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格达山中新生代隆升的时空分异: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30
1
作者 沈传波 梅廉夫 +5 位作者 张士万 刘麟 汤济广 周锋 严淑澜 骆吉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70,共8页
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格达山同属于北天山构造带,它们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表明,依连哈比尔尕山于134Ma~118Ma开始隆升,中生代以来经历了5期隆升过程:134.1Ma~118.6Ma,68.2Ma~65.5Ma,37.1Ma~36.2Ma,23.8Ma和9.8Ma;博格达山于152Ma~106M... 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格达山同属于北天山构造带,它们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表明,依连哈比尔尕山于134Ma~118Ma开始隆升,中生代以来经历了5期隆升过程:134.1Ma~118.6Ma,68.2Ma~65.5Ma,37.1Ma~36.2Ma,23.8Ma和9.8Ma;博格达山于152Ma~106Ma开始隆升,中生代以来经历了4期隆升过程:152.3Ma~106.3Ma,65Ma,43.9Ma~42.6Ma和25Ma。博格达山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具正相关性,依连哈比尔尕山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具负相关性。中新生代隆升年代学及隆升机制在区域小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比北天山中尺度以及整个天山大尺度上中新生代、特别是65Ma以来的隆升和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样具有明显的分异性。导致这种时空分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挤压效应的动力诱导,更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天山造山带不同区域深部(地幔和地壳)特定条件下的差异性活动、热-流变学性质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构造边界活动的差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隆升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博格达山
下载PDF
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文斌 万景林 +2 位作者 舒良树 孙岩 赵忠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3-600,共8页
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以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为定年对象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上地壳岩石冷却剥露的时间和过程。该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早期以定年为主,随着对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裂变径迹退火特性的深入研究,这种方法得到... 裂变径迹技术是一种以磷灰石和锆石等矿物为定年对象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上地壳岩石冷却剥露的时间和过程。该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早期以定年为主,随着对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裂变径迹退火特性的深入研究,这种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裂变径迹技术在下列构造演化问题中的应用和进展,包括:(1)造山带隆升时代及隆升速率的研究;(2)造山带热演化历史的研究;(3)快速蚀顶或冷却事件的年代确定;(4)盆地反转时代的确认;(5)盆地基底岩系构造热历史的研究;(6)盆山耦合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热年代学 磷灰石 锆石 构造演化
下载PDF
Constraints of (U-Th)/He ages on early Paleozoic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23
3
作者 QIU NanSheng WANG JiYang +2 位作者 MEI QingHua JIANG Guang TAO 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7期964-976,共13页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the Paleozo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has been an outstanding problem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as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Paleozoic could not be reconst...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the Paleozo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has been an outstanding problem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as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Paleozoic could not be reconstructed objectively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thermal indicators in the early Paleozoic carbonate successions. The (U-Th)/He thermochronometry of apatite and zircon has recently been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uplift and thermal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s. The Paleozoic tectonothermal histories of two typical wells in the Tarim Basin were modeled using the thermal indicators of (U-Th)/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data in this paper. The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two wells were shallow due to persistent uplift and significant erosion during the Hercynian tectonic events (from Devonian to Triassic). Therefore, the paleothermal indicators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may retain the original thermal evolution and can be used to re- construct the Paleozoic thermal history of the Tarim Basin. The apatite and zircon helium ages from core and cuttings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aleozoic thermal histories of wells KQ1 and T1 were modeled by combining helium ages, AFT, and equivalence vitrinite reflectance (VRo) data.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evolu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Kongquehe Slop and Bachu Uplift of Tarim Basin during the Paleozoic. The thermal gradient in Well T1 on the Bachu Up- lift was only 28–30°C/km in Cambrian, and it increased to 30–33°C/km in Ordovician and 31–34°C/km during the Silurian and Devonian. The thermal gradient of Ordovician in Well KQ1 on the Kongquehe Slope was 35°C/km and decreased to 32–35°C/km during the Silurian and Devonian. Therefore, the combined use of (U-Th)/He ages and other thermal indicators appears to be useful in reconstructing the basin thermal history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Paleozoic thermal history of the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 AGES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Tarim Basin apatite fission track equivalence VITRINITE reflectance
