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储层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施振生 朱筱敏 +1 位作者 张亚雄 金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800,共1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共存,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时空分布和富集。随着天然气勘探不断深入,沉积储层研究不仅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立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共存,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时空分布和富集。随着天然气勘探不断深入,沉积储层研究不仅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立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确定了前陆盆地对称型和不完全对称型结构层序地层样式及演化模式。四川盆地马鞍塘组—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为海相沉积,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须家河组六段(须六段)为陆相沉积,但仍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马鞍塘组主要发育礁滩相、潟湖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小塘子组主要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盆地周缘发育小型三角洲。川西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须三段主要发育滨海-三角洲沉积,须五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晚三叠世四川盆地存在秦岭古陆、大巴山古陆、松潘-甘孜褶皱带(古龙门山)、康滇古陆和江南(雪峰)古陆等5大物源区,不同物源区的物源性质、影响范围和程度均存在巨大差异。整体上,须二段-须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其他方向物源影响范围相对较小。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储层,压实作用造成本地区砂岩原生孔隙度大幅度减小,Ⅱ期和Ⅲ期石英加大进一步减小原生孔隙,封闭的地下流体环境是储层保持致密化的又一原因。须家河组甜点储层的形成受沉积微相、溶蚀作用,绿泥石衬边和裂缝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为有利沉积微相。近年来,浅水三角洲研究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浅水三角洲、细粒沉积学及沉积机理、沉积过程模拟、细粒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海侵过程 细粒沉积 致密储层 沉积体系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海敬 胡明毅 +1 位作者 喻高明 刘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对比发现有利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的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飞四段的局限台地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 飞仙关组 层序地层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下载PDF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李宝芳 温显端 李贵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81-94,共14页
通过以露头、测井曲线和岩芯观察为基础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系为1个大层序,时限约为310~250Ma。以早二叠世紫松期与隆林期之交的285Ma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分为Ms1、Ms2两个中层序。Ms1穿过了石炭、二叠系的... 通过以露头、测井曲线和岩芯观察为基础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系为1个大层序,时限约为310~250Ma。以早二叠世紫松期与隆林期之交的285Ma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分为Ms1、Ms2两个中层序。Ms1穿过了石炭、二叠系的年代地层界线(295Ma)。含煤的本溪、太原、山西组(308~275Ma)分为6个层序组(Ss1-6),包括19个层序(CSq17,PSq1-12)。通过区域性层序地层单位的对比,在生物年代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晚石炭世沉积仅分布在华北中部及北部,南华北缺失CSq1-7,豫西还缺失PSq1-3。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岩石地层单位和主要煤层在大区域内都是穿时的。晚石炭世海水自东向西侵入华北北部,向西和向南超覆;紫松或海水自晋西南和苏皖北部向北入侵,为华北晚古生代的最大海侵;隆林晚期海侵较隆林早期海侵略大。太原组的主煤层在山西自南向北形成于紫松早期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内蒙古南部山西组的巨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海侵时期,山西省山西组的主煤层自北向南形成于隆林早期,晋东南至南华北山西组的主煤层形成于栖霞早期。通过三交、柳林矿区煤相分析表明海侵体系域底部的煤层比高位体系域的煤层更富生烃潜力,是一种新的成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层序地层分析 石炭系 华北地区 煤系
下载PDF
青海聚乎更矿区侏罗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文怀军 鲁静 +4 位作者 尚潞君 刘天绩 陈江峰 鞠崎 邵龙义 《中国煤田地质》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运用钻井岩心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包括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及河道间6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全区发育的厚煤层常横跨不同相区... 运用钻井岩心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中侏罗统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包括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及河道间6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全区发育的厚煤层常横跨不同相区连续分布(如下1煤层),厚煤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可容空间的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好,煤层厚度的变化则与煤层下伏沉积相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湖侵体系域 聚乎更矿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湖侵体系域及相关储集体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因业 靳久强 +3 位作者 李永铁 江波 郭彬程 方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基于对柴西地区钻孔岩心、显微镜下矿物组成和特征的观察、地震测线的处理和解释、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及其它资料的综合分析 ,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古近系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预测研究。柴达木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不同位置发育的深... 基于对柴西地区钻孔岩心、显微镜下矿物组成和特征的观察、地震测线的处理和解释、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及其它资料的综合分析 ,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古近系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预测研究。柴达木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不同位置发育的深大断裂及其所决定的古地理和古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沉积相带在时空上的展布。湖盆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个不整合层序界面发育多期碎屑物质供给 ,但沉积物供给并不充分。