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甲醛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艳莉 尹诗 黄宝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9-52,74,共5页
本文分析了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游离甲醛的来源及浓度范围 ,并从甲醛对动物和人体的刺激作用 ,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的角度综述室内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文献资料可知 ,甲醛对人的刺激作用引起多种症状 ,并对眼部 ,呼吸系统 ,肺功能 ,... 本文分析了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游离甲醛的来源及浓度范围 ,并从甲醛对动物和人体的刺激作用 ,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的角度综述室内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文献资料可知 ,甲醛对人的刺激作用引起多种症状 ,并对眼部 ,呼吸系统 ,肺功能 ,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而且甲醛也是一种较强的致突变、致癌物质 ,是引起肿瘤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并列出了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甲醛 污染来源 人体健康危害 刺激作用 毒性作用 致癌作用
下载PDF
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红玲 周宇 +1 位作者 许妍 于红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共4页
为研究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毒性 ,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 ,观察这两类化合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卵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受精卵产出后立即染毒 ,胚胎对这些化合物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分别为 :五氯酚—— 48h心律、色素和水肿的 EC... 为研究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毒性 ,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 ,观察这两类化合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卵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受精卵产出后立即染毒 ,胚胎对这些化合物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分别为 :五氯酚—— 48h心律、色素和水肿的 EC50 值均为 0 .2 mg/L;对 -壬基酚—— 72 h孵化 EC50 为 0 .5 mg/L;对 -辛基酚—— 72 h畸形 EC50 为 0 .5 mg/L;对 -氯酚—— 48h色素 EC50 为 1.5 mg/L;染毒时刻的不同对胚胎所造成的毒性效应也不同。几种氯代酚和烷基酚对发育 2 4h胚胎染毒 ,五氯酚毒性最大 ,对 -辛基酚和对 -壬基酚次之 ,对 -氯酚毒性最小。研究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毒理学 氯代酚 烷基酚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姗 许凡 +2 位作者 张玮 唐文乔 王丽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7-1569,共13页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但过量使用可对环境产生危害.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兽用抗生素,具有成本低、抗菌谱广等特性,能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机体生长,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然而,磺胺类抗生素难被机体吸收,常随粪...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但过量使用可对环境产生危害.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兽用抗生素,具有成本低、抗菌谱广等特性,能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机体生长,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然而,磺胺类抗生素难被机体吸收,常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继而发生一系列的环境行为,并造成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抗生素的分类、来源及危害,重点阐述了磺胺类抗生素的国内外污染现状、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为后续治理抗生素污染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污染现状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敏 朱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67-1971,共5页
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对环境激素类物质五氯酚的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氯酚(PCP)对胚胎的特定作用时间段是卵产出至发育6h之内;PCP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造成胚胎发育的畸形或死亡,不同时间染毒产生的可观察毒理学终点各... 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对环境激素类物质五氯酚的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氯酚(PCP)对胚胎的特定作用时间段是卵产出至发育6h之内;PCP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造成胚胎发育的畸形或死亡,不同时间染毒产生的可观察毒理学终点各异;随着PCP对发育48h斑马鱼胚胎作用时间的减短,其致死效应敏感性降低,其中0hpf组的LC50值最小,为70.8μg·L-1,24hpf组LC50值最大,为831.8μg·L-1;斑马鱼胚胎对孵化后0时染毒的PCP最为敏感,PCP对胚胎产生急性毒性效应的敏感指标:心胞囊肿、血液循环障碍、无心律>孵化率降低>停滞发育作用;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指标为48h血液循环障碍和48h半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斑马鱼胚胎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丙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颜承农 李杨 +1 位作者 关中杰 刘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80-1885,共6页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研究了丙酮(ACE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丙酮有很强的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研究了丙酮(ACE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丙酮有很强的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生成常数KLV(平均值为7.073×106L·mol-1)、热力学参数(ΔHθ、ΔGθ和ΔSθ的平均值分别为-3.982kJ·mol-1、-26.51kJ·mol-1和73.31J·K-1)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为1.266)等.这为研究ACET对BSA构象的影响、ACET的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热力学参数 毒理效应
下载PDF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Ⅲ.对鳃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6
