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被引量:54
1
作者 Changting Meng Chunmei Bai +2 位作者 Thomas D. Brown Leroy E. Hood Qiang Tian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3-49,共17页
Human gut microbiota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oth healthy and diseased states of human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and tumo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efforts to underst... Human gut microbiota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oth healthy and diseased states of humans. In the past decad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and tumo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efforts to understand various features of the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 microbiota are involved in cancer prevention, carcinogenesis, and anti-cancer therap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dysbiosis contributes to cancer susceptibility via multiple pathways. Further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biota and their associated metabolites are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carcinogenesis by inducing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dysregulation, which lead to genetic instability, but also inter- fere with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anticancer agents. In this article, we mainly reviewed the influ- ence of gut microbiota on cance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ncluding esophageal, gastric, colorectal, liver, and pancreatic cancers) and the regulation of microbiota by diet, prebiotics, pro- biotics, synbiotics, antibiotics, 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also proposed some new strategi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I cancers that c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uture. 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coul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GI cancers, which are likely to yield transl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canc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y improving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Immune regulation Microbial metabolites CARCIN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原文传递
代代花的现代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婷 娄鑫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76-278,共3页
代代花治疗胸腹满闷胀痛、胃部下垂、脱肛及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代代花含有挥发油、黄酮等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高血压、抗抑郁等方面应用广泛,未来在开展代代花食疗、治疗抑郁症及代代花茶饮品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空... 代代花治疗胸腹满闷胀痛、胃部下垂、脱肛及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代代花含有挥发油、黄酮等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高血压、抗抑郁等方面应用广泛,未来在开展代代花食疗、治疗抑郁症及代代花茶饮品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综合利用代代花资源,很有必要开展代代花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代花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保健 中药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少青 刘朋 +2 位作者 刘颖 张慧 李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65-176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受到学者的极大关注。现代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调节机体... 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受到学者的极大关注。现代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特点,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机制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从以上几方面综述复方丹参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动脉粥样硬化 多靶点作用 中药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针药联合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结局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媛 李东 +1 位作者 辛喜艳 骆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对肾虚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方案,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方案基础上...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对肾虚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方案,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自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行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经前每日口服活血方,隔日针刺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双)、太冲(双)、合谷(双);经后每日口服活血补肾方,隔日针刺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太溪(双)。经期停药停针,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肾虚证候评分,检测种植窗期雌二醇(E2)和孕酮(P)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分布,统计2组治疗后冻融胚胎移植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肾虚证候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的P及E2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分布(分A型、B型、C型)与治疗前相比,A、B型比例明显增加,C型比例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A型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但B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型比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P<0.05),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刺疗法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肾虚症状,把体内的雌孕激素调节至有利于胚胎着床的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血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冻融胚胎移植 中药 针刺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醒脑健神胶囊、中风脑得平、清开灵对SHR_(sp)出血性中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玉凤 朱陵群 +5 位作者 李克玲 邹丽琰 贾旭 严京 李伯光 黄启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60-63,共4页
