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大规模筛查及其预防意义探讨 被引量:118
1
作者 刘新 戴朴 +10 位作者 黄德亮 袁慧军 李为民 曹菊阳 于飞 张锐宁 林红艳 朱秀辉 何勇 虞幼军 姚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高危人群和特定人群中进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基因筛查在预防药物性耳聋中的必要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线粒体DNA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1836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基因筛查... 目的探讨在高危人群和特定人群中进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基因筛查在预防药物性耳聋中的必要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线粒体DNA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1836例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基因筛查,筛出阳性个体,进一步了解阳性病例所有母系家庭成员状况,绘制详细家庭系谱图,对母系成员中未发病者进行防聋宣教。结果1836例中,63例存在线粒体DNAA1555G突变,突变率3·43%;在63个母系遗传家系中,8例失随访,3例不愿提供家系资料;52个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家系中,存活母系家庭成员737人,耳聋发病201人(含先证者),未发病536人。结论在高危人群和特定人群中进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基因筛查发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敏感个体,进而对其未发病母系家庭成员进行防聋宣教是预防药物性耳聋、减少药物性耳聋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性 基因转变 DNA重组
原文传递
微生物抗重金属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叶锦韶 尹华 彭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不少重金属是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但是当重金属在菌体内浓度过高时 ,会对菌体产生毒性。微生物可通过细胞的表面富集与细胞膜成分的改变减小毒性的破坏 ,在重金属进一步的诱导下 ,菌体会产生由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组成的抗性基因 。
关键词 微生物 重金属抗性 毒性 生物解毒 抗性基因 降解
下载PDF
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43
3
作者 高月 肖小河 +2 位作者 朱晓新 梁爱华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049-4053,共5页
2017年10月18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可通过... 2017年10月18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题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论文,该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可通过诱导特异性的"马兜铃酸突变指纹"诱发肝癌,并建议公众避免摄入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我国自2000年始,针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陆续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的药用标准,并通知加强相关药物监管;《中国药典》中也逐渐取消一系列相关中草药的记载。此文发表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快速启动了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国内外关于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进行了充分讨论,发现暴露史、致癌剂量和潜伏期不明确,乙肝等关键影响因素未纳入分析,样本量小、混杂因素多,证据链不完整,数据间巨大差异缺少解析,基础研究论据不足等是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正确认识马兜铃酸的毒性和致癌风险、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1)尽快完善马兜铃酸致癌性的系统评价,科学阐明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关系;(2)制定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安全用药风险警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3)深化中药毒性的临床研究,逐步明确所有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毒性 基因突变 肝癌
原文传递
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丰衣 李筠 肖小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和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文章从肝损害中药的药性、毒性成分、毒性机制、减毒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对目前中药药... 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和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文章从肝损害中药的药性、毒性成分、毒性机制、减毒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对目前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肝脏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外,现有文献所载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研究多为中药的生药研究,对如何正确认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物性肝损害 减毒 基因芯片技术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研究与分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潘秀珍 陈明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51-553,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生长在胃粘膜表面与粘膜层之间的微需氧菌.自1983年 Marshall et al 首次从胃粘膜中分离出 Hp 以来,大量研究表明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但人群中Hp 感染率为...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生长在胃粘膜表面与粘膜层之间的微需氧菌.自1983年 Marshall et al 首次从胃粘膜中分离出 Hp 以来,大量研究表明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但人群中Hp 感染率为50%左右,而只有少数 Hp 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造成这种反应的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 Hp 毒力的大小,二是人体的防御能力.而 Hp 的毒力又依 Hp 亚型不同而不同,故各地区感染 Hp 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对 Hp毒力的研究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尿激酶
下载PDF
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端正花 朱琳 宫知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2-526,共5页