原文传递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under vehicle dynamic load 被引量:20
4
作者 ZHU ShengYang FU Qiang +1 位作者 CAI ChengBiao SPANOS Pol D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1883-1894,共12页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ement asphalt(CA)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subject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Initially,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ement asphalt(CA)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subject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Initially,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CA mortar layer is developed using continuous damage mechanics and probability theory.In this model,the strength of the CA mortar elements is treated as a random variable,which follows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The inclusion of strain rate dependence affords consider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damag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viscosity and elasticity.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suppor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FE)model of a slab track is then created with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ABAQUS,where the devised model for the CA mortar is implemented as a user-defined material subroutine.Finally,a vertical vehicle model is coupled with the FE model of the slab track,through the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based on the nonlinear Hertzian contact theory.The evolution of the damage and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 mortar layer with various initial damage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train and track interaction.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CA mortar layer expos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ain,the strain rate,and the induced damag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damage,whereas 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ss exhibits a sharp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l damage.Also,it is found that the strain rate dependenc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CA morta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asphalt mortar slab track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damag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基于高低不平顺的线路捣固作业维修标准及决策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135,共5页
通过对京沪、京九线部分区段轨道几何状态长达5年的跟踪分析,发现大机捣固后线路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高低、轨向、长波高低、长波轨向捣固后的恶化趋势可以很好地用线性关系拟合,且每次捣固后拟合直线的斜率接近,表明高低、轨向捣固... 通过对京沪、京九线部分区段轨道几何状态长达5年的跟踪分析,发现大机捣固后线路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高低、轨向、长波高低、长波轨向捣固后的恶化趋势可以很好地用线性关系拟合,且每次捣固后拟合直线的斜率接近,表明高低、轨向捣固后的恶化速率保持不变;高低的恶化速率要远大于三角坑、轨向、长波高低和长波轨向。因此选用恶化速率快且规律性好的高低指标作为捣固维修决策指标最为合适。参考国外标准,结合我国有砟线路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高低不平顺的捣固阈值建议值,利用置信区间内历史恶化速率平均值可以很好地预测高低的发展。以京沪线K1339—K1350区段为例,给出了各区段预测的捣固时机,并对3个明显有差别的区段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预测捣固时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轨道不平顺 大机捣固 演变规律 恶化速率 维修决策 高低不平顺
下载PDF
库车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梦 朱文斌 +1 位作者 郑碧海 朱晓青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3-902,共10页
通过对库车河剖面14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试,研究了库车盆地及其源区的构造演化.根据表观年龄和地层年龄关系,将结果分成8个退火样品和6个碎屑样品.退火样品年龄从北向南从136~93.7Ma,记录了构造发育自造山带向盆地扩展的运动样式... 通过对库车河剖面14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试,研究了库车盆地及其源区的构造演化.根据表观年龄和地层年龄关系,将结果分成8个退火样品和6个碎屑样品.退火样品年龄从北向南从136~93.7Ma,记录了构造发育自造山带向盆地扩展的运动样式.其中09dk-6,09dk-7,09dk-8和09dk-11未通过X2检验,分析认为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分解得到最年轻的年龄组记录了库如力向斜,捷斯德里克背斜和阿合断层分别在74.4Ma、24.2Ma和50.8Ma的最新一期活动.碎屑磷灰石得到了250Ma、160Ma和100Ma3个明显的静态峰.结合热模拟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250Ma、160Ma、100Ma和20Ma四期构造隆升,是对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碰撞增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剥露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小明 谭凯旋 +1 位作者 龚革联 龚文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2,共3页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哀牢山推覆体之间 ,内有丰富的金属矿床与盐类矿床 ,大部分是新生代形成的 ,且大多为低温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自中生代以来 ,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 ...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哀牢山推覆体之间 ,内有丰富的金属矿床与盐类矿床 ,大部分是新生代形成的 ,且大多为低温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自中生代以来 ,至少经历了三次构造热事件 ,出现了三次成矿作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成矿作用 兰坪盆地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差异抬升事件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楠 刘池洋 +3 位作者 张功成 黄雷 赵俊峰 卢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7,共11页
