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 被引量:171
1
作者 卢松 陆林 +3 位作者 王莉 王咏 梁栋栋 杨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关于古村落旅游学研究成果国内尚不多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总结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增长迅速;客流季节性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型波动;一般性周内客流为斜"Z"分布,黄金周客流呈"井喷"式,客流周内分布不均;客流日内呈双峰型分布,时客流分布集中。从事件、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黄山辐射效应、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客流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不断攀升的客流给古村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客流 时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西递、宏村
下载PDF
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楚义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旅游地开发评价是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旅游地开发评价的方法论,并尝试建立中国旅游地开发评价系统。
关键词 旅游地 开发 评价 层次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 被引量:87
3
作者 秦静 李郎平 +2 位作者 唐鸣镝 孙岩 宋昕芮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6-1570,共15页
城市作为现代旅游目的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集聚旅游发展要素、塑造城市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城市旅游流是城市旅游要素关联、空间组织的路径,对于城市交通组织方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影... 城市作为现代旅游目的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集聚旅游发展要素、塑造城市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城市旅游流是城市旅游要素关联、空间组织的路径,对于城市交通组织方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立足城市内部微观尺度,以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Flickr API接口获取了2004-2015年北京市范围内全部带有地理信息的照片及其属性信息,通过构建的数据清洗方法控制初始数据质量,建立基础数据库,使用密度聚类(P-DBSCAN)、马尔科夫随机链等方法探索入境游客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格局、流动空间特征。结果显示:(1)北京市历史城区(2环之内区域)、中心城区(2环至5环之间区域)以及郊区(5环之外区域)的旅游热点区域(AOI)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其中历史城区AOI呈现出与景区、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空间重叠的趋势,各热点区域边界模糊,复合连绵成片。中心城区AOI集聚与城市功能区密切相关,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取向。郊区AOI基本与旅游景点一致,没有向景区外部延伸;(2)传统历史文化类AOI访问热度占有绝对优势,商业购物休闲AOI及现代城市功能AOI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3)强入境旅游流主要集中在历史城区内部AOI之间,以及中心城区的西北部与东部区域内部AOI之间,郊区AOI之间没有较强的旅游流,北京市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现以历史城区为中心,放射性分布的框架;(4)各区域AOI之间均有较次一级旅游流联系,北京市入境旅游流形成了初步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记照片 旅游流 旅游热点区域 空间特征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空间特征研究——以地理标记照片为例 被引量:69
4
作者 杨兴柱 蒋锴 陆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7,共7页
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游客追踪数据生产和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借助于Panoramio这一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利用社会网络挖掘技术,发现、提取Panoramio中游客地理标记照片信息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热... 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游客追踪数据生产和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借助于Panoramio这一新兴网络媒介与互动平台,利用社会网络挖掘技术,发现、提取Panoramio中游客地理标记照片信息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热点分析技术、追踪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表达,探索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南京市游客空间分布格局和路径轨迹模式。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游客地理标记照片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形成"大分散、小集聚"圈层式空间分异模式。南京城市核心区占主导,近郊区整体上弱于核心区,体现了中心-外围逐渐递减的特点,说明南京市游客空间选择具有明显的向心性。②通过Getis-Ord Gi*分析,识别了核心热点区,热点区具有倾向于重点旅游景区集聚、城市中央商务区集聚、重要文化空间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等特征,充分说明了照片空间分布和城市地域的旅游资源引力、商业集聚状况、重要文化设施、交通枢纽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③借助追踪分析方法,挖掘出单节点轨迹、区域内部轨迹、区域间路径轨迹3种路径方式。62.69%游客选择单节点轨迹方式,13%游客选择区域内部路径轨迹方式,24.31%游客选择区域间路径轨迹方式。④识别了110种不同路径轨迹序列,形成7类区域间路径轨迹模式,游客路径轨迹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 路径轨迹 空间特征 地理标记照片 南京
原文传递
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65
5
作者 丁鑫 汪京强 李勇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5期709-714,共6页
以厦门市为例,采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研究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分布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在夏季;周内呈现"工作日高、双休日低"的特... 以厦门市为例,采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研究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分布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在夏季;周内呈现"工作日高、双休日低"的特点。分析节假日特征发现,网络关注度呈现"山峰"状,在节前持续上升,假期初期达到最高值,节后回落到稳定状态。(2)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省及周边省市,同时发现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趋于缓和。(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社会人口统计特征、两地间经济联系、两地间距离等是影响厦门市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旅游目的地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高档旅游宾馆空间分布特征与配置研究——以五星级宾馆为例 被引量:52
6
作者 霍云霈 杨新军 张兴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27,共5页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洛仑兹曲线,分析了1997和2002年我国五星级宾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我国入境旅游业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借助二次项回归和等级相关性指数,探讨了五星级宾馆供给状况与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洛仑兹曲线,分析了1997和2002年我国五星级宾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我国入境旅游业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借助二次项回归和等级相关性指数,探讨了五星级宾馆供给状况与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结论显示:我国五星级宾馆受入境旅游业影响明显,空间供给变化趋势与入境旅游业发展态势相似,北京、广东、上海三大入境口岸高档旅游饭店供给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改变,初步形成东南沿海高供给带;最后,以各省区五星级宾馆数为基础,借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建立了五星级宾馆建设的经济函数,为宾馆建设、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宾馆 空间特征
