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钟江华 周晓舟 熊凤翔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63-68,共6页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由于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式的独特优点,其研究已经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在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药物的经皮吸收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得药物很难达...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由于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式的独特优点,其研究已经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在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药物的经皮吸收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得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而天然的中药PE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 经皮吸收 中药 促透剂
下载PDF
促进剂对酮洛芬巴布剂体外透皮性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文 李勇 +2 位作者 张国晴 何杨虎 何平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通过几种常用促进剂对酮洛芬巴布剂体外促渗作用研究,筛选出适合用于酮洛芬巴布剂的透皮促进剂。方法:分别制备单独含2%或4%的桉叶油、油酸、薄荷脑、聚乙二醇400、月桂氮芯卓酮、聚山梨醇酯-80的酮洛芬巴布剂贴片,以及4%的桉叶油... 目的:通过几种常用促进剂对酮洛芬巴布剂体外促渗作用研究,筛选出适合用于酮洛芬巴布剂的透皮促进剂。方法:分别制备单独含2%或4%的桉叶油、油酸、薄荷脑、聚乙二醇400、月桂氮芯卓酮、聚山梨醇酯-80的酮洛芬巴布剂贴片,以及4%的桉叶油分别与2%的油酸、薄荷脑、聚乙二醇400合用的酮洛芬巴布剂贴片,采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屏障,贴敷12h,以渗透速率及12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探讨促进剂对酮洛芬体外透皮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照,2%聚山梨醇酯-80、2%月桂氮卓芯酮单独使用不能明显提高酮洛芬的渗透速率(P>0.05),4%聚山梨醇酯-80、4%月桂氮卓芯酮和其他的促进剂都能明显的提高酮洛芬的经皮渗透(P<0.01),对酮洛芬透皮速率提高大小顺序为油酸≥桉叶油>薄荷脑>聚乙二醇400>月桂氮卓芯酮>聚山梨醇酯-80。结论:油酸、桉叶油、薄荷脑、聚乙二醇400均可作为酮洛芬巴布剂透皮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 巴布剂 促进荆 透皮给药系统
下载PDF
透皮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斐 高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5-289,共5页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传统给药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药物的低渗透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促渗方法,包括透皮吸收促进剂、超声导入法、离子导入法、电穿孔法等可改善皮肤透过性,增加药物的透皮速率。而且几种方...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传统给药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药物的低渗透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促渗方法,包括透皮吸收促进剂、超声导入法、离子导入法、电穿孔法等可改善皮肤透过性,增加药物的透皮速率。而且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促渗效果更加显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各种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系统 透皮吸收促进剂 超声导入法 离子导入法 电穿孔法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透皮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艳彬 迟戈 +2 位作者 梁文 李非 李竹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介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超声经皮给药促渗技术能够提供数倍于常规给药方法的持续稳定的渗透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给药方式,而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 目的介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超声经皮给药促渗技术能够提供数倍于常规给药方法的持续稳定的渗透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给药方式,而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的促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透皮给药系统 超声导入法
下载PDF
亲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经皮给药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斌 李军 +2 位作者 程鹏 邓联东 董岸杰 《中国胶粘剂》 CAS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针对目前经皮给药制剂发展急需性能优良的亲水性新型压敏胶基质,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压敏胶。对一些影响压敏胶贴剂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重点研究了载药压敏胶贴剂经皮释放规律。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压敏胶贴剂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 针对目前经皮给药制剂发展急需性能优良的亲水性新型压敏胶基质,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压敏胶。对一些影响压敏胶贴剂力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重点研究了载药压敏胶贴剂经皮释放规律。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压敏胶贴剂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能力,适用于经皮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亲水性 压敏胶 经皮给药系统
下载PDF
国内外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克旭 刘新兰 《中国药事》 CAS 201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介绍国内外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经皮吸收制剂在制剂分类、渗透促进剂、促渗透方法和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随着现代药剂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吸收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经皮吸收制剂 渗透促进剂 促渗透方法
下载PDF
基质pH及促渗剂对阿昔洛韦水凝胶贴剂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艺萍 张玲 +1 位作者 余伟民 崔景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分别制备了基质pH为5.0、6.0、7.5的不含促渗剂的阿昔洛韦水凝胶贴剂,在基质pH6.0的处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月桂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薄荷醇、吐温-80、聚乙二醇(PEG)400作为促渗剂,以考察基质pH及促渗剂对阿昔洛韦透过离体小鼠... 分别制备了基质pH为5.0、6.0、7.5的不含促渗剂的阿昔洛韦水凝胶贴剂,在基质pH6.0的处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月桂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薄荷醇、吐温-80、聚乙二醇(PEG)400作为促渗剂,以考察基质pH及促渗剂对阿昔洛韦透过离体小鼠皮肤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pH升高,阿昔洛韦的透皮速率增大。与不含促渗剂的基质pH6.0处方组对照,NMP、PEG400单用不能提高阿昔洛韦的渗透速率,4%的吐温-80、薄荷醇和月桂氮酮均可提高阿昔洛韦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水凝胶贴剂 PH 促渗剂
下载PDF
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制备及体外性质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宏吉 沈琪 +3 位作者 王昭志 卡迪热娅·艾克拉木 白静雅 王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69-1375,共7页
