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2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被引量:135
1
作者 赵忠虎 谢和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1,共6页
岩石变形破坏的过程是和外界产生能量交换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用能量方法研究岩石破坏问题的合理性,以及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弹性能、塑性能、表面能、辐射能、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计算原理、以及对岩石破坏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 岩石变形破坏的过程是和外界产生能量交换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用能量方法研究岩石破坏问题的合理性,以及岩石在变形过程中弹性能、塑性能、表面能、辐射能、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计算原理、以及对岩石破坏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在不同的变形阶段中岩石能量耗散与释放问题。在宏观上,岩石变形前期以弹性应变能的方式存储外界提供的能量,同时又通过损伤演化等向外界耗散能量;变形的后期以剧烈的能量释放为主。微观上,存在多种引起岩石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的机制,岩石存储能量还是向外界释放能量取决于这些微观机制竞争的最后结果,基于此推导了岩石变形中能量的传递方程,用试验研究了能量的转化和平衡,以及耗散能和释放能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能量耗散导致岩石强度的降低,而能量释放是造成岩石灾变破坏的真正原因。从能量耗散与释放的观点研究岩石的破坏,可以从本质上把握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物理机理,寻找岩石破坏的真正原因,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能量传递 能量耗散 能量释放
下载PDF
CMT能量输入特点与熔滴过渡行为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洪涛 冯吉才 胡乐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2,139,共6页
为分析CMT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采用高速CCD摄像机建立了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视觉传感系统并且通过电流、电压传感器建立了波形采集系统,以此分析其能量输入特点和熔滴过渡行为.结果显示,CMT焊接波形控制呈现典型的直流脉冲特征,焊接时热... 为分析CMT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采用高速CCD摄像机建立了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视觉传感系统并且通过电流、电压传感器建立了波形采集系统,以此分析其能量输入特点和熔滴过渡行为.结果显示,CMT焊接波形控制呈现典型的直流脉冲特征,焊接时热输入较低;在CMT短路过渡过程中,熔滴尺寸随焊接电流的增加幅度不大,将熔滴尺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稳定的短路过渡.CMT短路过渡通过焊丝回抽,避免了大的电磁力,有效地消除了飞溅.当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其过渡形式将转变为射滴过渡和短路过渡的混合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 熔滴过渡 能量输入 电弧形态
下载PDF
我国蒸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余国琮 袁希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13,共7页
从蒸馏过程设备、蒸馏过程模拟、蒸馏传质动力学等多方面论述了我国蒸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 蒸馏 模拟 节能
下载PDF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殷勇高 张小松 +1 位作者 李应林 管振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实验的方法对采用填料塔式再生器的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了再生器热源温度在55.5℃工况下的传质系数和热源温度对出口参数有影响的结论.同时发现传质系数平均值约为032mg/(m2·Pa·s),根据实验数... 以实验的方法对采用填料塔式再生器的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了再生器热源温度在55.5℃工况下的传质系数和热源温度对出口参数有影响的结论.同时发现传质系数平均值约为032mg/(m2·Pa·s),根据实验数据提出提高填料塔式再生器再生性能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种蓄能密度高的相变潜能蓄能模式,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种蓄能模式的蓄能密度一般在1000MJ/m3以上,这表明该蓄能方法比常规蓄能方法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太阳能 蓄能 蒸发冷却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对微生物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宋道军 余汛 余增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和E.coli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生物细胞既存在着直接... 以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和E.coli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生物细胞既存在着直接作用又存在着间接作用;注入离子的动量传递产生了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其能量沉积显示着对细胞的间接作用,而且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两种微生物细胞受到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的程度也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细胞 低能离子束 生物学 辐射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能量熵测度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辨识 被引量:23
6
作者 苟竞 刘俊勇 +4 位作者 刘友波 许立雄 张铃珠 雷成 Bazargan Masoud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4-2761,共8页
连锁故障是现代大型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重大风险。连锁故障过程中,随着电网结构与状态不断演化,事故扩散往往伴随着潮流转移、功率振荡、电压波动等诸多复杂现象。将连锁故障过程中涉及诸多电气参数的系统状态统一至能量函数框架下,考... 连锁故障是现代大型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重大风险。连锁故障过程中,随着电网结构与状态不断演化,事故扩散往往伴随着潮流转移、功率振荡、电压波动等诸多复杂现象。将连锁故障过程中涉及诸多电气参数的系统状态统一至能量函数框架下,考虑系统的能量演变特征,以能量冲击分布熵、能量转移分布熵和单位转移能量密度提取系统宏观演变趋势与关键特征,辨识连锁故障的源发性扰动及连锁开断薄弱元件。通过建立连锁故障能量冲击风险熵评估模型,衡量连锁故障各阶段对系统的冲击大小及系统连锁开断全过程的风险损失。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故障 能量熵 能量冲击 能量转移 能量密度 风险辨识
下载PDF
