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王涛 高自友 赵小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4-640,共7页
在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扩展模型———多速度差(Multiple VelocityDifference,MVD)模型.在MVD模型中,尝试利用多辆前车信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除了考虑前车与本车的速度差外,进一步利用... 在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扩展模型———多速度差(Multiple VelocityDifference,MVD)模型.在MVD模型中,尝试利用多辆前车信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除了考虑前车与本车的速度差外,进一步利用了多辆前车间的速度差信息.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对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在MVD模型中,自由流稳定的敏感系数临界值变小,稳定区域有明显增加.数值仿真结果表明,MVD模型能有效地抑制交通流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速度差 节能
原文传递
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跟驰模型综述 被引量:59
2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NI Dai-he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 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分为3类:基于智能驾驶的车辆跟驰模型、加州伯克利大学PATH实验室车辆跟驰模型与基于控制论的车辆跟驰模型,总结3类车辆跟驰模型的建模思路与主要优缺点;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稳定性3方面,分析了ACC/CACC车辆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ACC/CACC车辆有利于提升交通安全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指标,难以量化ACC/CACC车辆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小规模实车试验验证了ACC车辆具有不稳定的交通流特性,否定了ACC车辆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而数值仿真试验和小规模实车试验均表明CACC车辆可较好提升交通流稳定性,因此,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仿真试验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实车试验是ACC/CACC研究的必要途径;为了完善ACC/CACC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应构建不同ACC/CACC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智能网联环境下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建模方法与ACC/CACC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跟驰模型 自适应巡航控制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 交通流稳定性
原文传递
混有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解析与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33
3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235,共9页
针对传统车辆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研究其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应用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分别作为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的... 针对传统车辆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研究其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应用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分别作为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的跟驰模型,建立异质流稳定性解析框架,研究不同平衡态速度、不同CACC车辆比例时的异质流稳定性.推导异质流基本图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车辆稳定的速度范围,异质流处于稳定状态.在传统车辆不稳定的速度范围,CACC车辆比例增加以及平衡态速度远离9.6—18.6 m/s速度范围,均能够改善异质流的不稳定性.通行能力随着CACC车辆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此外,CACC模型的期望车间时距越大,异质流稳定域越大,但通行能力降低.因此,恒定车间时距CACC控制策略下的期望车间时距取值应权衡异质流稳定域和通行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交通流 稳定性解析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基本图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亦兵 韩曾晋 史其信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3-89,共7页
从流体动力学和随机过程角度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动力学属性和统计特点,揭示一些复杂交通现象的本质.分析并比较几种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指出模型的性质、特点与适用范围.最后。
关键词 交通流 流体动力学 随机过程 建模 高速公路
下载PDF
优化车流的交通流格子模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薛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一维交通流格子模型的基础上 ,分别提出考虑最近邻车和次近邻车以及考虑前、后近邻车相互作用进行车流优化的一维交通流格子模型 .应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进行分析 ,得出车流的稳定性条件 ,并导出了描述交通阻塞相变的mKdV方... 在一维交通流格子模型的基础上 ,分别提出考虑最近邻车和次近邻车以及考虑前、后近邻车相互作用进行车流优化的一维交通流格子模型 .应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进行分析 ,得出车流的稳定性条件 ,并导出了描述交通阻塞相变的mKdV方程 .用数值模拟验证了mKdV方程的解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最近邻车和次近邻车的优化车流能够增强车流稳定性 ,而考虑前、后近邻车的优化车流将使稳定性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交通流 交通相变 稳定判据 MKDV方程 车流优化 交通流格子模型 数值模拟 弛豫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多前车位置及速度差信息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棣华 李永福 田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26-1332,共7页
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和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difference,MVD)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位置及速度差信息的跟驰模型(Multiple ahead& velocity difference,MAVD),以期更加客观地描述... 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和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difference,MVD)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位置及速度差信息的跟驰模型(Multiple ahead& velocity difference,MAVD),以期更加客观地描述实际中的交通现象.通过对MAVD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并与FVD和MVD模型进行比较,发现自由流稳定的敏感系数临界值变小,稳定区域明显增加.同时,对MAVD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得出了其mKdV方程,并给出了其车头间距的扭结波解.最后对MAVD模型进行了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MAVD模型能有效的抑制交通流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MKDV方程
原文传递