下载PDF
长株潭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54
7
作者 许春晓 黎巧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7,共14页
红色旅游具有共生发展属性,探索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空间特征是一个揭示其本质特征的基础性工作,学术价值明显,实践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集聚水平和联系水平两大指标描述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空间特征,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密度权数和品质权数... 红色旅游具有共生发展属性,探索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空间特征是一个揭示其本质特征的基础性工作,学术价值明显,实践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集聚水平和联系水平两大指标描述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空间特征,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密度权数和品质权数、交通线的通达性权数,定义质量集聚度指数和通达性指数,形成一套多元主体空间特征的描述方案。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水平高,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中共生共荣,运用该方案对长株潭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多元主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呈现集聚分布特点,其中又以炎陵县、宁乡县、长沙县集聚程度最高;长沙、株洲、湘潭的质量集聚度存在差异,长沙各类旅游区的质量集聚度大于湘潭,湘潭的大于株洲的;县域之间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和通达度较好,但旅游区层面连接度处于中等水平,通达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应该注意:(1)突出优势资源打造旅游区主体功能;(2)加强建设宣传提升旅游区品质水平;(3)注重旅游道路建设便捷旅游交通体系;(4)促成要素集聚铸造和谐旅游共生关系;(5)形成共生发展示范带动相关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特征 旅游区 长株潭
下载PDF
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 被引量:42
8
作者 许春晓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4期67-71,共5页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现象包括便利性补偿、加工性补偿、连动性补偿、区位性补偿、宣传性补偿、富裕性补偿等类型 ,具有遍在性、累加性、有限性、依附性等性质。
关键词 补偿类型 补偿性质 旅游资源非优区 累加性
下载PDF
江苏省国内旅游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吴泓 顾朝林 +1 位作者 马荣华 徐晓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1,共7页
运用西方旅游者研究理论,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旅游结构特征,通过江苏国内旅游问卷调查,首次对江苏国内旅游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旅游者社会经济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认为江苏国内旅游表现出... 运用西方旅游者研究理论,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旅游结构特征,通过江苏国内旅游问卷调查,首次对江苏国内旅游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旅游者社会经济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认为江苏国内旅游表现出工业社会初期与中后期交错叠合的阶段特征,产业结构正处在明显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 结构特征 旅游行为 江苏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颜磊 许学工 章小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177,共7页
引入4种指数和小波分析工具定量探讨九寨沟旅游流的时间特性。以morlet母小波对1994--2006年逐月和2003--2006年逐日两个旅游流时间序列实施小波变换,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尺度下的周期性。结果表明:... 引入4种指数和小波分析工具定量探讨九寨沟旅游流的时间特性。以morlet母小波对1994--2006年逐月和2003--2006年逐日两个旅游流时间序列实施小波变换,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尺度下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旅游流呈现出三次函数增长方式,其年内分布为明显的三峰型;在月际尺度上,旅游流季节波动特性逐步变小;近13年来,旅游流存在1年左右的变动周期,尤在近4年表现强烈,此外该时段还在50~70天小尺度上存在周期现象。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以展现旅游流时间序列的精细结构,为分析旅游流时间特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流 时间特性 小波分析 九寨沟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3 位作者 罗学荣 阳威 舒斯 徐金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通过利用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全省27个旅游景区内建设的30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数据,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利用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全省27个旅游景区内建设的30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数据,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山区高于东部平原地区,整体呈现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鄂西南地区为全省大气负氧离子最为丰富的地区,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大于春季。从3月开始,负氧离子浓度逐月增加,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凌晨和上午的负氧离子浓度要大于下午和晚上,夜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晴天最大,阴天小于晴天,而雾霾天和小雨天负氧离子浓度均较小;中雨以上降水、闪电活动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负氧离子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中日大学生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昆明、东京部分高校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嘉纬 蒙睿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82,共4页
本文在对昆明市8所高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学生进行“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群体特征、时空特征、消费特征和感知特征,并从这4个方面比较了中日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上的异同,为全面建构青少年旅游网络和... 本文在对昆明市8所高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学生进行“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群体特征、时空特征、消费特征和感知特征,并从这4个方面比较了中日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上的异同,为全面建构青少年旅游网络和促进中国大学生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大学生 旅游行为 特征 比较
下载PDF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特征与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文晖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6,共5页
本文针对我国旅游需求空间的圈层结构、主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主体客源空间分布相向以及我国旅游流的空间不均衡格局等问题,提出我国旅游需求空间调整的策略以及空间优化方案与等级体系。
