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肝脏的损伤比较及敏感指标筛选 被引量:68
1
作者 涂灿 蒋冰倩 +8 位作者 赵艳玲 李春雨 李娜 李晓菲 贾歌刘畅 庞晶瑶 马致洁 王伽伯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4-660,共7页
比较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以生何首乌、制何首乌75%乙醇提取物按可比生药量(50 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动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6周后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损伤的敏感指... 比较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以生何首乌、制何首乌75%乙醇提取物按可比生药量(50 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动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6周后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生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AST,ALP,DBIL,TBIL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IBIL,TBA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制何何首乌组血清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病理组织分析显示生何首乌组肝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局部可见肝细胞坏死;制何首乌组可见肝脏组织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变现象。该研究发现制何首乌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显著低于生何首乌,提示炮制能有效降低何首乌肝毒性;转氨酶等传统肝功能指标对生何首乌肝损伤作用不敏感,血清DBIL,TBIL含量可早期反映出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且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损伤 炮制 减毒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对应分析在大黄炮制减毒“量-毒”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伽伯 马永刚 +5 位作者 金城 张萍 肖小河 赵艳玲 邢小燕 任永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98-2502,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及其减毒规律。方法:平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对应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炮制减毒的"量-毒"规律。结果:生大黄在最大给药剂量(76...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及其减毒规律。方法:平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对应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炮制减毒的"量-毒"规律。结果:生大黄在最大给药剂量(76 g.kg-1)对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此剂量下连续给药14 d,生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试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在对应分析图中,各炮制品试验组随剂量增加偏离空白组的距离呈增大趋势,呈现出明确的"量-毒"规律,偏离距离越远,肝肾毒性越明显;对比各炮制品高剂量组偏离空白组的距离,生大黄>醋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总体来看,炮制品的毒性低于生品,减毒作用强度与炮制程度相关。炮制减毒作用与结合蒽醌和鞣质类成分的下降均有关,其中结合蒽醌与毒性关系最明显。结论:大黄炮制减毒作用客观存在,其中熟制减毒作用较明显且药效物质损失较小。对应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适合于中药药效及毒性评估等多指标复杂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 减毒 大黄 量-毒规律 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炮制对大黄化学成分和肝肾毒性的影响及其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76
3
作者 王伽伯 马永刚 +5 位作者 张萍 金城 孙玉琦 肖小河 赵艳玲 周灿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5-890,共6页
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大黄炮制减毒和化学成分改变间的相关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肝肾毒性的差异。蒽醌、鞣质类成分含量采用UV-Vis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大黄最大给药量(76g·kg-1)给小鼠连... 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大黄炮制减毒和化学成分改变间的相关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肝肾毒性的差异。蒽醌、鞣质类成分含量采用UV-Vis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大黄最大给药量(76g·kg-1)给小鼠连续灌胃14d,可见肝肾损伤作用,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相对较小,表明炮制具有减毒作用。化学成分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所含大类成分与肝肾毒性的相关性顺序为总结合蒽醌>总鞣质>总游离蒽醌;游离态蒽醌肝肾毒性顺序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结合态蒽醌肝肾毒性顺序为结合芦荟大黄素>结合大黄素甲醚>结合大黄酚>结合大黄素>结合大黄酸。实验结果提示炮制可降低大黄肝肾毒性,其机制与结合蒽醌和鞣质类成分的下降有关,其中游离和结合态的芦荟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与毒性相关性最强。肝肾生化功能指标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肌苷(CREA)反映肝肾毒性较敏感,提示可作为临床安全性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减毒 大黄 肝肾毒性 蒽醌 鞣质 典型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生熟大黄总提取物灌胃给药后游离蒽醌在SD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方芳 王伽伯 +5 位作者 赵艳玲 金城 孔维军 赵海平 王红娟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大黄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实验报道大黄中蒽醌成分具有肝、肾细胞毒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生熟大黄总提取物灌胃给药后游离蒽醌在正常SD大鼠组织中的分布。