依据海域油气勘探和地质资料,对辽东湾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典型地震剖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等综合分析表明:辽东湾坳陷在新生代发生了3期构造抬升及剥蚀事件,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对应的峰值年龄为5~7... 依据海域油气勘探和地质资料,对辽东湾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典型地震剖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等综合分析表明:辽东湾坳陷在新生代发生了3期构造抬升及剥蚀事件,主要发生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对应的峰值年龄为5~7 Ma)、渐新世东营期末—中新世初(峰值年龄为18~22 Ma、24~26 Ma)、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末(峰值年龄为36~40 Ma)。这3期构造抬升事件的特点为南早北晚、南强北弱,说明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在始新世,坳陷东部为一有巨厚沉积的较大型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后受断裂切割改造今辽东凸起开始显现并遭强烈剥蚀,致使较大型凹陷被辽东凸起分隔为两凹(今辽中、辽东凹陷)夹一凸结构。此改造过程与郯庐断裂活动特征及强度的改变有关,显示出辽东湾坳陷东、西部抬升特点和后期改造强度的明显不同。辽东湾坳陷古今构造格局及演变,与区域动力学环境及背景紧密相连,这3期构造抬升事件,在中国东部具有较广泛的响应表现和区域动力学背景,意义重要,对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中国东部及近海等新生代盆地的整体认识,为中国东部区域动力学环境及背景研究和油气勘探、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坳陷 差异抬升 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下载PDF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轨迹与演进逻辑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传杰 丁一杰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5,84,共8页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经历了制度模仿期、制度初建期、改革探索期、招考分离试点期和深化改革期,不同阶段在招生主体、招生类型、招生规模、招生形式、招生机制上呈现出鲜明特征;其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行政类主体、高校类主体和市场类...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经历了制度模仿期、制度初建期、改革探索期、招考分离试点期和深化改革期,不同阶段在招生主体、招生类型、招生规模、招生形式、招生机制上呈现出鲜明特征;其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行政类主体、高校类主体和市场类主体的博弈与均衡,反映了行政类主体的权力主动让渡、高校类主体的角色转换和市场类主体的有限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生 招生制度 演变轨迹 演进逻辑
下载PDF
出版产业政策演变轨迹与逻辑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炎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共5页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产业政策 演变轨迹 演变逻辑
下载PDF
中国近代武术传播的嬗变轨迹及规律研究(1911—1937)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硕 李士英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适逢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和西方体育强势入侵的交织渗透,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并促进发展在1911—1937年展开了系列传播活动。将近代武术嬗变置于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通过武术人际传播、武术组织传播... 适逢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和西方体育强势入侵的交织渗透,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并促进发展在1911—1937年展开了系列传播活动。将近代武术嬗变置于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通过武术人际传播、武术组织传播和武术大众传播3种模式,分析其嬗变轨迹并进而归纳总结近代武术传播模式、传播价值和传播内容的嬗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武术传播 嬗变轨迹 嬗变规律
下载PDF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变迁轨迹与演变逻辑 被引量:7
12
作者 左晶晶 段鑫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0,共7页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对其变迁轨迹与演变逻辑进行系统剖析是正确把握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对其变迁轨迹与演变逻辑进行系统剖析是正确把握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范式,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发展的关键节点为线索,分析发现:经济体制基础、权力管理模式、思想观念环境是其深层结构;成本效应、学习效应以及协调效应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由权利博弈的内生驱动和示范效应的外在刺激所构成的内外双循环动力机制是激活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基于依赖型变革,促使高校学生管理进行制度突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变迁轨迹 演变逻辑
下载PDF
方解石原位U-Pb测年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约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构造演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鹏 任战利 +4 位作者 Jianxin Zhao Ai Duc Nguyen Yuexing Feng 祁凯 王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9-1201,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盆地西南部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热演化达到过成熟生干气阶段,但是构造演化缺乏深入研究,早期构造事件具体时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详细的野外调...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盆地西南部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热演化达到过成熟生干气阶段,但是构造演化缺乏深入研究,早期构造事件具体时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详细的野外调查、显微结构特征、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区域沉积-埋藏演化历史的约束下,结合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及其断裂破碎带内次生方解石原位U-Pb测年与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曲线模拟结果,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奥陶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期—新生代以来的4期构造事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奥陶世(452±13)Ma存在一期热液改造事件,可能与加里东期原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密切相关;印支期(214±22)Ma的断裂活动是引起区域构造-热事件的重要原因,印支期构造事件规模有限;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强烈,造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大幅度隆升和强烈剥蚀。盆地西南部多阶段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导致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对寻找古生界天然气藏不利,应重视盆地天然气保存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低温热年代学与断裂带方解石原位U-Pb定年相结合分析构造演化的新思路,为解析复杂叠合盆地盆缘带构造演化及其后期改造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U-Pb定年 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能量转化原理的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本构行为
