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 被引量:294
1
作者 翟振武 张现苓 靳永爱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共15页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妇女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引发了对生育政策调整的热烈讨论。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人口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独生子女的规模,并从独生子女的角度估算2012年立即全面放开二...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妇女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引发了对生育政策调整的热烈讨论。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人口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独生子女的规模,并从独生子女的角度估算2012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进而测算年度出生人口规模的变动。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新符合政策条件的目标人群规模较大,且妇女生育二胎的意愿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年度出生人口将在政策变动后急剧增加,出生人口峰值达到4995万,妇女时期生育水平峰值达到4.5左右。但是,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可以明显改善我国总人口未来进入负增长的趋势,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未来供给,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放开二胎 出生人数 总和生育率 人口预测
原文传递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三孩政策——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26
2
作者 陈卫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5,共11页
2021年5月,中国发生了两件人口大事。一是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二是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0年人口普查揭示中国生育率进一步... 2021年5月,中国发生了两件人口大事。一是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二是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0年人口普查揭示中国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1.3的极低水平,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人口正在经历重大转折。作为政策响应,生育政策又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全面两孩政策转变为三孩政策。在此背景下,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近期中国生育率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10年来总和生育率在1.5—1.8之间波动。通过人口学分解表明,近期中国生育率变化受到女性婚姻推迟的持续压低作用,而两孩政策使二孩生育率得到明显提升。随着两孩政策效应的消退,中国生育率下降迅速。实施三孩政策为追求和实现适度生育率、调整区域人口发展和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生育需求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总和生育率 人口学分解 三孩政策
下载PDF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
3
作者 郭志刚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已经达到低生育水平,但对真实生育率却一直迷茫,人口规划与宣传口径与实际调查统计长期严重脱节。为了推进低生育水平研究,文章综述了低生育率类型的划分口径,并对若干生育率或出生漏报率的估计从方法上做了简要评论。借鉴国外低生... 中国已经达到低生育水平,但对真实生育率却一直迷茫,人口规划与宣传口径与实际调查统计长期严重脱节。为了推进低生育水平研究,文章综述了低生育率类型的划分口径,并对若干生育率或出生漏报率的估计从方法上做了简要评论。借鉴国外低生育因素模型,文章对中国具体情况的研究发现:推迟生育对总和生育率具有显著压抑作用;而子女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式已经从多生转向性别导向的人工流产,因而也会显著降低生育率。文章还通过示意性测算表明,在低生育率研究中忽视其他抑制因素便会导致夸大出生漏报对生育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对近年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乃至全国生育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影响因素 推迟生育 性别偏好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94
4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外来人口 总和生育率 生育意愿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估计 被引量:96
5
作者 崔红艳 徐岚 李睿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共12页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客观地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数据准确性差异较大,0~9岁低年龄人口存在漏报,20~45岁人口有重有漏,其余年龄组完整性较高;分性别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妇女生育水平明显偏低;死亡人口数据漏报较为严重;分教育数据与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吻合度较高;长表的主要数据结构代表性较好。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的漏登率大幅降低,普查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总人口 漏报 总和生育率 预期寿命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89
6
作者 陈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利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80年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多情景预测,发现中国人口负增长比预期更早到来,人口峰值也比预期值更低,人口老龄化速度比预期更快。2021年成为中国... 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利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80年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多情景预测,发现中国人口负增长比预期更早到来,人口峰值也比预期值更低,人口老龄化速度比预期更快。2021年成为中国人口峰值年。2022年起,中国人口进入历史性负增长阶段,并在未来呈现出阶段性加速趋势。快速的人口转变和长期低迷的生育率,决定了中国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仅无法逆转,而且将在波浪式演进中不断相互强化。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需要像几十年前认识人口高速增长一样认识未来人口快速负增长的严峻性,并且需要在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和应对这一变化趋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 总和生育率 劳动年龄人口 抚养比
