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陶慧林 孙超 +4 位作者 廖秀芬 徐铭泽 王海洋 易忠胜 覃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桃红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痕量cu^2+
下载PDF
Cu^(2+)对活性污泥代谢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笑雪 孙宝盛 +2 位作者 苗楠 赵双红 齐庚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5-268,共4页
为探究微量Cu^(2+)对微生物代谢产物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含Cu^(2+)原水作用下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质量浓度Cu^(2+)对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代谢产物(SMP)的影响,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为探究微量Cu^(2+)对微生物代谢产物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含Cu^(2+)原水作用下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质量浓度Cu^(2+)对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代谢产物(SMP)的影响,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总细菌在不同质量浓度微量Cu^(2+)驯化前后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EPS质量浓度受Cu^(2+)的影响呈波动下降趋势,反应中后期趋于稳定,稳定区间与Cu^(2+)质量浓度成反比。Cu^(2+)加入反应体系后会造成SMP质量浓度短暂下降,随后微生物释放SMP来缓解环境压力,SMP质量浓度有所回升;中后期由于Cu^(2+)积累导致细胞自溶、释放SMP,SMP质量浓度突增,增长幅度与Cu^(2+)质量浓度成正比。不同质量浓度Cu^(2+)会造成特定菌群的消亡,还会促进耐受力强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含Cu^(2+)原水会使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降低,当Cu^(2+)质量浓度为3.5 mg/L时SDI由1.92下降至1.23,而由于新优势菌种的产生,Cu^(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SDI有所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微量铜离子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微生物多样性 PCR-DGGE
下载PDF
旋转金盘电极上Cu^(2+)欠电位沉积及在痕量Cu^(2+)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尹其光 张久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金属离子的欠电位沉积能显著改变被沉积表面的电化学性能,在电催化和金属电沉积的研究中颇受重视。本文在研究有机物吸附对多种金属离子(Cu^(2+),pb^(2+),Ag^+,Cd^(2+),Tl^+和Hg^(2+))欠电位沉积影响的基础上,对欠电位沉积在痕量Cu^(2+... 金属离子的欠电位沉积能显著改变被沉积表面的电化学性能,在电催化和金属电沉积的研究中颇受重视。本文在研究有机物吸附对多种金属离子(Cu^(2+),pb^(2+),Ag^+,Cd^(2+),Tl^+和Hg^(2+))欠电位沉积影响的基础上,对欠电位沉积在痕量Cu^(2+)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较灵敏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电位沉积 旋转金电极 铜离子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 赵宁 +4 位作者 王悦 李虹佳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51-358,共8页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物传感器监测脂肪酶水解三油酸甘油酯时电信号的响应情况,Cu^(2+)与Mb特异性接合并在脂肪酶周围产生富集现象,抑制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电流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实现对Cu^(2+)的快速定性、超痕量反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最优检测体系为底物三油酸甘油酯溶于Tirs-HCl缓冲溶液的质量浓度2 g/100 mL、缓冲液pH 7.5,当Cu^(2+)浓度为1~100 nmol/L范围内时,传感器电流差值与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28x+0.774 8,R^(2)=0.995 0,检出限为0.03 nmol/L(R_(SN)=3)。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脂肪酶生物传感器检测Cu^(2+)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专一性和稳定性,为实现食品中痕量、超痕量的重金属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脂肪酶生物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痕量cu^(2+)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