14
作者 陈俊豪 曾晓辉 +2 位作者 谢友均 龙广成 唐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8,214,共10页
为了掌握地铁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本构行为,通过对SCC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变率、橡胶掺量和尺寸对力学性能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建立了SCC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峰... 为了掌握地铁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本构行为,通过对SCC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变率、橡胶掺量和尺寸对力学性能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建立了SCC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峰值应力的应变率敏感系数绝对值最大,弹性模量次之,峰值应变最小;橡胶延缓了能量的早期增长,而在峰值应力之后,橡胶则阻碍了弹性应变能的耗散,延长了总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快速增长;应变率越大,总应变能和耗散能增长越快,弹性应变能在峰值应力前的积累速率越快,峰值应力后的释放速率越快;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SCC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SCC) 应变率 力学性能 能量演化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新疆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抬升事件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15
作者 杨智 马静辉 +1 位作者 张琬金 李鸿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9,共17页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研究该地区陆内变形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抬升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基于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断裂...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研究该地区陆内变形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抬升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基于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断裂解析,识别出C/J、J/AnJ、J/E和K/E以及E/N等5期区域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是构造活动的直接证据。盆地中、新生代受南北两条控盆断裂近N-S向挤压应力持续挤压。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在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149~125 Ma)、早白垩世中期(121~109 Ma)和晚白垩世早期(80.0~77.7 Ma)3个区间,反映出该地区在这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冷却抬升事件,3期冷却抬升事件与野外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地质响应。热史模拟表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晚白垩世(85~65 Ma)和渐新世—上新世(30~5 Ma)发生了快速隆升事件。盆地构造抬升的主要应力为周缘山系抬升及断裂活动挤压。综合研究表明,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3期明显的构造抬升事件,与中、新生代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远程效应有很好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构造事件 和什托洛盖盆地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的北黄海盆地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将启 丁汝鑫 +2 位作者 梁世友 张蕾 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47-3353,共7页
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迄今未见专门的热演化研究报道.笔者利用北黄海盆地中生代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约束,模拟获得了中生... 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迄今未见专门的热演化研究报道.笔者利用北黄海盆地中生代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约束,模拟获得了中生代以来盆地的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经历了两次增温和两次冷却的热演化过程,并在100—80 Ma时盆地的热历史出现明显变化,表明在晚白垩世北黄海盆地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构造-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所表明的北黄海盆地的热历史与盆地原型演化阶段相对应,而这种热历史和盆地的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背景相关.磷灰石裂变径迹所揭示的热演化史对于深化认识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演化过程和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热历史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三枕捣固作业过程中道砟细观运动及能量演变分析
17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1 位作者 崔旭浩 刘光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使用大型捣固车对有砟轨道进行作业,是改善道床质量状态最有效方法和通用手段,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大型养路机械源于引进国外技术,对捣固车捣固作业机理认识不足,无法进行科学养护维修。为加深对目前铁路养修作业中常... 使用大型捣固车对有砟轨道进行作业,是改善道床质量状态最有效方法和通用手段,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大型养路机械源于引进国外技术,对捣固车捣固作业机理认识不足,无法进行科学养护维修。为加深对目前铁路养修作业中常用DWL-48捣固稳定车的三枕捣固装置作业过程的认识,该文借助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协同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了三枕捣固装置-轨排-有砟道床三维空间精细化耦合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捣固作业动态过程中道砟颗粒平动、转动特性及能量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捣镐对道砟颗粒平动、转动和能量的影响主要位于枕下0 mm~175 mm区域;道砟颗粒速度与角速度变化规律具有很好的同步性,有助于快速填充枕下空隙。捣固作业过程中捣镐采用“道砟平动为主,转动为辅”的方式填充枕下空隙,并且在该过程中伴随着道砟颗粒平动动能、旋转动能逐渐向道砟颗粒势能的不断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养护维修 道砟颗粒平动 道砟颗粒转动 能量演变
下载PDF
北极地区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北极地区大地构造编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江海 刘仲兰 +1 位作者 王洛 张华添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96,共12页
