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思想中的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贡华南
Liu Huawen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出处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2期53-67,I0053-I0065,共28页
-
基金
贵州省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课题“中国酒精神研究”(项目批准号:20GZGX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中国古典思想中,醉的观念不断变化,对醉的态度也随之变化。殷人好酒,滥饮频醉。周公作《酒诰》,限制饮酒,畏惧、害怕、警惕醉。先秦诸子中,孔子沿袭周公对醉的态度,韩非渲染醉而亡身、亡国,皆对醉充满警惕。庄子宣扬"醉者神全",乃周初思想之反动。汉武用儒术,以礼避酒乱,自觉远离醉。魏晋时期,名士以醉对抗名教,为醉赢得价值重估之机。陶渊明以醉勾画出与世俗功利智巧对立的新世界,醉成为中国人精神追求的新天地。大唐求醉者众,求醒者稀。他们以醉肯定、享受生命,也在醉中不断开辟新的精神境界。大宋君臣为寻乐而醉,舍弃了醉的外在性,将其领悟为人性之分内事。明时,饮酒成为人们日用之需,醉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之态。大儒们一反前辈惧怕醉的思想传统,尽力将醉纳入心学思想系统。文士们则在情境上下功夫,尽力装饰醉,追求醉之美。从畏惧醉、害怕醉、警惕醉,到欣赏醉、鼓励醉、放纵醉、美化醉,醉在中国思想中逐渐扎根,成为中国思想的内在品格。从内容到形式,醉的观念经过数千年建构,日渐丰盈,成为味道十足的精神场域,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梦想与希望。与醉的观念演变脉络相应,"醒"在中国思想中也逐渐主题化。由意识的清明状态,到超越之境的修行工夫,"醒"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并与"醉"一起构成了可供世人选择的、超越的价值理想。
-
关键词
酒
醉
中国思想
礼仪
秩序
-
Keywords
wine
intoxication
Chinese intellectual tradition
ritual propriety
order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清乾隆初年“礼会”浅论
- 2
-
-
作者
张涛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3,共5页
-
基金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14ZDB009)
-
文摘
清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下诏纂修《三礼义疏》。除部分三礼馆臣除从事日常纂修外,还自发组织半官方、非正式的《仪礼》学研讨活动,名曰“礼会”。此不但是乾隆初年学术史的重要事件,直接左右了《仪礼义疏》的修撰,
-
关键词
乾隆初年
《仪礼》
研讨活动
乾隆帝
非正式
学术史
义疏
三礼
-
Keywords
Three Rites
ritual ceremony
tradition of ritual propriety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