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志刚 蒋志军 +1 位作者 周维新 鲁君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245-246,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医院11年间临床用血情况,各种成分用血的使用量和比例,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比例、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 目的回顾分析医院11年间临床用血情况,各种成分用血的使用量和比例,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比例、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医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全血用量显著下降,从2006年到现在成分血使用率接近10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输血科及时掌握、分析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严格执行输血制度,给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在临床推广成分用血、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用血 输血科 合理用血
下载PDF
171例输血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瑛 谭春泽 +10 位作者 杨雪 傅明玮 禹亚丽 唐岸柳 刘丽娟 刘易娟 王林 罗成 杨凯 王继任 李聚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相关的影响因素,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从医院或(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本院2001—2018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的62 399例输血病例(历)中,收集记录为输血反应的病例171例,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反应类型,以及输血者年龄...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相关的影响因素,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从医院或(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本院2001—2018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的62 399例输血病例(历)中,收集记录为输血反应的病例171例,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反应类型,以及输血者年龄、性别与输血前预防用药、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输注成分血和临床用血科室对输血反应的影响,采用χ~2检验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本(院)组8年间的输血反应率为0.27%(171/62 399),其中过敏反应占67.84%(116/171)、发热反应24.56%(42/171)、其他反应7.60%(13/171)。影响患者输血反应的因素有输注的成分血、输血前预防用药(P<0.05)。结论输注的成分血、输血前预防用药可能是输血反应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对此制定个体化科学输血措施,有助于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与实现精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过敏 发热 输注成分血 预防用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分输血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震 周俊 韩聚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标本,依据不同输血剂量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表达变化。结果输血前各组之间I...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标本,依据不同输血剂量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表达变化。结果输血前各组之间I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2未明显改变(P>0.05);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2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4表达较输血前明显降低(P<0.05);输血后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4表达降低更加显著,具有显著差异(P<0.05);输血前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输血后大、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较输血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成分输血可改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应高度重视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输血方案及最佳输血剂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白血病 儿童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心梅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倒重症患者利用成分输血来阐述成分输血在外科、妇科失血性休克、内科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结果成分输血在抢救急性大出血以及感染性休克病人疗效显著。结论成分输血值得推广。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悬浮红细胞 冷沉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机采血小板
下载PDF
临床合理用血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丽丽 朱昭琼 刘兴奎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4年第6期442-445,共4页
输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但输血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何减少不必要输血,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发展,本文将从合理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合理输血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庄小银 李庆山 +1 位作者 王顺清 周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37-1043,共7页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患者,在预处理中及移植后早期毒性进行比较。方法:3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分成两组即氟达拉滨组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预处理方案均为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化疗强度的白消安/环磷酰胺,或者马法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两组患者预处理中出现的器官毒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毒性分级参照Bearman等制订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两组无因预处理相关毒性而死亡。氟达拉滨组转氨酶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与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达拉滨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血液学毒性方面,氟达拉滨组白细胞达最低值、血小板≥50×109L-1的时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的量均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氟达拉滨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 血液毒性 预处理 免疫抑制剂 成分血输注 脏器毒性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输血小板后抗体产生的预防作用
7
作者 王磊 钟晓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5,36,共3页
目的观察需要维持血小板输注患者在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糖皮质激素)后其血小板相关抗体(PAA)的水平变化。方法将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输血小板时加用甲泼尼龙;另一组加用安慰剂。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10×109/L时,... 目的观察需要维持血小板输注患者在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糖皮质激素)后其血小板相关抗体(PAA)的水平变化。方法将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输血小板时加用甲泼尼龙;另一组加用安慰剂。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10×109/L时,输注单采血小板,监测PAA变化。结果输注前,患者PAA均呈低水平状态。6次血小板输注后,治疗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100%,PAA升高明显偏低;对照组,1例输注无效,抗体水平上升明显,PAIgG为(109.54±86.37)ng/1×107血小板(P<0.01),PAIgA为(25.27±23.90)ng/1×107血小板(P<0.05),PAIgM为(59.12±48.31)ng/1×107血小板(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血小板输注后抗体的产生有明显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血小板 成分输血
原文传递
内江地区临床医院成分输血现状与发展浅析
8