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受极度寒冷气候和广泛分布冰盖的影响,北极是全球地质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为此,基于最新地球物理数据,结合文献资料中的地貌、地质、矿产资源资料,编制了北极地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通过系统... 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受极度寒冷气候和广泛分布冰盖的影响,北极是全球地质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为此,基于最新地球物理数据,结合文献资料中的地貌、地质、矿产资源资料,编制了北极地区大地构造图(1∶500万)。通过系统的编图研究,认为北极地区位于泛大陆腹地,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受到冰岛地幔柱的垂向作用和欧亚-劳伦板块缓慢的顺时针旋转的水平作用共同制约。其构造演化可归纳为3个阶段:(1)早中生代:北亚-北美西北部(远东-科迪勒拉)造山带俯冲-造山增生阶段,古太平洋向北俯冲,古亚洲洋最终关闭,泛大陆最终形成;(2)侏罗纪-白垩纪:伴随着加拿大盆地张开,南阿纽伊洋盆俯冲消亡并形成南阿纽伊缝合带,两者之间在运动学上具有耦合联系,并伴随其间转换断层的调节作用;(3)新生代以来北大西洋中脊持续扩展传播,造成欧亚盆地张开和加科尔洋中脊发育。北极地区处于全球不同构造域之间的桥梁和枢纽。随着北冰洋洋盆伸展作用发展及加科尔洋中脊向南传播,它将西南贯通北太平洋构造域(远东造山带),彻底改变全球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大地构造图 热点轨迹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地体中段南缘构造演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15-18,共4页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是新特提斯洋盆演化和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岩浆产物,对冈底斯岩浆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晚三叠世到早—中侏罗世新特提斯洋演化的极性,冈底斯岩浆带中大型韧性剪切...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是新特提斯洋盆演化和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岩浆产物,对冈底斯岩浆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晚三叠世到早—中侏罗世新特提斯洋演化的极性,冈底斯岩浆带中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时代、动力学机制以及冈底斯中段新生代的隆升-剥蚀模式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对新特提斯域构造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理解,以及对冈底斯构造成矿带的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花岗岩类 韧性剪切带 裂变径迹 构造演化
下载PDF
A tectono-thermal perspective on the petroleum generation,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20
作者 Peng Yang Zhan-Li Ren +7 位作者 Jin-Hua Fu Hong-Ping Bao Hui Xiao Zheng Shi Kun Wang Yuan-Yuan Zhang Wen-Hui Liu Wen-Hou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459-1473,共15页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has excellent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spects.However,the tectono-thermal history and the controls on petroleum generation,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in southern basin are unclea...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has excellent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spects.However,the tectono-thermal history and the controls on petroleum generation,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in southern basin are unclear.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present geothermal field,paleo-geothermal gradient,maturity of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uplift and cooling process and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In the study area,for the Ordovician,Permain and the Triassic strata,the present temperature is low(3070℃)in the southeastern area but high(80140℃)in the northwestern area.Th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varied from 24℃/km to 30℃/km with a heat flow of 58—69 m W/m^(2)(i.e.,a medium-temperature basin).The paleo-temperatures are higher than the pres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s controlled the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source rocks.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Ro)values of the Triassic strata are>0.7%and the thermal maturity reached the middlemature oil generation stage.The Rovalues of the Permian-Ordovician strata are>1.8%and the thermal maturity reached the over-mature gas generation stage.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has experienced the multiple tectonic events at the Late Ordovician Caledonian(452 Ma),Late Triassic(215 Ma),Late Jurassic(165160 Ma),End-Early Cretaceous(110100 Ma)and Cenozoic(since 40 Ma).A large-scale tectonothermal event occurred at the End-Early Cretaceous(110100 Ma),which was controlled by lithospheric extension,destruction and thinning.This event led to the highest paleo-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maturities and coeval with the peak period of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has undergone rapid and large-scale uplift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due to expansion of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uplift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thrust faulting in the Liupanshan tectonic belt.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experienced tectonic overprinting that was strong in the south and weak in the north.The strongest overprinting occurred in the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sion-track dating Vitrinitereflectance Geothermal field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Petroleum geology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