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戏传统剧目的佛教渊源新证 被引量:9
1
作者 康保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4-61,共8页
该文对《诺桑法王》等几个传统藏戏的题材来源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传统藏戏剧目的题材多源自佛经,尤多敷演佛本生故事;说明藏戏并不属于“傩戏型”戏剧,而是典型的佛教戏剧。
关键词 藏戏 传统剧目 佛教 佛经 佛本生
下载PDF
中国古代悲剧意识与传统戏剧的“大团圆”结局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利民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 ,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 ,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 ,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 ,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 ,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 ,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 ,是“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悲剧意识 传统戏剧 文学研究 民族文化心理 心理结构
下载PDF
叙事认同视域下民族传统游戏的理论创构与设计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凡芳 王强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以民族历史和地方文化为叙事内核的传统游戏,在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身份建构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叙事认同”理论为民族传统游戏的理论创构与设计策略提供了新的考察维度。作为一种纪实型叙述文本,历史叙事类游戏需要调和叙事与游戏的内... 以民族历史和地方文化为叙事内核的传统游戏,在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身份建构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叙事认同”理论为民族传统游戏的理论创构与设计策略提供了新的考察维度。作为一种纪实型叙述文本,历史叙事类游戏需要调和叙事与游戏的内在张力,处理好叙述控制与主体赋权的关系。民族传统游戏设计中要广泛征用地方叙事系统的跨媒介资源,透过类型化叙事视角对游戏脚本进行分类规划和重构,充分彰显游戏的“空间叙事”特质,在确保历史叙事主线可控的前提下,让游戏参与者更多地拥有掌控游戏进程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认同 文化身份 传统游戏 地方文化
下载PDF
论黄梅戏传统剧目对桐城歌的吸收和借鉴 被引量:2
4
作者 江亚丽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4-78,共5页
黄梅戏传统剧目深受桐城歌的影响。在剧本内容方面,有一部分传统剧作直接来自或者衍生自桐城歌,有些传统剧目为了增强唱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穿插化用桐城歌作为其中的唱段;在演唱形式方面,黄梅戏中的"独角戏"吸收了十二... 黄梅戏传统剧目深受桐城歌的影响。在剧本内容方面,有一部分传统剧作直接来自或者衍生自桐城歌,有些传统剧目为了增强唱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穿插化用桐城歌作为其中的唱段;在演唱形式方面,黄梅戏中的"独角戏"吸收了十二月叙事体桐城歌的演唱形式,"两小戏"或"三小戏"借鉴了对歌体桐城歌的演唱形式;在语言特色方面,黄梅戏唱词口语化与桐城歌语言风格相一致,衬词的运用吸收了桐城歌的表达方式,传统剧目唱词中的"五句头"奇句式结构源自"桐城歌体"。研究黄梅戏传统剧目对桐城歌的吸收和借鉴,有助于探讨黄梅戏特定艺术风格形成的根源,也有助于了解桐城歌对黄梅戏的基因孕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传统剧目 桐城歌 吸收 借鉴
下载PDF
秦腔传统剧目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传统剧目内容丰富、包含范围广泛。秦腔反映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和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思想、善恶有报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等,意义非凡。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该文首先梳理了秦腔传统剧目的篇目,其次探讨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所在,最后对其当代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从戏曲动漫文化创意的挖掘、戏曲动漫产品的开发、传统文化与秦腔的联系等方面开拓思路,对秦腔传统剧目服饰分类进行创新尝试,发挥新媒体对秦腔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期为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化价值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传统剧目 文化价值 传承 路径 新媒体
下载PDF
从文化利用到文化认同:英语世界接受中国古典戏曲的两个阶段
6
作者 吕世生 袁芳 《语言教育》 2019年第1期14-19,96,共7页
本文分析了十八世纪中晚期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古典戏曲在英语世界的翻译、演出与接受过程,发现十八世纪以来英语世界接受中国古典戏曲的过程为两个阶段:自我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立场。第一阶段,他们接受了中国戏曲的思想价值,但并不接受... 本文分析了十八世纪中晚期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古典戏曲在英语世界的翻译、演出与接受过程,发现十八世纪以来英语世界接受中国古典戏曲的过程为两个阶段:自我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立场。第一阶段,他们接受了中国戏曲的思想价值,但并不接受其美学价值;第二阶段,中国戏曲的美学价值开始成为关注的重点,并表现为翻译、研究、舞台演出等多种接受形式。两个阶段具有明显差别,第一阶段为中国戏曲与英语文化的相遇相知,但"文化误读"特征十分明显。第二阶段中国戏曲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逐渐被接受,既有文本翻译,也有戏曲本体研究,更有多场舞台演出,而且"文化误读"成分明显减少。两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历史过程的一般规律,中国文化为他者文化接受往往起于文化利用,期间多伴有明显的文化误读,但随着两种文化接触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不断为其认同,同时文化误读不断减少。文化误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历史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将会不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翻译 英语世界接受 文化认同 文化误读
