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专业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传燧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26,共6页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两方面内容,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结果看,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结构应由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几方面知识所组成。从过程看,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两方面内容,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结果看,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结构应由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几方面知识所组成。从过程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个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和职前教育、上岗培训、在职训练、职后进修四个环节以及脱产和不脱产两种形式的终身一体化过程。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当前,必须借鉴传统教师智慧,进行理论和制度双重创新,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传统智慧 现代实践
下载PDF
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新型生土民居建筑探索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泉 何文芳 +1 位作者 杨柳 刘加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8,共5页
以吐鲁番富民安居项目为例,旨在将传统智慧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探索新型生土建筑设计和营造方法,来应对生土建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在借鉴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分析选择了不同的被动式建筑设计... 以吐鲁番富民安居项目为例,旨在将传统智慧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探索新型生土建筑设计和营造方法,来应对生土建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在借鉴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分析选择了不同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建造过程中将压制土砖运用到现代框架建筑体系中,最后通过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验证了新型生土民居的环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传统智慧 吐鲁番民居 生土建筑 压制土砖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激进化研究主要路径述评 被引量:9
3
作者 沈晓晨 杨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3,共8页
在反恐形势紧迫性和复杂性不断升级的今天,加深对于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探索遏止本土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是当代反恐相关研究的一大重要议题。对此,当代西方恐怖主义研究引入"激进化"概念,围绕恐怖分子"识别... 在反恐形势紧迫性和复杂性不断升级的今天,加深对于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探索遏止本土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是当代反恐相关研究的一大重要议题。对此,当代西方恐怖主义研究引入"激进化"概念,围绕恐怖分子"识别"和恐怖激进化过程的"干预"两个核心问题,在过去十年时间中,该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研究路径。按照主体选择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这些研究路径大体可以划分为微观、中观两类,两个层面研究路径之间存在关联和共鸣,后进理论总是在试图解决前人研究的某一方面不足的基础上形成。而架构理论作为综合了中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优点的研究路径,能够相对较好地回答恐怖主义激进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激进化 研究路径 架构理论 “传统智慧” 认同理论 组织进程路径
下载PDF
明《天工开物》之“风吹成粉”工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戴仕炳 钟燕 +1 位作者 胡战勇 石登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3,共8页
1637年(明崇祯十年)出版的《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建筑石灰的消解采用"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的工艺,"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为复配"风吹成粉"工法并研究采用这种工法得到的石灰性能,... 1637年(明崇祯十年)出版的《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建筑石灰的消解采用"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的工艺,"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为复配"风吹成粉"工法并研究采用这种工法得到的石灰性能,实验采用传统立窑对源自浙-皖交界处原材料"青石"烧制而成的生石灰使用"风吹法"消解,并参照现代标准BS-EN-459-2015等相关检测方法进行性能研究。结果发现"风吹法"消解的石灰含有水硬性组分如硅酸二钙等,并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适中等特点。研究表明,"风吹"20~30天左右得到的石灰性能相当于欧洲标准的天然水硬石灰NHL1或NHL2。研究还表明,"风吹成粉"的石灰可以用作砌筑、修复、注浆等粘合剂,其快凝等特性非常有利于湿冷环境下的施工。若对文献、明及以前的建筑进一步考证并采取系统全面的深化研究,有望考证出我国380年前的明朝对天然水硬石灰消解及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开发出融合中华传统智慧的文物建筑保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风吹成粉 天然水硬石灰 文物保护 传统智慧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三景”研究成果述要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晓梅 邱坚珍 +1 位作者 陈意微 吴硕贤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8,共14页
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声景、光景和香景领域多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其中,光景学由团队负责人吴硕贤院士首次提出,并率团队深入研究。限于篇幅,仅选取2006年至今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共计67篇成果,初步勾勒团队在声景、光景及... 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声景、光景和香景领域多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其中,光景学由团队负责人吴硕贤院士首次提出,并率团队深入研究。限于篇幅,仅选取2006年至今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共计67篇成果,初步勾勒团队在声景、光景及香景领域的研究脉络。