观察SHRsp出血性中风时醒脑健神胶囊、中风脑得平冲剂与清开灵注射液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病理组海马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P<0.01);超微结构显示海马明显水肿、神经元肿胀、细胞内器减少,核固缩;兴奋性氨基酸(EAA... 观察SHRsp出血性中风时醒脑健神胶囊、中风脑得平冲剂与清开灵注射液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病理组海马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P<0.01);超微结构显示海马明显水肿、神经元肿胀、细胞内器减少,核固缩;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升高(P<0.01)、Ca2+含量下降。治疗各组均有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神经元密度增加、超微结构显示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得到改善;EAA升高和Ca2+下降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其药效作用次序:醒脑健神胶囊>清开灵注射液>中风脑得平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清开灵 海马神经元 脑得平 醒脑健神胶囊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杨 徐光临 +1 位作者 徐德生 刘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635-640,共6页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决定了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必须是多成分定量和多指标监控,但中药对照品难以获得阻碍了该模式的应用,限制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一测多评法是运用一种中药对照品来实现对多个待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本文就一测多... 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决定了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必须是多成分定量和多指标监控,但中药对照品难以获得阻碍了该模式的应用,限制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一测多评法是运用一种中药对照品来实现对多个待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本文就一测多评法的原理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就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中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患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英文)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建聪 卢晓燕 +1 位作者 Gunnar Aksel Bjune Hanne Merete Erikse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感染发病率增高,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预后效果不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某教学医院患者进行脊柱手术后发生SSI的现状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 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感染发病率增高,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预后效果不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某教学医院患者进行脊柱手术后发生SSI的现状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该院所有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颁布的指南作为SSI的诊断依据,通过床旁调查与出院后的检查发现SSI病例,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共监测192例脊柱手术患者,其中7例(3.6%)发生了SSI。通过双变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切口类型(污染/感染切口)、外科引流、输血与增加SSI风险的密切相关。在192例脊柱手术患者中,120例(62.5%)给予静脉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周期为2.2(1~9)d,139例(72.4%)使用中成药。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教学医院脊柱手术后患者SSI发病率,亦为今后进行脊柱手术后患者发生SSI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中成药
下载PDF
斑马鱼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祁美娟 石美智 韩永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3-906,共4页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实验动物,具有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几乎透明的胚胎、胚胎的体外发育以及与人类高达87%的基因相似性,使得斑马鱼被广泛用于药学领域的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斑马鱼在药物代...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实验动物,具有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几乎透明的胚胎、胚胎的体外发育以及与人类高达87%的基因相似性,使得斑马鱼被广泛用于药学领域的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斑马鱼在药物代谢研究、中药研究、药物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再生药物研究等药学领域,为斑马鱼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药物代谢 中药 毒理学 药物筛选 再生药物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症-法-方药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沈姗姗 郑光 +3 位作者 展俊平 贺丹 吕爱平 姜淼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数据,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证-症-法-方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涉及类风湿关节炎关键词的所有文献数据,通过降噪处理以及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症状、治...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数据,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证-症-法-方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涉及类风湿关节炎关键词的所有文献数据,通过降噪处理以及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症状、治法、方剂及中药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一维频次的解释及二维网络图的展示。结果:文本挖掘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证型表现虚实夹杂,以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亏虚、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证常见,相关脏腑多涉及肝、肾、脾;症状挖掘结果中频数较高的肿胀疼痛、晨僵、强直、功能障碍、关节畸形与临床实际相吻合,侧面从数据上佐证了文本挖掘的可参考性;方药的选择体现了活血通络、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治疗原则。结论:通过文本挖掘回溯文献,并结合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的证-症-法-方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临床数据客观化提供一种特定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数据挖掘 证候 症状 治法 方剂 中药
下载PDF
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医养结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惠芬 黄瑜 谢碧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89-91,95,共4页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医养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11日~2016年9月10日我院档案室14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73例应用医养结合护理、对照组73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与...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医养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11日~2016年9月10日我院档案室14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73例应用医养结合护理、对照组73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情况,评估两组病情管理评分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劣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在运动锻炼、膳食安排、遵嘱用药、自我监测、情绪管理各项数据上均劣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医养结合进行护理,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中医 老年慢性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论健脾和胃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方媛 王宪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4-1186,共3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肝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健脾和胃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健脾和胃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及治疗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静 杨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64-166,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这一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SIBO可以通过影响胃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这一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SIBO可以通过影响胃肠动力、造成感染、增高内脏敏感性、产生气体等,导致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肠道外症状的发生。近年来,对于中药改善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方面,各医家见解不一,但都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提供参考,其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中医 参苓白术散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硕 邝咏梅 +2 位作者 吴学军 姜文清 金鹏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了解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归纳总结,综述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结果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多个结构类似物、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手... 目的了解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归纳总结,综述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结果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多个结构类似物、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手性物质拆分、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及活性成分筛选等方面均有应用。结论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应用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中药 应用
