从中国古诗英译看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 |
陈缘梅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4
|
以诗歌重塑民族心灵——1930年代吴经熊的双语写作与诗学观念 |
易永谊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