作者 汝少国 李永祺 +1 位作者 刘晓云 姜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55-658,共4页
对中国对虾鳃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经 0 .1 0mg·L- 1 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 ,鳃丝细胞的内质网水肿、扩张和囊泡化 ,粗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颗粒大量脱落 ;高尔基膜囊轻微水肿 ,高尔基小泡水肿扩张 ,严重者破裂 ;... 对中国对虾鳃细胞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经 0 .1 0mg·L- 1 久效磷处理的中国对虾 ,鳃丝细胞的内质网水肿、扩张和囊泡化 ,粗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颗粒大量脱落 ;高尔基膜囊轻微水肿 ,高尔基小泡水肿扩张 ,严重者破裂 ;线粒体的内嵴膨胀 ,局部瓦解乃至解体 ;鳃丝上皮细胞角质层变性脱落 ,核膜水肿 ,部分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效磷 中国对虾 超微结构 毒性效应 养殖
下载PDF
镉对作物的影响及作物对镉毒害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欧阳燕莎 刘爱玉 李瑞莲 《作物研究》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镉污染已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农田的重要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综述了近年来镉污染对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镉毒害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酶活性、光合作用、矿... 镉污染已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农田的重要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综述了近年来镉污染对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镉毒害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酶活性、光合作用、矿质元素及在遗传损伤效应和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作物对镉的吸收、分配和积累等方面的响应规律,并提出了镉胁迫下作物研究的可能方向,以期为利用作物进行镉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毒害响应 生理特性 分子水平 修复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斑马鱼肝脏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林 赵群芬 +3 位作者 金凯星 朱帅旗 王小飞 吕佳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84-3891,共8页
采用半静态急性实验方法,研究斑马鱼在浓度为0、0.05、0.1、5、10、25、50 mg·L-1的纳米氧化锌(nano-Zn O)中暴露4、24、96 h后,nano-Zn O对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肝脏中Bcl-2、Bax、p53和... 采用半静态急性实验方法,研究斑马鱼在浓度为0、0.05、0.1、5、10、25、50 mg·L-1的纳米氧化锌(nano-Zn O)中暴露4、24、96 h后,nano-Zn O对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肝脏中Bcl-2、Bax、p53和MDM2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暴露7、15、30 d时肝组织解剖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为:1肝组织出现组织水肿,部分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固缩;2肝巨噬细胞增多,窦间隙增大;3肝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CAT活性降低;4肝脏中Bax/Bcl-2和p53的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5 MDM2 mRNA的表达量表现为在低浓度组中降低,高浓度组中则升高.实验结果表明,nano-Zn O能引起斑马鱼肝脏发生氧化应激作用,使肝中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并诱导肝脏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凋亡且造成肝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斑马鱼 肝脏 氧化应激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施时迪 白义 马勇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8-293,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丢失、土地质量退化,重金属的传递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土壤生态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密切联系在一起,常被作为土壤质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丢失、土地质量退化,重金属的传递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土壤生态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密切联系在一起,常被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着重介绍重金属物质对常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活动、取食、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重金属物质对土壤动物的生理毒性等方面影响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毒性效应 土壤动物
下载PDF
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孟秀柔 宋青梅 +2 位作者 王飞 唐守英 张钰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草铵膦和草甘膦均为灭生性广谱除草剂,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2种有机磷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防除果园、非耕地等的杂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导致这2种农药越来越多地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中。由于草铵膦和草甘... 草铵膦和草甘膦均为灭生性广谱除草剂,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2种有机磷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防除果园、非耕地等的杂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导致这2种农药越来越多地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中。由于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在水溶液中较稳定,目前在多地的水体中均检出2种农药残留。随着对草铵膦和草甘膦毒性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这2种农药对水生生物存在一定的毒性。针对目前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包括对鱼类、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为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2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铵膦 草甘膦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炎 石小荣 +1 位作者 崔益斌 李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86-4391,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藻类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2 000 mg·L-1时相比对照抑制率达55.7%;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2 000 mg·L-1时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0.7%和49.4%,提示氨氮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彗星实验中,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加重,表明高浓度氨氮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活性 彗星实验