作者 陈艳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分析内江地区3年来成分输血应用情况,探求科学合理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内江地区医院临床用全血和成分血用量。结果:内江地区临床成分输血率达95.9%,其中红细胞制剂、浓缩血小板分别占成分用血量的59... 目的:分析内江地区3年来成分输血应用情况,探求科学合理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内江地区医院临床用全血和成分血用量。结果:内江地区临床成分输血率达95.9%,其中红细胞制剂、浓缩血小板分别占成分用血量的59.6%和5.1%。结论:内江地区成分用血率有明显提高,尤以红细胞制品、浓缩血小板、血浆最为明显,但在机采血小板、冷沉淀以及冷冻红细胞的研究方向需进一步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现状与发展浅析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系统评估分级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园 卢文敏 +1 位作者 翁娇娇 周淑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 分析和评估本院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异型成分血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移植中心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467次输注异型成分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 目的 分析和评估本院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异型成分血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移植中心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467次输注异型成分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输血前后临床表现及变化、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诊断评估,从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严重程度、输血相关可能性大小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级。结果 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19%(141/467)。发生率最高的血制品是悬浮红细胞,占42.86%(15/35),接下来依次是单采血小板,占39.25%(73/186),冰冻血浆,占28.26%(26/92),冷沉淀凝血因子,占19.05%(8/42)和洗涤红细胞,占16.96%(19/112)。洗涤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占67.37%(95/141),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2.69%(32/141),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相等,均为2.84%(4/141),其它不良反应2例,占1.42%(2/141)。141次不良反应等级评估,“肯定”113例,占80.14%(113/141),“基本肯定”20例,占14.19%(20/141),“疑似”8例,占5.67%(8/141);“轻微”130例,占92.20%(130/141),“中等”10例,占7.09%(10/141),“严重”1例,占0.71%(1/141);“相关性极高”117例,占82.98%(117/141),“很可能相关”17例,占12.06%(17/141),“相关性较小”7例,占4.96%(7/141)。结论 将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级,能够加深临床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够增加其对不良反应判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不良反应的漏报和误报,为制定输注异型成分血不良反应统一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注异型成分血 不良反应 评估分级
下载PDF
Approaches on the Major Predictor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10
作者 Maria Christiane Valéria Braga Braile-Sternieri Eliana Migliorini Mustafa +7 位作者 Victor Rodrigues Ribeiro Ferreira Sofia Braile Sabino Cibele Olegário Vianna Queiroz Bethina Canaroli Sbardellini Giovanni Braile Sternieri Lúcia Angélica Buffulin de Faria Idiberto José Zotarelli Filho Domingo Marcolino Braile 《Health》 2019年第4期371-379,共9页
Introduction: Experimental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ss of up to 77.0% of red cell mass can be tolerated as long as it kept the blood volume. However, the blood volume loss of about 34.0% is fatal. The initia... Introduction: Experimental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ss of up to 77.0% of red cell mass can be tolerated as long as it kept the blood volume. However, the blood volume loss of about 34.0% is fatal. The initial at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should be given to maintaining blood volume and oxygen transport. Thus, transfusions of allogeneic blood product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ardiac surgery. Some transfusion risk scor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Objective: To review and discuss literature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components gradient)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versus polytrauma,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neoplastic diseases. Methods: The model followed for the review was PRISMA. We used the databases as Scielo, Lilacs, Google Scholar, PubMed articles and works of scientific and doctoral theses master.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in the literature, the acute bleeding of large volumes is challenging to emergency services. Accordingly, the need to support hemotherapeutic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cols for mor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he monitored blood components. Conclusion: Hemotherapy services have adopted a very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clinical condition presented by patients, the need for four or more red blood cell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Surgery POLYTRAUMA transfusion blood components Survival EPIDEMIOLOGIC Data Time to HEMOSTASIS Derivatives Volume
下载PDF
利用成分输血成功救治一名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心梅 习华英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9期107-107,共1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例重症患者利用成分输血来阐述成分输血在外科、妇科失血性休克、内科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结果成分输血在抢救急性大出血以及感染性休克病人疗效显著。结论成分输血值得推广。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因子 机采血小板
下载PDF
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夏和凤 贲燕华 于泽芝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1528例受血者中99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发热反...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1528例受血者中99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发热反应14例,占14.1%,过敏反应77例,占77.8%,其他反应8例,占8.1%,没有发生溶血反应;各种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少白红细胞14例,占14.1%,血浆23例,占23.2%,冷沉淀14例,占14.1%,血小板48例,占48.5%。结论性别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输血史、妊娠史及血液成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最高,输注少白红细胞不良反应最低。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应用先进的技术,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血液成分
下载PDF
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13
作者 余红娟 洪巧珍 +1 位作者 吴启旺 齐雪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7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分析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BTA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探讨有效降低BTAR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18537例次受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TAR总发生率(%),BTAR与不同项目(执行201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目的分析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BTA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探讨有效降低BTAR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18537例次受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TAR总发生率(%),BTAR与不同项目(执行201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前后、类型、血液品种、受血史、受血者性别、受血者年龄)间的关系及比例。结果185374例次输血患者,397例BTAR,总发生率2.14%;执行后BTAR发生率1.00%,显著低于执行前3.08%(P〈0.05);执行后成分输血占4458%,显著高于执行前2006%(P〈0.05);执行后急性溶血发生率000%,显著低于执行前1.59%(P〈0.05);执行前后,输血相关性过敏反应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BTAR类型(P〈0.05);多次受血史患者BTAR发生率7305%,显著高于初次受血者。受血者性别、年龄与BTAR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TAR是输血的必然风险。规范输血,可有效降低BTA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 成分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