下载PDF
试论西南民族传统戏剧的产生、功能与保护 被引量:4
7
作者 东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3-27,133,共5页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它是在各民族文学、音乐、舞蹈与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产生具有原始宗教、生产生活、个人创作三种源头;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戏剧长期发挥着祭祀祈福、交融影响、彰显特色与道德教育的社会功...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它是在各民族文学、音乐、舞蹈与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产生具有原始宗教、生产生活、个人创作三种源头;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戏剧长期发挥着祭祀祈福、交融影响、彰显特色与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对于这份文化遗产,应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传统戏剧 产生 功能 遗产保护
下载PDF
论“十七年”时期传统戏“整理”——以京剧“水浒戏”为中心考察
8
作者 焦欣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十七年"时期传统"水浒戏"剧目的整理,不仅在承继、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值得肯定,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数量及其规模大大超过前人。但是,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革命性&qu... "十七年"时期传统"水浒戏"剧目的整理,不仅在承继、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值得肯定,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数量及其规模大大超过前人。但是,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革命性"目的,使得剧目的整理者、审定者乃至合作艺人通过对"个别词语的修订"或"稍加改动"以及某些情节场次、人物角色的增删、加工与凝练等等,以符合"工农兵"文艺指向并突显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本文将以京剧"水浒戏"剧目整理为中心详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传统戏“整理” “工农兵”文艺 “水浒戏”
下载PDF
熊式一与中国京剧《王宝川》的文化翻译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会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1,共7页
熊式一是20世纪上半期与林语堂齐名的在西方最有影响的中国离散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将中国京剧搬上英美舞台的戏剧翻译家。然而,我国翻译界目前对熊式一的翻译活动及其成功英译中国传统戏剧《王宝川》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描述熊式一近... 熊式一是20世纪上半期与林语堂齐名的在西方最有影响的中国离散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将中国京剧搬上英美舞台的戏剧翻译家。然而,我国翻译界目前对熊式一的翻译活动及其成功英译中国传统戏剧《王宝川》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描述熊式一近半个世纪的中英文翻译活动,考察熊译《王宝川》的文化翻译策略,探讨英译《王宝川》在20世纪30年代英语世界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3方面:(1)译者将中国京剧改编为适合西方舞台演出的英文话剧;(2)巧妙的广告宣传以及赞助人的大力扶持;(3)恰当的文化翻译策略。《王宝川》翻译和上演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当前中国戏剧走向英语世界提供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中国传统戏剧 英译《王宝川》
原文传递
传统皮影艺术从民间到新民间的当代时尚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茜 《服装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6-80,共5页
将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到时尚领域,探讨民间与新民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皮影艺术在当代艺术、现代科技、民间工艺、时尚舞台、品牌视觉文化等方面的探究,以期帮助民间艺术走向新民间时尚,多角度为传统皮影艺术赋能,发挥其人文艺术价值,以... 将传统民间文化融入到时尚领域,探讨民间与新民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皮影艺术在当代艺术、现代科技、民间工艺、时尚舞台、品牌视觉文化等方面的探究,以期帮助民间艺术走向新民间时尚,多角度为传统皮影艺术赋能,发挥其人文艺术价值,以新的艺术形态重新激发其活力,使其在当代新民间适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皮影艺术 民间 新民间 当代 时尚转化
下载PDF
文化、传统皮影戏和交互式媒体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迎春 《南平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中,我们试着在新媒介的非线性交互结构和传统的打印媒介以及电影图象式的线性结构之间寻找差异。因为交互的可行性是通过技术来提供给今天的许多设计者用数字媒介来做他们的设计工作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提... 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中,我们试着在新媒介的非线性交互结构和传统的打印媒介以及电影图象式的线性结构之间寻找差异。因为交互的可行性是通过技术来提供给今天的许多设计者用数字媒介来做他们的设计工作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提高交互式媒介设计的技巧。我们探索了采用传统文化作为起点的可能性。传统皮影戏类型学,在最新的交互式媒介构思中也作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统皮影戏 交互式媒体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