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8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 被引量:266
1
作者 陶伟 陈红叶 林杰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本研究在句法视角下,选择广州小洲村为案例地,以轴线图结合意象图的分析方法,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不同使用者空间认知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空间组构中具有高数值的某些变量,可被认为是地标性的显著空间元素,在使用者认知图表中扮演着... 本研究在句法视角下,选择广州小洲村为案例地,以轴线图结合意象图的分析方法,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不同使用者空间认知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空间组构中具有高数值的某些变量,可被认为是地标性的显著空间元素,在使用者认知图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连续性极大地影响了空间认知;②不同使用者的空间认知模式存在差异,本地居民能够更加容易认知村落深层次的空间格局;③城市化改变了传统村落具有的防御性及内聚性的原本形态特征,空间集聚中心由内部转向边缘,这是导致本地居民与其他使用者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了重要启示,也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空间认知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认知 传统村落 小洲村 广州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41
2
作者 康璟瑶 章锦河 +2 位作者 胡欢 周珺 熊杰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9-850,共12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2)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3)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5)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6)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遗产保护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187
3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2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陈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结果如下:(1)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空间上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产功能协调和生态空间优美,这与"三生"空间系统目标和特征非常契合;(2)从"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兰溪村生活空间由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演变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过程,"三生"空间逐渐由传统的人居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转变;(3)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驱动机制 江永县兰溪村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45
4
作者 刘馨秋 王思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10,共12页
在总结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的空心化、建设与开发不当、村民意愿与村落保护之间矛盾凸显等困境之后,从意识培养、法律法规建设以及保护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出路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如何将村落特色与保护相结合,提出传统村落可... 在总结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的空心化、建设与开发不当、村民意愿与村落保护之间矛盾凸显等困境之后,从意识培养、法律法规建设以及保护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出路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如何将村落特色与保护相结合,提出传统村落可持续利用的七种保护模式:(1)与典型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结合模式;(2)与农业工程设施保护利用结合模式;(3)与农业景观结合模式;(4)与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结合模式;(5)与传统特色农产品结合模式;(6)与传统民风民俗结合模式;(7)多种形式相互融合模式,它们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未来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128
5
作者 张浩龙 陈静 周春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80,共7页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 被引量:124
6
作者 佟玉权 龙花楼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93,共6页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受制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以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以Arc GIS10.2和Geo Da为技术平台,综合多种数据来源,阐释贵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地形地貌、坡向、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民族构成、...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受制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以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以Arc GIS10.2和Geo Da为技术平台,综合多种数据来源,阐释贵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地形地貌、坡向、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民族构成、中心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等人文条件上探索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GIS 贵州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1
7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胡焕庸线 格网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为例 被引量:114
8
作者 王云才 郭焕成 杨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5-742,共8页
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区保留有许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京西独特的景观旅游资源。在深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悠久性、完整性、乡土性、协调性、典型性对传统村落的价值特征进... 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区保留有许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京西独特的景观旅游资源。在深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悠久性、完整性、乡土性、协调性、典型性对传统村落的价值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传统村落划分为遗产性村落、特色性村落和保护性村落三种类型。在探讨传统村落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利用的6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价值评价 保护利用 持续模式 北京市门头沟区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02
9
作者 车震宇 保继刚 《规划师》 2006年第6期45-60,共16页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开发 形态变化 喜洲村 西递柯 龙泉柯 寺登村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以侗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99
10
作者 杨立国 刘沛林 林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为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的基础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通道芋头、黎平肇兴、三江高定3个侗寨的272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侗寨景观的4个基因均对地方认同建构产生积极作用,且呈现"萨坛&... 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为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的基础上,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通道芋头、黎平肇兴、三江高定3个侗寨的272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侗寨景观的4个基因均对地方认同建构产生积极作用,且呈现"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鼓楼"强弱顺序;2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是意向认同>情感认同>认知认同;3在地方认同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出生地、职业、收入、村落发展、教育程度、居民类型、鼓楼、萨坛、围鼓楼布局、杉山溪田等因素对地方认同的影响明显;4在个人特征、社会经济、景观基因3个测量模型中,居住时间对个人特征影响最明显,村落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强,萨坛对景观基因感知贡献最大;5个人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共变后通过景观基因感知对地方认同产生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地方认同 作用效应
下载PDF
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90
11
作者 李伯华 曾荣倩 +2 位作者 刘沛林 刘一曼 窦银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82-1996,共15页
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与复杂适应系统特... 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非常契合。以张谷英村为例,研究了其人居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在徘徊阶段(1978-1988年),村民自组织发展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主体适应性行为和人居效应的作用强度均有限,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2)在过渡阶段(1989-2001年),政府的强势介入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导致了利益关联的复杂性、流要素转化的高速性以及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质变的关键阶段;(3)在剧变阶段(2002年至今),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强度和复杂程度增强,加速了人居环境功能转型和系统结构质的跃升。为了促进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有序升华,从提升自适应能力、重视自组织反应、优化主导调控和引入社会治理等视角构建了系统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调控机制 张谷英村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85
