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
王霜梅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2
|
乔姆斯基形式句法推导过程的变迁 |
陈友良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3
|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 |
张淑静
崔艳菊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4
|
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基础 |
龚晓斌
|
《福建外语》
|
2002 |
7
|
|
5
|
结构主义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
董革非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1
|
|
6
|
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句法结构与语义接口的演化 |
郑玉荣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7
|
在转换生成语法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间——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源起 |
段小莉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8
|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 |
崔冬梅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9
|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法学的影响 |
桂林
郑荣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0
|
语言问题的哲学探索——评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 |
易立新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1
|
深层结构理论在英文翻译中的应用 |
刘军艳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2
|
乔姆斯基对于分析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
孙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3
|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的转向及其哲学背景——从索绪尔到布龙菲尔德到乔姆斯基 |
王健
梁柏松
|
《常熟高专学报》
|
2004 |
2
|
|
14
|
浅析维吾尔语疑问句的深层句法结构 |
潘艳兰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5
|
洪堡特语言思想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 |
陈家晃
潘文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6
|
谈描写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
李碧玉
姜蕾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言语实践中的句法认知 |
杨晖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8
|
李贺研究的语言学实践——李文彬《从转换生成语法看李贺诗歌》述评 |
蒋春红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9
|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与转换生成学派的语言观和方法比较 |
朱丽红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2
|
|
20
|
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考察现代维吾尔语格附加成分叠加 |
阿巴拜克热.买买提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