可容空间持续存在 ,导致湖侵体系域十分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发育期间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易于形成与湖侵体系域相关的油气储集体及油气藏 :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湖相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深湖浊积砂岩透镜体隐蔽油气藏、层序界面控制的隐蔽油气藏以及断层控制的复合隐蔽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 湖侵体系域 储集体 层序地层学 隐蔽油气藏 古地理 古气候 沉积相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沉积环境对末次冰盛期以来海面阶段性上升的响应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广雪 刘勇 杨子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9,共7页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 到目前,还缺乏关于大型陆架系统对全球海面变化响应的研究,5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宽阔的陆架海底进行详细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中国东部陆架海底沉积环境分布与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海面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目前的陆架海底被3个沉积体系覆盖,即低海面期的古滨带、冰消期的海侵体系和高海面期的涡漩及近岸带沉积体系;末次冰期后期以来,可区分出3个快速海面上升期和3个慢速上升期。在快速上升期,海底形成了代表海岸快速移动的混杂沉积-海侵边界层,海岸平均移动速度10~22cm/a(最大64cm/a),缓慢上升期,形成了陆架广泛分布的潮流沙脊体系,三期沙脊体系之间有继承性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变化 海侵边界层 潮流沙脊体系 中国东部陆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正良 武春英 +2 位作者 马占荣 任军峰 包洪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9,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析了沉积层序对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空间展布的控制作用:(1)海平面升降加上中央古隆起的隔挡作用,造成了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海退期为蒸发浓缩环境下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海侵期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2)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类型在纵向上的旋回性分布,海退期主要发育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海侵期主要发育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3)层序内部储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海退沉积半旋回中,潮间含膏云坪为有利沉积微相;海侵沉积半旋回中,潮间藻屑滩为有利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层序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1 位作者 马立元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值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指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煤沉积模式 煤显微组分 凝胶化作用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古生界—中生界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祥辉 吴铬 +5 位作者 王成善 伊海生 刘登忠 石和 马润则 王洪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9,共9页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和中 -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 -早石炭世缓坡 -台地、晚石炭 -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 ;中生代呈现三叠纪 -侏...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和中 -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 ;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 -早石炭世缓坡 -台地、晚石炭 -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 ;中生代呈现三叠纪 -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 -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 (隆升 )暴露岩浆弧格局。早 -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 :之前属于陆表海 ,中部深 ,东部浅 ,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 ,海水侵漫方向由西向东 ;之后 ,沉积体系复杂 ,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 ,古海水侵漫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 -怒江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方向 盆地/沉积中心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措勤盆地 西藏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丹 陈永成 +1 位作者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39,48,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低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 扇三角洲 浊积扇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川 李国蓉 +3 位作者 杨莹莹 解发川 董文玉 唐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研究了涪陵地区层序格架内长兴组沉积相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层序演化的角度研究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时期涪陵地区礁滩体不发育,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礁滩体较发育;上部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礁滩体均有发育,TST时期礁滩体的发育规模明显小于HST时期的礁滩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演化 海侵体系域 高水位体系域 川东南涪陵地区
下载PDF
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发育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明久 马义忠 +1 位作者 曾兴 何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过对深凹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沉积控制了深凹区岩性油藏的空间分布;三角洲前缘发育优质储集体及优质烃源岩;湖侵体系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位,也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以此指导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勘探,选择泌阳... 通过对深凹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沉积控制了深凹区岩性油藏的空间分布;三角洲前缘发育优质储集体及优质烃源岩;湖侵体系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位,也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以此指导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勘探,选择泌阳凹陷较大型沉积体系——侯庄三角洲前缘、古城三角洲前缘及平氏扇三角洲前缘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点,其湖侵体系域为岩性油藏勘探突破的层系。在侯庄三角洲前缘安店地区泌354井及多物源交汇处的毕店地区泌359井取得新突破,打破了深凹区油气勘探的阻滞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岩性油藏 三角洲前缘 湖侵体系域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海侵体系域潮控三角洲-潮坪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英辉 蔡华 +3 位作者 段冬平 荣乘锐 常吟善 徐清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组勘探开发的进程。基于平湖组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厘定了平湖组一、二段海侵域P7层典型相类型及相标志,采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方法提取了典型潮控三角洲地质形态,总结了西湖凹陷平湖组海侵域潮控三角洲典型沉积特征。研究区潮控三角洲砂体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发育典型双黏土层、再作用面、韵律层理、潮汐束等沉积构造;潮控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局部发育三角洲平原;海侵时期海平面快速上升,三角洲前缘受潮汐改造作用强,形成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控三角洲侧边发育潮汐水道为主的砂体,潮汐砂坝与潮汐水道是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研究区潮控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建立为西湖凹陷平湖组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控三角洲 潮坪 沉积模式 海侵域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贞铭 许晓宏 +3 位作者 刘绍平 唐清山 柴利文 黄太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4,共5页
