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视角下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戴茜 林一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1,共9页
本文通过大众传媒中的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分析了戏曲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媒介特性,将戏曲在跨文化传播中采用的主要媒介分为具有时间偏倚性的热媒介、具有时间偏倚性的冷媒介、具有空间偏倚性的热媒介和具有空间偏倚性的冷媒介,建构了戏曲跨... 本文通过大众传媒中的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分析了戏曲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媒介特性,将戏曲在跨文化传播中采用的主要媒介分为具有时间偏倚性的热媒介、具有时间偏倚性的冷媒介、具有空间偏倚性的热媒介和具有空间偏倚性的冷媒介,建构了戏曲跨文化传播媒介分析模型。结合"英译《牡丹亭》"的跨文化传播案例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应采取的传播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跨文化传播 媒介偏倚 热媒介 冷媒介
原文传递
日本大正年间的中国戏曲研究论略 被引量:2
2
作者 仝婉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大正年间是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时期,也是其高等教育体制逐渐确立的时期,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在此背景下逐步展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材料的梳理,探究推动日本大正年间中国戏曲研究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揭示此期其对中国戏曲... 大正年间是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时期,也是其高等教育体制逐渐确立的时期,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在此背景下逐步展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材料的梳理,探究推动日本大正年间中国戏曲研究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揭示此期其对中国戏曲研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年间 中国戏曲 研究
原文传递
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国际舞台上一个跨文化戏剧神话的建(解)构
3
作者 田民(著) 庞肖狄(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共17页
梅兰芳1935年赴苏联巡演期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会面,此后斯氏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的"评价"对中国学界关于中国戏曲艺术的理解和评价等相关议题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档案材料及同时代实录资料的广泛研究,探究... 梅兰芳1935年赴苏联巡演期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会面,此后斯氏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的"评价"对中国学界关于中国戏曲艺术的理解和评价等相关议题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档案材料及同时代实录资料的广泛研究,探究构成二十世纪国际舞台上这一历史性跨文化时刻的相关历史事实和情境,并对这一非同寻常的跨文化历史现象的建构进行解构,揭示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阐明其戏剧和艺术的定位与置换问题。为促进当今学界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理解,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对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跨文化戏剧的历史理解,有必要对这个跨文化戏剧神话的产生和建构进行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斯坦斯尼拉夫斯基 中国戏曲 跨文化戏剧 置换 解构
原文传递
古代戏曲理论中戏曲史述的逻辑演进及学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静枫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8,共11页
在"曲学"大行其道之时,戏曲史述被简化为曲史述;伴随戏曲作为叙事文学样式和综合艺术样式这两种观念的渐次清晰,"叙事理论体系"和"剧学体系"逐步形成,戏曲题材沿革和历代演剧更迭的梳理开始出现。同时,... 在"曲学"大行其道之时,戏曲史述被简化为曲史述;伴随戏曲作为叙事文学样式和综合艺术样式这两种观念的渐次清晰,"叙事理论体系"和"剧学体系"逐步形成,戏曲题材沿革和历代演剧更迭的梳理开始出现。同时,作为舞台艺术之戏曲的部分要素的流变也获得专门关注。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戏曲史述具有零散驳杂、不成体系和陈陈相因、粗线勾勒的学术特征。古人戏曲史述历史对象的多样性有助于全面认识戏曲的本体内涵,而单一维度史述为后世戏曲史研究的纵深拓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此外,历代舞台演剧更迭的勾勒对现代形态戏曲史著的述史思路设计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理论体系 戏曲史述 曲源流史 演剧史 粗线勾勒
原文传递
议论出于文献 演剧关注生态——评谷曙光著《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潞伟 苏航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136,共6页
戏曲文物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是戏曲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建构中国戏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谷曙光著《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在学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戏曲文献观念的重要突破、研究视野的多元拓展... 戏曲文物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是戏曲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建构中国戏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谷曙光著《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在学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戏曲文献观念的重要突破、研究视野的多元拓展以及践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追寻真理的方法三个方面。戏曲的综合性,决定了戏曲文献的多元性和研究的多维度,亦决定了研究戏曲更需要"通才",谷曙光便是致力于戏曲贯通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献 戏曲文物 演剧
原文传递
开拓戏曲史研究的新视野——读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
6
作者 陈建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31,共6页
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与同类剧种史研究专著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文本与舞台兼顾的立体剧史观;(二)研究方法多样;(三)对汉剧文化身份的认同。因此,《汉剧史论稿》的出版,对戏曲史、汉剧和其他地方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与同类剧种史研究专著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文本与舞台兼顾的立体剧史观;(二)研究方法多样;(三)对汉剧文化身份的认同。因此,《汉剧史论稿》的出版,对戏曲史、汉剧和其他地方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在学术视野上,作者始终把汉剧的发展演变,放在中国戏曲史的宏阔视野下深挖细掘,力图给予汉剧在中国戏曲版图中以恰当的位置描述;其次是在剧种史研究领域,对其他地方戏的研究,具有示范和导引的意义;最后,朱伟明教授及其团队重视资料搜集与文献分析的严谨态度,尤令人感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戏曲史 新视野
原文传递
戏剧人类学家眼中的中国戏曲——尤金尼奥·巴尔巴访谈录 被引量:2
7
作者 冯伟 +1 位作者 张若男 王月(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7,共15页
本访谈基于尤金尼奥·巴尔巴所开创的戏剧人类学与中国戏曲的关联,讨论巴尔巴如何与戏曲及戏曲从业者接触,聚焦他对戏曲表演程式的看法。访谈同样比较了欧丁剧团演员训练与戏曲及其他东亚戏剧传统的异同,并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思考戏... 本访谈基于尤金尼奥·巴尔巴所开创的戏剧人类学与中国戏曲的关联,讨论巴尔巴如何与戏曲及戏曲从业者接触,聚焦他对戏曲表演程式的看法。访谈同样比较了欧丁剧团演员训练与戏曲及其他东亚戏剧传统的异同,并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思考戏曲对当今世界戏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人类学 戏曲 尤金尼奥·巴尔巴 演员训练
原文传递
“牡丹竞梅”之旅——黄玉麟(绿牡丹)1925年赴日公演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棘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2,共9页
相比对梅兰芳海外公演的研究,1925年绿牡丹的赴日公演则少为人知。就公演时间和影响力而言,绿牡丹堪称梅兰芳之后的第二人,而"梅绿争胜"的评论,也从20年代初的国内,一直延续到公演前的日方宣传和观后评价,展现出京剧艺术发展... 相比对梅兰芳海外公演的研究,1925年绿牡丹的赴日公演则少为人知。就公演时间和影响力而言,绿牡丹堪称梅兰芳之后的第二人,而"梅绿争胜"的评论,也从20年代初的国内,一直延续到公演前的日方宣传和观后评价,展现出京剧艺术发展至纯熟期的繁花似锦,也折射出在新的参照系出现的情形下,海外对于梅兰芳以及中国戏曲传统认知的转变。正因如此,考察这段"牡丹竞梅"之旅,对于京剧史本身和梅兰芳研究皆有重要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牡丹 梅兰芳 赴日公演 梅绿争胜 戏曲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