采用HPLC和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测定了己烯雌酚(DES)在标准模式种斑马鱼胚胎体内的蓄积规律及胚胎毒性效应,并利用定量活性-结构分析(QSAR)和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了DES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在0.2mg/LDES中暴露24、48和72h后,... 采用HPLC和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测定了己烯雌酚(DES)在标准模式种斑马鱼胚胎体内的蓄积规律及胚胎毒性效应,并利用定量活性-结构分析(QSAR)和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了DES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在0.2mg/LDES中暴露24、48和72h后,胚胎体内的DES含量分别为(25.78±4.95)、(54.88±7.10)和(71.93±10.55)μg/g;不同起始染毒时间(0hpf和8hpf)条件下,亚致死最敏感指标均为72h孵化率抑制,EC50分别为(0.14±0.09)和(0.33±0.14)mg/L,说明胚胎在发育囊胚期(发育8h)前对DES暴露更为敏感.QSAR研究发现,DES相对其它酚类类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与它具有较高的TE值(51.1217eV)相关;基因芯片研究发现,5μg/LDES暴露21d后能导致斑马鱼成鱼部分基因表达异常.DES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遗传毒性,而生化反应是致毒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烯雌酚 斑马鱼胚胎 毒性 QSAR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Prolonged manganese exposure induces severe deficits in lifespan,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possibly by altering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被引量:13
7
作者 XIAO Jing RUI Qi +2 位作者 GUO Yuling CHANG Xingya WANG Day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42-848,共7页
We examined the possible multiple defects induced by acute and prolonged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manganese(Mn) solution by monitoring the endpoints of lifespan,development,reproduction,and stress response.Our dat... We examined the possible multiple defects induced by acute and prolonged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manganese(Mn) solution by monitoring the endpoints of lifespan,development,reproduction,and stress response.Our data suggest that acute exposure(6 h) to Mn did not cause severe defects of life span,development,and reproduction,similarly,no significant defect could be found in animals exposed to a low concentration of Mn(2.5 μmol/L) for 48 h.In contrast,prolonged exposure(48 h) to high Mn concentrations(75 and 200 μmol/L)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fects of life span,development,and reproduction,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the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with hsp-16.2::gfp expression indicating the obvious induction of stress responses in exposed animals.Moreover,prolonged exposure(48 h) to high concentrations(75 and 200 μmol/L) of Mn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ntioxidant genes of sod-1,sod-2,sod-3,and sod-4 compared to control.Therefore,prolonged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n will induce the severe defects of life span,development,and reproduction in nematodes possibly by affecting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expression of antioxidant gene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toxicity prolonged exposure stress response antioxidant gen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下载PDF
醋制法对瑞香狼毒毒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国凤 朱晓新 +4 位作者 杨庆 刘安 翁小刚 李玉洁 刘晓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为探讨有毒中药瑞香狼毒炮制解(减)毒理论的科学性,并了解瑞香狼毒醋制前后对药效的影响。方法:PHLC-MS技术比较瑞香狼毒醋制前后成分差异;建立H22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醋制前后对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致死作用及体重变化;荷瘤小鼠... 目的:为探讨有毒中药瑞香狼毒炮制解(减)毒理论的科学性,并了解瑞香狼毒醋制前后对药效的影响。方法:PHLC-MS技术比较瑞香狼毒醋制前后成分差异;建立H22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醋制前后对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致死作用及体重变化;荷瘤小鼠连续灌胃给药后比较醋制前后对肿瘤及免疫器官的影响;荧光报告基因法研究瑞香狼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作用的靶标基因TGF-β,AP1,NF-κB的影响。结果:瑞香狼毒提取物Zp1102与醋制后的提取物Zp1103的LD50分别为9.89,16.85 g·kg-1,Zp1103半数致死剂量高于Zp1102。药效试验表明,药物为2 g·kg-1时,Zp1102对小鼠皮下移植瘤H22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6.24%(P<0.01),Zp1103的抑瘤率略低,为34.40%(P<0.05);药物为1 g·kg-1时,Zp1102抑瘤率为34.52%(P<0.05),而Zp1103抑瘤率明显降低,为21.55%。Zp1102,Zp1103对报告基因AP1基本无影响;Zp1102对HepG2细胞经刺激内源性NF-κB浓度升高后的报告基因有上调作用,且能下调TGF-β的表达,但Zp1103仅能上调NF-κB的表达,对TGF-β无影响。结论:瑞香狼毒醋制后的提取物较未经炮制而提取工艺相同的提取物毒性降低,同时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其抗肿瘤活性也略有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药物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调节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炮制 毒性 药效 报告基因