依据岩心、测井资料 ,采用 T-R旋回划分方法在牛心坨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牛心坨油层识别出 8个T-R旋回 ,建立起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区地层对比 ,指出沙四段牛心坨油层总体上是水体加深的沉积序列 ,其有利的含油气层段... 依据岩心、测井资料 ,采用 T-R旋回划分方法在牛心坨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牛心坨油层识别出 8个T-R旋回 ,建立起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区地层对比 ,指出沙四段牛心坨油层总体上是水体加深的沉积序列 ,其有利的含油气层段是层序 , 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 层序地层格架 油层 下第三系 沉积序列
下载PDF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英刚 郭建华 +2 位作者 夏保华 张椿华 蒋小琼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 2个四级T -R旋回层序 ,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 ,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 2个四级T -R旋回层序 ,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 ,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面抬升的标志。水进体系域内部构型以推移质和悬浮质混合沉积为主 ,其层系向上逐渐变薄 ,广泛发育厚层的洪泛平原沉积 ,只有少量的河道砂体孤立的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内部构型以砂—砾推移质沉积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层序 东濮凹陷 沉积体系 沉积旋回 沉积相模式 沉积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再认识及地质意义
16
作者 惠潇 侯云超 +4 位作者 陈修 龙盛芳 喻建 赵俊峰 刘永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3-1567,共15页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地震相、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延长组地震强反射连续同相轴可指示湖泛面凝缩层沉积。不同方向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较大,平行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包括中等振幅中等连续性亚平行结构、强振幅强连续性前积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其中前积结构“穿层”最明显;垂直物源方向包括强振幅强连续性平行结构、强—中振幅中连续性丘状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地震相。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盆充填演化经历了多期快速湖侵、缓慢湖退的震荡过程,可划分为多期湖侵—湖退体系域(T-R)组成的三级层序单元,呈透镜状依次向湖中心进积叠置,发育“斜坡富泥、两端富砂”的沉积序列。【结论】新的层序格架与传统等厚沉积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烃源岩标志层没变,单井之间的对应关系变;二是延长组湖盆范围没变,湖盆充填演化过程变;三是砂岩总体分布规律没变,砂层之间的连通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T-R体系域 凝缩层 前积 延长组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专利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景芬 《弹性体》 CAS 2001年第6期68-70,共3页
介绍了 1990~ 2 0 0 0年期间发布的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HVPBR)合成专利的分布情况 ,分析了锂系、钴系、钼系引发剂体系合成HVPBR的专利技术 ,并提出了我国开发HVPBR合成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合成 专利技术 乙烯基 锂系引发剂 钴系引发剂 钼系引发剂
下载PDF
滦河三角洲晚全新世地层和演化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丽玉 胥勤勉 +5 位作者 郭虎 李敏 杨宁 刘建兵 赵建军 郭进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滦河三角洲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本文对8个钻孔进行了年代学、沉积学、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并结合1984~2016年研究区的遥感影像特征,恢复了滦河三角洲晚全新世发育过程和模式。2.7 ka B.P.以前,研究区发育湖相三角洲前缘... 为了更好地理解滦河三角洲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本文对8个钻孔进行了年代学、沉积学、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并结合1984~2016年研究区的遥感影像特征,恢复了滦河三角洲晚全新世发育过程和模式。2.7 ka B.P.以前,研究区发育湖相三角洲前缘,包括河床和水下河道相;2.7~1.0 ka B.P.,伴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达到现今滦河三角洲一带,姜各庄林场以西区域发育湖相三角洲,包括湖沼相、湖滨相和分支河道、河间洼地等,东部形成海侵型砂坝-潟湖海岸地貌沉积体系;约1.0 ka B.P.以来研究区域普遍成陆,西部主要为决口扇和河间洼地相,东部多分支河道相;17~19世纪,翡翠岛-姜各庄林场一带形成海岸沙丘,并造成二滦河、老米沟等河流由东折向南入海;1915 A.D.,滦河冲开姜各庄林场至翡翠岛的海岸沙丘,形成现今波浪型三角洲。研究区经历了3期地貌沉积组合:晚全新世组合包括西部湖相三角洲和东部海侵型砂坝-潟湖海岸地貌沉积体系;17~19世纪的组合包括三角洲平原和翡翠岛-七里海海侵型砂坝-潟湖海岸地貌沉积体系;1915 A.D.后的组合包括三角洲平原、翡翠岛-七里海海侵型砂坝-潟湖海岸地貌沉积体系和滦河波浪型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三角洲 晚全新世 湖相三角洲 海侵型砂坝-湖地貌沉积体系 波浪型三角洲
原文传递
泌阳凹陷核三段T-R旋回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宗斌 郭建华 蒋小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湖进-湖退旋回 沉积层序 沉积体系 展布特征
下载PDF
松北宾县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沉积相与生储盖组合分析
20
作者 马洪 辛仁臣 +4 位作者 刘豪 朱立林 石金华 詹宁 吴文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8-529,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描述和地震相分析,结合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宾县断陷中生界沙河子组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沙河子组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地震相,对应的...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描述和地震相分析,结合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宾县断陷中生界沙河子组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湖底扇相。沙河子组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4种类型的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沙河子组高水位体系域也发育4种类型的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平原。分析研究了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形态。通过对宾参1井的样品分析,研究了沙河子组的生、储、盖条件,结合其沉积特征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圈闭发育的有利相带:东部受边界断裂和次级断裂的控制,形成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主要是断块圈闭气藏和基岩潜山圈闭气藏的有利勘探相带;西部为断层复杂化的挠曲边坡,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是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断块圈闭、断层—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岩性圈闭、岩性圈闭气藏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子组 扇三角洲 冲积平原 湖侵体系域 地震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