成果反映出团队对声景、光景和香景研究的独立思考,以及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多元景观体系的探索路径,融贯了“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核心的本土智慧与前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光景 香景 传统智慧 健康环境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黄土高原(陕西)传统村落典型三生空间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建辉 周天新 +1 位作者 聂祯 邢盼军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118-123,共6页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13个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村落典型三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13个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村落典型三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等,总结黄土高原(陕西)传统聚落的6种典型三生空间模式,分别是沿塬望河式、背山面河式、卧塬望山式、沉坑藏林式、临水拥塬式及靠山面水式。进一步总结人地互动过程中前人遵循的“藏隐”“巧借”“活用”3条内在规律,并从防灾避险、便宜生活、利于生产、俯仰风景及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5条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内在法则与智慧。对继承与发展传统乡村文化遗产、探索与挖掘黄土高原地域风景营建传统和生态人居智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黄土高原 传统村落 三生空间模式 风景营建 传统智慧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传统智慧及其阐释逻辑——以“治大国若烹小鲜”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延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多方面展现大国治理的传统智慧,在方法论问题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历史逻辑上讲,习近平古语新说,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注入了更多的新时代内涵。从法理逻辑上讲...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多方面展现大国治理的传统智慧,在方法论问题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历史逻辑上讲,习近平古语新说,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注入了更多的新时代内涵。从法理逻辑上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蕴含的传统智慧与全面依法治国、比例适度原则、权力监督制约等现代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深度契合,从总体性、协同性和控制论等不同维度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的法治方法论。从实践逻辑上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理念是宪法权衡思维的生动体现,对于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国若烹小鲜 传统智慧 法治方法论 宪法精神
下载PDF
苏州传统民居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强 林莹莹 刘志宏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6期54-56,共3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兴建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因此,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发展较晚,相比国外缺乏自主创新性和地域文化...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兴建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因此,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发展较晚,相比国外缺乏自主创新性和地域文化特征。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向传统智慧汲取养分。本文以绿色建筑理念同地域性建筑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苏州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再利用为研究目的,从传统民居的空间营造入手。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其绿色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传统智慧下的苏州民居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和设计方法,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智慧 绿色建筑 地域性建筑 节能环保 苏州民居
下载PDF
传统智慧与当代创新:基于场地的低碳韧性校园景观体系建构
9
作者 何强 周轶 +1 位作者 范先庭 江立敏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0期49-51,共3页
本文结合宿迁学院新校区的设计实践,通过识别场地信息,延续人与自然共生的传统智慧,并结合当代创新实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权衡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强化校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提升其物种多样性,为大学校园的低碳和... 本文结合宿迁学院新校区的设计实践,通过识别场地信息,延续人与自然共生的传统智慧,并结合当代创新实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权衡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强化校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提升其物种多样性,为大学校园的低碳和韧性景观体系建构探索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智慧 当代创新 场地 低碳 韧性
下载PDF
从艺术人类学角度来谈方南苗族亮布工艺中的智慧嬗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瑞波 董建辉 杜沂倩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方南苗族服饰作为“礼物”之灵,背后承载着人生礼仪、节庆活动和族群认同等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方南苗族的生活方式、物质表征和共享的集体记忆。文章从艺术人类学角度对亮布工艺中的从业人群及其文化现象展开调查,探讨了方南苗族的... 方南苗族服饰作为“礼物”之灵,背后承载着人生礼仪、节庆活动和族群认同等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方南苗族的生活方式、物质表征和共享的集体记忆。文章从艺术人类学角度对亮布工艺中的从业人群及其文化现象展开调查,探讨了方南苗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及亮布在其社会与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由此,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对方南苗族亮布工艺的制作步骤、制作方式、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挖掘和整理,目的是平衡“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关系。通过定点观察,发现亮布锤打方式、染缸制作、传承方式、集体审美及其实用功能的智慧嬗变。由此得出,亮布工艺的传承模式即生产性和区域整体性保护,并坚持“用字引领”与现代生活同步创造,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方南苗族 亮布制作 传统智慧
原文传递
重拾传统智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庭硕 田乐 史肖杰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3期28-33,共6页
受访人杨庭硕为人类学和民族学专家,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传统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同时指出传统包括三个层次,即与无机自然相关的传统、与有机生态系统相关的传统,以及与社会人文相关的传统,并强调这三个层次各有各的发展规律与... 受访人杨庭硕为人类学和民族学专家,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传统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同时指出传统包括三个层次,即与无机自然相关的传统、与有机生态系统相关的传统,以及与社会人文相关的传统,并强调这三个层次各有各的发展规律与延续周期,但又会相互影响。而后,受访人对传统知识和传统智慧进行了辨析,认为传统智慧维度复杂、内容丰富,我们需要以辩证发展观来审视传统智慧的意义,并说明了在科学持续发展、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强调传统智慧的意义。最后,受访人指出,传统智慧对当今的环境建设具有积极贡献,这些智慧不仅需要积累和传承,更需要弘扬和创新,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新的适用可能,这一点尤为紧迫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智慧 知识 人类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原文传递
