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侨农场社会化转型探析——以泉州双阳华侨农场为对象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晶盈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2-48,共7页
华侨农场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以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集中考察和探讨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过程,进而反思以华侨农场为主的集中安置模式带来的问题,提出归难侨的安置不仅... 华侨农场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以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集中考察和探讨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过程,进而反思以华侨农场为主的集中安置模式带来的问题,提出归难侨的安置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物质性安排,更要建立使归难侨能够融入安置地社会的体制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农场 归难侨 社会化转型
下载PDF
生存与毁灭:乡村悲剧的升华——论贾平凹《极花》
2
作者 廖智勇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9-22,27,共5页
贾平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背景决定其文学创作执着于中国乡村的变迁,关注与思考乡土文化的意义以及命运。《极花》是其乡土小说又一个高峰,更是他无法调解城乡文化矛盾与冲突最痛苦的"郁结"之作。作者通过圪梁村人、事... 贾平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背景决定其文学创作执着于中国乡村的变迁,关注与思考乡土文化的意义以及命运。《极花》是其乡土小说又一个高峰,更是他无法调解城乡文化矛盾与冲突最痛苦的"郁结"之作。作者通过圪梁村人、事、物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密集性的记录,将读者视野聚焦于拐卖妇女事件的背后,反思在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大背景下,在城市文明成为当代社会主导文化的社会语境下,揭示了城乡二元文化的对立与冲突,表达他对城市文明挤压、侵蚀下的乡土文明凋敝、没落甚至走向毁灭的担忧,更表现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审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矛盾、冲突交织的困境中,思索个人、农村乃至历史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极花》 社会转型 城乡矛盾与冲突 乡村悲剧
下载PDF
基层社会自治与社会治理现代转型 被引量:71
3
作者 周庆智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0,共10页
基层社会自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群的集合体共同行使自治权,即,"自己统治自己"的社会治理形式。社会治理现代转型的目标是要建构科层(政府)治理、市场(公司)治理与社群(社会)治理三种比较稳定的治理模式。在一个分权与结构分化... 基层社会自治是社会成员通过社群的集合体共同行使自治权,即,"自己统治自己"的社会治理形式。社会治理现代转型的目标是要建构科层(政府)治理、市场(公司)治理与社群(社会)治理三种比较稳定的治理模式。在一个分权与结构分化的政治社会体制下,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和谐运行的社会治理功能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有赖于社会自治的实现与高度发展。基层社会自治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基层政府权威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第二,市场治理模式的主体和体系的重构;第三,把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还给社会,不断促进社会自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基层社会自治对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具有现代民主制度建构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自治 社会治理现代转型 社会治理功能体系
原文传递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四十年:1978-2018 被引量:47
4
作者 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65,191,共8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来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庄熟人社会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富人群体,这个富人群体使村庄社会结构形成了极化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则保持了相对均质,一方面,中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来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庄熟人社会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富人群体,这个富人群体使村庄社会结构形成了极化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则保持了相对均质,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农民进城,留下的农村获利机会形成了一个数量不大、但结构位置却极为重要的"中坚农民"群体;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负担不重且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群体正在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坚农民"和"负担不重的人"是理解当前中西部农村治理秩序的关键。同时,中西部农村开放性的结构既为农户逃离结构性力量提供了机会,但也使村庄由于社会结构均质化程度高而可能面临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的后果往往表现为严重的子辈对父辈的代际剥削。此外,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政策,可以让进城失败的农民落叶归根,从而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 中西部地区农村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 区域差异 城市化 经济分化
下载PDF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被引量:33
5
作者 乔天宇 向静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正经历着快速的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亟需研究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中观层面,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有着三个重要的底层逻辑:促进连通性,推动开放与参与;实现数据化,...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正经历着快速的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亟需研究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中观层面,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有着三个重要的底层逻辑:促进连通性,推动开放与参与;实现数据化,增进智慧与安全;直面复杂性,应对风险与挑战。它们是数字技术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增量变化,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其他传统要素难以提供的。这三个底层逻辑体现着数字技术对于社会治理的独特工具性价值。未来,更加深入地分析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应用中的支撑条件和非预期后果,是值得努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连通性 数据化 复杂性
原文传递
从“乡规民约”到公民道德——从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看道德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小章 冯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156,共8页
作为一种"地方性伦理",传统的"乡(村)规民约"之形成、存在、内涵与作用都是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之不可逆转的转型,"乡(村)规民约... 作为一种"地方性伦理",传统的"乡(村)规民约"之形成、存在、内涵与作用都是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之不可逆转的转型,"乡(村)规民约"也必然逐渐走向式微而成为明日黄花。不过,社会结构性变革在使"乡(村)规民约"从总体上走向式微、终结的同时,也在催生、呼唤着一种新的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所调节的,是作为越来越直接投身于外部公共社会中的一员、作为国家之公民的个体与其他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公民道德 社会结构转型
下载PDF
论知识转化模型SECI中的情报交流 被引量:18
7