下载PDF
中国近10年来的生育水平与趋势 被引量:83
7
作者 陈卫 段媛媛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7,共15页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内在总和生育率和队列生育率的估计和对比,分析中国近10年来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估计结果表明,10年间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均值...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内在总和生育率和队列生育率的估计和对比,分析中国近10年来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估计结果表明,10年间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均值分别为1.65、 1.67、1.74。这3个指标逐步消除影响生育率的进度效应,从而使测量结果不断接近实际生育水平。同时,35岁以上队列妇女的累计或终身生育率均高于1.6。文章认为中国近期的生育水平基本处于1.6以上,全面两孩政策又进一步显著提升了生育水平。另外,分孩次结果显示,近年来一孩总和生育率的下降主要反映了妇女婚育年龄推迟的进度效应;二孩总和生育率的上升则很大程度上是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递进总和生育率 内在总和生育率 队列生育率
原文传递
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 被引量:84
8
作者 乔晓春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5,共14页
翟振武教授估计:如果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1.52亿,有生育意愿的潜在生育人群为9700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峰值将达到4.5。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显示:符合政策的目标人... 翟振武教授估计:如果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1.52亿,有生育意愿的潜在生育人群为9700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峰值将达到4.5。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显示: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9652.2万人,潜在生育人群在4642.7万至5955.4万之间;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在3224.9万至3684.4万之间;总和生育率峰值将在3.21至3.67之间。考虑到其他一些具有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的"损耗"因素后,对其做了进一步估计,得到结果是:潜在生育人群中实际生育的人会在1700万至3100万之间,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万至2700万之间,总和生育率峰值会在2.17至2.68之间。文章强调,我们真正担心的不是短期反弹,而是长期的"不反弹"。政府不能由于担心短期反弹,而丧失了生育率长期稳定在适当水平的机会。建议在2015年下半年,最晚在2016年开始实施"普遍二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二孩”政策 生育意愿 出生人口 总和生育率
下载PDF
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 被引量:75
9
作者 翟振武 陈卫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32,共14页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9岁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并将2000年0~9岁人口转换为1991~2000年历年的出生人数,进而估算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从推算和估计的结果看,我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后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 普查数据 总和生育率 生育水平
原文传递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来自户籍登记数据的新证据 被引量:76
10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4,共13页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要想得到这一问题的可靠答案,数据质量是关键。2015年户籍登记数据中5~7岁组人口数是目前可获最新且最接近这3个队列实际人口情况的数据,基于这一数据估计2008~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要想得到这一问题的可靠答案,数据质量是关键。2015年户籍登记数据中5~7岁组人口数是目前可获最新且最接近这3个队列实际人口情况的数据,基于这一数据估计2008~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文章估计得出2008~2010年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3~1.66之间,整体处于平缓波动之中。而且由于户籍登记数据在低龄组不可避免地存在漏登现象,因而在此估计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是对2008—2010年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真水平”的低限估计,由此可以推断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该在1.66、1.66和1.6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户籍登记数据 数据质量
原文传递
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的再估计 被引量:64
11
作者 陈卫 杨胜慧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共9页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度得到了极低生育率,引发了很多研究的重新估计和讨论,似乎重复着lO年前的争论。直接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使用调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其他来源的数据的研究得到的估计结果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使用人口...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度得到了极低生育率,引发了很多研究的重新估计和讨论,似乎重复着lO年前的争论。直接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使用调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其他来源的数据的研究得到的估计结果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使用人口普查中提供的两项生育数据,即妇女的曾生子女数和普查前一年的生育状况数据,应用Brass提出的生育率间接估计P/F比值方法,对中国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进行了间接估计,得到的结果为1.66。对于P/F比值,在20~24岁至35~39岁年龄组上都保持着较为平稳一致的值,即为1.4左右。这表明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的生育水平一直变化平稳,没有出现进一步的下降趋势。文章还对使用这种间接估计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曾生子女数 P/F比值 生育率间接估计
原文传递
低生育率陷阱究竟是否存在?——对后生育率转变国家(地区)生育率长期变化趋势的观察 被引量:51
12
作者 吴帆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0,共11页