炎热地区夏季窗户的热过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董子忠 许永光 +1 位作者 温永玲 陈启高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重庆地区为例 ,探讨了炎热地区夏季南向和西向窗户的太阳辐射得热问题。认为辐射得热是导致室内热环境恶化的首要原因 ,西向铝合金双玻窗的辐射得热高达 5 2 0W/m2 ,而基于室内外温差的热流最大也不超过 5 0W /m2 ;对于南向窗 ,太阳... 以重庆地区为例 ,探讨了炎热地区夏季南向和西向窗户的太阳辐射得热问题。认为辐射得热是导致室内热环境恶化的首要原因 ,西向铝合金双玻窗的辐射得热高达 5 2 0W/m2 ,而基于室内外温差的热流最大也不超过 5 0W /m2 ;对于南向窗 ,太阳直射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天空散射与环境反射是窗户得热的主要来源。对炎热地区的窗户节能而言 ,有效控制辐射得热、采用遮阳装置是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热地区 夏季 窗户 太阳辐射 热流 热环境
下载PDF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邓义斌 黄荣华 +1 位作者 王兆文 程伟 《汽车工程师》 2011年第1期52-56,62,共6页
车辆热管理技术是提高车辆经济性和动力性、保证关键部件安全运行和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车辆热管理的内涵和研究内容,报告了车辆热管理的发展现状与相应的仿真和试验研究方法。阐述了进行车辆热管理集成研究的重要性,指... 车辆热管理技术是提高车辆经济性和动力性、保证关键部件安全运行和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车辆热管理的内涵和研究内容,报告了车辆热管理的发展现状与相应的仿真和试验研究方法。阐述了进行车辆热管理集成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深入研究系统的流动与传热机理,综合利用废热,从整车热管理集成的高度来进行优化匹配设计,才能发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热管理 传热 研究 节能
下载PDF
脉冲MIG焊熔滴过渡阶段的波形控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姚屏 薛家祥 +1 位作者 黄文超 蒙万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软开关逆变电源上改变脉冲MIG焊的控制波形,在电流波形的下降沿增加熔滴过渡阶段,以实现焊接过程的稳定可控.通过小波分析仪采集并统计瞬时电流、暂态电压、动态电阻、瞬时能量、电流电压概率密度分布等数据,考察了熔滴过... 在自行研制的软开关逆变电源上改变脉冲MIG焊的控制波形,在电流波形的下降沿增加熔滴过渡阶段,以实现焊接过程的稳定可控.通过小波分析仪采集并统计瞬时电流、暂态电压、动态电阻、瞬时能量、电流电压概率密度分布等数据,考察了熔滴过渡电流和过渡时间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熔滴过渡阶段有助于实现焊接过程的稳定可控;过渡电流较小时,能量不足,易出现短路过渡、焊接不稳定等现象;过渡电流接近峰值电流时,焊接情况与普通脉冲MIG焊类似,达不到波形控制的目的;过渡电流不变时,焊接质量随着过渡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过渡时间为7ms时焊接效果理想,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过多的能量使熔滴过渡不规则,焊接质量开始降低;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熔滴过渡电流160A、过渡时间7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MIG焊 熔滴过渡 小波分析 瞬时能量 动态电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网络理论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葛海麟 陈皓勇 +2 位作者 文俊中 曾永浩 华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基于炯用传递理论,经过理论分析及推导得到炯用在线(管)路中的普遍化传递规律,建立炯用在线(管)路中的传递分析理论。为了证明能量网络理论的正确性及实用性,基于能量网络理论对某个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及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结... 基于炯用传递理论,经过理论分析及推导得到炯用在线(管)路中的普遍化传递规律,建立炯用在线(管)路中的传递分析理论。为了证明能量网络理论的正确性及实用性,基于能量网络理论对某个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及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结果与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合炯用在线(管)路中的传递分析理论,对该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炯用传递分析,从做功能力损失的角度对系统的节能潜力作出判断,验证"能质匹配"原则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用]传递 能量网络 分布式供能系统 节能潜力 标幺制 “能质匹配”原则
下载PDF
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增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宇雷 倪琦 +1 位作者 徐皓 刘晃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别测试了气液体积比、布水孔径和吸收腔高度对于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6~27℃,单位处理水流量18m^3/h,布水孔径6mm,吸收腔高度38cm条件下,当气液体积比(gas liquid ratio,G...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别测试了气液体积比、布水孔径和吸收腔高度对于低压纯氧混合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6~27℃,单位处理水流量18m^3/h,布水孔径6mm,吸收腔高度38cm条件下,当气液体积比(gas liquid ratio,G/L)从0.0067:1上升到0.0133:1后,平均氧吸收效率从72.62%下降到了57.27%,而平均出水溶解氧增量从6.57mg/L上升到10.37mg/L。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的理想工作点在气液体积比0.01:1左右。此时,出水溶解氧相对于源水增加10mg/L左右,氧吸收效率大约为70%。在吸收腔高度40cm,出水溶解氧增量达到10.9mg/L时,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的动力效率就能达到6.63kgO2/(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氧 气体转移 溶解氧 效率 能耗
下载PDF
大型滑坡高速滑动机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根树 张咸恭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31-34,30,共5页
本文论证了两类大型高速滑坡滑动机理。首先,斜坡牵引失稳产生次生高能滑体,与先次失稳滑动的滑体发生碰撞,经过能量传递调整使之获得高速度。其次,滑体下覆岩土体内形成低摩擦次生滑动面,可以使滑体的高速滑动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关键词 大型高速滑坡 滑动机理 次生滑体 能量传递 锁固原理 碎屑流机制
下载PDF