肝、脾和肾组织中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 大黄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实验报道大黄中蒽醌成分具有肝、肾细胞毒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生熟大黄总提取物灌胃给药后游离蒽醌在正常SD大鼠组织中的分布。肝、脾和肾组织中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熟大黄总提物(相当于生药量14.69 g.kg-1)灌胃给药,连续12周。结果表明,游离蒽醌在生大黄组大鼠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高于熟大黄组;大黄游离蒽醌在同一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顺序大致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在肝、脾和肾组织中的分布浓度明显高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且大黄酸在生大黄组的组织分布浓度明显高于熟大黄组;停药恢复4周后,大黄游离蒽醌在组织中检测不到。结果提示生大黄的组织毒性可能高于熟大黄;大黄酸可能是大黄主要的毒性物质之一;大黄游离蒽醌在组织中可能无蓄积毒性。炮制过程不仅影响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还可能影响其成分的组成,通过影响吸收和作用过程中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生大黄组动物组织中游离蒽醌的分布浓度高于熟大黄组,这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炮制减毒的思想认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衍生物 组织分布 UPLC-MS/MS 炮制减毒
原文传递
基于靶标循环放大策略的双色荧光传感体系探索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次数对肾细胞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涵 刘史佳 +2 位作者 庞会明 田蒋为 戚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83-2389,共7页
目的通过采用所建立的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测定肾细胞分泌的miR-21和miR-200c表达,观察经“九蒸九晒”炮制后的制首乌对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生首乌和不同炮制次数制首乌的水提物与肾细胞孵育后,利用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 目的通过采用所建立的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测定肾细胞分泌的miR-21和miR-200c表达,观察经“九蒸九晒”炮制后的制首乌对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生首乌和不同炮制次数制首乌的水提物与肾细胞孵育后,利用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对给药前后细胞培养基中的miR-21和miR-200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次数的何首乌水提物的毒性,发现伴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双色荧光传感体系的荧光恢复强度在不断减弱,制首乌水提物处理后的细胞培养基中miR-21和miR-200c的表达在不断减少,说明在炮制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弱,炮制至第9次时毒性明显减弱,对肾细胞未产生明显毒性,表明制首乌水提物对肾细胞的毒性随炮制次数增加在不断降低。结论生首乌毒性很强,而经炮制后的制首乌毒性逐渐减弱,在炮制次数超过9次后基本无毒,表明通过“九蒸九晒”在细胞水平可以达到减毒的作用,为制首乌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伤 微小RNA 靶标循环放大策略 何首乌 炮制减毒 九蒸九晒
原文传递
基于四膜虫生物热活性的大黄炮制减毒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会芳 马永刚 +1 位作者 肖小河 刘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微量量热仪考察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物热活性参数的影响。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顺序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对四... 目的探讨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微量量热仪考察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物热活性参数的影响。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四膜虫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顺序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对四膜虫生长的抑制毒性表现为:随着抑制率的增大,传代时间(tG)延长,最大热功率(Pmax)逐渐降低,达最大热功率时间(tmax)逐渐延后;四模虫整个生长过程的产热量不同程度地减少,以生大黄减少的最为明显。结论大黄经炮制后,有明显的减毒作用,四膜虫生物热活性研究可用于中药毒性的早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炮制减毒 四膜虫 微量量热法 生物热活性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化疗中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姣林 纳木恒 张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在肺癌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64例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用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及西医对...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在肺癌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64例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用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及西医对症处理措施,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3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56.2%,对照组43.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受益率(CBR)93.7%,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5.0%和93.7%(P<0.05),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8.1%和53.1%(P<0.01),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分别为18.3%和43.7%、15.6%和37.5%(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0.0%和28.1%,好转稳定率分别为96.8%和79.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可提高肺癌患者治疗的总体临床受益率,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肺肿瘤 减毒增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