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 被引量:21
1
作者 任东升 卞建华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9,共5页
林语堂谙熟中美两种文化,擅长中英文写作,而其英文"原创"作品中充满"翻译"的痕迹。本文从林语堂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对话意识入手,以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主题译介"意图... 林语堂谙熟中美两种文化,擅长中英文写作,而其英文"原创"作品中充满"翻译"的痕迹。本文从林语堂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对话意识入手,以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主题译介"意图、"文本裹挟"策略和"亦译亦写"风格。本文认为,林语堂英文作品中的翻译现象是其"中国心"的文化标注和英文诠释,是一种趋同存异原则下的文化外包装策略,具有跨文化交流效应和文学互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英文写作 对话意识 翻译痕迹 亦译亦写
原文传递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创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勇 胡步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9-342,353,共5页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基础教科书,也是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权威著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创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充分利用了其英语母语并懂中文的优势,对红色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基础教科书,也是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权威著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创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充分利用了其英语母语并懂中文的优势,对红色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从而为欧美读者所接受。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上则尽量忠实于原语。文章借助于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阐释《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译创过程中意义的选择,结果表明译者深刻地领悟了原语语言文化,成功地在译文中转换传递了其言内、指称和语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译创
下载PDF
无本译写:一个亟待开发的翻译研究领域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3,共6页
文章提出“无本译写”和“无本译写研究”两个新范畴。“无本译写”是指没有某一固定底本的“译写”,是相对于传统从某个原文底本到译本的“有本翻译”而言的;围绕研究对象“无本译写”活动、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学科意义上可... 文章提出“无本译写”和“无本译写研究”两个新范畴。“无本译写”是指没有某一固定底本的“译写”,是相对于传统从某个原文底本到译本的“有本翻译”而言的;围绕研究对象“无本译写”活动、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学科意义上可称作“无本译写研究”或“无本译写学”,这是翻译界一直忽视的边缘领域。文章在界定“无本译写”和“无本译写研究”之名的基础上,探索其研究内容和学科价值,尝试开拓无本译写研究。此领域的开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本译写 无本译写研究 翻译研究新领域 名与实 学科价值
原文传递
互为的转写:生成的现代性
4
作者 颜海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6-159,共14页
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长时段”(longue durée)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改变着横跨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所共有的世界的面貌,它包含着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的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再生产。一切在巨变中密切相连,差异... 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长时段”(longue durée)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改变着横跨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所共有的世界的面貌,它包含着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的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再生产。一切在巨变中密切相连,差异因此全面凸显。作为现代性一般特征的“分裂的一统”(unity of disunity)及其内在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显性化,以其当下的相关性,要求我们展开历史性的反思。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E.M.福斯特道出了“唯有相联”(only connect)的祈愿。自此,“(不)相联性”[(un)connectability]的命题持续萦绕在人类的文字和生活世界里。通过选取分析自1890年代以降部分跨中外、跨学科的书写文本、包括一般被狭义理解的与“翻译”论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笔者将此“唯有相联”的“祈愿”作为以言行事的跨文化践行驱动,探讨蕴含其中“跨界书写”(transboundary writing)的形式特征和“互为转写”(mutual trans-writing)的意义生成,以重访“如何相联”(how to connect)的现代母题及其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穿插式 化境 互为转写 生成的现代性
原文传递
电视新闻中译英的译写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范东生 王冀皖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6-102,共7页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在新闻观和新闻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和西方的低语境文化也具有较大差距,而电视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体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导致在电视新闻的中译英活动中,译写成为最佳的策略选择。译写指对新闻进...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在新闻观和新闻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和西方的低语境文化也具有较大差距,而电视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体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导致在电视新闻的中译英活动中,译写成为最佳的策略选择。译写指对新闻进行常规的翻译外同时还要做一定的编写工作。译写的运用体现在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主体等多个环节。新闻中译英的译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要确保实现原文的传播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实践差异 高低语境差异 译写