空心墙体建筑的节能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阎丽萍 王路威 +2 位作者 王琼 孙伟民 叶燕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对空心墙体的静态热阻计算考虑了对流和辐射对热阻的影响,并用非稳态传热理论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法,利用传递函数法求解新型节能空心墙体的传热过程,计算某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统实心墙体和新型空心墙体)的全年逐时能耗和总能耗,并根... 对空心墙体的静态热阻计算考虑了对流和辐射对热阻的影响,并用非稳态传热理论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法,利用传递函数法求解新型节能空心墙体的传热过程,计算某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统实心墙体和新型空心墙体)的全年逐时能耗和总能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节能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得出:建筑物采用节能空心墙体与传统实心墙体相比,夏季节能27 19%,冬季节能23 92%,其投资可在10a内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墙体建筑 节能 经济性分析 传热 墙体材料 传递函数法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芳樟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克刚 周华丽 +3 位作者 柴向华 魏浩 黄洁虹 黄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148,共8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芳樟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芳樟醇对BSA构象的影响。实验表明,芳樟醇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形成芳樟醇...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芳樟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芳樟醇对BSA构象的影响。实验表明,芳樟醇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形成芳樟醇-BSA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芳樟醇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由For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其结合距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芳樟醇与BSA相互作用后使BSA构象发生改变,减少了BSA中α-螺旋的含量,增加了BSA中色氨酸、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 牛血清蛋白 光谱法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稀土离子发光体系中能量传递和迁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殿元 谢平波 +2 位作者 张慰萍 楼立人 夏上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9-334,共6页
基于以前综合V F模型 (考虑施主 受主 (D A)能量传递 )和B模型 (考虑施主 施主 (D D)能量迁移 )而提出的V F B综合模型 ,对La1-xErxF3 体系中Er3 +离子四种低掺杂浓度下 (x =0 0 0 1,0 0 0 3,0 0 1,0 0 2 ) 2 95K时4 S3/2 →4 I15... 基于以前综合V F模型 (考虑施主 受主 (D A)能量传递 )和B模型 (考虑施主 施主 (D D)能量迁移 )而提出的V F B综合模型 ,对La1-xErxF3 体系中Er3 +离子四种低掺杂浓度下 (x =0 0 0 1,0 0 0 3,0 0 1,0 0 2 ) 2 95K时4 S3/2 →4 I15/2 发光的时间演化曲线成功地重新进行了数值拟合 .结果表明该体系内D A间交叉弛豫能量传递是偶极 偶极作用 ,作用常数CDA为 4 75× 10 -4 1cm6/s,与Okamoto等人原用Y T扩散模型得到的结果一致 .而拟合得到的四个D D平均跳跃时间τ0 粗略地与xDα 次方 (xD 为D离子浓度 )成正比 (α≈ - 1 2 37) ,并不遵从τ0 很小时与xD 的- 2次方成正比的理论关系 .同时 ,通过把D D迁移和D A传递同时同样地纳入V F模型还粗略估计了D D平均跳跃时间τ0 ′的值 ,发现它与V F B给出的τ0 拟合值比较一致 ,说明V F B模型在一定近似程度上是内部自恰的、合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能量迁移 跳跃时间 交叉弛豫 稀土离子发光体系
原文传递
伴热系统及外伴热管体系性能优化技术评述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戚学贵 谭晓勇 +1 位作者 徐宏 许林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伴热是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油气结蜡和实现流体物料降黏储运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外部热源(即伴热介质)提供热补偿从而控制物料的温度。简述了伴热技术在天然气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伴热系统及外伴管... 伴热是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油气结蜡和实现流体物料降黏储运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外部热源(即伴热介质)提供热补偿从而控制物料的温度。简述了伴热技术在天然气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伴热系统及外伴管体系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评述。首先对各种结构形式伴热系统的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常用光滑外伴热管系统存在传热热阻大和调控不便等缺点。然后进一步从传热优化和控制优化角度,对外伴热管伴热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讨论,剖析了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导热胶泥和设置智能温控装置等措施从传热和控制两方面优化了外伴热管体系的伴热性能,产生了节能潜力。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预计蒸气外伴热管伴热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油气田和石化领域的主要伴热系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运 蒸气 传热 控制 最优化 节能 伴热
下载PDF
2,6-二巯基嘌呤质子转移异构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文亮 任宏江 王渭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7-21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2,6-二巯基嘌呤质子转移引起的硫醇式与硫酮式互变异构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互变异构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质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2,6...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2,6-二巯基嘌呤质子转移引起的硫醇式与硫酮式互变异构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互变异构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质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2,6-二巯基嘌呤无论是孤立分子还是一水合物,其二硫酮式R是最稳定异构体.由二硫酮式通过分子内质子转移向二硫醇式异构化共有6条反应通道,其主通道(1)速控步骤的活化能为139.1kJ·mol-1,速率常数为2.16×10-12s-1;当水分子参与反应以双质子转移机理异构化时,活化能显著降低,有利于硫酮式向硫醇式转变,其主通道(7)速控步骤的活化能为61.3kJ·mol-1,速率常数为1.33×10s-1.计算结果还表明,氢键作用在增大2,6-二巯基嘌呤氢键一水合物稳定性、降低质子转移异构化反应活化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巯基嘌呤 质子转移 互变异构 活化能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f energy transfer and luminescence intensity boosting mechanism in Nd3+-sensit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1
18
作者 Solomon Tiruneh Dibaba Xiaoqian Ge +1 位作者 Wei Ren Lining Su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91-805,I0001,共16页