原文传递
从超微结构变化研究Cu^(2+),Zn^(2+),Se^(4+),Cd^(2+)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秀榕 刘照彬 +1 位作者 迟庆宏 PaulK.Chie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主要是细胞核、囊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变化检测了 Cu2 +、Zn2 +、Se4+、Cd2 +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作用 .其中 ,Cd2 +对细胞核、囊状体的破坏严重 ,核膜破裂 ,核质均质化 .囊状体膜破碎 ,囊状体断裂甚至溶解 ,细胞... 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主要是细胞核、囊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变化检测了 Cu2 +、Zn2 +、Se4+、Cd2 +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作用 .其中 ,Cd2 +对细胞核、囊状体的破坏严重 ,核膜破裂 ,核质均质化 .囊状体膜破碎 ,囊状体断裂甚至溶解 ,细胞内许多结构破坏而出现空洞 .其次为 Zn2 + ,它对囊状体的破坏与 Cd2 +相似 ,但线粒体外膜破裂 ,内嵴溶解消失而成空泡状 .Cu2 + 对细胞壁破坏严重 ,对囊状体和线粒体破坏与 Zn2 + 相似 .Se4+ 的毒性相对较小 ,但有些细胞核膜呈泡状外突并破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超微结构 无机离子 毒性作用
下载PDF
镉对鲫鱼肝胰脏CAT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蓉 唐正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Cd2+胁迫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鲫鱼为材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浓度为0.5,2.0,6.0mg/L的Cd2+溶液染毒24,48,72,96h后,鲫鱼肝胰脏CAT和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Cd2+胁迫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鲫鱼为材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浓度为0.5,2.0,6.0mg/L的Cd2+溶液染毒24,48,72,96h后,鲫鱼肝胰脏CAT和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0.5,2.0mg/L的Cd2+对鲫鱼肝胰脏CAT活性有诱导作用,6.0mg/L的Cd2+对CAT活性有抑制作用;0.5mg/L的Cd2+对鲫鱼肝胰脏SOD活性有诱导作用,2.0,6.0mg/L的Cd2+对SOD活性有抑制作用;Cd2+胁迫对鲫鱼CAT和SOD活性的影响呈剂量效应,二者关系曲线为抛物线,抛物线顶点是鲫鱼对Cd2+污染从适应到中毒反应的阈值,可间接作为检测环境污染情况的指标.但SOD对Cd2+污染的反应比CAT更灵敏,用SOD监测Cd2+污染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Cr^(6+)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湛灵芝 铁柏清 +2 位作者 毛晓茜 袁敏 孙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r6+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SpirodelaoligorrhizaL.)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r6+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96h生长抑制的IC50分别为15.4和6.95mg·L-1,在质量浓度1∶1的情况下,Cr6+与...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r6+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SpirodelaoligorrhizaL.)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r6+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96h生长抑制的IC50分别为15.4和6.95mg·L-1,在质量浓度1∶1的情况下,Cr6+与乙草胺共存对少根紫萍96h的IC50为3.14mg·L-1,二者为协同作用。随着Cr6+和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绿素a浓度下降,复合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还对少根紫萍生长抑制实验进行了探讨,建议使用植物个体数和重复间的偏差作为衡量实验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紫萍 乙草胺 毒性效应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雅洁 王静 +1 位作者 崔益斌 李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随着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导致污染的可能大大增加,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生物安全值得关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gnus)为指示生物,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等实验... 随着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导致污染的可能大大增加,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生物安全值得关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gnus)为指示生物,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等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毒理学效应。结果显示:纳米ZnO在低浓度时(5mg·L-1)对斜生栅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逐渐表现为抑制;在最高浓度50mg·L-1时,细胞色素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引起显著细胞氧化损伤。纳米TiO2也表现为低浓度(1mg·L-1)促进、高浓度(200mg·L-1)抑制藻类生长的趋势,同时高浓度还导致细胞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样引起氧化胁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不容忽视,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其环境健康和生态毒性研究,为纳米材料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纳米TIO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毒性效应
下载PDF