目的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优选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处方工艺,考察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效果。方法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及电镜下形态进行表征。将黄体酮脂质体与微针基质材料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混合,采用... 目的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优选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处方工艺,考察黄体酮脂质体微针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效果。方法制备黄体酮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及电镜下形态进行表征。将黄体酮脂质体与微针基质材料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混合,采用溶剂铸造法制备微针阵列,对微针的皮肤穿刺性、载药量、体外释放、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黄体酮脂质体包封率为(70.88±2.07)%,粒径为(266.93±9.05)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3±0.03),72 h体外释放率为(83.58±2.54)%。黄体酮脂质体微针最优工艺为:以15%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为微针基质,光引发剂LAP浓度为0.25%,制得微针的载药量为(329.83±3.00)μg/cm^(2),光固化后,微针溶胀度均在200%以上。在体外释放实验中,分别经光固化1、2、3 min的黄体酮脂质体微针释放量随光固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中,在96 h时光固化1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67.08±4.75)μg/cm^(2),光固化2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59.69±6.04)μg/cm^(2),3 min的累计渗透量为(135.47±11.34)μg/cm^(2)。结论优选出的黄体酮脂质体微针成型性好,机械强度高。相较于脂质体,黄体酮微针能够更加有效地经皮渗透,可改善黄体酮透皮制剂的透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脂质体 微针 透皮给药系统 光固化材料
下载PDF
聚合物胶束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媛媛 陈博 +7 位作者 邵兵 孙玉阳 张爽 洪洋 王艺凝 陈悦 吴琳华 纪宏宇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综述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在经皮传递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最新文献,对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促进皮肤渗透的机制、释药过程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聚合物胶束具有增加难溶性药物... 目的:综述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在经皮传递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发表的最新文献,对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促进皮肤渗透的机制、释药过程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聚合物胶束具有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等作用,作为药物载体在经皮传递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论:聚合物胶束可作为药物载体被广泛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胶束 制备 促渗机制 释药 经皮给药系统
下载PDF
皮肤疾病治疗的酶激活前药的新药研究进展
10
作者 梁建娣 宋三孔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31-2337,共7页
多数传统的经皮给药系统(traditiona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药物,由于化学稳定性差、油水分配系数不理想等,并不适合作为TDDS药物局部给药。而前体药物可以在皮肤组织经酶激活,代谢释放出具有活性物质的化合物。该文... 多数传统的经皮给药系统(traditiona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药物,由于化学稳定性差、油水分配系数不理想等,并不适合作为TDDS药物局部给药。而前体药物可以在皮肤组织经酶激活,代谢释放出具有活性物质的化合物。该文对目前最新的酶激活前体药物包括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抗组胺药、抗肿瘤药、阿片受体拮抗剂、激素等前体药物及其新技术协同给药模式的制备原理、释药机制、存在问题、研究动态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未来前体药物开发应用的趋势。酶激活前体药物在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中具有特异性、选择性、高透过率等释药特点,其不仅可以增加皮肤对药物的选择性,还能提高药物皮肤透过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激活 前体药物 皮肤病 经皮给药系统
原文传递
桑杏麻黄汤经皮给药并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6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渝 邵沛 陈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桑杏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中,采用口服中药桑杏麻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并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隔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 [目的]观察桑杏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中,采用口服中药桑杏麻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并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隔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中,采用口服西药酮替酚1mg,每日2次,氨茶碱0.1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6例,治愈43例,占76.79%;显效7例,占12.50%;好转4例,占7.14%;无效2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30例,治愈8例,占26.67%;显效10例,占33.23%;好转4例,占13.33%;无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73.33%。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桑杏麻黄汤加减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型哮喘 桑杏麻黄汤 经皮给药 中药
下载PDF
微透析(微灌注)技术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汤宏敏 郑丽娥 +2 位作者 冯瑞妮 潘宪伟 陈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通过梳理微透析(微灌注)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总结其在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皮给药制剂 微透析 皮肤开流微灌注 皮肤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结合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7
13
作者 赖琳英 徐潇 +5 位作者 王靓谦 梁黎明 周桂文 周云超 白馨月 陈敏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Fractional micro-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联合透皮给药系统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外伤、烧伤等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Fractional micro-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联合透皮给药系统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外伤、烧伤等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大面积瘢痕进行透皮给药治疗时,在一定药物总剂量下可增加治疗面积,缩短治疗时间。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技术,易于操作,创伤小,痛苦少,恢复期短,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为微创治疗瘢痕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技术 透皮给药 增生性瘢痕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