多前车影响的智能网联车辆纵向控制模型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兵 王文璇 +1 位作者 李林波 刘艳婷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智能网联车辆(CAV)的跟驰特性,在纵向控制模型(LCM)的基础上考虑V2V环境下多辆前车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构建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纵向控制模型(C-LCM);对LCM和C-LCM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了2个模型的交通流稳定域,确定了不同... 为了更好地模拟智能网联车辆(CAV)的跟驰特性,在纵向控制模型(LCM)的基础上考虑V2V环境下多辆前车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构建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纵向控制模型(C-LCM);对LCM和C-LCM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了2个模型的交通流稳定域,确定了不同通信距离时C-LCM对交通流稳定域的影响;设计数值仿真试验对加速和减速的常见交通场景进行模拟,分析了在V2V通信条件下CAV的跟驰行为特征;仿真分析了CAV不同通信距离以及不同渗透率影响下的交通流安全水平;构建了包含不同CAV渗透率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稳定域随着考虑前车数量的增多而增大,当只考虑1辆前车时,前车与本车的间隔越远,车辆速度系数对C-LCM稳定域的影响越大;C-LCM可以提前对多前车的行为做出反应,更好地模拟CAV的动力学特征,在减速情景中速度超调量从0.15减少为0.08,最大速度延迟时间由7.5 s缩短为4.9 s,在加速情景中速度超调量从0.07减少为0.04,最小速度延迟时间由3.5 s缩短为2.6 s;随着CAV渗透率的提升,交通流的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当通信范围内有4辆CAV时,交通流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其TIT和TET指标的最大减少量分别为57.22%和59.08%;随着CAV渗透率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从1 281 veh·h-1提升为3 204 veh·h-1。可见,提出的C-LCM可以刻画不同车辆的跟驰特点,实现混合交通流建模,并降低混合交通流的复杂性,为智能网联车辆对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智能网联车辆 数值仿真 跟驰模型 交通流稳定性
原文传递
网联辅助驾驶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194,共7页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 针对常规人工驾驶车辆和网联辅助驾驶车辆随机混合的交通流,分析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基于紧跟常规车的网联车退化为常规车的跟驰特性,提出了网联车随机退化为常规车情形的数学期望表达式,进而建立网联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一般性分析方法.选取全速度差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分别作为常规车和网联车跟驰模型,进行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案例分析,考虑常规车与网联车相对数量及相对空间位置的随机性,设计上匝道瓶颈交通安全影响的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网联车有助于提升交通流稳定性与安全性,平衡态速度越接近9.8~10.6 m/s速度范围,混合交通流满足稳定状态所需的网联车市场率临界值越大;当网联车市场率大于0.37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相比于常规车交通流,网联车交通流的交通安全水平可提高54.29%~7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交通安全 网联辅助驾驶
下载PDF
车队控制中的一种通用可变时距策略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晓海 郭戈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5-1343,共9页
针对当前交通拥堵现状,考虑车辆间通信受限或故障条件下,基于现有路侧设施以及邻车相对位置、相对速度提出一种车队控制的通用可变时距策略(Variable time headway policy, VTHP).通过选择可变行驶时间距离参数,建立形式统一的车间距策... 针对当前交通拥堵现状,考虑车辆间通信受限或故障条件下,基于现有路侧设施以及邻车相对位置、相对速度提出一种车队控制的通用可变时距策略(Variable time headway policy, VTHP).通过选择可变行驶时间距离参数,建立形式统一的车间距策略及其误差模型,并根据单车、队列以及交通流稳定性分析,综合设计控制器,同时将分析方法推广到固定间距策略(Constant spacing policy, CSP)与固定时距策略(Constant time headway policy, CTHP)中.依据上述稳定性结果给出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的可变行驶时距计算方法,并得到该时距的变化界限,从而更准确快速地控制车距安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通用可变时距策略及相关计算方法,不但可实现车队与交通流的稳定控制,而且可改善车队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队控制 可变时距策略 单车稳定 队列稳定 交通流稳定
下载PDF
基于多前车信息融合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纪艺 史昕 赵祥模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85-3690,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在经典基于驾驶员记忆的最优速度(OVC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紧邻加速度(MHOVA)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首先,引入k辆前车的最优速度变化量与紧邻前车的加速度改进OVCM模型,并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在经典基于驾驶员记忆的最优速度(OVC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紧邻加速度(MHOVA)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首先,引入k辆前车的最优速度变化量与紧邻前车的加速度改进OVCM模型,并分别以参数γ和ω表示其权重;然后,结合改进模型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交通流的临界稳定条件;最后,利用Matlab对车队施加扰动后的速度和车头距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队启动和停止过程的仿真中,所提模型比OVCM模型使得车队整体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更短;在环形道路上车队施加扰动的仿真中,所提模型相比于全速度差(FVD)模型、OVCM和多前车最优速度(MHOV)模型,在合理加速度敏感系数ω和前车数k约束下的速度和车头距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尤其当ω为0.3且k为5时车辆速度的向上和向下波动率最小可达0.67%和0.47%,表明改进模型能较好地吸收交通扰动和增强车队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最优速度 加速度
下载PDF
混有CACC车辆和ACC车辆的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8,173,共7页
为了探索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对交通系统的潜在影响,分析了CACC车辆市场普及过程中存在的CACC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 为了探索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对交通系统的潜在影响,分析了CACC车辆市场普及过程中存在的CACC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混合交通流驾驶舒适性.应用加州伯克利PATH实车验证的ACC模型和CACC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实验,采用国际ISO-2631-1标准评价混合交通流舒适性,并对ACC和CACC期望车间时距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从交通流稳定性的角度,对舒适性仿真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CACC市场率的增加,舒适性呈现先恶化、再逐渐提升的趋势.较大的ACC车间时距有利于抑制舒适性的恶化程度,CACC车辆对舒适性的提升作用不受其车间时距取值的影响.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定性地决定了舒适性的变化趋势,人工车辆安装车车通信设备,有助于舒适性的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舒适性 稳定性 跟驰模型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自适应巡航控制
下载PDF
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昊 秦严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1,共4页