作者 秦铁辉 程妮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4,81,共4页
介绍著名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提出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经典模型——SECI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SECI模型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在SEC... 介绍著名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提出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经典模型——SECI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SECI模型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在SECI模型中,分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中的情报交流的过程,探讨其情报交流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I 知识转化 情报交流 社会化 外化 融合 内化
原文传递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继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到李培林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不但标志着"结构—功能论"正在从古典研究范式发展成为新古典研究范式,而且导致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范式出现了重大转变。通过观察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与思考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两个新概念,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范式。人类学民族学正在形成的新型研究范式——"社会结构转型",既有本土特色又与西方学术接轨,有利于更好地叙述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学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中国学者应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研究范式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忠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国民理想人格 塑造机制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沈杰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11,28,共8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发展呈现出许多崭新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发展呈现出许多崭新特点,在社会心理上的变化也更加突出,产生了许多新质。然而,处在社会转型中的青年社会心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特征。为促进青年的社会心理朝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必须努力从各个层面上优化青年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转型 青年 社会心理
下载PDF
创新型国家的信息服务体制与信息保障体系构建(2)——基于创新价值链的信息服务转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吉明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3,35,共5页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价值链的形成以及自主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化,促使信息服务转型,并向社会化发展。从国家创新价值链的形成和创新价值链活动中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革出发,分析自主创新价值导向下的信息服务转型要求,探讨基于创...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价值链的形成以及自主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化,促使信息服务转型,并向社会化发展。从国家创新价值链的形成和创新价值链活动中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革出发,分析自主创新价值导向下的信息服务转型要求,探讨基于创新价值链的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展问题,包括信息服务的体制改革、体系重构和战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信息服务转型 社会化发展
原文传递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岳洪江 董敏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进而识别系统中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通过分析得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分布于6个层次,社科成果转化法治化、社科成果转化政策系统性、社科成果转化收益特性、社科成果转化政策配套、社科成果转化的评估激励居于结构模型的第3、4、5、6层级,这些因素是影响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的基础因素,是影响因素改进和管理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驱动力 依赖性
下载PDF
转型中国的新力量:新社会阶层何以推动社会变革创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海东 《社会政策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新社会阶层的成长壮大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新社会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制度保障。在这个前提下,新社会阶层自身所具有的群体特征使得其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创新的一支新力量,成为社会... 新社会阶层的成长壮大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新社会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制度保障。在这个前提下,新社会阶层自身所具有的群体特征使得其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创新的一支新力量,成为社会活力的源泉。新社会阶层的成长还推动了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在新社会阶层比较集中的特大城市,橄榄型社会结构初具雏形。与此同时,新社会阶层的崛起为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新社会阶层正在组织起来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发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社会变革创新 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治理共同体
下载PDF
元宇宙能否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赋权——通过五层阶梯结构辨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浩之 吕守军 陈杰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92,127,共13页
“技术赋权”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新兴技术促进政府以外多元力量参与和协作的路径。技术赋权是否能真正实现广大公众的增权?以元宇宙技术为例,其一方面能为政府与公众提供新的沟通渠道与媒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技术资本利用为实现... “技术赋权”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新兴技术促进政府以外多元力量参与和协作的路径。技术赋权是否能真正实现广大公众的增权?以元宇宙技术为例,其一方面能为政府与公众提供新的沟通渠道与媒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技术资本利用为实现“资本控权”的工具。针对该矛盾,五层阶梯结构创新了现有元宇宙技术赋权理论,辨析元宇宙影响下不同社会主体获得技术赋权的地位与类型。五层阶梯结构的五个不同层级代表了公众获得技术赋权从低至高的程度,分别为“资本控权”“表象互动”“公众参与”“协同共创”“授权自治”。五层阶梯结构的每一层级分别根据技术赋权关键词,识别、阐明了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对应角色与相应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协同共创”在现实社会治理背景下有较强的推广基础,是目前数字化转型实践可行的发展方向,对技术赋权中元宇宙的应用导向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五层阶梯结构也警示技术资本利用元宇宙逃避监管,并防止通过推行“新自由主义”议程扩大资本控权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技术赋权 五层阶梯结构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正义感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湘萍 李绍元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12,共3页