下载PDF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严复翻译中的译写现象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芳 边立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分析了严复的译作,认为其大多反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同时也认为在晚清社会封建保守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他的译著却甚为流行,是因为他顺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采用译写翻译策略,使译作成为"适者",因而成功地... 分析了严复的译作,认为其大多反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同时也认为在晚清社会封建保守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他的译著却甚为流行,是因为他顺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采用译写翻译策略,使译作成为"适者",因而成功地生存下来,实现了译者的"译有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翻译生态环境 译写 译有所为
下载PDF
后现代日常生活的恐怖书写——评斯蒂芬·金的《魔女嘉莉》 被引量:6
7
作者 傅其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本文评析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主要涉及恐怖元素嬗变、多角度故事讲述、跨文类书写和文学视觉化实践四个维度。论文深入揭橥这部诞生于全球化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长篇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检视作者在新... 本文评析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主要涉及恐怖元素嬗变、多角度故事讲述、跨文类书写和文学视觉化实践四个维度。论文深入揭橥这部诞生于全球化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长篇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检视作者在新的文学观念下对后现代日常生活的恐怖书写及其对恐怖小说当代转型的实验,从而找到理解风靡全球的"斯蒂芬·金现象"的有效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魔女嘉莉》恐怖小说 跨文类书写 文学视觉化
原文传递
当代广西女作家跨界写作研究
8
作者 张淑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8-171,共4页
文学生活研究从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获得启示,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当代广西女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她们出发于"八桂",思考在"异乡",其文化身份不断在生活的地理空间中流转,她们的文学创作在文学生活... 文学生活研究从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获得启示,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当代广西女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她们出发于"八桂",思考在"异乡",其文化身份不断在生活的地理空间中流转,她们的文学创作在文学生活视野下显现出"跨界"的重要特征。她们的跨界写作行为是一种跨越了文化边界的写作,是呼应当代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活 广西女作家 跨界写作 跨文体
原文传递
尼古拉斯·周思小说《长安街》中的“跨文化书写”
9
作者 王腊宝 张丽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0,共9页
《长安街》是澳大利亚小说家尼古拉斯·周思早期创作的一部中国题材小说,也是他积极践行的一部"跨文化书写"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周思立足澳大利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位的文化解读。周思把"跨文化书写"看做是一种... 《长安街》是澳大利亚小说家尼古拉斯·周思早期创作的一部中国题材小说,也是他积极践行的一部"跨文化书写"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周思立足澳大利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位的文化解读。周思把"跨文化书写"看做是一种文化翻译,《长安街》中的文化翻译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文字翻译,因为它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向西方读者的表达合二为一,努力传达小说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本文立足澳大利亚理论家比尔·阿希克罗夫特的后殖民文学理论,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三级文化分类法,从"亲历文化"、"纪录文化"和"选择性的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考察《长安街》对于中国文化的翻译策略、方法和视角,从中观察周思早期中国小说的特点以及这种"跨文化书写"中所反映出的后殖民话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拉斯·周思 《长安街》 跨文化书写 文化翻译 后殖民“跨国”写作
原文传递
以女性为基点的跨文化写作——论荷兰华人女作家林湄
10
作者 陈涵平 吴奕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林湄作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其创作虽然也同样具有着新移民文学的共性,即强烈的"自我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她对这种"自我性"的超越上。林湄的这种对"自我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她的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林... 林湄作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其创作虽然也同样具有着新移民文学的共性,即强烈的"自我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她对这种"自我性"的超越上。林湄的这种对"自我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她的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林湄主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着重于女性问题的探索;后一阶段,林湄的视野明显拓宽,能有意识地联系跨文化经验,思考中西文化关系的交流变化,探寻与人类普世价值相关联的若干问题,从而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创作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湄 女性问题 跨文化写作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爱尔兰小说
11
作者 龚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爱尔兰文坛对当代爱尔兰文学"当下性"的论争敦促我们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爱尔兰文学的发展走势和热点话题,本文从"移民与跨国写作"、"个体记忆与民族创伤"、"小说艺术"三个方面讨论了当... 爱尔兰文坛对当代爱尔兰文学"当下性"的论争敦促我们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爱尔兰文学的发展走势和热点话题,本文从"移民与跨国写作"、"个体记忆与民族创伤"、"小说艺术"三个方面讨论了当代爱尔兰作家的题材选择、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认为新世纪以来的爱尔兰小说体现出一种源于人道主义关怀、超越民族主义形式的世界主义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爱尔兰小说 移民与跨国写作 个体记忆与民族创伤 小说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