针对网联车与普通车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理论,应用跟驰模型推导扰动在交通流中传播时的传递函数,并建立不同网联车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选取智能... 针对网联车与普通车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不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理论,应用跟驰模型推导扰动在交通流中传播时的传递函数,并建立不同网联车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选取智能驾驶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IDM)与优化速度模型(optimal velocity model,OVM)分别作为网联车与普通车的跟驰模型,进行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案例分析,并进行小扰动下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可计算得到关于网联车比例与平衡态速度的混合交通流稳定域;当平衡态速度大于21.5 m/s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网联车比例下稳定,当网联车比例大于0.63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解析的正确性.所建立的网联车混合交通流渐进稳定性解析框架适用于不同跟驰模型的选取,能够用于分析真车实验条件下网联车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渐进稳定性 解析研究 网联车辆 传递函数
下载PDF
Lane changing analysis for two-lane traffic flow 被引量:9
13
作者 Tieqiao Tang Haijun Huang +1 位作者 S. C. Wong Rui Ji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two-lane traffic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lane-changing rules in the car-following models. The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frequent lane changing occurs when the lateral distance in car following activ... In this paper, the two-lane traffic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lane-changing rules in the car-following models. The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frequent lane changing occurs when the lateral distance in car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considered and it gives rise to oscillating waves. In contrast, if the lateral distance is not considered (or considered occasionally), the lane changing appears infrequently and soliton waves occurs. This implies that th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no longer functions when the lane changing is permitted. Since the oscillating and soliton waves correspond to the unstable and metastable flow regimes, respectively, our study verifies that a phase transition may occur as a result of the lane cha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Lane-changing rules Car-following models flow stability
下载PDF
非邻近车辆最优速度差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棣华 张建厂 +3 位作者 廖孝勇 田川 李永福 刘卫宁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8,共5页
描述了优化速度模型、广义力模型和全速度差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解决交通流问题的不足。在全速度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驾驶人对非邻近双前车优化速度差信息的关注程度,提出了最优速度差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 描述了优化速度模型、广义力模型和全速度差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解决交通流问题的不足。在全速度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驾驶人对非邻近双前车优化速度差信息的关注程度,提出了最优速度差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最优速度差模型与全速度差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应用最优速度差模型,临界稳定性曲线的敏感系数变小,自由流区域明显增大;当敏感系数为0.310 0s-1时,交通流稳定性增强,并未出现负速度现象;当敏感系数为0.777 8s-1且反应系数为0.2时,车辆速度基本保持在0.963 5m.s-1;随着反应系数的增大,速度迟滞环逐渐趋向于一点。可见,最优速度差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非邻近车辆 最优速度差 线性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Microscopic car-following model for the traffic flow:the state of the art 被引量:8
15
作者 Yongfu Li Dihua Sun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12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Car follow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it describes the one-by-one following process of vehicles on the same lane in traffic flow, and one o... Car follow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it describes the one-by-one following process of vehicles on the same lane in traffic flow, and one of its important issues is congestion control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conges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some classic car following models, and g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developments. Moreover,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taking the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FVD) model for example, the local and asymptotic stability analysis is discussed,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nonlinear analysis is also conducted. Then, some perspectives of the car following model are given in the fi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ar-following model traffic flow stability analysis Nonlinear anal-ysis
原文传递
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基本图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庆禄 傅宝宇 曾皓威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4,共9页