传统生态智慧的价值及限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天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0,共6页
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先贤关于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的渊渊哲思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思想前导。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消耗的自然资源同时剧增,... 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先贤关于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的渊渊哲思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思想前导。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消耗的自然资源同时剧增,生态问题日益尖锐。我们应摒弃建立在"人类独尊"观念基础上的以征服自然和征服他人为目的的价值观,进行生态化治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达成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化。为此,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实行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生产;二要改变消费方式,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推行简约的低碳生活,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反对过度消费和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传统智慧 价值
下载PDF
折叠剪纸技法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烨 张军 《设计》 202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通过对折叠剪纸中纸张的折叠与裁剪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究折叠剪纸技法中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与美学智慧。通过对于折叠剪纸的叠法与剪法的种类细分,总结归纳出折叠剪纸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方法,将其应用到字体设计的设计实践中。进行设计... 通过对折叠剪纸中纸张的折叠与裁剪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究折叠剪纸技法中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与美学智慧。通过对于折叠剪纸的叠法与剪法的种类细分,总结归纳出折叠剪纸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方法,将其应用到字体设计的设计实践中。进行设计实践。结合折叠剪纸中"折"与"剪"的传统智慧,设计出以折叠剪纸为形象基础的字体设计作品,为折叠剪纸艺术在字体设计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剪纸 对称美学 传统智慧 字体设计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传统水适应性景观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婷 杨豪中 +1 位作者 倪娜 代晨光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2期163-169,共7页
我国关中地区人口密集、耕地平坦,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生活,并最早享誉“天府之国”的美名。而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中产生了地方应用性欠佳的问题。因此,借鉴国际前沿先进理念的同时,不应忽视... 我国关中地区人口密集、耕地平坦,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生活,并最早享誉“天府之国”的美名。而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中产生了地方应用性欠佳的问题。因此,借鉴国际前沿先进理念的同时,不应忽视传承我国的优秀生态智慧的重要性。传统经验与西方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形成中国地域特色的生态设计景观,将会改善海绵城市设施的适宜性问题。本文从陕西关中乡村“水适应”性传统理念和技艺出发,以田野调查和类型化研究为研究方法,梳理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设计途径;在传统的生产、生活两个方面,从“水适应”性的农业水利灌溉、“水适应”性的聚落选址布局、“水适应”性的民居及雨水设施的营造方法3个层次总结了该地区“水适应”性景观设计的特点,即“南排北引中间留”的地区设计策略,“北窑南砖中合院”的建筑形式,“南塘北窖中部井”的水景观设施成为关中水适应景观的鲜明代表。文中提出了对应当今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地域适宜性雨水景观设计策略的问题,梳理了关中地区“水适应”生态智慧,总结了该地区优秀的水生态景观设计思想,从而为关中地区海绵城乡建设中“水适应”性景观设计提供了地方实践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传统智慧 适应性 生活生产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传统智慧造就低碳城市生活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炜 贾凡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1年第10X期40-42,共3页
"低碳"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不断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以取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但事实证明,新能源、新技术在部分取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 "低碳"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不断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以取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但事实证明,新能源、新技术在部分取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更加复杂。文章通过回顾人类发展历程,发现很多在百姓生活中的传统的造物和生活方式,不仅低碳而且简单可行。通过借鉴传统并结合实际,为低碳生活的全面实现做出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智慧 低碳 城市生活
原文传递
论商业文化的负面效应与矫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童列春 李天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商业文化具有两面性,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强势文化、分裂文化、腐蚀文化和残酷文化,它对于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构成严重冲击并扭曲人性。传统中国将商业嵌入于社会之中,商业活动受到社会伦理约束,并在商业内部进行有效自... 商业文化具有两面性,其负面效应表现为强势文化、分裂文化、腐蚀文化和残酷文化,它对于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构成严重冲击并扭曲人性。传统中国将商业嵌入于社会之中,商业活动受到社会伦理约束,并在商业内部进行有效自律,注重商业与政治协调。现代社会应该将商业文化归位为发挥正面效应的理性文化、建设性文化、妥协文化和保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文化 传统智慧 个人本位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传统智慧
17
