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本雅明悲悼剧研究中的文学史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云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23,181,共12页
《认识批判序言》是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序言。它并非仅仅是一篇哲学论文,而是蕴含了本雅明特殊的文学史研究方法。通过区分“理念”和“概念”所体现的两种普遍性,本雅明将“悲悼剧”定义为一种“理念”,并将之置于文艺复...
《认识批判序言》是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序言。它并非仅仅是一篇哲学论文,而是蕴含了本雅明特殊的文学史研究方法。通过区分“理念”和“概念”所体现的两种普遍性,本雅明将“悲悼剧”定义为一种“理念”,并将之置于文艺复兴戏剧和社会转型的前历史和后历史的处境中,从而以悲悼剧这一极端特殊的范例,呈现同时代戏剧发展的普遍图景。这一研究呈现出细节和普遍性的辩证综合,反对以线性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史书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悼剧
理念
概念
线性进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伦理观念下的赵武形象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静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元杂剧《赵氏孤儿》演绎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复仇行动。在这场以血肉铸就的复仇行动中,作为悲剧最初受害者的赵武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其形象有着深刻的复杂性,与作品所要传达的伦理观念密不可分。
关键词
悲剧性
工具性
冷酷性
伦理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3
作者
石然
王奕汀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82-292,747-748,共13页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缘起于近代以后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折。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引介了西方悲剧观念,并且运用西方悲剧观念阐释中国的审美现象,个别学者已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立场解释悲剧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缘起于近代以后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折。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引介了西方悲剧观念,并且运用西方悲剧观念阐释中国的审美现象,个别学者已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立场解释悲剧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多重语境的变奏,分别是:沿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悲剧观念、解释悲剧现象;通过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回溯研究阐释本民族的悲剧审美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悲剧命题的守正和延伸阐释。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悲剧命题,但认为这些命题当且仅当是悲剧阐释中的一种。新时代以来,中国学者以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为背景,以中国现代性审美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当代国外现代悲剧理论资源,形成现代中国美学风格的悲剧观念,成为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新的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念
现代性
多语境叠合
中国美学风格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4
作者
郭玉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悲剧观
文化批判精神
当代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悖离:四大传说悲剧结局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那就是:1 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2 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那就是:1 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2 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子之追求许仙,祝英台暗示梁山伯等;3 性格上女强男弱。这三方面都表现了与当时民众观念的相悖。四大传说的婚姻形态与民间文学中以团圆为结局的其他婚恋故事不同,与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更有着鲜明的距离,所以其悲剧结局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民众对与现行道德相悖的婚姻形态持否定态度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传说
悲剧结局
悖离
传统婚姻观念
否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本雅明悲悼剧研究中的文学史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云帆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23,181,共12页
文摘
《认识批判序言》是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序言。它并非仅仅是一篇哲学论文,而是蕴含了本雅明特殊的文学史研究方法。通过区分“理念”和“概念”所体现的两种普遍性,本雅明将“悲悼剧”定义为一种“理念”,并将之置于文艺复兴戏剧和社会转型的前历史和后历史的处境中,从而以悲悼剧这一极端特殊的范例,呈现同时代戏剧发展的普遍图景。这一研究呈现出细节和普遍性的辩证综合,反对以线性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史书写方式。
关键词
悲悼剧
理念
概念
线性进化
Keywords
tragic
drama
idea
concept
linear-evolutionary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观念下的赵武形象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静静
机构
黑龙江大学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文摘
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元杂剧《赵氏孤儿》演绎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复仇行动。在这场以血肉铸就的复仇行动中,作为悲剧最初受害者的赵武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其形象有着深刻的复杂性,与作品所要传达的伦理观念密不可分。
关键词
悲剧性
工具性
冷酷性
伦理观念
Keywords
tragic
instrumental
cold
ethical
concept
分类号
I237.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3
作者
石然
王奕汀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82-292,747-74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悲剧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AZW004)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缘起于近代以后由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折。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引介了西方悲剧观念,并且运用西方悲剧观念阐释中国的审美现象,个别学者已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立场解释悲剧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多重语境的变奏,分别是:沿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悲剧观念、解释悲剧现象;通过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回溯研究阐释本民族的悲剧审美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悲剧命题的守正和延伸阐释。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悲剧命题,但认为这些命题当且仅当是悲剧阐释中的一种。新时代以来,中国学者以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为背景,以中国现代性审美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当代国外现代悲剧理论资源,形成现代中国美学风格的悲剧观念,成为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新的话语范式。
关键词
悲剧观念
现代性
多语境叠合
中国美学风格
Keywords
tragic
concept
Modernity
multiple
variations
of
context
Chinese
aesthetics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4
作者
郭玉生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基金
200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8C017)
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悲剧观
文化批判精神
当代意义
Keywords
Marx
Engels
tragic
concept
cultural
critic
spirit
contemporary
meaning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悖离:四大传说悲剧结局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红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文摘
中国四大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虽然人物、情节各异,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关系却颇为相似,那就是:1 男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不平等,女富男贫;2 男女主人公角色错位,女方一反传统,主动追求,如白娘子之追求许仙,祝英台暗示梁山伯等;3 性格上女强男弱。这三方面都表现了与当时民众观念的相悖。四大传说的婚姻形态与民间文学中以团圆为结局的其他婚恋故事不同,与民众传统的婚姻观念更有着鲜明的距离,所以其悲剧结局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民众对与现行道德相悖的婚姻形态持否定态度的反映。
关键词
四大传说
悲剧结局
悖离
传统婚姻观念
否定
Keywords
the
four
greatest
Chinese
legends
tragic
ending
a
different
theme
traditional
concept
on
marriage
refutation
分类号
I276.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本雅明悲悼剧研究中的文学史方法
姚云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伦理观念下的赵武形象分析
黄静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石然
王奕汀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4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郭玉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悖离:四大传说悲剧结局的一种阐释
刘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