正义感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特殊能力。从指向来看,正义感既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的评价与态度,又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评价与态度;从承担主体来看,... 正义感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特殊能力。从指向来看,正义感既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的评价与态度,又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评价与态度;从承担主体来看,正义感有个体正义感和社会正义感之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其社会成员的正义感水平在呈下降趋势。强化个体正义感,形成强大的社会正义感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人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获得更多的道德自由,而且有利于团结他人、维护正义原则、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感 现实意义 道德情感 中国 道德建设 道德修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机理及路径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保平 刚翠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8,共8页
中国转型已经由前转型时代向后转型时代转变,后转型时代转型的范围已经由经济转型扩展到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分为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人文转型两个方面,社会结构转型通过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而社会... 中国转型已经由前转型时代向后转型时代转变,后转型时代转型的范围已经由经济转型扩展到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分为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人文转型两个方面,社会结构转型通过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而社会人文转型通过人的转型、人格形态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来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后转型时期,转型范围已经由单纯的经济转型转向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后转型时期应通过实施新人力资源政策、实施新型城市化、加快社会信息化、推进社会知识化、倡导合理消费的理念和实施和谐战略来加快我国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转型 社会人文转型 经济增长质量
下载PDF
如何认识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弘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盟国家先后致力于削减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这种削减并没有能够阻止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向"市场化"和"去国家化"方向改革,也并没有产生明...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盟国家先后致力于削减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这种削减并没有能够阻止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向"市场化"和"去国家化"方向改革,也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缓解危机的作用。本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与生产方式、科技发展和社会风险的变化密切相关。论文指出,由于上述因素的发展变化,当前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性转型是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妥协机制已经开始解体,削减式的改革开始出现触到社会底线的迹象。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不可能回归传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转型 社会投资转向 社会治理转型
下载PDF
从互害型社会走向互利型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应对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善根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83,共9页
社会互害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较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体现,如不加以有效规制,将演化为互害型社会。社会互害的典型特征是易粪相食、破坏性发展和交互相害,... 社会互害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较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体现,如不加以有效规制,将演化为互害型社会。社会互害的典型特征是易粪相食、破坏性发展和交互相害,而本质则是过度利己主义的短视。社会互害的危害对个体而言,将导致人人自危、相互过度防卫,其不仅会导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成为受害者,也使每个人将成为潜在的侵害人;对社会而言,将解构并推毁社会信任体系,可能导致社会自身的崩溃;对国家而言,将严重制约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可能导致国家的失序。社会互害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来片面强调个人私利所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紧密相关,而法律的功能缺失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规制和调整利益关系,阻断过度利己主义的危害,使互害转化为互利,是当前法治规制的目标和功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害 社会矛盾转化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法治规制 社会键
原文传递
新中国民族题材电影70载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谱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1,共6页
民族题材电影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电影准类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民族题材电影与新生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到新时期,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逐步经历了转型,在题材内容上也进行... 民族题材电影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电影准类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民族题材电影与新生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到新时期,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逐步经历了转型,在题材内容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拓展。尤其是21世纪之后,民族题材电影更以多姿多彩的形貌,反映了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变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题材电影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社会文化转型 新时代
原文传递
从转轨到转型——现阶段改革的历史定位及其和谐取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省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9,共6页
我国的改革进程在实质上由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体目标的经济体制转轨和以构建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制度为总体目标的社会制度转型两个发展阶段构成。目前,我国改革的发展已开始进入... 我国的改革进程在实质上由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体目标的经济体制转轨和以构建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制度为总体目标的社会制度转型两个发展阶段构成。目前,我国改革的发展已开始进入以社会转型为标志的一种较高级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和经济—社会问题的大量存在是转型社会的常态,其发展也因此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与高风险性。在现有的制度—体制下,社会调整是缓解现存经济—社会问题及其矛盾,并将其控制和保持在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范围内的基本途径;而建设和谐社会则是解决现存经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轨 社会制度转型 和谐社会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