原文传递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毒力相关基因解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彭子欣 陈雪 +3 位作者 李孟寒 王伟 徐进 李凤琴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了解1株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基因组中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方法通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PacBio)对Co14进行全基因组... 目的了解1株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Co14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基因组中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方法通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PacBio)对Co1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LAST软件预测BA和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结果 Co14基因组中含有2个闭合的环状染色体,大小分别为4.1和4.0 Mb,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比例(GC含量)分别为67.82%和68.32%。Co14基因组中还携带有一个146 kb的闭合环状质粒,GC含量为63.25%,编码149个基因。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在Co14染色体1上发现了BA和TF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bonR1R2LJKFGABDEHIM和toxRABCDE。结论 Co14全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因子产生机制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 食源性致病菌 全基因组分析 米酵菌酸 毒黄素 毒力基因 同源序列 比对
原文传递
CTD数据库架构及数据获取查询与提取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小妮 田国祥 +3 位作者 贺海蓉 刘晓敏 张军 吕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905-909,共5页
CTD即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是一个强大的、公开的研究资源,是用于描述化学物质、基因和人类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与功能和通路数据相结合,以帮助建立关于环境影响疾病的机制的假说,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对环境化学品对人... CTD即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是一个强大的、公开的研究资源,是用于描述化学物质、基因和人类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与功能和通路数据相结合,以帮助建立关于环境影响疾病的机制的假说,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对环境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理解。CTD收录了许多描述跨物种化学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化学-疾病关系以及基因-疾病关系的精确数据,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潜在、可变的易感性和环境影响疾病的分子机理,还有助于了解化学基因和蛋白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申请其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CTD数据库的结构以及毒性与基因数据查询和获取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与基因 CTD数据库 环境暴露 毒性机制 毒物基因
下载PDF
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分析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子新 宋瑞霞 +1 位作者 邱继红 薛长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3-584,共2页
目的 对调节血糖产品-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对绿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遗传毒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提取物对雌、雄性... 目的 对调节血糖产品-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对绿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遗传毒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提取物对雌、雄性小鼠急性经口LD50 均>10 0 0 0mg/ (kg·bw) ,属于实际无毒级;对动物蓄积系数K >5 ,属于弱蓄积性;对小鼠骨髓细胞未产生致畸变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V79) ,无论直接作用和代谢活化后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结论 绿茶提取物是一种安全的调节血糖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急性毒性 蓄积毒性 微核试验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毒副作用及其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茜 肖剑文 +5 位作者 宪莹 苏庸春 温贤浩 管贤敏 肖莉 于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巯嘌呤相关药物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观察急淋患儿巩固和维持阶段发生的以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肝脏损害为主的毒副作用;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和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多态性。结果:急淋患儿巩固化疗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9.35%(n=24);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3.82%(n=13),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是10.64%(n=10);维持治疗Ⅰ和Ⅱ组急淋患儿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和肝损害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没有发现急淋患儿TPMT基因型与其巯嘌呤相关毒副作用间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急淋患儿可以良好耐受CCLG-08方案中的巩固和维持治疗;汉族急淋患儿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位点总突变率为0.67%;研究没有发现急淋患儿巯嘌呤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与TPMT基因型的相关性;CCLG-08方案维持治疗Ⅰ组(连续服用巯嘌呤)较之维持治疗Ⅱ组(连续服用3周间断1周)不会导致更多和更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药物毒副作用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致病性鳗弧菌金属蛋白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吉祥 李筠 +4 位作者 王祥红 杜宗军 于德华 纪伟尚 徐怀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从我国山东沿海发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分离到一株致病性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W 1 ,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 42 2 6u/ml,部分纯化的胞外蛋白酶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有一定的毒性。应用PCR扩增 ,从鳗弧菌W 1染色体DNA扩增... 从我国山东沿海发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分离到一株致病性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W 1 ,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 42 2 6u/ml,部分纯化的胞外蛋白酶对海水养殖大菱鲆鱼有一定的毒性。应用PCR扩增 ,从鳗弧菌W 1染色体DNA扩增出一条长约 1 .92 5kb的特异性PCR产物 ,DNA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片段含有完整的金属蛋白酶基因阅读框 ,编码 61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该金属蛋白酶基因与一株致病性鳗弧菌蛋白酶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1 0 0 % ,而与解蛋白弧菌 (V .proteolyticus)、创伤弧菌(V .vulnificus)、霍乱弧菌(V .cholerae)、斑点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ctat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73 %、70 %、69%、5 3 %、5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鳗弧菌 金属蛋白酶 毒性 基因序列 细菌病
