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中处理意义的研究方法探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友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59-165,共7页
文章借鉴了康德和皮尔士的认识论来探索翻译中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方法,认为对意义只能采取功能性解释,具体运用溯因推理的方法。文章还联系康德的认识论对语言意义的自身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意义在先天形式上体现为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 文章借鉴了康德和皮尔士的认识论来探索翻译中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方法,认为对意义只能采取功能性解释,具体运用溯因推理的方法。文章还联系康德的认识论对语言意义的自身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意义在先天形式上体现为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后天内容上是一种主客观互动的产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言符号和语境知识的互动特征,同时意识到译文对源文意义的解读不可能一次穷尽,因此必然产生译文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功能性解释 溯因推理 先天形式 主客观互动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先验存在论的解读
2
作者 李金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154,共6页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qu...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性结构 先验存在论
下载PDF
意识的自然化是否可能?——从“先验自然主义”出发考察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态度
3
作者 吴娱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77-281,共5页
对于意识的自然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不同的现象学家持有不同的立场。刘哲在《生成主体性——梅洛-庞蒂与唯心论》刘哲(2021)。中,基于对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其早期文本《行为的结构》中的论证分析,提出一种非还原论的“... 对于意识的自然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不同的现象学家持有不同的立场。刘哲在《生成主体性——梅洛-庞蒂与唯心论》刘哲(2021)。中,基于对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其早期文本《行为的结构》中的论证分析,提出一种非还原论的“先验自然主义”概念。这个概念所指向的理论视域,是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反思。本文试图借助胡塞尔(Edmund Husserl)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澄清二者对自然主义的不同态度,并揭示出刘哲《生成主体性——梅洛-庞蒂与唯心论》所指出的梅洛-庞蒂早期基于结构概念的“先验自然主义”的独特现象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的自然化 先验自然主义 心理主义 结构
原文传递
Heidegger’s Metaphysics,a Theory of Human Perception:Neuroscience Anticipated,Thesis of Violent Man,Doctrine of the Logos
4
作者 Hermann G.W.Burchard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11期713-754,共42页
In this essay,our goal is to discover science in Martin Heidegger’s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lecture notes for his 1935 summer semester course,because,after all,his subject is metaphysica generalis,or ontology,and... In this essay,our goal is to discover science in Martin Heidegger’s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lecture notes for his 1935 summer semester course,because,after all,his subject is metaphysica generalis,or ontology,and this could be construed as a theory of the human brain.Here,by means of verbatim quotes from his text,we attempt to show that indeed these lectures can be viewed as suggestion for an objectiv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perception,the human capacity for deciphering phenomena,i.e.hermeneutics in its broadest sense.His added notes from the 1953 edition,all of which are comments,not corrections,imply that he never abandoned these thoughts on metaphysics,despite all of his utterances about a need to overcome it,and their popular interpretations to that effect.In his presentation,he further develops the colorful and intuitive style,an hermeneutic language,that he had created in his earlier work Being and Time.The logical functions of Dasein’s anatomical brain are performed by the logos machine,formerly the human soul,using top-down processing based on a global context,the noumenal cosmos which humans maintain internally.Heidegger’s 1942/43 winter semester lectures Parmenides extend in unbroken fashion his 1935 work,proving that he never abandoned,as is widely claimed,his metaphysical avenue of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gap Perception phenomena transcendental Ego or Self Prefrontal cortex PFC parietal cortex PC top-down processing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Language L Universe U Language System(or Machine)LS Logos Machine Noumenal Cosmos NK Conceptual-Categorical Apparatus CCA pre-linguistic structure pLs internal structural-historical records ISHR Formal Linguistic Dualism LD
下载PDF
“我就隐匿在简单事物背后”—小海诗歌论
5
