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2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263
1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6,共9页
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市)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市)间差异为视角,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 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市)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市)间差异为视角,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小于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②省内差异对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比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东部地带省间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各省份间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③东部地带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的省内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中西部地带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较多,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表现为"双核"模式或"单核"模式,但因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全国的比重普遍较低,因此中西部省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不高。④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52
2
作者 崔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64-69,共6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上海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上海市2000-2006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到良好的协调发展类,这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来看,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上海市近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其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140
3
作者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31,共17页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递增趋势。具体地,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区过夜旅客人数和收入,进而使试点地区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那些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带动效应越强。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市场活力 旅游经济 双重差分方法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 被引量:133
4
作者 余菲菲 胡文海 荣慧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6-1122,共7页
以池州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2年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2年以来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 以池州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2年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2年以来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由0上升到0.678,目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要促进两者向优良协调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交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池州市航空和铁路交通发展水平,并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交通 耦合协调 池州市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28
5
作者 余凤龙 黄震方 +2 位作者 曹芳东 吴丽敏 陶玉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7-1309,共13页
论文在从理论上剖析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数、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层面,1993年到2011年... 论文在从理论上剖析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数、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层面,1993年到2011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从区域层面,2000年到2011年,物质资本、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化都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积累、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进程,间接地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各省年均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水平的拟合效果较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旅游经济越发达。研究还发现,物质资本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逐渐减弱,而劳动力、市场化、产业结构等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依靠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释放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06
6
作者 王凯 李华 贺曲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9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益凸现。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益凸现。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发展水平 省际差异 协调发展
下载PDF
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被引量:104
7
作者 陈晓 王丹 +1 位作者 张耀光 赵一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演变 辽宁省
原文传递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 被引量:106
8
作者 生延超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11-19,共9页
旅游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2~2008年数据测度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2~2008年期... 旅游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2~2008年数据测度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2~2008年期间,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平均为3.118%,相应地,占当年旅游经济增长率的比重为4.9529%;但在不同时期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一样,可以分为两个中周期、六个短周期;虽然各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有差异,但各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下降,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结构优化 旅游经济
下载PDF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05
9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1 位作者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154,35,共7页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陈智博 吴小根 +2 位作者 汤澍 罗浩 贾真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4-1067,1076,共5页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并就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江苏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2
11
作者 吴媛媛 宋玉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91-1498,共8页
基于中国地级单元2005-2015年旅游经济及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空间计量方法,揭示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相关性显著为正,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明显。高高集聚... 基于中国地级单元2005-2015年旅游经济及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空间计量方法,揭示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空间相关性显著为正,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明显。高高集聚区分布在三大经济区以及闽东沿海地区内,低低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地区及东北北部地区。(2)中国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不断减小,旅游外汇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在东南-西北和东-西方向上空间差异最大。(3)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条件、信息化程度共同影响着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ESDA 空间变差函数 空间计量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99
12
作者 胡文海 孙建平 余菲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5-1806,共12页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1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1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双核联动发展模式演化阶段;2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更是大于国内旅游,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南强北弱"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3安徽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特别是入境旅游呈现出典型的首位分布,其总收入、国内旅游首位度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演变,入境旅游首位度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首位城市主要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展开竞争;4旅游产业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增长迅速,从空间角度来看,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地;5影响安徽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政策、交通网络、旅游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旅游空间结构 安徽省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5
13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1 位作者 余凤龙 曹芳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8,共14页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因忽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2)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交互作用;(3)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转变、旅游企业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旅游消费水平等多维要素都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企业物质资本和旅游消费水平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旅游企业劳动力投入有明显的负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下载PDF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2
14
作者 陈天富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240,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非长期资源环境效益,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其原因是发展理念滞后、各相关主体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通过更新开发理念,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各相关主体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各项配套设施等可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的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旅游经济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91
15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唐仲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7-1101,1106,共5页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交错攀升,耦合协调等级由2001年的勉强协调级增长到2009年的良好协调级,增长方式由旅游经济滞后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结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内容,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二者之间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定量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西安市
下载PDF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被引量:85
16
作者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4,135,共7页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原文传递
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张凌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6,共5页
本文以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这两个核心概念,重新解析了旅游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了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旅游学的学术框架。
关键词 旅游 非惯常环境 体验 旅游经济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学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77
18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3 位作者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9-2467,共9页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合作模式 核密度估计法
原文传递
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7
19
作者 申葆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所获知识 ,对改革开放中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及有关问题 ,然后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加以评论 ... 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所获知识 ,对改革开放中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及有关问题 ,然后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加以评论 ,最后以旅游现象中几个基本特征为据 ,阐释笔者对旅游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中国 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 旅游产品 旅游线路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QAP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77
20
作者 王俊 夏杰长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5,共13页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法,可视化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态特征,实证分析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呈现出典型的整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特征。(3)块模型分析显示,旅游经济净溢出板块主要由安徽、江西、甘肃等中西部14个省份构成;湖北、重庆、辽宁等8个省份组成的板块二具有典型的"经纪人"特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内蒙古5个省份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建4个省份组成的板块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资源禀赋不同、交通可进入性差异、旅游业发展潜力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块模型 QAP(二次指派程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