关键词 中国 国内旅游需求 空间特征 空间优化 旅游资源 客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琳 杨珂 +1 位作者 刘滨谊 刘苏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南古镇 居民与游客 地域特征 景观感受
下载PDF
武威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巧玲 王乃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5期62-65,共4页
通过分析在武威雷台、文庙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和武威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从游客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旅游类型特征和人口特征4个方面对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的结论,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和旅... 通过分析在武威雷台、文庙所作的抽样调查问卷和武威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从游客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旅游类型特征和人口特征4个方面对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的结论,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和旅游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客源市场 结构特征 武威市
下载PDF
福建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客流时间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6
作者 骆培聪 张明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3,共7页
地处闽西的武夷山、泰宁金湖、连城冠豸山、永安桃源洞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均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距离较近,开展它们客流时间分布比较研究对各景区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运用小波分析、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等... 地处闽西的武夷山、泰宁金湖、连城冠豸山、永安桃源洞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均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距离较近,开展它们客流时间分布比较研究对各景区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运用小波分析、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等方法,对这4个旅游景区客流时间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01~2008年每个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总体上是增加的,武夷山年游客数量最大,泰宁金湖景区客流年际波动辐度较大;武夷山景区客流年内变化曲线为"三峰三谷",泰宁金湖景区为"驼峰",冠豸山、桃源洞景区为"两高峰、两中峰、四低谷",泰宁金湖客流年内变化最大,冠豸山、桃源洞次之,武夷山最小;冠豸山和桃源洞景区客流月内波动要比武夷山、泰宁金湖景区大一些;连城冠豸山周内客流峰值分布在周日,其他景区客流峰值在周六,武夷山黄金周游客接待量最大。并对气候因素、社会因素、景区知名度、对外交通条件、旅游管理体制与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旅游景区 客流 时间分布特性 福建省
下载PDF
西部典型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文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文章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为个案,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出游频数较低,年均旅游消费支出相... 文章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为个案,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意愿不够强烈,出游频数较低,年均旅游消费支出相当有限,偏好与亲友结伴出游,出游时间主要集中于农闲时间,出游目的主要以探亲访友和观光游览为主,出游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汽车和火车,亲友介绍是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东、中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所不同,可自由支配收入及旅游产品价格依然是影响甘肃省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旅游消费 消费特征 影响因素 西部典型区
下载PDF
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特征及偏好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凯丽 马耀峰 张佑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2,共5页
以200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昆明和西安6个热点旅游城市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口统计、旅游活动及偏好等方面对旅华日本和韩国游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以200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昆明和西安6个热点旅游城市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口统计、旅游活动及偏好等方面对旅华日本和韩国游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总结出游客基本特征:游客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团队多于散客,大部分游客都有1-3次的来华经历;停留时间多为4-7 d;主要目的地是北京、上海和西安;偏好民俗文化类活动和中国传统工艺品.同时通过对比揭示两国游客的共性和差异,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进一步拓展日韩客源市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游客 韩国游客 旅游特征 偏好
下载PDF
褒河森林公园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车自力 杜忠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8,193,共6页
对褒河森林公园实地考察及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其客源市场为本地游客型:90%以上省内游客,且近70%来自汉中市,距森林公园250 km内的安康、西安、咸阳、宝鸡等为主体客源市场;游客以高中(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城镇职工及学生为主体... 对褒河森林公园实地考察及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其客源市场为本地游客型:90%以上省内游客,且近70%来自汉中市,距森林公园250 km内的安康、西安、咸阳、宝鸡等为主体客源市场;游客以高中(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城镇职工及学生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中青年特征和低收入倾向;游客对旅游地选择以自然生态、水域风光、山岳风景和文物古迹型最为喜好,旅游活动以基本层次与专门层次为特色;游客感受较深的景观类型是空气、气候,湖泊、水库,森林植被和文史古迹,重游率高。针对上述游客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模式,提出褒河森林公园进一步开发的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河森林公园 人口学特征 客源市场 行为特征
下载PDF
基于新地理信息技术的南京市游客流动性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静 杨兴柱 孙井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利用新地理信息技术,采集500个游客GPS地理标记照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游客在南京城市内部及其与长三角其它城市空间流动特性,并提炼游客空间行为一般模式。发现:1南京城市内部旅游流在主城区集聚,整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四周扩散... 利用新地理信息技术,采集500个游客GPS地理标记照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游客在南京城市内部及其与长三角其它城市空间流动特性,并提炼游客空间行为一般模式。发现:1南京城市内部旅游流在主城区集聚,整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且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小型化、斑块化的布局特征。2南京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线形路线以点—点模式为主导,地域模式以便利的同城市中心流动为多数,其旅游流流动模式与已有典型模式基本吻合,同时长三角地区旅游流呈现等级扩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理信息时代 游客流动性 空间特征 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