下载PDF
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洋 张华年 +4 位作者 陈渝军 徐华 许琼 高萍 刘茂昌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SLC0181 521T〉C基因变异等29种相关因素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促进安全用药。方法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行HD—MTX化疗,MTX剂量为3—5g/m^2,24h持续静脉滴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SLC0181 521T〉C基因变异等29种相关因素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促进安全用药。方法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行HD—MTX化疗,MTX剂量为3—5g/m^2,24h持续静脉滴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患儿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SLC01B1 T521C的基因类型。观察MTX给药后第1-10天患儿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的不良反应并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version 4.02)分级评定。将评级发生Ⅲ级和Ⅲ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归为病例组,其余归为正常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生物学特征、血生化指标、基因位点变异等29个变量间的差异,找出显著性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最终预测模型。依据最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因子的预测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正常组患儿只在基因位点变异、72h点MTX血药浓度值(C72h)、48h点7-OHMTX(MTX主要代谢产物)与MTX血药浓度比值(k48h)和k48h值≤2为条件分组4个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是MTX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为(OR)[95%可信区间(CI)]=18.489(5.413—63.157)。以SLCO1B1 521T〉C作为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776(0.653~0.899),具有诊断意义(P〈0.05)。结论存在SLCO1B1 521T〉C基因变异的ALL患儿发生MTX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临床需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严重不良反应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地毯草铝响应基因AcABCG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季肤 韩佳芮 +4 位作者 贾怡丹 张郎织 王文强 王志勇 陈志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7-1153,共7页
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ABC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转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起作用。本研究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材料,克隆了地毯草编码ABC转运蛋白AcABCG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 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ABC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转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起作用。本研究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材料,克隆了地毯草编码ABC转运蛋白AcABCG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AcABCG1基因cDNA全长为2 434 bp,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91.85 kD。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AcABCG1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定量PCR结果发现,金属铝(Al)、镉(Cd)和镧(La)处理均能显著增强AcABCG1基因在地毯草根系中的表达。不同铝浓度和时间处理进一步表明了AcABCG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响应铝胁迫。此外,AcABCG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中的表达量,且AcABCG1基因主要在0~1 cm根尖中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AcABCG1基因参与地毯草耐铝毒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草 铝毒 ABC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遗传毒性检测生物传感细胞的灵敏度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一之 黄巍 +1 位作者 张旭 李广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0-1884,1889,共6页
针对环境样品遗传毒性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需求,本研究通过染色体重组构建一株生物传感细胞ADP_recA,研究其对遗传毒物的检测灵敏度和遗传稳定性。在不动杆菌ADP1染色体上重组发光基因luxCDABE得到ADP_recA,以遗传毒物丝裂霉素C(mi... 针对环境样品遗传毒性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需求,本研究通过染色体重组构建一株生物传感细胞ADP_recA,研究其对遗传毒物的检测灵敏度和遗传稳定性。在不动杆菌ADP1染色体上重组发光基因luxCDABE得到ADP_recA,以遗传毒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为检测对象,研究其生长和发光对遗传毒物的响应,向ADP_recA及其突变体ADP1_δsalR_recA转化环状和线性DNA以研究ADP_recA的遗传稳定性。ADP_recA在暴露于MMC后3 h时单位发光强度最高,质量浓度0.5—5mg/L的MMC与单位发光强度存在S型剂量效应关系,对MMC的检出限为1μg/L。ADP1_δsalR_recA中质粒p WH1274转化效率约为1.6×10-7,线性salR转化效率为0。研究结果表明:ADP_recA能够在暴露3 h内评价遗传毒性,对MMC的检测灵敏度优于成熟的umu/SOS和SOSchrometest方法。ADP_recA丧失染色体进一步同源重组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环境样品遗传毒性的高灵敏度迅速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 生物传感 发光细菌 不动杆菌 RECA基因
原文传递