下载PDF
中医药辅助介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温凤媚 林宜圣 +3 位作者 刘敏 王晓东 王芳军 鲁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4期333-334,共2页
总结介入置管溶栓配合中医药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在护理上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医药,对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消除介入治疗后的残留血栓、促进侧枝循环建立、防止复发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中医药 护理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导管系统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洁 李秋芬 +5 位作者 田代志 江少波 邬贤德 裘顺安 任小刚 李玉兵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BPH大鼠前列腺导管系统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组4组,每组25只。其中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组以去势加丙酸睾酮法复制...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BPH大鼠前列腺导管系统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组4组,每组25只。其中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组以去势加丙酸睾酮法复制BPH模型。自造模起,模型加补肾活血组给予2.34 g/ml补肾活血方流浸膏灌胃,其余各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37 d。去势后第38天处死各组大鼠,并留取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腺导管系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肌动蛋白分布及阳性细胞数;TUNEL法检测前列腺导管系统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加补肾活血组无论前列腺导管近段[(36.42±8.10)%vs(15.28±4.30)%,P<0.01]还是远段[(8.71±2.28)%vs(4.42±2.07)%,P<0.05],TGF-β1阳性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但只有近段α-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模型组[(28.14±7.43)%vs(18.28±4.07)%,P<0.01],但仍然低于对照组[(33.57±6.85)%,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模型加补肾活血组前列腺腺管远、近段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远段:17.60±4.86 vs 3.07±1.14(P<0.01)、12.37±2.25(P<0.05);近段:39.42±9.20vs 3.86±1.34(P<0.01)、31.14±5.64(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补肾活血组前列腺腺管远、近段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上调TGF-β1表达,抑制前列腺导管系统近端的平滑肌数量减少,促进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良性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导管系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凋亡 中医药 补肾活血方 大鼠
下载PDF
附子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心玮 李宇卫 +2 位作者 俞鹏飞 汤晓晨 马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子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收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组予美洛昔康加中药口服治疗,疗... 目的:研究附子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收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组予美洛昔康加中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周,用JOA评分评价疗效。所有患者随访2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汤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机制及中医药干预 被引量:9
17
作者 毛晓东 程卓安 郑建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723-4727,共5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血压等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特征,而VSMC表型转化是VSMC增殖和迁移的基础,因此研究糖尿病中VSMC表型调节及机制,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血压等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特征,而VSMC表型转化是VSMC增殖和迁移的基础,因此研究糖尿病中VSMC表型调节及机制,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拟介绍VSMC表型转化机制及糖尿病中VSMC表型的改变,并综述中药复方及单体干预VSMC表型转化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血管并发症 中药
原文传递
中医药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喜会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40-741,共2页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 After Stroke,PSSD)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综合检索系统对各大论文网站的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使用手动检索方式对图书馆的期刊资料进行检索,截止时间...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 After Stroke,PSSD)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综合检索系统对各大论文网站的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使用手动检索方式对图书馆的期刊资料进行检索,截止时间为2017年10月31日,最后共纳入22篇随机对照(RCT)文章。结果:在临床痊愈率评测、睡眠症状改善以及安全性方面,单纯使用中医药进行PSSD治疗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二者效果相当,然而使用中西医结合对PSSD进行治疗各方面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PSSD治疗时,单纯使用中医药和西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相当,但是中医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另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的睡眠症状改善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质量障碍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西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组方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久利 何静岩 +1 位作者 赵文斌 白彦萍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寻常痤疮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检索1978年~2011年12月31日符合下列标准的...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寻常痤疮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检索1978年~2011年12月31日符合下列标准的临床文献:①方药药味完全列出,②临床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③治疗组患者≥30例,④有效率≥70%。结果 从纳入的202篇文献中共筛选出方剂234首,用药167种,用药频次2485次。用药频次前4位的分别是黄芩、甘草、丹参、生地;167种中药分属于22类,以清热药最多;四气、五味分别以寒、苦为主;药物归经肝经居十二经之首。结论 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用药规律与中医基础理论对痤疮的认识相符合,且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治疗 中医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23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红 唐燕笑 +1 位作者 刁仕华 伍健华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1-23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23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均服用八珍汤加减,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每日3次口服,或阿司匹林25mg/d口服,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1、4、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23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均服用八珍汤加减,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每日3次口服,或阿司匹林25mg/d口服,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1、4、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显效率较高,达47.8%,第6个月临床痊愈率为78.2%;观察期内创面渗液、色泽以及肉芽生长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中西医疗法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愈合满意,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