文章以总和生育率低于1.5持续时间达到20年及以上作为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标准,对66个1997年之前进入后生育率转变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变化趋势进行观察,有3个主要发现:一是低生育率陷阱并非偶然的存在,而且低生育率陷阱风险已经从2... 文章以总和生育率低于1.5持续时间达到20年及以上作为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标准,对66个1997年之前进入后生育率转变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变化趋势进行观察,有3个主要发现:一是低生育率陷阱并非偶然的存在,而且低生育率陷阱风险已经从22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二是低生育率陷阱并非不可避免,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从未降到1.5以下,其中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大多数年份都保持在1.7或1.8以上;三是低生育率陷阱并非不可以摆脱,但摆脱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只是少数。由于生育率长期在低生育率陷阱临界水平上波动,平均生育意愿显著低于更替水平,以及其他对生育率具有负面影响的人口学因素的强化,中国已经面临着低生育率陷阱的高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陷阱 总和生育率 低于更替水平生育意愿
原文传递
中国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的再认识:现实和未来——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北方七省市的数据 被引量:46
13
作者 王金营 马志越 李嘉瑞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44,共13页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北方七省市数据,通过总和生育率、孩次递进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终生生育率及生育模式(婚育年龄)变动等多指标多维度综合评估,我国特别是北方七省市生育水平确实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并非处于极...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北方七省市数据,通过总和生育率、孩次递进总和生育率、递进总和生育率、终生生育率及生育模式(婚育年龄)变动等多指标多维度综合评估,我国特别是北方七省市生育水平确实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并非处于极低水平,应该是处于1.5~1.9之间,受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只是波动不稳。同时,单独(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对二孩出生增加有明显作用。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用平均再生育意愿指标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育意愿,利用意愿递进生育率可以真实反映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水平。根据生育意愿及其决定因素,特别是20~29和30~39岁年龄组的意愿递进生育率可以判断未来生育水平有上升的可能和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递进总和生育率 意愿递进生育率 全面两孩
原文传递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杨凡 赵梦晗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65,共12页
生育水平不仅是衡量人口发展状况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关系到国家战略性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对官方公布的出生或生育数据质量的质疑不断,加之不同学者所估计的生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1... 生育水平不仅是衡量人口发展状况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关系到国家战略性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对官方公布的出生或生育数据质量的质疑不断,加之不同学者所估计的生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1990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中国真实生育水平成了一个谜。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2000年、2010年普查数据、最新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最新的户籍登记数据的评估和比对,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人口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综合多种数据、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结论是2000年以来的总和生育率至少达到了1.6左右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 公安数据 生育水平
原文传递
中国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的难点与策略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广州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0期71-82,共12页
基于对低生育率陷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再认识,针对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研究争论,通过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等数据,采用总和生育率、分孩次递进生育率等人口指标和模型,对相关政策或策略预期效果进... 基于对低生育率陷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再认识,针对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研究争论,通过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等数据,采用总和生育率、分孩次递进生育率等人口指标和模型,对相关政策或策略预期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文章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2019年、2020年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数下降标志着全面两孩政策“堆积”效果的基本结束,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大增。同时,中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争论也得到进一步证实。第二,中国低生育率陷阱的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影响因素不断强化,低生育率陷阱的运行机制已经形成。第三,单纯地取消生育政策难以扭转生育水平持续低迷,总和生育率仍将处于很低的水平,今后长期稳定在1.5以上的可能性很小。第四,只有确保育龄妇女1孩递进生育率超过0.95和2孩递进生育率超过0.8,中国未来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才能稳定在1.8左右,迫切需要提振1孩和2孩生育率。从目前的生育水平、结构特征、变动趋势和低生育率形成机制来看,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陷阱 总和生育率 总和递进生育率 生育意愿
下载PDF
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 被引量:42
16