作者 宋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8,共9页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整体稳定且富有成效,充满了智慧。我们可以用儒家官僚政治联动体制概括其精要。这一体制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在制度载体上,成熟的文官政治保证了基层治理的连贯性;二是在思想载体上,以儒家为本位的经学义理保证...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整体稳定且富有成效,充满了智慧。我们可以用儒家官僚政治联动体制概括其精要。这一体制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在制度载体上,成熟的文官政治保证了基层治理的连贯性;二是在思想载体上,以儒家为本位的经学义理保证了整个社会的思想统一性;三是在组织载体上,乡约制度的生成保证了制度和思想得以落实,并有助于基层秩序的稳定。这三个方面是上下联动贯通的,遵循同一种文化原理。这种“三位一体”的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全可以通过择善而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本土经验”,这同时也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传统智慧 官僚政治 经学义理 乡约制度
原文传递
传统性善论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群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共同体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三聚氰胺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学生弑师问题等,都可以归之为现代社会治理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各种矛...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共同体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三聚氰胺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学生弑师问题等,都可以归之为现代社会治理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各种矛盾、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社会治理开始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社会已经到了重新思考社会治理之道的转折点。治理之道不仅影响中国社会的和平崛起,而且影响到其持续稳定和发展强盛。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挖掘和整合多方面思想文化资源加以应对。应友人邀请,我最近到北京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关专家举办了题为"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治理"小型研讨会。与会者认为,要思考和探索治理之道,中国传统智慧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汲取和借鉴。如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加以制约,筑起高高的法律堤坝,将利益驱动引发的欲望洪流限制在法定的河道里。儒家认为,只有通过弘扬人的天生善性,培育起区分善恶的廉耻心,才能建立起内在的行为自我约束机制,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道家以回归自然、清静无为、知足不争、无知无欲的观念来消解世人的名利欲望,想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抑制贪竞之风。但是,中国古代人性善、德治主义、人治主义、官员崇拜的传统影响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所以,对中国社会的现代治理不能简单地依靠"翻炒"老祖宗的思想资源,必须根据现代社会治理的新语境、新格局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知识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让中国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治理系统的顶层设计中发挥启示性作用。下面是由各位专家发言所整理的一组笔谈文章,希望它们能为学术界同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监督机制 中国传统 性善论 社会历史哲学 中国现代 思想资源 文化传统 元问题
下载PDF
现代社会治理危机及其化解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共同体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三聚氰胺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学生弑师问题等,都可以归之为现代社会治理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各种矛...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共同体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三聚氰胺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学生弑师问题等,都可以归之为现代社会治理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各种矛盾、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社会治理开始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社会已经到了重新思考社会治理之道的转折点。治理之道不仅影响中国社会的和平崛起,而且影响到其持续稳定和发展强盛。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挖掘和整合多方面思想文化资源加以应对。应友人邀请,我最近到北京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有关专家举办了题为"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治理"小型研讨会。与会者认为,要思考和探索治理之道,中国传统智慧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汲取和借鉴。如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加以制约,筑起高高的法律堤坝,将利益驱动引发的欲望洪流限制在法定的河道里。儒家认为,只有通过弘扬人的天生善性,培育起区分善恶的廉耻心,才能建立起内在的行为自我约束机制,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道家以回归自然、清静无为、知足不争、无知无欲的观念来消解世人的名利欲望,想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抑制贪竞之风。但是,中国古代人性善、德治主义、人治主义、官员崇拜的传统影响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所以,对中国社会的现代治理不能简单地依靠"翻炒"老祖宗的思想资源,必须根据现代社会治理的新语境、新格局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知识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让中国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治理系统的顶层设计中发挥启示性作用。下面是由各位专家发言所整理的一组笔谈文章,希望它们能为学术界同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化解策略 社会文明进步 人类社会 市场经济 科学技术 物质文明 现代社会
下载PDF
传统智趣与当代表述:基于绍兴师爷故事活化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珊珊 陈勤建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5,159-160,共9页
技术文明在当下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民间故事如何对接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在绍兴,师爷故事承载着传统的智慧与乐趣,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绍兴文化人基于城市发展对之采取的活化措施,可归总为情境叙事、行为叙事和活化演绎三者。这些策略... 技术文明在当下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民间故事如何对接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在绍兴,师爷故事承载着传统的智慧与乐趣,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绍兴文化人基于城市发展对之采取的活化措施,可归总为情境叙事、行为叙事和活化演绎三者。这些策略立足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是民间故事恢复行为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智趣 当代表述 绍兴师爷故事 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