为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CAVs)的混合运行对交通流产生的影响,以其基本图和稳定性为突破口研究提高异质交通流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选择全速度差模型(FVDM)作为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将加州伯克利分校实车数据标定的协... 为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CAVs)的混合运行对交通流产生的影响,以其基本图和稳定性为突破口研究提高异质交通流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选择全速度差模型(FVDM)作为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将加州伯克利分校实车数据标定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模型作为CAVs跟驰模型。建立了异质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研究了CACC车辆的混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异质流通行能力产生的差异性。从大车-小车组成的传统异质交通流研究方法入手,利用跟驰模型建立人工-网联异质流的稳定性解析方法,并运用Matlab验证了不同CACC比例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驾驶交通流相比,CACC同质交通流的道路通行能力大约提升了95%;实验中选用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通行能力实验结果造成的差异不大。平衡态速度为15 m/s时,低比例CAVs(如低于20%)并不能改善交通流;当CAVs比例达到20%及以上时,异质流稳定性随着CAVs的比例增加逐渐呈现出稳定趋势;当CAVs比例达到70%以上时,异质流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辆 异质交通流 基本图模型 稳定性解析
下载PDF
弯道交通流跟驰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立东 贾磊 朱文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6-251,共6页
为发现弯道道路条件下交通流的演化特性及稳定条件,在全速度差最优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弯道情况下的交通流跟驰模型表达式,并以状态空间法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弯道情况下交通流的稳定条件,最后进行了数值模... 为发现弯道道路条件下交通流的演化特性及稳定条件,在全速度差最优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弯道情况下的交通流跟驰模型表达式,并以状态空间法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弯道情况下交通流的稳定条件,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稳定条件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交通流密度情况下,弯道道路随着道路弧度的增大,交通流稳定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模型 跟驰模型 弯道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考虑驾驶员和车型特征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与控制稳定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任胜利 黄益绍 +1 位作者 王正武 宋宁 《系统工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6,共7页
驾驶员属性和跟驰车辆特征对跟车间距有较大影响,跟车间距具有差异性。基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构建可变安全车头间距非线性跟驰模型来刻画这种差异性,该模型引入了反映驾驶员个体特征的车头时距系数和反映车辆... 驾驶员属性和跟驰车辆特征对跟车间距有较大影响,跟车间距具有差异性。基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构建可变安全车头间距非线性跟驰模型来刻画这种差异性,该模型引入了反映驾驶员个体特征的车头时距系数和反映车辆特征的跟车类型系数、车身长度参数。基于车辆间的速度传递关系构建车辆跟驰行驶的系统传递函数,得到了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应用MATLAB对可变安全车头间距跟驰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引入系数对跟驰车流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该模型能较好的描述现实场景中因个人偏好和车型而表现出的跟车间距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理论 跟驰模型 可变跟车间距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Analyses of Lattice Traffic Flow Model on a Gradient Highway 被引量:6
19
作者 Arvind Kumar Gupta Sapna Sharma Poonam Redhu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393-404,共12页
The optimal current difference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is ex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ffic flow dynamics on a unidirectional single lane gradient highway. The effect of slope on uphill/downhill highway is examin... The optimal current difference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is ex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ffic flow dynamics on a unidirectional single lane gradient highway. The effect of slope on uphill/downhill highway is examined through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hown that the slop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region on the phase diagram.Using non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the Burgers, Korteweg-deVries(KdV) and modified Korteweg-deVries(mKdV) equations are derived in stable, metastable and unstable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reaction coefficient is examined and concluded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ressing the traffic jams on a gradient highway.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have been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confirm that the slope on a gradient highwa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traffic dynamics and traffic jam can be suppressed efficiently by considering the optimal current difference effect in the new lattic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GRADIENT HIGHWAY stabi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混入智能网联汽车的交通流稳定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志洪 金玉婷 +2 位作者 王思琛 胡路 蒋阳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143,共8页
为揭示智能网联汽车(ICV)对交通流的影响特征,首先,考虑ICV的退化机制,分析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模式及其比例关系;然后,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IDM)来描述不同的跟驰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判别条件;最后,选取... 为揭示智能网联汽车(ICV)对交通流的影响特征,首先,考虑ICV的退化机制,分析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模式及其比例关系;然后,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IDM)来描述不同的跟驰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判别条件;最后,选取车速标准差变异系数、碰撞时间(TTC)、碰撞暴露时间(TET)和碰撞积分时间(TIT)等作为混合交通流安全性评价指标,并基于元胞自动机进行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CV渗透率的增加,车速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且尾部碰撞风险逐渐减小。因此,ICV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ICV) 人工驾驶汽车(HDV) 混合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