Rare earth 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pice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luminescence nanomaterials 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such as near-infrared excitation.Enormous works ... Rare earth 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pice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luminescence nanomaterials 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such as near-infrared excitation.Enormous works have been reported about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980 nm excited and Yb^3+-sensit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However,980 nm excitation wavelength overlaps with the absorption band of water molecules in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leading to overheating effect that can induce thermal damages of normal cells and tissues.Recently,Nd^3+-sensit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be excited with 808 nm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s alternative nanoparticles that can surmount this issue of overheating effect.Even though Nd^3+-sensit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can reduce the overheating effect by 20 fold as compared to Yb^3+-sensitized counterpart,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reduce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In this review article,photon energy harvesting and transferring mechanisms in Nd^3+,Yb^3+and emitter ions co-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nder 808 nm excit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Factors that affect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nd quantum yield of Nd^3+-sensitiz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are also addressed.Besides,som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utilized to boost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Nd^3+sensitized upco nversion nanoparticles are tho roughly summarized.Lastly,the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area and our perspectives are in s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Nd^3+-sensitized energy transfer
原文传递
Multi-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upon interaction with atomoxetine 被引量:11
19
作者 Arunkumar T. Buddanavar Sharanappa T. Nandibewoor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48-155,共8页
The quenching interaction of atomoxetine(ATX)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studied in vitro under opti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pH=7.4) by multi-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mechanism of ATX-BSA system was a ... The quenching interaction of atomoxetine(ATX)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studied in vitro under opti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pH=7.4) by multi-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mechanism of ATX-BSA system was a dynamic quenching process and was confirmed b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lifetime measurements.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binding constants and other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u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H^0 and ΔS^0 indicated that intermolecular hydrophobic forces predominantly stabilized the drug-protein system. The average binding distance between BSA and ATX was studied by F?rsters theory. UV-absorp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circular dichroism(CD), synchronous spectra and three-dimensional(3D) fluorescence spectral results revealed the changes in micro-environment of secondary structure of protein upon the interaction with ATX. Displacement of site probes and the effects of some common metal ions on the binding of ATX with BSA interaction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OXETINE BOVINE serum ALBUMIN 3D fluorescence spectra FT-IR energy transfer Lifetime measurement
下载PDF
蓄能结构传热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峥嵘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含有相变材料的蓄能建筑结构对热量的传递具有较大延迟性和衰减性 ,应用这种特点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容量 ,如果与适当的被动供冷系统相结合 ,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人工制冷系统 ,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
关键词 热传导 节能 环境保护 蓄能建筑结构 相变材料 传热过程 人工制冷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