作者 陶涛 杨凡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文章试图估计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少生了多少人。利用1980~2008年世界140多个国家的数据来模拟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经济社会变量与人口变量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对中国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将测算出来的无计划生... 文章试图估计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少生了多少人。利用1980~2008年世界140多个国家的数据来模拟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经济社会变量与人口变量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对中国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将测算出来的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和中国实际总和生育率分别代入模型进行人口模拟,比较无计划生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下人口增长的不同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我国2008年生育率水平的预测值大概在2.5左右。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效果 总和生育率 人口模拟
原文传递
2021-2035年城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与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预测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立龙 史毅 胡咏梅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12,共12页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变动趋势,是做出合理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学龄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5年我国学龄人口总规模将从3.28亿持续减少至约2.50亿,学龄人口年龄结构也将由“两头小、中间大...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变动趋势,是做出合理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学龄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5年我国学龄人口总规模将从3.28亿持续减少至约2.50亿,学龄人口年龄结构也将由“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逐步向“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结构转变。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将分别在2020年、2023年、2026年、2029年、2032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快速减少趋势;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快速变化对教育资源的供给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应加强人口与教育数据的信息融合、监测预警和趋势研判,重点处理好生育政策短期调整效应与教育政策中长期规划的关系、人口城镇化与教育城镇化的关系、教育资源数量需求下降与质量需求上升的关系,有效应对生育政策变化对教育资源供需格局产生的波动性冲击,推动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探索低生育水平下教育资源整合、转化、提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学龄人口 城镇化 总和生育率
原文传递
中国近期生育率的再估计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卫 张玲玲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9,共8页
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在假设2010年普查漏报率与1990年普查漏报率相同的条件下,再次估计了2005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普查同队列人口的比较计算表明,1990年0~5岁人口漏报率高达7.7%。以此漏报率调... 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在假设2010年普查漏报率与1990年普查漏报率相同的条件下,再次估计了2005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普查同队列人口的比较计算表明,1990年0~5岁人口漏报率高达7.7%。以此漏报率调整了2010年0~5岁人口,进而推算相应年份的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同时,又通过总和生育率与出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率,间接估计了2005年以来的生育率。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虽有差异,但可以认为存在一致性,也进一步证实了以往一些研究使用不同数据和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会低于1.5,很有可能在1.6左右的水平上。文章亦对研究假设和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漏报率 出生率 人口普查
原文传递
中国的两孩政策与生育率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8,共12页
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为考察近十年来我国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妇女二孩生育率的影响,以及二孩生育的人群特征和影响因素提供了最新的数据。结果表明,二孩政策显著提升了二孩生育率,同时影响二孩生育率... 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为考察近十年来我国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妇女二孩生育率的影响,以及二孩生育的人群特征和影响因素提供了最新的数据。结果表明,二孩政策显著提升了二孩生育率,同时影响二孩生育率的主要因素由以往的与生育率的负向关系,转变为正向关系。经济因素和制度环境是二孩生育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二孩政策的短期效应是明显的,但是长期效应似乎微茫。中国正在进入一场婚姻革命,初婚率下降导致初育率下降,将从长期上削弱与消弭政策效应的基础。因而也需要把婚姻促进纳入未来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之中,否则中国将很难避免陷入极低生育率的巨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总和生育率 总和初婚率 二孩生育率 极低生育率
原文传递
中国生育水平再探索——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张逸杨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共11页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6~2017年始终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许多年份超过了1.7,在2017~2020年则持续下降;生育率存在较大波动,2020年达到最低值1.3,2012年和2017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约为1.89和1.88,15年间平均约为1.7。生育属相偏好、生育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总和生育率的波动。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显示中国目前生育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消解新近出现的生育水平抑制性因素、构建家庭友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