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广领 陈锡岭 +1 位作者 王建华 赵和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采用Horafall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得到8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的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烯唑醇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其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883和1.885 ... 采用Horafall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得到8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的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烯唑醇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其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883和1.885 8E+1。其次是速克灵和百菌清,它们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996、0.974和9.164 3E+19、.291 8E+1。春雷霉素、腈菌净、甲基托布津、新万生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较差。筛选出的3种强毒力杀菌剂混配试验结果为:速克灵与烯唑醇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2,百菌清与烯唑醇6∶4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6,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2,它们均为混配试验组合中对玉米小斑病菌增效比最大的增效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玉米小斑菌 毒力 混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毕东苏 钱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306-8308,共3页
[目的]研究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g2+、Cr(VI)以及两者的混合营养液培养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的藻母液,观察Hg2+与Cr(VI)对藻类... [目的]研究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g2+、Cr(VI)以及两者的混合营养液培养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的藻母液,观察Hg2+与Cr(VI)对藻类生长繁殖的毒性效应。[结果]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对Cr(VI)表现相当敏感,当Cr(VI)浓度超过1mg/L时即对藻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Hg2+浓度较低时,藻类对Hg2+不是十分敏感,当Hg2+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毒性愈来愈强,而Cr(VI)毒性效应则相反。当离子浓度小于10mg/L时,Hg2+对藻类的毒性低于Cr(VI),大于10mg/L时,Hg2+毒性超过Cr(VI)。Hg2++Cr(VI)混合离子对藻类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但只有当浓度超过4mg/L时才表现出来。[结论]重金属离子对藻类的毒性不但与藻细胞本身有关,还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HG^2+ CR(VI) 毒性效应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钱亚茹 石磊磊 +4 位作者 沈茜 贺亚楠 贾玉巧 伍海闻 王菲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6-1104,共9页
通过梳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分析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粒径、颜色、形状及毒性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微塑料对淡水环境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淡水水体中的分布受人为... 通过梳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分析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粒径、颜色、形状及毒性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微塑料对淡水环境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淡水水体中的分布受人为活动、水文特征、季节及微塑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较多、水动力条件差及降水较多的水体中微塑料污染严重,不同密度的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赋存存在差异;微塑料毒性与其浓度、粒径、类型密切相关,通过在生物体内富集及携带的化学污染物,影响水生生物的摄食、生长及繁殖能力。我国淡水环境微塑料丰度高于其他国家,建议逐步开展淡水环境微塑料及河流微塑料入海通量的调查及监测。目前国内外微塑料毒性效应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了浮游植物、大型溞、贻贝及斑马鱼,尚不能满足微塑料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要求,亟待开展我国不同营养级本土生物的微塑料毒性效应研究,为将来淡水环境微塑料环境基准的建立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丰度 淡水 水生生物 环境风险 毒性效应
下载PDF
镉和铅对鲫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蓉 段辉国 唐正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ρCd2+和ρPb2+及二者混合溶液,染毒24、48、72、96 h后,对鲫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ρCd2+为0.5~6.0 mg/L,ρPb2+为10.0~40.0 mg/L),0.5、2.0 mg/L的Cd2+对CAT...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ρCd2+和ρPb2+及二者混合溶液,染毒24、48、72、96 h后,对鲫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ρCd2+为0.5~6.0 mg/L,ρPb2+为10.0~40.0 mg/L),0.5、2.0 mg/L的Cd2+对CAT活性有诱导作用,6.0 mg/L的Cd2+对CAT活性有抑制作用;Pb2+胁迫对CAT活性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2.0 mg/L Cd2+与20.0 mg/L Pb2+混合胁迫对CAT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0.5mg/L Cd2++10.0 mg/L Pb2+,6.0 mg/L Cd2++40.0 mg/L Pb2+混合胁迫对CAT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Cd2+和Pb2+胁迫对CAT活性的影响呈剂量效应,二者关系曲线为抛物线,抛物线顶点是鲫鱼对Cd2+和Pb2+污染从适应到中毒反应的阈值,可间接作为检测环境污染情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过氧化氢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效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崔嵩 李斐 刘志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1-373,共13页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赋存现状及其对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新烟碱类杀虫剂普遍存在于多介质环境中,特别在农业种植区具有较高的残留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应激...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赋存现状及其对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新烟碱类杀虫剂普遍存在于多介质环境中,特别在农业种植区具有较高的残留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应激、抑制活动能力、损伤DNA和生育功能;亦会对人类的生育、生殖、神经以及脏器功能带来风险.因此,今后亟需系统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多环境介质中的赋存及污染状况,深入探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健康危害,以便全面了解此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污染特征 非靶标生物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