患病草鱼肠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升 龚亮 +6 位作者 李东杰 曹丽娜 李艳平 何昊城 丁学知 易敢峰 夏立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自环洞庭湖区精养鱼池患病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4种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和在线比对,并对草鱼进行回归感染。随后进行4种病原菌的药敏特征、溶血活性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了6种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自环洞庭湖区精养鱼池患病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4种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和在线比对,并对草鱼进行回归感染。随后进行4种病原菌的药敏特征、溶血活性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了6种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和格氏乳球菌;4种病原菌回归感染草鱼,均能使草鱼患病致死,自死亡的草鱼体内均能分离得到相应感染的病原菌;4种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在脱纤维绵羊血血平板上检测到了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AaB007的溶血活性;PCR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环洞庭湖区草鱼精养鱼池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病原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回归感染 毒力基因
下载PDF
纳塑料与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的复合毒性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新刚 李时畅 +6 位作者 孙逊 谢连科 张国英 臧玉魏 崔相宇 袁宪正 祝凡平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82-90,共9页
文章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探究草甘膦(Glyphosate)和氨基修饰的纳塑料(Nano-PS-NH2)联合暴露对铜绿微囊藻急性(48 h)毒性影响。分别探究了单一与复合污染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污染物单独暴露或者联合暴露下,铜绿微囊... 文章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探究草甘膦(Glyphosate)和氨基修饰的纳塑料(Nano-PS-NH2)联合暴露对铜绿微囊藻急性(48 h)毒性影响。分别探究了单一与复合污染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污染物单独暴露或者联合暴露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藻毒素(MCs)释放量均显著增加;草甘膦单独暴露下,光合系统核心蛋白编码基因psaB、psbD和催化固定CO_(2)的相关基因rbcL的表达量有所下调,在Nano-PS-NH2单独暴露下,psaB、psbD的表达量都有所下降,rbcL的表达量略微上调;在联合暴露作用下,psaB、psbD和rbcL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该研究对于认识有机污染物与微塑料复合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及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塑料 草甘膦 铜绿微囊藻 复合毒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柱花草SgSTOP1和SgSTO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佳佳 向晨莹 +5 位作者 刘攀道 胡璇 唐军 王文强 刘国道 陈志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704-712,共9页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录因子STOPs具有调控耐铝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是植物耐铝毒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耐铝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基因型‘TPRC2001-1’为材料,首次克隆到两个柱花草编码...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录因子STOPs具有调控耐铝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是植物耐铝毒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耐铝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基因型‘TPRC2001-1’为材料,首次克隆到两个柱花草编码锌指蛋白SgSTOP1和SgSTOP2基因。这两个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 515和1 077 bp,编码504和35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6.2和39.7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gSTOP1和SgSTOP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并且,SgSTOP1和SgSTOP2均为ZF-C_2H_2家族成员,SgSTOP1和SgSTOP2均包含4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定量PCR结果表明,铝毒胁迫显著增强SgSTOP1在‘TPRC2001-1’根和叶中的表达(P <0.05),但铝处理对SgSTOP2表达影响不明显(P> 0.05),暗示SgSTOP1基因可能参与柱花草对铝毒胁迫的应答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柱花草适应铝毒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铝毒 柱花草 STOPS 锌指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毒理
20
作者 黄宁 杨旭 +3 位作者 张翼飞 金鑫 王秀国 刘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四唑虫酰胺是新一代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阐明其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评估了四唑虫酰胺对水生生物大型溞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风险,其48 h-LC 50值为(0.096&#... 四唑虫酰胺是新一代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阐明其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评估了四唑虫酰胺对水生生物大型溞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风险,其48 h-LC 50值为(0.096±0.010)mg·L^(-1)。在0.005 mg·L^(-1)和0.025 mg·L^(-1),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四唑虫酰胺导致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和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显著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四唑虫酰胺在大型溞体内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逐渐增多。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四唑虫酰胺均显著影响了大型溞体内与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差异基因筛选和验证结果表明,与抗氧化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各四唑虫酰胺处理组均显著上调,而与解毒、消化和核糖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各四唑虫酰胺处理组均显著下调。本研究阐明了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风险,并揭示了亚致死浓度下,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生理功能的影响,相关结果可为四唑虫酰胺在水环境中的环境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双酰胺类杀虫剂 大型溞 急性毒性 转录组测序 基因表达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