12
作者 吴吉林 周春山 谢文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63,共9页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应类型可划分为全面适应型、认知缺失型、生态主导型、政策缺失型、文化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6种,各类型特点不一;2农户总体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适应型、文化主导型、认知缺失型、政策缺失型、生态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全面适应型为比较适应,其他均为一般适应;3每种适应类型在6类因子适应程度上表现有内部差异,除全面适应型外,其他适应类型在社会、文化、经济三类因子的适应程度上普遍较低;4政策、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5类因子中有13个影响因素对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有影响,影响程度不一。最后,从农户、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适应性 适应类型 适应程度 传统村落 湘西州
下载PDF
聚落“双修”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80
13
作者 李伯华 李珍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94-1806,共13页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分析了张谷英村显性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人...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分析了张谷英村显性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①显性景观基因特征为空间布局空心趋势明显,街巷系统衰退痕迹严重;民居建筑结构秩序紊乱,功能利用主体两极分化;主体建筑链条节点断裂,文明载体内涵挖掘尚浅;山川地势脉络根基平稳,水系网络线条渐趋单一;②隐性文化基因特征为家风信仰世代传承不息,图腾标志遥相呼应不止;民俗文化延续之途受阻,传统礼仪抗争之路临难;③显性基因修补路径为基因建库,恢复原始形态,完善基础系统;微创修补,保留原始功能,再现原真风貌;隐身挖掘,重接本土链条,夯实建筑内涵";低+高"干预,维持稳定脉络,调适单一线条;④隐性基因修复路径为内外熏陶,营造传承氛围,完善解说系统;置身其中,增强居民参与,再现特色场景。从聚落"双修"视角探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化方案,其目的是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实现有机更新,完成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转型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双修”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活化路径 基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78
14
作者 关中美 王同文 职晓晓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5-232,共8页
以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3、2014和2016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分析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 以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3、2014和2016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分析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时间截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呈现聚集分布特征,空间结构上呈"双核集聚—网状发展"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2)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分异主要受高程、地形起伏度、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力不显著。(3)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多数位于西北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与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原经济区 传统村落 地理探测器 核密度估计法
原文传递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 被引量:76
15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3 位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3,共4页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客家 传统聚落 地学视角
下载PDF
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院落单元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75
16
作者 何依 孙亮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5,共6页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宗族结构 院落单元 走马塘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适应性研究——以张家界4个村为例 被引量:74
17
作者 吴吉林 刘水良 周春山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240,共9页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务工主导、工农均衡和务农主导6种生计适应类型,参与旅游农户比例低,务农和务工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策略之一;(2)影响农户适应效果的主要适应因子有6个,即农户家庭劳动力总量、户主学历、房屋面积、家庭存款、邻里关系和种植面积,均为生计资本指标;(3)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统失调、政府政策制度、生计资本是农户适应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分别是农户选择务农、务工和参与旅游生计行为的内在动因,生计策略和传统观念是农户旅游适应结果的决定因素。最后,对传统村落农户在区域发展乡村旅游背景下如何提升适应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乡村旅游 农户适应性 传统村落 张家界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72
18
作者 杨立国 龙花楼 +1 位作者 刘沛林 刘小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8,151,共9页
传统村落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破坏,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原真度、活态度、完整度、传承度四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函数。在对其保护状态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 传统村落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破坏,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原真度、活态度、完整度、传承度四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函数。在对其保护状态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湖南省的案例研究发现:(1)湖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度整体处于中度保护,且内部差异明显;(2)四项准则层中原真度和整体度较好,而活态度和传承度较低;(3)24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建筑风格原真度等两项指标较好,而农业生产活态度等3项指标则较弱;(4)案例研究验证了构建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评价函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度 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9
19
作者 陈君子 刘大均 +2 位作者 周勇 朱爱琴 肖鹏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形结构,且分形结构大致沿着流域内部河流等线状要素展开;③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亲水性”以及上中下游、干支流的差异性等空间特征,彰显出流域这一特殊地理单元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村落 乡村旅游 空间分布 嘉陵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GWR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可达性探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马勇 黄智洵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5,共8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1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法探讨城市群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谷歌地图全球搜索引擎与相关公式测算各传统村落的可达性。运用地理空间计量方法 GWR回归模型重点剖析影响城市群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重要...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1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法探讨城市群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谷歌地图全球搜索引擎与相关公式测算各传统村落的可达性。运用地理空间计量方法 GWR回归模型重点剖析影响城市群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重要因子的具体影响程度并考量其空间异化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传统村落存在三个高度集聚区,呈"品"形分布,其中有两大集聚区处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2)传统村落可达性整体水平不高,时间成本较大,所在地区路网密度低,交通便利性不高,并受明显的支流效应影响,水系、山体和交通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村落的可进入性水平。(3)地势高低与路网等级对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具有正向作用,邻水体距离对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而坡度值对可达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GWR模型 空间格局 可达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