作者 卢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小海的诗歌注重内在精神性的建构,伴随着理性观念和感性因子的相互消长,他积极探析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生存与死亡、光明与黑暗等对峙性的经验元素,沉淀出“现实”乡村与“诗性”乡村、田园与城市、男孩与女孩等一系列关联性命题... 小海的诗歌注重内在精神性的建构,伴随着理性观念和感性因子的相互消长,他积极探析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生存与死亡、光明与黑暗等对峙性的经验元素,沉淀出“现实”乡村与“诗性”乡村、田园与城市、男孩与女孩等一系列关联性命题。此外,经验与超验世界的时空组接、错位乃至混融,构成了小海诗歌的重要特征。为与时代建立对应的联系,他的诗文强调对日常经验世界的呈现,形成了一种“生活流”的事态语象群落。同时,诗人频繁调用超验的想象方式,在碎片化情境中展示思维的多种可能,并以持续生长的精神内力锻造出专属其身的感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当代诗歌 超验世界 感觉结构
下载PDF
虚无主义发生机制初探--此在的超越性结构及其性质
6
作者 徐瑜霞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尼采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虚无主义的解释,暗示出虚无主义的发生机制即此在的超越性结构。他通过"权力意志"重新将此在的奠基性地位和创造性力量归于人自身,并以"永恒轮回"这个概念阐明了这一超越性结构的性质。... 尼采从自然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虚无主义的解释,暗示出虚无主义的发生机制即此在的超越性结构。他通过"权力意志"重新将此在的奠基性地位和创造性力量归于人自身,并以"永恒轮回"这个概念阐明了这一超越性结构的性质。在这一超越性结构上,不同文化传统间关于虚无主义的对话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结构 权力意志 永恒轮回
下载PDF
《野狐岭》的超越叙事与复合结构
7
作者 程对山 《唐都学刊》 2015年第6期83-89,共7页
超越叙事是雪漠在写作生涯中长期坚守的一种创作信仰,是在灵魂和神性的高度照观下的一种超越了世俗世界的悲悯与反思,是用一种通透与宏大的视角来表现生活与世界真相的创作观点。"超越叙事"力图在不完整的叙事结构中传递一种... 超越叙事是雪漠在写作生涯中长期坚守的一种创作信仰,是在灵魂和神性的高度照观下的一种超越了世俗世界的悲悯与反思,是用一种通透与宏大的视角来表现生活与世界真相的创作观点。"超越叙事"力图在不完整的叙事结构中传递一种完整的气息和气场,传达一种超越空间、逾越时间的艺术概念,从而实现对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方式的一种文本超脱。《野狐岭》采用了与超越叙事方式相匹配的独特的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在文本表现中,又呈现出心理杂糅和情节环包的两种结构类型。在雪漠文学创作本体论的宏观层面下讨论小说《野狐岭》中"超越叙事"与"复合结构"的表现特征,发掘雪漠小说创作在当下文学建设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漠 《野狐岭》 超越叙事 复合结构
下载PDF
地震趋势区划结构自适应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劲峰 李全林 +1 位作者 陈锦标 陈红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78-88,共11页
简要地回顾了现有的地震区划方法,针对综合概率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震活动性时空不均匀性”问题,提出了包括趋势项、周期项、随机项和白噪声项等内容的结构模型及用于模型选择的指标系统。在结构模型中,不同的项用自适应等不同方... 简要地回顾了现有的地震区划方法,针对综合概率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震活动性时空不均匀性”问题,提出了包括趋势项、周期项、随机项和白噪声项等内容的结构模型及用于模型选择的指标系统。在结构模型中,不同的项用自适应等不同方法进行标定,其和就是震级上限的预报值。为了获得震害要素的空间扩散参数,建立了大型的中国历史地震灾情信息系统(2300B.C.~A.D.1990)。利用求得的震级上限值及空间扩散参数,求出场点的具有某种超越概率的烈度值(Pmax)或最大概率最大烈度值(I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概率评估 自适应模型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儒家仁道的演化系谱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光国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38-52,169,共16页
传承儒家的科学进路,应以现代科学哲学作为基础,建构普世性的“自我”与“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之作为参考架构,分析作为先秦儒家经典的《四书》。依照这种分析文化系统的知识论策略,儒家所主张的“仁道”,包含孔子最早提倡的“仁、... 传承儒家的科学进路,应以现代科学哲学作为基础,建构普世性的“自我”与“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之作为参考架构,分析作为先秦儒家经典的《四书》。依照这种分析文化系统的知识论策略,儒家所主张的“仁道”,包含孔子最早提倡的“仁、义、礼”伦理体系;孟子依此提出“四端之心”,作为“仁、义、礼、智”的心理基础;汉代的董仲舒将之扩展成“五常”,使其成为支撑华人社会运作的“先验形式架构”。儒学第二期最重要的发展是宋儒朱熹的成果,他以《周易》的宇宙观作为背景视域,说明儒家的“仁道”是跟“天道”相通的。但他继承儒家的“宇宙论进路”并不容易为世人所理解;依照科学进路,则可以清楚看出:儒家的“五常”是支撑华人社会的“潜意识”结构;孔子主张的“忠恕”之道,是主导华人社会互动的“意识”结构;《大学》主张的“絜矩之道”,则可以开出华人社会生活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道 先验性形式架构 意识结构 四端之心 五常 絜矩之道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Lambert <i>W</i>Function to Planck Spectral Radiance Frequencies
10
作者 Sabaratnasingam Gnanaraj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1年第10期2500-2510,共11页
Planck’s radiation law provides an equation for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a physical body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The frequency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maximum intensity ... Planck’s radiation law provides an equation for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a physical body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The frequency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maximum intensity i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t a specific temperature, for the frequencies correspond to much less than the maximum intensity, an equation was derived in the form of the Lambert <em>W</em> func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s validate the equation. A new form of solution for the Euler’s transcendental equation was derived in the form of the Lambert <em>W</em> function with logarithmic argument. Numerical solutions to the Euler’s equation were determined iteratively and iterative convergences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 coincidences with physical constants we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ert W Function Planck Radiation Euler’s Equation transcendental Equation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